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再新的笑话也脱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窠臼

热搜:闹笑话,冷笑话,一个个笑话,这种笑话

笑话自古有之,再新的笑话也脱不出古代流传下来的基本形式。拿荤段子举例,《笑林广记》中随处可见,故事内核无非两种:一是性知识缺乏导致的愚昧言语或举动,二是通奸引发的误会。再比方说微博上一些专业人士常编的时政讽刺笑话,变化再多,都能在《晏子春秋》或《史记·滑稽列传》中看到古老的影子。这其中,虽然直接借鉴了前苏联政治笑话的不少桥段,也脱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窠臼。

地域歧视的笑话更是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的笑话中,嘲讽宋国人的最多。宋国人是殷商移民,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荒蛮的周朝建立时,宋国人算是相对完整的保留了贵族范儿,骨子里面讲究。谁知礼崩乐坏的年代,重礼节成了认死理,按规矩来被认为迂腐,各种笑话像利箭一样像宋国人射去,最有名的要数“守株待兔”,把短往死里揭,对宋国人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笑话有时就是像挠痒痒,本来就痒的时候,挠挠是为了不痒,不痒的时候去挠,才会哈哈笑,挠的越意外,笑的才越爽利。因此,事物越严肃,拿来做文章,就越可乐;东西越玄妙,拿来解构,就越容易引起狂欢。前阵子网上流行禅师的笑话,拿禅说事,段子接龙,一个又一个,形式大多是从大雅直接跌到大俗,毫无缓冲,靠飞流直下抖包袱。例如,一青年去问禅师,我的人生屡遭挫折,应如何是好?禅师不语,抱来一公鸡,用一根绳子拴住鸡腿,放下,公鸡没走两步,禅师一拽绳子,公鸡扑倒在地。禅师松开绳子,公鸡再走,禅师再拽,公鸡再次扑倒。如此八次,青年大悟,曰,禅师,您是要告诉我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人生要百折不挠吗?禅师微微一笑,说,年轻人,我是告诉你拉鸡八倒吧。

类似的笑话也并非新创,明朝的潘游龙专门编过一本《笑禅录》,全是取笑禅师的。比方说,一个秀才,去寺中参拜禅师,禅师坐在那里,不起身行礼。秀才问他为何,禅师答道,我不起身便是起身。秀才听了,便以扇柄狠狠敲了禅师的头一下,禅师问他为何,秀才答道:我打你便是不打你。

两个笑话对比起来,虽然时间上差了几百年,主题竟出奇一致。不同的是,《笑禅录》上这则,细品会发现,其实是讽刺这个不懂禅的粗俗秀才,几百年后,我们则是直接给禅师安上了一副粗俗的嘴脸。或许是因为,禅毕竟太高深,非凡人能悟出,悟不出就会误解,误解就会闹笑话。另外,禅师总是受人尊敬,因此自然混进了滥竽充数的假禅师。就像前几年的诗人一样,自称是诗人的,大多根本就不懂诗,只知道蹭饭和泡妞,把自己当成李白,天下人都看作是汪伦,以至于“诗人”这两个字自动进入了笑话常用词汇。

现在最流行的笑话中,有一种叫冷笑话,乍一看像是笑话的新门类,最初产生时,冷笑话的概念是听完之后没人笑,仔细想想似乎还挺可笑,只是有些冷场。这个概念似乎并不准确,因为随着笑点或者说耻点的提高,很多原本的冷笑话,照样可以让人当场就哈哈大笑,一点也不冷,相反,真正冷的,只能说是一个不成功的笑话,或者说坏笑话。

顺便解释一下耻点,在这里特指道德可以接受的一个水平线。很多笑话都是擦着这个水平线产生的,笑话听多了,就会形成沉淀,把笑点越垫越高,再听到类似的笑话,便很难产生第一次听到时的效果,除非是专门为了给人捧场,故意表现,所以,随着见多识广,人的笑点自然会提高,而笑话的更新远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因此,便需在耻点上突破,冷笑话就是耻点突破的开路先锋。

比如:“一男童惨遭食人魔毒手,丧尽天良的凶手竟忘记放葱。”还有:“小明在野外遭遇凶猛野人,现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午餐。”这种笑话的冷,就冷在耻点的无极限上。还有“在打黑行动中包大人壮烈牺牲”,把“黑”突出得无极限,无立场,破三观。还有一些动物之间的冷笑话,利用动物的外形特点,通过拟人化处理去抖包袱,也属于冷笑话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最早的冷笑话究竟是哪一个,实在是难以确定。但有一个经典的古老故事,也许可以列进冷笑话之列。这个故事记载的是庄周和惠施在桥上的对话,他们二位看着水中的鱼,庄周认为鱼很快乐,惠施便问庄周,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周反问回去,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这个故事大家都看过,我之所以说是冷笑话,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搞不清鱼到底快不快乐,只知道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会很不快乐。快乐的,永远是那些鱼肉百姓的人,虽然他们也有不快乐的时候。

快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明朝时,有个不快乐的人,科举失意后,和几个朋友组了一个专门讲笑话的团体,叫“韵社”,从正史野史笔记中,挑出一个个笑话,相互交流。这个不快乐的人,叫冯梦龙,是一个释放快乐的高手,每当他讲到有趣之处,诸兄弟放声狂笑,笑得“粲风起而郁云开,夕鸟惊而寒鳞跃。山花为之遍放,林叶为之震落”。笑话到了这等境界,已经上升到“绳命”的境界。即便在世人眼中,自己已经活成了一个笑话,但能够像笑话一样快乐的活着,恐怕,连弥勒也要羡慕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再新的笑话也脱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窠臼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