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苗歌笑话(苗语唱的歌)

本文目录一览:

求苗族山歌的歌词

歌词:

棒棒敲在岩石上

郎在高山打一望罗喂

姐在哟河里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洗衣裳哟喂

洗衣棒棒捶的响罗喂

郎喊哟几声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姐来张哟喂

棠梨树 格格多

人家讲我的姊妹多

我的姊妹不算多

一年两年嫁一个

大姐嫁到福建坡

二姐嫁到三屋落

三姐没趴嫁

嫁到屋里纺棉花

纺的棉花岁数大

织的布布二丈八

缝的插口桶北瓜

长手巾蒙轿门

短手巾蒙茶枯

三个大姐来串茶

串的么的茶

串的枣茶

枣枣有点甜 骨头两头尖

哥哥嫂嫂留我住千年 住千年

千年万年我不住

我要回去守桃树

桃树结果

我想摘个逮哈

又怕哥哥嫂嫂骂

地下捡一个

虫呷蚂蚁拿

孔里摸一个

一筒蛇尾巴

一场大笑话

郎在高山打一望罗喂

姐在哟河里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洗衣裳哟喂

洗衣棒棒敲的响罗喂

郎喊哟几声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姐来张哟喂

郎在高山打一望罗喂

姐在哟河里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洗衣裳哟喂

唱个山歌丢个信罗喂

棒棒哟捶在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岩板上哟喂

收废品为生的她竟然要拍电视剧,自己当导演当编剧,最后还拍成了

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出了一件新鲜事:靠收废品为生的苗家大嫂田金珍,要自己当导演拍摄电视剧。此消息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纷纷赶来看热闹的乡亲们都为田金珍捏着一把汗:拍电视剧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别说是个收废品的大嫂,就是比她能耐大得多的人,也是对此连想都不敢想。其实大伙不知道,之所以让田金珍能有如此大胆的做法,皆因为她在收捡废品时的一次偶遇。

流浪姐妹令人动容

好心的田金珍立即给晕倒的孩子买了吃的东西。在她的帮助下,孩子慢慢地清醒过来。可随后,田金珍从孩子那儿了解的情况,却让她没有想到:原来,这小姐妹俩家境贫穷,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父母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多,孩子眼巴巴地盼着父母归来,却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早已让她们日思夜想的父母发生了变化。

小姐妹俩对田金珍道:听别人说,妈妈已和爸爸离婚改嫁,现在当别人的妈妈去了。爸爸因此自暴自弃,经常出去喝酒、赌牌而不回家了,这两孩子基本上处于没人管、没人照顾的境地,只是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因想念父母,姐妹俩瞒着奶奶,走了100多里路前去寻找,两人因没钱买食物而饿晕在途中,引起众人围观,后被田金珍救起。看着他们无依无靠,可怜巴巴的样子,田金珍很心疼。她给了姐妹俩一点钱,并把她们送上了回家的路。

不久后,田金珍在收废品时,又接二连三发现了许多和她帮助过的这两个孩子有着类似经历的流浪儿。看到那么多“有父母的孤儿”,田金珍心生忧虑:自己身为人母,家里也有孩子,她疼爱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些孩子,她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她们的不幸充满同情。每次,田金珍都要给这些可怜的孩子10块钱或5块钱。但这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他们需要的不是那点微不足道的钱,而是更多的爱,特别是母爱。实际上他们需要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

虽然田金珍经常帮助那些没人管的流浪孩子,可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她和丈夫的收入都很微薄,还要负担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就在田金珍为那些孩子揪心发愁时,一次赶集,让她有了意外的发现:集市的一角围着很多人,她过去一看:原来那边电视在放苗歌。她第一次看到自己所熟悉的苗歌在电视里播放,喜欢苗歌的她一直在那里看着。她旁边的那些人,看到电视中唱到激动的时候,皆纷纷落泪;看到电视里唱到高兴的时候,他们又哈哈大笑。

苗歌在当地非常流行,有些人喜欢把苗歌配以风景拍成类似MTV的音乐电视片,在集市上出售。此时,田金珍看到苗歌生动的画面和音乐,抓住在场所有人的时候,她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当地人喜爱苗歌,乐于接受苗歌,是否能把那些可怜孩子的受苦经历编成苗歌,通过电视播放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呢?我要把这些孩子的经历拍下来,帮这些孩子从电视里说出他们说不出口的内心话,让他们的父母以及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他们的痛苦。

卖猪筹款拍摄电视剧

田嫂的这个想法挺大胆,但要拍电视剧难度挺大:需要钱和设备。可她当时并没考虑有多难,只知道自己要拍电视去帮助那些孩子。尽管田金珍不知道电视剧该怎么去拍,可她还是一门心思想帮助那些流浪的孩子。她希望通过自己拍的电视剧,能让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可拍电视剧需要钱,她和丈夫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两千多元钱,这么大的事,她决定和丈夫商量商量。

当田金珍把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说出时,却遭到丈夫的强烈反对:什么,拍电视,你以为是好玩啊?田嫂说:我不以为是好玩,我是在外面看到那些苦孩子可怜,但没别的办法,就想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丈夫道:你帮助别人,连你自己的孩子上学都没钱,还想去帮助别人?先把你的自己的日子过好,别管那么多。丈夫说得也挺有道理:家里本来不富裕,哪有钱去拍电视剧呢?

丈夫的一番话,虽然给田金珍泼了一盆冷水,可为了那些流浪的孩子,她还是想试一把,继续把这事做下去,尽管家里没有钱,自己又有两个在上学的儿女,为了能把电视剧拍出来,她还是决定瞒着丈夫,做一件冒险的事。她不跟丈夫商量了,先做了再说。

田金珍家境贫困无存款,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养的两头猪,她打起了这两头猪的主意。当地的贫困人家,一般家里养的猪、羊等,算得上是家里的唯一财产,可要田金珍把这两头自己从小喂起,每天都摸着它长大,一直舍不得卖的猪,现在要拿去卖了,她也舍不得。但为了拍电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她还是忍疼把它们卖了。

田金珍决定用卖猪的这2000元钱去拍电视剧,可当她还不知道这些钱该怎么样才能去帮她完成心愿时,就被打工回来的丈夫发现了,而对她大发脾气:你太不懂事了,我宁愿找一个像白痴一样很傻很傻不会做事的老婆,也不要你这个老婆了。田嫂也一时火起,与丈夫吵了起来,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越吵越激烈,后来打起来了。两对从没打过架的夫妻,这次为田嫂卖猪拍电视而大打出手。至今,田嫂仍对丈夫的拳打脚踢记忆犹新。

按一般人的想法:自己有能力去帮别人这很正常,可田嫂在当时如此困难和为难的情况下,仍没想到打退堂鼓,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身为人母的田嫂,一想起那些可怜的苦孩子,就更坚定了她要帮助她们的决心。田金珍不顾丈夫的阻拦,揣着卖猪的钱去拍电视剧,经四处打听得知:拍电视剧先要找到摄像师。她又费尽周折,在20多公里外的凤凰县见到摄像师,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却把她难住了。

满是错别字的剧本

田金珍对摄影师说:我想拍一个像苗歌一样的苗歌碟,但和苗歌不同,里面要有两个小孩上戏。从没拍过如此电视的摄影师对她说:你这个想法挺好,但这和电视剧一样,要先写剧本。田嫂不解道:什么是剧本,我不知道;我连信都不会写,哪会写剧本。田金珍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听说要写剧本,她感到很困难,只好找有学问的人帮忙,可找来找去,却接二连三地碰壁:人们都不肯帮她写剧本。拍电视还有很多很多她想不到的事情,回到家里,她心情非常沉重。

关键是别人不敢接这事:您要写剧本,得有内容,要写什么,您心里有数吗?田金珍说:有数,都有数,就写我在吉卫镇的街上碰到的那对小姐妹,把她们去矿山找爸爸的事写出来,这事都在我心里装着呢,我就是写不出来。正当田金珍左右为难时,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自己来写这个剧本,不行让女儿帮忙。田金珍会写几个字,遇上不会写的字就打个括号空在哪里,等上中学的女儿放学回后,再让她帮忙填上去。女儿看到妈妈写的,有的是错别字,有的是同音字,反正她能看懂就行。

在女儿的帮助下,一个多月后,田金珍终于把剧本完成了,当她忐忑不安地把剧本交到摄像师手里时,却得到了意外的反应。摄像师问她:这是你的剧本?田金珍说:是啊。对方几个人都笑了,但他们没直接说她写不好,其中有个吴老师还边安慰鼓励,边给田嫂出主意说:没事儿没事儿,你就在现场,我们边拍边帮你改剧本。

采访时,记者也好奇地想看看田金珍写的剧本是个什么样子?田金珍拿出剧本说:不好意思,没写好。记者接过一看:田金珍的剧本是写在女儿的英语本上。记者看到其中的一段写着,阿妈的话:“孩子快上学了,家里一点钱都没有,我准备和同村的几个同伴去矿山打工。字写得挺规整。田金珍告诉记者:写这一小篇得用两天时间。

剧本总算有了,田金珍又开始忙着找演员,她想找一个十二、三岁大的女孩和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分别来扮演片子中那两个寻找母亲的孩子,怕别人笑话,她不敢声张,只能默默地把五里三村都找了个遍,可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演员。

那天是星期日,田金珍坐在板凳上发呆。女儿问她:妈,你有什么心事呢?田金珍说:小孩子不懂事,别问。女儿说:妈,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在为你要拍的这个电视而发愁,可现在你都准备好了啊,是不是为找不到演员着急,能让我来演吗?田金珍一听,立时眼睛一亮:你行吗?女儿说:让我试试吧。田金珍觉得女儿也可以:那行,我们就试试看。即决定让女儿饰演姐姐。

观众边看边流泪

不久,饰演弟弟的小演员也找到了。经过千辛万苦,在田金珍的努力下,片子终于可以开机了,拍摄前她还给片子起了个名字叫《千里寻母记》。虽说田金珍是第一次当导演,可她一板一眼的认真劲,还真让在场的人佩服。因没经验,拍摄时她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如在拍摄中,只要田金珍觉得有什么不对之处想对演员说时,她即毫无顾忌地大声道:你们不能这样,而要怎么怎么说,怎么怎么做地教他们。旁边的摄影师见了提醒她道:哎呀,你不能这么大声的说话,有什么事,要事先交代演员,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说,你不要说,即使是万不得已,也只能小声说。

闻听此言,田金珍似乎有些明白了,再想对演员说什么时,就走到镜头前面,小声地对演员说着。摄像师急了:怎么搞的,你不能走到我们镜头里去,你就是导演,也只能站在旁边,镜头里不能看见你,也不能听到你说话,知道吗?见摄像师发脾气了,田嫂反倒乐得哈哈大笑:她原来真不知道什么是导演,电视台是怎么拍的,这一下全弄懂了。

为了节省开支,田金珍只好带领摄制组夜以继日地拍摄。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部40分钟的电视作品《千里寻母记》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放映是在陈支书家。

播放前,田金珍心里没底,老是悬吊吊地,担心片子没拍好,播放时她也不敢在现场。播放完后,陈支书打电话过来,田金珍都紧张地不敢去接电话。丈夫去把电话接起,一旁的田金珍又忍不住跟了过去,站在丈夫旁边听,小心翼翼地注意观察着丈夫的表情,看他是在笑,还是把脸拉上来了:若是把脸拉上来了,肯定夫妻俩又要吵架了。看到丈夫的脸上有点笑意了,田金珍的心才放了下来。

电话那边说:支书家挤满了人,都在看那个电视剧,很多人看着看着都被感动地哭了,连村支书也潸然泪下。电话这边的田金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不由激动地泪盈眼眶,一边笑着,一边眼泪夺眶而出。她从没经历过这种又哭又笑的事情,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感情:这是自己千辛万苦,终于有的一个结果啊!这么多人都被感动得流泪,证明自己的电视剧是拍成功了!

END

【教育散步】松桃支教,那么远,那么美

他是在盘中迎新文艺汇演时我认识的,二十多岁。他有好几个身份:一,自己组建了一个乐队,叫“阿雄部落”,他是主唱,主唱苗歌,歌声高亮,特别好听。这个乐队当地小有名气。二,他是当地一幼儿园的老师,是全镇唯一的一个男幼师。三,他还是盘信镇最大村落的村长,正着手搞招商引资搞乡村旅游开发。他是盘中的毕业生。母校文艺术汇演,出设备,出节目,跑前跑后,尽力尽力,全是无偿的。这便是对母校的感恩。

在松桃县,有个村子,叫大湾村,坐落在一个大山坳里。村小就两间教室,还有个简易的露天厕所。学生大概不到十人。村小只有一位女老师,姓欧,二十多岁,个子不高,略显单薄,但爱笑,一笑两个甜甜的酒窝,很美,很像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见到她时,正是中午,她刚从山那边骑车,带一桶水回来。那儿的山路崎岖,又陡,真替她捏一把汗。她其实是位志愿者,家就在山那边村子里的。她一个人,在这个村小,已默默待了三年,每个月工资只有两千元。

我从盘中去镇上的大超市,徒步要走近40分钟,来回要一个多小时。第一次购物回来,走着走着,店铺渐少,灯光渐稀,后来漆黑一片,又不时有车亮着刺目的光擦身而过。我背着一包方便面、咸菜,走啊起啊,后来,我确信,我是真迷路了。在距离自己的家,距离大家三千里外的茫茫山区,漆黑的夜里,我迷路了,有点手足无措。正好遇到个老人,佝偻着腰。我努力说明,我迷路了,要到盘中去。老人说的话,我听不懂,我的普通话,老人多数听不懂。我连说带比划,反复解释说,我是来支教的。老人终于明白了,不是指给我路,而是领着我,慢慢走了不少路,拐到距校门不远的地方,才止步。

我,独享雅舍一间,在黔东盘信民族中学校园里。 雅舍内,一床,一桌,一椅,一“小太阳”(电暖器)。雅舍北有阳台,阳台下紧贴校外一家住户。房屋破败,什物杂放。屋东头便是茅坑处,坑临猪圈。坑和圈都简洁掩蔽。晚间时闻猪轰轰犷犷之声,想来必然庞大壮观,但一直未睹得其尊颜。有大公鸡,但也无幸得见,只是每晨六点二十分,鸡先生用嘶哑的摇滚方式忠诚地催醒我。"鸡鸣桑树巅”,但并未见桑树,也未见它树,想必是站在坑巅或圈巅,甚至屋巅。但闻其声,我便遐想出其雄姿英发气概非凡来。汪汪之声也偶荡漾而来,我猜想很可能是憨忠的土狗,绝非赖人宠幸的玩物。容我瞰见的反而是一直未闻其声的鸭。一位,两位,三位,三位绅士穿上灰白黑橙相间的燕尾服,嬉戏玩安于一小坑洼的水中。水,浑浊不堪,两日连雨而成,但却成其乐园。绅士们伸缩曲颈,提臀扒蹼,尽情戏耍,上岸便昂首挺胸,展翅而扇,惬意极了,超脱极了。楼下有猪鸡狗鸭相伴,我这支教黔东的雅舍,便自有一种农桑之乐,岑寂便化成了一股温暖。

盘中欧校也有间晚值班室。其室外挂“公用电话”牌子,其内一床一被,床边两椅,椅上放着大手电筒,此外无他。破屋,破门,破地。。欧校,他总是微笑着,亲切而淡雅。

早上6:40简陋的篮球场,跑步的越来越多。恰逢欧校,正紧跟在长长队伍后边。据了解,他每早要组织三个班跑步,先是初三。

有次听课中。忽然发现,一人倚窗,一手摊本,一手执笔记录,不时往室内探看。他是欧校长。课后问起,他说,来迟了,不好进去,再说,进去后自己电话多,老要再出来,影响大家,不好。

我这自命嗜辣之狂徒,吃了几天的辣,也自惭形秽,退回“雅舍”,改善起生活来。除大嚼泡面外,还在将椒盐豌豆、咸花生、辣盐菜,汇聚于小铁碗中,用大桶面里的叉叉一拌一搅,挑之入口,满口喷香,萦脆,盈辣,回味悠长,勾人魂魄。桌下有暖烘烘的电暖器。室外清寂,必阴冷入骨。但我觉得很满足。

冬雨一下,最怕上冻。台阶处最易摔倒,一摔,就易受大伤。寻得扫帚,清扫冰碴,冰层已牵牵吸附于地,极难清掉,便觅来垃圾桶、镲子放阶上,以示警戒。西台阶如此,中台阶、东台阶亦如此。我美美地做活,不时在冰面上笨拙地滑几个转,无人窥见。那是个平和、寂静、灿烂的周末校园。

松桃不少地方老停电。一停电,同来支教者便哀怨,我开导说,停停电,其实很好啊。黑,并非可憎可怖的贬义词。黑,恬于静心,适于思考,宣于自我修复和抚慰,适于纯粹自己的灵魂。浸润于这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黑中,倾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来一场赤裸裸的自我对话。一一刺眼的光芒中,很难完成这种精神的温柔洗沐。黑暗中闭上眼睛,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睡眠,而是又睁开了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能让喧嚣和浮躁如潮水般退去,能看见真相,能看透本质。在光亮中旅行已太久了,我们太需要经常停憩下,融化在这黑中。黑暗,孕育精神的光明。明白了黑的意义,我们才会看透光的价值。一一我们忘记黑已太久了。借机禅思,共享雅趣,非自欺欺人。

在盘中最后一夜,整宿发烧,龟缩成团,辗转反侧,应该说了不少胡话。天蒙蒙亮时,听到楼下猪噜噜噜的声音,好象在笑话我。烧仍在,我便想象出一幅画面:全身的病菌被烧得喊爹喊娘,溃无可遁。发烧,似乎正成为一种凤凰涅槃的机缘,一个健康明亮的躯体,豁然而出。

雪后登山尽兴,归有小拈几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手握屠龙,漫山白花怒放,红豆亮,冰凌长,云卷头上,雾绕万山披冰霜。”不亦乐乎?

盘中食堂是工棚式的。餐桌狼藉。个个捧铁碗,很大,下盛菜,上覆米饭,满满一碗,站着吃,蹲着吃,围着吃。我身处食堂其间,恍如在《平凡的世界》的开篇,也想起自己初中时的诸多情景。吃完饭,每个学生都要到食堂外“L”形水池的水龙头下,把自己的铁碗冼净,拿回寝室或教室。晚自习后小卖部外的角角落落,蹲着许多学生,有咬嚼方便面的,有撕啃辣条,吃着,聊着,在冷飕飕的夜。

一个晨读后的课间,一个女孩竟然在食堂外的水龙头那儿,直接用冷水洗头!冬晨料峭,会激着脑仁的,我的孩儿。洗过的头发不及时烘干,多半要感冒的啊。我忙去劝她,她粲然一笑,说,没事,我习惯了。孩子们的脸上没有埋怨,没有悲苦,只有青春的活力。我先后到沿厂小学、麦地村小学,后走山谷,折山路,到了上潮完小,后又折回到大告村完小,再到镇完小,这些孩子给我的印象极深刻,那就是有种苦难孕育出的顽强、淡定和富足。

雪后天晴正课间,那个愣头愣脑的小子,高昂着头,努着嘴壶,冲着那树叶,在做什么呢?雨雪早已消停,天渐渐冷瑟,你发现没,那树枝枝上,那树叶尖尖上,水滴悄悄地凝成了冰啊?轻轻哈几口热气,所有的精神全聚于那一点,细看那水滴慢慢融化、下坠,最终精灵般地掉在水泥地上,摔出万道金光。那一刻,这小子,该有多么富足。

你看,这间教室,多么简陋,地面黑乎乎的,墙皮大片参差脱落,由下而上不断蔓延,清晰可见。但课间我们竟然发现,北墙面一处,是一幅多么巧夺天工的水墨画啊。那裸着的墙,正像块鬼斧神工的假山,不,更准确地说,应该像梵净山上的金顶。左右相对,顶有微应,构图十分完美。再加上悬挂的标语“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攀登最高的目标”,简直无与伦比。

一节《雅舍》示范课,一个美好的下午,敬献给了我的梁先生。盘中九(8)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的倾情投入,我们笑,我们读,我们品,我们悟,我们共煮文字,共尝真味,共同触摸先生优雅温暖的灵魂,并带着先生化苦为雅的精神,亲近我们自己的生活。感谢课前猝然的停电,感谢从教室移师到录播室的匆匆,感谢不能用的“小蜜蜂”,感谢你们课堂上出的可爱的错。是所有这一切,促成了这美好的一课,完成了我的美好夙愿。爱上梁先生的文字,爱上美妙的深度阅读,爱上跨越时空的晤语,爱上课堂上的携手前行,爱上课堂上不断出现的风景。

我真要离开盘中了。那天下起毛毛雨。九年级马上就要考试了,七八个孩子,忽然跑来送行。当我们在球场边挥手告别时,有个女孩冲我喊道,梁先生,再见啦!后来读孩子塞在我口袋里的纸条和手机短信,几欲落泪。这些孩子心中,有间“雅舍”在!

去松桃支教一月,非镀镀金去,非只从个人意义来讲做一件有价值的事,非只是个人倍感人生升华。那些孩子,那些老师,那些领导非我之故事的配角,非我这段旅程的景点,非我"锻炼"的道具。我离开盘中时,正要考试的孩子们来送我,雨中我们合影,互留电话和Q号,互相鼓劲,并约定,我再过几月会再回来。我感恩纯朴无华的松桃人盘中人,不止是因为对我的关怀,还因为,我可以从他们的视角来细细审视我们自身的教育并纠纠偏,从而能从完整意义上理解教育和爱的内涵。帮扶,不止是我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很大程度上,他们也在帮我,帮我们,清醒下来,擦拭初心。帮扶的时间,并不是根本问题。有一颗教育的明亮之心,才是关键。所有的经历都沉淀为记忆,一切的记忆皆凝结成责任。

一月帮扶,心系一生。

寒假教师集中培训午歇。打扫会场的两位女生竟一人握着一个话筒,开始二重唱了!她们渴望有个展示的舞台,渴望有个话筒,渴望掌声和大拇指。没有忸怩,只有真诚和自然。另两个学生如粉丝,我则录拍,其乐融融。在他人未入会场前,我们已歆享了这盘中好声音了。

去上潮小学。山路开始是在山坳里穿行,有小溪伴行。行了许久,山路在不在脚下,而是在头上了。蜿蜒而上,弯转陡急,叫人提心吊胆。欧校亲自驾驭,泰然处之。

终于到了上潮小学。小学很小,但却是始建于1937年。全校学生仅十来个。全校老师也七位,有一位女老师,是西边山头那边村小的,因那个村小仅她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所以,不得不让她和那位学生迁到这边来。可惜这位老师不在。

院里有两棵高树。教室里桌椅并不简陋,还有一体机,可是两边黑板是锁上的。问这边老师,一体机可用,他们说是用的。不知真假。

后到村里转了转。鸡啄食于稻田,鸭憩于池塘边,狗狗闲踱逡巡。四下群山环绕。回来在田埂逗鸡。再入校园外给孩子们临时搭建的厕所。

再入校园,与孩子们逗趣。孩子们天真烂漫,有趣得很。小朋友在食堂吃饭。食堂有两高桌,上有两盆菜,一是萝卜炒肉片,肉片很多,另外好像是炖肉,还有一小桶豆腐青菜汤。高桌旁有小方桌,四下有小长凳。墙边有长凳。我掌勺,给孩子们一一添菜。孩子们最喜欢豆腐汤。三下五除二,有些孩子吃完就去厨房外的水桶里洗自己的碗了。我看到有的孩子竟然直接喝冷水,便赶忙制止。他们说习惯了。后来再回食堂,逗劝五个小丫头和一个小胖墩吃饭。最小一个是一年级的。似乎今天一年级只她一个。他们吃得慢,但吃得有趣。

吃完饭,我就在院子里和他们一起玩。特别开心。有个丫头家的狗狗也同玩。无奈,终要离开,便和孩子们挥手再见。

后寨民族完小。 据中心校龙主任讲,这所学校是联合国、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多次来视察过的。我们先看到幼儿园小朋友正做操,约摸十五六人。然后参观具有苗家风情木房的“苗族民间文化教育室”。其实这木房还挂有一个牌子:“后寨农民夜校”。木房共分三间,最北一间陈列着苗族传统风物,如石磨、装笔筒、灯盏、巨型砚池、风箱等。中间为夜校,桌、长凳和黑板都是很陈旧的。墙上挂着煤油灯。最南边一间为纺织类和捕鱼器。进幼儿园,教室有两间,其一有“豆腐坊”“泥塑间”“服饰区”。

完小龙校长精通苗语,他教我们服饰区上挂的苗字。苗字是用26个字母表达的,最前边是声母,中间是韵母,最后是声调,与汉语拼音相近。悬挂的苗语是“ghab dhud nggongx chud ngglnb”,学了,但我仍然读不出来。欧校长是本地地道苗族,但他也不会读。但他给我们花了十分钟左右讲述自蚩尤被炎帝和黄帝打败之后,先到浙江和福建一带,后被追至江西,又到了松桃。苗族的祖先是蚩尤,不是炎黄二帝。十分钟,讲述几千年苗史。

小学紧邻幼儿园。小学仅有一至三年级,一年级10人,二年级7人,三年级7人,全校总共24人。三间教室,三个年级,每间教室都零星学生,凄凄清清。我走进一间,凑着看孩子画画,并聊天。一开始小孩子很开心,但当我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你想妈妈吗?小孩子立即收敛和笑容。我很后悔。这儿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外出打工去了,这多是些留守儿童啊。二楼教室都死寂,没有一个学生。

教室外是篮球场,球筐是成人版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把球扔进筐啊。篮球场前边是所谓的足球场,因为我看到靠墙根的地方查的有个迷你型的球门。球场枯草丛丛。场边一棵树的下枝上悬挂着一粗大的环形铁块,树下还放着一石块。看来这就是上下“铃声”了。我愈发感到不可思议。美女龙主任跟我说,除了教育规划的政策之外,还有,这儿的女孩多出去了,不回来了,这儿的剩男太多,有的村子剩男竟达99人。没女的,光男的,怎么生娃,二胎三胎政策有什么用呢。据了解,这所完小还是可以的,有的村小只有8学生,老师竟有6个,更极端的是,有的学校只有一生一师,但周一照常升旗。我感到特别心酸。

后到大湾苗族古村落。村在峡谷底。虽已修有柏油路,但路狭窄,若两车狭路相逢,我不知该怎么为好。路不光窄,还特别弯。这种弯不是曲曲的,而是急转陡转的。我这种平原老司机,是绝然不敢开的。从山路而下,可俯瞰村落全貌。

大湾村幼儿园独立于村落边大荷塘外的空地上。两间房儿,房东边是写着“男”“女”的露天厕所。已是十一点钟,仅一位小朋友。和他打招呼,他很胆怯地躲到大人身后去。正碰上老师欧建芬开电动车驮桶装水过来。欧老师,这所村小唯一的老师,年轻漂亮,乐观开朗,其实是位志愿者,已三年了,每月领两千元。

第三节听张老师数学课,便提前到七(6)教室。发现几个熟面孔,原来前几天我已来听过课了。和小朋友打招呼,又熟络起来了。天阴冷得很,我有点打哆嗦了,小朋友们多数穿得少,担心他们会感冒。他们嬉戏打闹,都开心得很。但课上,一听张老师边报分数边分发试卷时,我心里有点冷冷的,因为除了一个92分外,其他多数不及格,而且很低。课开始不久,就发现有学生陆续打瞌睡了,灵魂不在场了。张老师上课很有激情了,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被感染。

终于下课了。92分小姑娘跑到我身边。小姑娘和我上次听课就聊过天。这次课前又聊过了。她像个小天使一样。我坐着不动,便请小天使给我听课时的同桌男讲桌上刚讲过的一道选择题。同桌男上课多次走神,甚至干脆趴在桌上入睡了。小天使讲得很好,我便让同桌男像小先生一样讲一遍。在略提示下,同桌男磕磕撞撞,竟然也讲过了。我便请小先生给小徒弟出道同类题,再让小徒弟做。小徒弟竟然讲得很好了。我让同桌男感谢自己的小先生,小先生很害羞,也很开心。我和同桌男合影,鼓励他,再和小天使合影,并把自己的学校和电话写在纸条上,叮嘱她,以后到苏州的话,就找我。

镇实小。学生午餐后自己洗大铁碗,涮洗拖把,也有孩儿在搬运盛米饭的大铁板。我调拌的午饭,辣,香。有几个大铁盆,盛着米饭、瓜菜和炒鸡蛋。饭后与六年级小朋友玩了会儿天。到操场后看到满满全是玩耍的娃。

后寨有只大狗,与我们结伴而行,似乎是老相识了。到后塞村小教室外后,大狗先进一教室,发现没人,便退出,再进另一间。欧老师和十三个娃正在。娃们在画画,不时过来拍拍大狗的头。大狗似乎露出惬意的笑。大狗刚开始巡视了下教室,然后便贴着欧老师的裤腿站定,看娃们画画。欧老师一直微笑着,恬淡而美好。我想起吉普赛人爱思美腊达和她身后紧随的小羊,但我觉得,《边城》里的翠翠和她的狗,似手更具同韵。当我们上车离开时,大狗送别我们。山寨和周山,静默着。

求石二云现在在哪个学校上学

贵州贵阳清镇,贵州省思源旅游学校,阿幼朵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舞蹈,与阿幼朵公司联办办,需面试

山村幼儿园,如何让更多儿童受益?

研究证明,让儿童早期接受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发展的不利地位,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仍有约800万适龄儿童没有上幼儿园。

为了打通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09年发起“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下称“一村一园”计划),为农村地区儿童提供家门口的免费学前教育。

2009年,17岁的郭晓参与了“一村一园”计划,担任青海省乐都区共和乡祁家堡幼儿园老师。

这是郭晓第一次走进大山。

从小生活在窗明几净的厂矿环境中的郭晓还没来得及为当地美丽的风景而高兴,就遭到当头一棒:教室是用土胚和木架搭的矮小平房,坍塌的围墙还可以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儿修补。窗户用报纸糊,桌子腿用砖头充当,而所谓下课铃就是敲击两块悬挂起来的铁疙瘩。

走进教室,昏暗的光线、裸露的木质房梁……一阵大风刮来,黄色的尘土布满天空,顺着报纸上的缝隙飞进屋里,也飞到了郭晓的心里,化作满心的失望与失落。

可是当她回头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清澈的双眼,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郭晓还是决定留下来陪伴这些缺爱的孩子们。从那天以后,她就开始了大山深处的走教生活:每周两天要翻山越岭进出大山。

这一干就是11年。

幼教老师肩负着大责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里清楚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 健康 成长,关系 社会 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在“一村一园”项目点调研

农村地区一直是学前教育普及的短板。十几年来,“一村一园”计划已经相继覆盖全国11个省(市)、31个县,设立山村幼儿园3000余所(班),累计受益农村儿童约20万。

2月2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一村一园:山村幼教老师和孩子们”主题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研讨会上,山村幼教老师和媒体发言人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对农村幼儿教育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与感悟。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就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建言献策。

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甚至单亲家庭,作为抚养者的老人本身文化水平低,对教育不重视,导致很多孩子发育迟缓……身处偏远山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问题和困难。“长期缺乏安全感与关爱带来的自卑内向,在每一个留守儿童身上都能看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时间。”一名山村幼儿园老师表示。

山村孩子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耐心和爱心来与之交流,通过长时间的陪伴和沟通,去发现并改正问题,让当地孩子实现 健康 成长。

郭晓担任老师的祁家堡幼儿园在山顶,她每次都要背着水杯干粮,手脚并用地爬,一走就是好几公里。山里人烟稀少,手机也完全没有信号。路上到处都是被山洪冲击留下的深坑,行路分外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跌倒磕伤。山里的天气更是变化莫测,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是倾盆大雨,云彩一飘走又是烈日炎炎,路上也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每次到学校,气喘吁吁的她第一时间要买个“哇哈哈”喝。和她一起的大姐笑话她,自己明明还是个小朋友,却肩负着大大的责任。

超40%欠发达地区儿童

获更高层次教育机会

在“一村一园”计划中,像郭晓这样的幼教老师共有3000多位,其中近93%是女性。她们是一群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地在村里教孩子的人。她们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0到35岁之间,也有少数年纪比较大的。其中七成的人学历是大专及大学本科。

在安静闭塞的乡村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每天上演的只有这些幼教老师陪伴着小小孩子们的平凡而又琐碎的故事。在缓慢流淌的光阴里,幼教老师用爱和耐心滋润着孩子因缺爱而贫瘠的心灵。孩子们也更加的快乐和有安全感。这些老师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怀。

这些幼教老师们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因地制宜,开展乡土教育,让孩子们认识植物;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并开展亲子互动活动;有的老师会把苗绣、苗鼓、苗歌编到歌里教学……在湖南古丈,老师把苗绣、苗鼓、苗歌等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这里的孩子个个会唱苗歌,个个会一些苗鼓。

郭晓在祁家堡幼儿园,把废弃的纸箱盒瓶瓶罐罐收集起来制作成一些教具;没有桌子,就想办法找来小学里淘汰的废弃课桌,锯短桌子后,铺上塑料桌布就是孩子们的手工桌。

“正是因为幼教老师们的付出和坚守,才有了农村孩子的进步,而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切实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如果能引起各界重视,更好地帮助他们把幼儿教育事业坚守下去,把农村幼教拓展到其它欠发达地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乡村振兴才会真正有保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郭晓所在的青海乐都区开展了10年幼儿园项目的孩子进行了评估。瑞文智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山村幼儿园的孩子智力在全国中等水平以上,他们有更多的亲 社会 行为,心理弹性更好,能更好地应对挫折。“卢迈表示:“这点很值得注意,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孩子在未来产生反 社会 的行为,与其以后再去做工作,不如现在就给他们更多的爱。这些工作就是通过幼教老师完成的。”

而同样在乐都区,从初中升高中与学前教育关系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山村幼儿园帮助了40%多的儿童获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地方试点县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0%

十几年过去了,目前,已经不再青春年少的郭晓结婚生子,从小姑娘成为了孩子的母亲。而她越是有了为人母的经历,越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在她看来,或许青春终将逝去,可也能够变成永恒。多年的风雨历炼,让她沉淀了一份责任,更多了一份通透。

现在,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环境早就不是郭晓受到“惊吓”时的模样,而是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基金会、各政府部门及 社会 爱心人士的捐赠下,山区幼儿园开办的越来越好,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有课桌书柜,电视、各种教具。还有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品……”郭晓说。

“这些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开设较早的山村幼儿园试点县,我们明显感觉到,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教师待遇、培训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表示,很多山村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地方试点县除了几乎实现项目的全面覆盖推广外,学前三年普及率也达到了90%,已经提前实现了2025“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教育部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其中要求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将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目前,方晋介绍,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村一园“计划的启发,除了试点县以外,包括云南、贵州、甘肃省一级政府在内的地方,都提出了“一村一园、一村一幼”的口号。

建长效投入机制需多部门共同努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校车、寄宿的方式到乡镇上学,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3-6岁的孩子还太小,长途跋涉或者坐校车与家庭分离去寄宿,无论从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还是财政负担的角度来看都不是最理想的。”方晋表示,因此,还是要解决学前教育进村的问题。

尽管政府在努力,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诸多 社会 力量的推动下,学前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仍有不如意的地方。

卢迈认为,中国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外在学前教育上的经济投入占比和生均支出分别是国内的2倍和8倍,山村幼儿园老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山村幼教老师月工资大部分处于2000—2500元之间。24个试点县中,只有三个县得到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其他试点的幼教老师工资待遇只有地方政府和 社会 力量来支持。”卢迈说。

针对这种情况,卢迈建议,关爱农村幼教老师群体,希望基金会筹到资金,在年终时给老师们发放奖励;继续增加学前教育支出,当前占GDP0.42%的投入依然不够;国家财政学前教育投入要倾斜农村地区,倾斜原来的欠发达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村一级的学前教育最好列专项,就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样,按照人头进行投入;用好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有长期跟进采访“一村一园”计划的媒体人士认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儿童发展项目是中国整个乡村振兴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及到人的发展权利、发展机会以及发展能力的培养。目前,政府部门对早期教育领域的投入依然不足,希望未来能够在农村学前教育和早期养育方面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不能只靠志愿者的热情,也要有中央财政的支持机制。

“从2010年以来,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并向农村倾斜,但仍有许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宋映泉表示,中央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在投入的方式上需要改善,比如投资农村幼儿营养 健康 、保障幼教师资稳定等。这些问题需要跨部门共同努力,整合资源加以解决。

11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对于郭晓来说,从刚开始父母、家长的质疑与不理解,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到后面 社会 各界对幼儿园作用的认可,这一路走来,实在太不容易。这些年来,和郭晓一起来的早教老师,离开的虽然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像她一样的留了下来,她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也共同守护着山区孩子们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世界未来的希望,人类未来的希望,”郭晓说,在未来,她和同事们会依然坚守初心,用真心守护着这些孩子。

作者:徐辉

值班编辑:于俊如 责任编辑:张雪弢

苗歌笑话(苗语唱的歌)插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苗歌笑话(苗语唱的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