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清朝和英军打战的笑话(清军真的打不过英军吗)

本文目录一览:

大清被西方狠揍后,英军翻译说了一句话,究竟说了什么,令人深思?

“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这个就是当时英国翻译所说的话。国家不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不把人民当人看,人民就自然也不把国家,当自己的国家来看,看到西方人欺负国家政府,人民只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时就有人做过一条很经典的总结。叫做“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一条如此奇怪的死循环结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官民已经离心离德,所以,当朝廷和洋人互掐起来的时候,百姓只会当旁观者,而并不会当参与者!

不会像现在这样爱国。在太平时代,统治者没有做到爱民,他们觉得人民存在的意义,就是被他们剥削,供他们享乐。当西方列强与朝廷打起仗来的时候,人民没有落井下石,趁机将统治者全部灭亡,已经算很好了。

那个时候的人民想着的,就只是可以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每天可以吃饱饭。其实从这个愿望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是有多剥削人民。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当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当朝廷正式与西方列强对峙之时。老百姓只会看笑话,会拍手称赞,想要洋人好好教训教训这群吃人的家伙。

所以这位翻译说的话,令人悟出一个道理来,若是古代,想要国泰民安,必定要爱民如子。在如今想要国人团结,必定要平等公正的对待任何一个公民!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清朝和英军打战的笑话(清军真的打不过英军吗)插图

清朝最奇葩战争,命士兵戴什么奇葩的东西吓唬英军,让动物去引爆火药?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后,英军北上,很快打到了江浙地带。道光认为不能老是被动挨打,就命其侄子率军反扑。可惜,他的侄子奕经并没有任何带兵经验,战争中更是要求士兵带老虎帽子,用猴子去引爆炸药,使得整个战役变得十分的奇葩。

奕经此人有些迷信,他听说关帝庙很灵验,为了旗开得胜,便前去求了一签。而求来的签,在众人的商讨下,理解为——虎能吃羊,羊代表洋鬼子,因为只要我们让士兵装成老虎,就可以打败洋人。这下可好为了让军队像老虎,奕经立马找人做了一批老虎帽发给士兵,帽子背后还有老虎尾巴。并且按照黄历选择了时间,还特别找了一个属虎的将军率兵出击。但打仗哪有那么容易,光靠衣服和迷信怎么能赢呢?果不其然,大军很快溃败,战况惨不忍睹。

老虎服的失败,并没有为其敲响警钟,他反而召集全军,让他们开动脑筋,出谋划策。这时有个下属说道,听闻英国人的火药硝磺含量高,很容易引爆;而且火药被放在船底,一旦引爆英军必定全军覆没。但,怎么引爆火药呢?众人提出一个方法,在猴子的身上绑上炮竹,点燃后丢上船,猴子乱跑的时候,必定火星四溅,就一定有概率点燃火药。奕经觉得很有道理,立马排人买了十几只猴子,绑上了炮竹,可是却没办法丢上去。此时英军乘胜追击,很快就把奕经的部队给击溃了。

由此可见,率兵打仗这事,还是需要有一定军事素养的人来做。像奕经这种毫无经验,还将小脑筋动在其他的地方人,没法打胜仗不说,还有可能让人笑掉大牙。不过,这次战争,那些无辜的猴子下场极为可怜,因为军队被打散,导致无人喂养,最终统统饿死。

清朝为什么会败给英国

一。清朝末年的军队战斗力差众所周知,部队中流行抽毒品,带兵的军官不关心训练而只是玩乐

二。外国军队来的时候带的是火器,而中国还只是冷兵器,怎么能打的过,科技上要输很多。

三。中国政府惧怕抵抗会引起外国增兵,一直采取不打不退的态度,白白把路线让了出来,压抑了爱国将士的热情不许抵抗

好了别的不多说,来看双方在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吧。

1841年,虎门战役开始,初场战斗中,清军阵亡282人,伤462人,沉船11艘。

备注:该战清军十分英勇,英军总共伤38人,无人员阵亡。

1841年 2月26日,英军对虎门发动总攻,8500名守军全线崩溃,英军损失轻微,虎门守将广东军区海军司令关天培阵亡。

1841年 5月,英军用一天时间攻下广州,仅阵亡9人,伤68人。

5月30 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也就是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了,该役英军有5人死亡。

8月,厦门战役,清军阵亡8名中高级军官,其中包括厦门警备司令江继云,士兵伤亡300余,英军战死1人,伤16人。

10月1 日,英军全面进攻定海,定海五千清军被击溃,定海警备司令葛云飞及前来援助的两名高级将领阵亡,三人皆是总兵衔,故史称定海三总兵。

该役英军战死2人。

10月 10日,镇海失守,两江总督裕谦自杀。

10月 13日,宁波警备司令余步云逃跑。

1842年 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月的充分准备,清军在前敌总指挥奕径的指挥下打响了反攻的第一枪,经过四小时的鏖战,反攻宣布失败。

5月,乍浦失守,英军阵亡9人。

6月 16,吴淞失守,江南水军司令陈化成阵亡,该战清军战死88人,英军死2人,伤55人。

7月 21,镇江战役,英军死42人,伤139人。

8月31 日,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看完之后你知道为什么了么?

鸦片战争为何清朝十万士兵打不过数千英军?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国力不可谓不强,却败的无比耻辱。所谓的国力不外是人多、兵多。民间百姓都知道,人多作乱,鸡多不下蛋。一国的国力,包括硬件(工业与船炮)和软件(制度与文化)两方面,且这一切有效地整合起来才构成力量,以清政府当时的条件,啥也构不成!

英国大老远地跑过来了,而我们是本土作战。但中国士兵的两条腿,怎么能赛得过英国的轮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沿海兵丁远远不够用,清政府主要是从内地调兵增援东南战事。诸多省份,少者调兵500人,多者调兵7000多人,整个战争期间动用总兵力大约10万,而内地调往沿海的大约5万,也就是一半左右。这一半兵力的调兵速度,据推算: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

相形之下,倒是英国反客为主了,英国军舰从南非开普敦驶至香港,需60天;从印度开过来,需30-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所以,清军远远谈不上以逸待劳,而是从内地到沿海,一片折腾。

清政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意政府,民众与政府不但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反,清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始终把人民当作了终极敌人,而人民再傻,也知道朝廷毕竟是朝廷,一家一姓的江山,于我何干?这种隔膜甚至敌我关系,早在16世纪就被西方殖民者发现了。

这一点英国殖民者也明白,所以政府的训令中,专门指示他们不要与中国民众为敌。事实上,整个鸦片战争期间,沿海百姓经常平静地围观自己的朝廷与外夷作战,用现在的流行语,百姓都是路过打酱油的呢。

整个鸦片战争,英军步步胜利,大半功劳都得记在中国汉奸的身上!扬威将军奕经在浙江组织战事时,给道光皇帝的折子中也重点谈到了汉奸问题“到处汉奸克斥,商民十有七八,分不出良歹来;”最可恶的是, “每逢打仗之际,百姓男妇,毫无畏惧,从旁指点嬉笑,竞不知是何肺腑?”道光朱批曰:“愤恨何堪,笔难宣述!”

宏观方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扬威将军奕经的幕僚臧纡青曾建议曰:“从山东、河南招丁壮万人,从本地招丁壮两万,让他们分伏宁波、镇海与定海,人自为战,战不择地。各地士绅领团勇伏于城内,大军伏舟港口,声东击西,内外交逼,英夷必败”。奕经报上去了,但清政府没采纳。与此同时林则徐提出的战术是:“或将兵勇扮作乡民,或将乡民练为壮勇,陆续回至该处,诈为见招而返,愿与久居,一经聚有多人,约期动手”, “杀之将如鸡狗”。林公与臧纡青一个意思,只不过他比臧纤青还多一个意思,那就是利用民力抗夷。清政府采用了,但收效不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臣蒋琦龄给咸丰皇帝上了一个《请幸太原疏》:“我众彼寡,则分军为三四,仿古人更休叠战之法,或扰之不听其休,或环攻以分其力,我败有援,贼死无继。”他说,北京的“妇孺皆有激昂恩奋之意,岂行间遂全无同仇敌忾之气?”他的意思是,国军完全可以“人海战术”了,但他没有建议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其实封建统治者最害怕的就是人民力量的动员,人民,唯有人民,才是专制政府最大及最终的敌人,所以政府的国防思想乃是防民甚于防寇,动员民众,政府敢吗?

微观方面,那就是八仙过海了。英国炮艇围住了虎门炮台,关天培演出的是冷兵器时代《三国演义》里玩剩的疑兵术,让士兵们围着炮台后的小山转圈跑,以造成增兵无数的假象。英兵起初不明白他们干吗,等明白后笑翻了。参赞大臣杨芳目睹英船的威风,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采用巫师建议,在广州城内遍收女人马桶,打仗时将女人马桶向之,以破其妖术。广州人民为此给他编了段子:“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

奕经在浙江作战前亲自去抽了一签,上书: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过了二天有土司带了兵前来助战,每个兵都戴有虎头帽;各路兵会集得差不多的时候,奕经与参赞大臣文蔚又不失时机地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鬼子全被打跑了。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出兵,这叫虎年虎月虎时虎分。事后,宾汉的《英军在华作战记》对清兵尸体描述曰:“他们的帽子有一种特别的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英国佬不知这叫虎吃羊(洋)战术。

奕经手下还有人上演了猴战术。买来19只猴子,希望它们身背鞭炮蹦到英夷船上,引燃英船上的火药。问题是,临阵时怎么把猴子弄上英船呢?

清政府有如此官员与百姓,鸦片战争不输都不可能,满清统治者没有把人民当成国家的主人和一份子,百姓认为对外战争与己无关,甚至可能会认为满清倒台生活会更好,官员腐败愚昧封建落后,不思进取,鸦片战争岂有不败之理,只是这失败也未能让满清统治者醒悟改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清朝和英军打战的笑话(清军真的打不过英军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