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故事:由巧合串起的命案,一句玩笑话引发蝴蝶效应,枉死两男女

热搜:一句玩笑话,玩笑话,句玩笑话

宋元话本小说真的非常有趣,有时候脑洞大开,情节奇巧,有意思的要命。这里讲一个《警世恒言》里的故事,叫《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是冯梦龙从《错斩崔宁》修改而成的一个充满了“巧合”的案件。#头条故事会#

作死扯谎卖妾,半夜被小贼砍死

故事发生在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第一位男受害人叫刘贵,年轻时家境不错,祖上根基不错,可惜到他这里中落了。

刘贵先是读书,但是资质一般,没读出个什么来。后来就弃文从商,然而半路出家,他脑子又不是机灵的那一挂,所以一路亏钱,慢慢地大房换小房,小房变租房,变成了一个穷人。

但别看他这样,也是有小妾的,是还没有完全没落的时候纳的,主要是因为老婆王氏没生孩子,所以就找了这个人称二姐的小娘子来打算传宗接代。

所以现在他们是一家三口,虽然穷吧,但幸好平日里也没什么矛盾,过着还算是安稳的日子。

一天,王氏她爹——也就是刘贵的老丈人过生日,从家里派了个年近七旬的仆人老王来接王氏回娘家。

刘贵这阵子心里难受,因为赚不到钱,差点也把老丈人的寿诞给忘了。于是当下他就收拾着和老婆王氏回了娘家,走的时候让二姐看家,说今天回不来,明晚再回。

老丈人家客人不少,刘贵是个穷女婿,也不好意思直接上去寒暄,直等到了客人都散了,老丈人才来找女婿谈话。

老丈人对刘贵的现状可不满意呢,说他“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话说这比喻也是绝了。

刘贵是真穷,就在那诉苦自己不是不上进,是时势不好,没有致富的门路。

老丈人心疼女儿跟着他受苦,就给了他十五贯钱,让他去开柴米店,说等他开张那天,会再给他十贯,现在就让女儿先留在娘家,刘贵去开店,到时候再让女儿回去。

刘贵可开心了,还得是有个富贵的老丈人好啊!

等他拿着钱要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回家路上经过一个朋友家门口,也是个做生意的,刘贵就顺道进去,和那人讨论了下怎么做生意。

刘贵时间也拿捏得巧,正赶上晚饭时间,朋友留他吃饭,他就吃了,席间还喝了点酒。不过他的酒量不咋地,喝到有些醉朦朦的,这才作揖告别。

一路回到家,家里二姐没事做,天黑就关了门,早早脱衣服躺下睡觉了。刘贵敲了好一会儿门,二姐才听到,爬起来给他开门。

然后喝了酒的刘贵就上来小脾气了,觉得二姐开门迟了,所以当二姐问他钱哪来的时候,刘贵就故意吓她,说这是二姐的卖身钱:“只是我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又因舍不得你,只典得十五贯钱。”

一般人说这话吧,也就当个玩笑,但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刘贵却是缺钱,其次吧,把妾典当了卖钱这事在古代也算正常。

不过当下二姐还是有些不信的,想着这日子虽然穷,但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吧。于是就问他今天在哪里吃的酒,刘贵说是和买家吃的,还说已经写好了典卖文书。

二姐又问王氏去哪了,刘贵就说王氏不忍心和二姐分别,要等二姐走了才回来。

二姐沉默了,然后才说这事儿她得回去通知自己的爹娘一声。

刘贵则表示,要是跟她爹娘说了这事肯定不成,要二姐明天先去买家那里,他再慢慢跟她爹娘说,也就是先斩后奏。

你说这刘贵也是真牛,喝醉了还这么有问必答,自己脸不红心不跳就把故事线给补完整了,整一个天衣无缝。然后他自己捉弄完二姐,还心安理得地上床睡觉了。

二姐呢,二姐不信也得信啊,毕竟刘贵手上是真的拎着十五贯钱呢!

这人说卖她就卖她,二姐就寻思着要先回爹娘家跟他们商量,基于刘贵说第二天就要把她送走,所以二姐当夜就收拾衣服准备走了。

走的时候二姐把那十五贯钱堆在刘贵脚后边,然后和邻居朱三妈说了这件事,说丈夫无端卖她,她要回去先告知爹娘,麻烦朱三妈明天和刘贵说一声,可以带着主顾到她爹娘家讨个分晓。

朱三妈同意了,答应天亮以后代二姐转达辞别缘由。

事情坏就坏在这天半夜,家里来了一个输了钱的赌鬼,赌鬼化身小贼,进了刘贵的屋,刚要从刘贵脚后拿那几贯钱,却好巧不巧惊醒了刘贵。

这可是刘贵好不容易得来的养身活命钱,他当然不能轻易让这小贼偷了去,所以刘贵当下就和小偷你追我跑了起来。

本来小贼被惊,转身打算就此跑了,但刘贵不让他跑,一直在后面追,两人从房里跑到厨房。

小贼怕刘贵大喊叫来邻居,于是抄起一把劈柴斧头,直接就把刘贵干趴下了,然后很有补刀意识地又砍了一刀,确认刘贵活不了后,这小贼索性又返回房里,把那十五贯钱都拿走了。

第二天邻居起来,发现刘贵已经凉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此时,王氏回了娘家,这大家是知道的。但二姐的去向,只有朱三妈他们一家知道。

朱三妈和众人说了之后,大家一边去通知王氏,一边叫人去追回二姐。

老丈人和王氏得到消息后急忙赶来料理,两人又懵又哭,说昨天刘贵还好好的,拿了本钱正要做生意呢,怎么就死了呢?

邻居就把他们知道的事情说了,不过具体刘贵怎么死的大家都不知道。

难敌悠悠众口,错斩二姐与崔宁

接着来看二姐这里,她一大清早就开始走路,走了不到一二里,就脚疼走不动,坐在路旁休息。

休息的时候看见一个身上背着铜钱的干净后生——崔宁,两人一搭话,发现目的相同,于是结伴而行。

走不了多久,来追二姐的朱三老到了,跟她说:“你家里出了杀人公事,你要回去对理。”

二姐还一脸懵,说丈夫要卖了她,她才不回去。

两人一个说“你要回去”,一个说“我就不回”——嘿,朱三老就是不直接说死的人是她丈夫,就不说。

这个时候,崔宁一听,我的妈呀,这里还有人命官司呢,他可不想扯上关系,于是打算就次告辞,结果却被两个赶来的邻居拉住了。

邻居就是觉得他和二姐两个人待在一起,肯定也有关联,你要是真没做亏心事,那去一趟也无妨,你要是不去,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就这样邻居们硬扯着二姐和崔宁回去了,到家的时候,刘贵家门口可热闹了,都是围观的人,二姐这时才知道,刘贵被人劈死了。

那后生见了也直呼晦气,早知道他就不和这小娘子搭话了。

这时候王氏和刘贵丈人老员外就过来了,质问二姐是不是抢了十五贯钱,杀了刘贵。

二姐真是好一个窦娥冤,她把自己的行动轨迹给解释了一遍。但王氏不信,说她撒谎,那十五贯钱明明是她爹给的,哪里是什么典卖的钱,肯定就是你,在外边勾搭了小白脸,昨晚见财起意,杀了刘贵,然后拿钱跑路,故意到邻居家借宿一夜,其实就是做戏。

惨的是,二姐身边还真有这么一个汉子——崔宁。所以王氏这么一说,旁边的人就都起哄,觉得就是小娘子和奸夫合谋杀害亲夫。

崔宁比窦娥还冤,赶紧给自己解释,但一口难敌众口,大家情绪已经上来了,才不管他和二姐的解释,更惨的是,他们去搜身,崔宁身上正好有十五贯钱。

这不是“巧他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吗”,在人们眼里,这就是妥妥的人赃俱获啊!于是两人被扭送到官府,所有的邻居都作证,就是这两人合谋杀人抢钱,是奸夫淫妇。

二姐和崔宁还是那套解释,都是实话,但是府尹不信,邻居们也不信,大家都认定了人就是他们合谋杀的。

府尹巴不得赶快结了这段公案,于是对他们严刑拷打,两人受不了酷刑,屈打成招,只好承认了。

结果这两人都被判了死刑,崔宁问斩,二姐凌迟,又惨又冤。

这正是:“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王氏被劫当压寨夫人,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王氏丧夫,按道理是要守孝的,在家守了近一年,父亲老员外就劝她赶紧改嫁,又派了家里的老王去接她。

王氏和老王在回老家的途中,碰到了‘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强盗,那人自称静山大王

老王忠心耿耿,要去和静山大王拼命,结果真的把命给拼出去了。

王氏见静山大王杀人不眨眼,急中生智说自己是受了老王哄诱,如今老王死了,静山大王算是救了她一命。

静山大王看王氏还蛮有几分姿色,就要她随自己回去当压寨夫人,王氏无计可施,只好跟着上山。

自从王氏跟了静山大王后,他的抢劫生意是越来越好了,过了小半年,竟然也发了不小的财。王氏就劝他不要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了,他们如今有钱,可以去做个安稳的生意,否则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会翻车。

静山大王被劝动了,还真的弃了强盗事业,开了杂货店,还念起了佛。

有一天,静山大王突然和王氏“自爆”,说自己虽然吓唬路人,诈取钱财,但这都不是事,能算得上事的只有两件:他曾害死了两个人。一个是那个老王,另一个,就是刘贵。

王氏原先不知道刘贵事件的细节,如今静山大王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原来他就是当初的那个小贼!

王氏听后,简直是如遭雷劈,才知道这件事竟有如此深的隐情,这样算来,静山大王不仅害了两条命,二姐和崔宁也都是因他而死的,这就是四条人命了!

静山大王如今是念佛持斋,以前没得选,现在想做个好人了,但他曾经犯过的罪,又岂是那么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抹去的呢,更何况,二姐和崔宁还蒙受着冤屈呢!

于是第二天,王氏就去衙门报了官,这时候临安府已经换了一个府尹,王氏在堂前将所有的事和盘托出,官府立刻去捉静山大王,一审他就全招了。

结尾就是该判的判,该补偿的补偿:静山大王问斩,没收财产,一半充公,一半给王氏;原府尹断错案,免职;崔宁和二姐枉死,由官府给他们各自的父母发些优恤金赔偿。

王氏虽然主动为死去的人伸冤,但当初也是她先怀疑二姐的,所以她最后将一半家私捐给尼姑庵,从此吃斋念佛,以超度冤灵。

这个故事是真的全是巧合,全篇由“戏言”起,巧合是一个接着一个,环环相扣,跟蝴蝶效应似的,而它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很明显。一是谨慎祸从口出,像刘贵这样作死的‘玩笑话’不要随便开;二是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官吏的昏庸、司法制度的腐败,如果第一个府尹能再认真点,多侦查一下,就不会发生这种惨剧了。

其实也正是因为当时社会的这种黑暗背景,才使得这件全是巧合的故事看起来那么真实。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其它点,比如邻居们不嫌事大的看热闹劲,他们不是专业的判案人员,却全凭感性的认知来随意断定结果,形成了难以平息的悠悠之口;府尹也是,在这种‘民意’的驱使下,竟抱着多一事少一事、尽快了结的心理来断案;还有人们包括二姐自己都见怪不怪的‘卖妾’行为,也说明了古代女性地位之低,可以被丈夫随意买卖。

总的来说,这篇小说线索明了,把故事讲得一气呵成且完整,有趣且有深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故事:由巧合串起的命案,一句玩笑话引发蝴蝶效应,枉死两男女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