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养娃笑话(养娃的乐趣)

本文目录一览:

婴儿出生率下降,养宠物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宁养猫狗也不养娃?

婴儿出生率越来越低,去年已经降至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把一波波专家吓得尖叫;

另一个称奇的现象是,在最近几年的关店潮中,宠物店和药店逆流而上,越来越多。

根据某网站发布的《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养宠物消费人群趋年轻化和女性化,75%养猫和养狗的群体以90后左右年轻一代为主。

两种现象不难看出, 作为生育主力军,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生孩子,却越来越喜欢养宠物。

这后面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和关系呢?

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被颠覆

儒家唠叨了几千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钱是可以没有的,但孩子是一定要生的,此“孩子”特指“男孩”。女孩长大是泼出去的水,是不能承祖宗香火的。

香火是啥?就是过年期间,那黑压压、一排排下跪的灵魂和肉体。

因此,在男权 社会 ,“无子”是“七出”罪之一,不生儿子的女人是会被休掉的;没有儿子的男人是要被戳脊梁骨的。男人无子,即使高官厚禄,金仓满谷,也会被儒家视为“不孝”。

在有儿子的基础上,还要“多子”。

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婴孩的死亡率非常高,就算你富得流油,牛气熏天,也没啥用。

皇家的生活条件和医疗资源,是最最顶级的。即使这样,宋仁宗13个女儿9个夭折,3个儿子都没活过3岁,搞得宋仁宗在大臣面前颜面尽失。

宋仁宗怜惜朝臣张知白,说道:“你年龄大了,族中子弟稀少,也很可怜,你若是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我会帮你。”

张知白一句话顶得皇帝肝疼:“我不可怜,我有妻子有儿子,您除了后宫嫔妃,连个儿子都没有,您才可怜呢!”

皇帝被刺得目瞪口呆,回宫抱着曹皇后痛哭流涕!没儿子的皇帝,可是天下最大的“不孝子”啊!

一直到死,宋仁宗都没有儿子活下来,皇位不得不传给堂兄的儿子。

因此,男权 社会 ,不但要有儿子,还要“多子”,这样多了一份保险,才能保证家族烟火旺盛,生生不息。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男权 社会 的根基被动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一波高过一波,儒家那些“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被新时代踩到灰堆里。

历史 到了今天,“香火传承”,“多子多福”,在小城镇还有拥蹩,但在更发达、更包容的大中型城市,这种观念已经淡薄到看不见。

鉴于此,今天的年轻人不再背负沉重的生育负担,生女还是生儿,都是上天的赐福;生育孩子还是不生育孩子,都是个人选择,并无道德伦理的谴责。

二 养育孩子的观念已经从“粗放式”养育,进阶到“高质量”养育

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很熟悉上世纪的家庭模式:父亲母亲,以及一堆兄弟姐妹。

那时候,养娃是个极其简单的事。米锅里多添一碗水,饭桌上多添一双筷子,就能多养活一个孩子。

大人们秉持着“粗放式”的养育方式,孩子们摔摔打打,皮厚扎实,磕磕绊绊也不要紧。大孩子还充当了保姆的角色,替父母看护弟弟妹妹们,这样父母才能把时间投入工作或农活中;

至于物质条件,更是简朴到不能再简朴。

一件衣服,每个孩子都穿一遍;一双鞋子,大的穿完小的穿;没有花花绿绿的零食补品,吃饭以“不饿”为宗旨。

至于教育,几乎完全托付给学校。除了极个别家庭能培养孩子的才艺,大多数家庭都无此条件。

总结下来,养育孩子的成本低,也无攀比现象。

你穷我也穷,你孩子不会弹钢琴,我孩子也不会。大家都差不多,无所谓。生孩子前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今天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育,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养育孩子的成本飙升,已经超过了自己的经济能力。

切莫说北上广一套学区房上千万,就是拿着钱,也不一定能抢得到。学区房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光明的未来。

别人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能上清华附小,人大附中,中学毕业考个985大学,不算太难的事。

父母没有好的学区房,孩子一出生起跑线都不一样,怎么跟别人竞争?房子的位置,决定了肚子里孩子的前途,没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了。

作为生育阶段的年轻人,思维超前,与其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如不带他(她)来这个世界。

况且,养育成本一直在叠加,义务教育之外付出的金钱,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德智体美劳”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但应试教育侵占了孩子们其他能力的发展。

艺术、 体育 ,这些在过去并不受重视的才能,随着 社会 富裕度的提升,也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各种才艺培训班遍地开花, 体育 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过这种“学校”之外的高质量养育,是要经济能力支撑的。

“有房族”已经掏空了六个钱包,再养一只吞金神兽,真的要精打细算,周密筹划了;“租房族”尚无属于自己的小窝,房租,水电,日常花销,已占了大部分,何必再生个孩子来“雪上加霜”?

知道什么叫“新穷人”吗?

大学毕业的新一代年轻人,学历高,能力低,收入水平已经和蓝领工人差不多。这些人外表光鲜,逛街, 时尚 , 体育 ,各种消费方式都不想放过,“尝鲜”精神万古永存。

一杯奶茶三四十,一双耐克六七百,一场演唱会门票七八百。

最后的结果就是,月收入万八千,消费超过收入,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更不消说,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自己没有安全感,生活无保障,此等条件的年轻人,是越来越不喜欢生孩子了。

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绑在孩子身上,花掉一生积蓄培养个孩子,从而牺牲了自己的生活。

三 感情变化太快,新生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走进婚姻,更不愿生育孩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经济的腾飞, 科技 的进步,让今天的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精彩生活。物质富裕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今天看来,像个笑话。

飞机几个小时能从一个大洲飞到另一个大洲;高铁几个小时能把一个人从北方送到南方;曾经有人在排队登机期间谈成了男女朋友,在外旅行一圈,回国飞机上已经分手,你说这种感情快不快?

消费年代,谈场恋爱,跟吃个快餐似的。快餐好吃则罢,万一表面光鲜,内里不堪,吃个消化不良,就太不划算了。

网上有年轻人这样总结对感情婚姻的恐惧:他(她)狼心狗肺,还是可以接受的,万一他(她)反咬我一口,我图个啥?

快餐爱情,消费年代,一切变得太快,没有时间细细地谈情说爱。

更不消说,彩礼和房子,那就是两座大山。

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爱不婚,如何能生下爱情的结晶?生育主力一直在观望,或者已经放弃,婴儿出生率不下降才怪呢。

不过他们不生孩子和养宠物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太大了。

四 新生代年轻人把感情投入到宠物身上,获取温暖和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陪伴和温暖。一颗骚动的心,也需要安放,特别是活力充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他们容易孤独,也容易敏感,怕受伤害,也渴望爱。

没有孩子在膝下承欢,养只宠物也是好的。

最受宠爱的小动物是猫和狗,其次还有王八、兔子、鹦鹉、仓鼠、鱼虫等等,五花八门。

尽管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养育孩子,但对待自己的猫狗,宠得跟孩子似的。

怎样体现爱?首先是要舍得花钱。为它怎样花钱才有意义?投资教育。

大城市的狗狗学校,越来越红火。培训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满足你对狗狗的一切期望:基础训练、行为矫正、场景训练、家庭护卫这些课程都提供;更称奇的是,还有才艺训练,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狗狗们在才艺课程里,学习鞠躬,叼篮子,顶气球,跳绳,滑板等才艺技能,来讨主人欢心,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安慰;主人则以更多的投资,来表达自己的爱。

跟养孩子一样,“粗放式”也不再适宜于猫狗宠物。消费升级,同样适用于狗狗猫猫们。

衣食住行,是一整套的物质供养。狗狗猫猫们也要打扮的美美的,一张美容美发卡是必须的,一次下来,也要两三百块。进一次宠物医院,一两千块也很正常。 娱乐 活动更不可少, 体育 也要有得嘛。玩具,爬猫架,这些都是配套的。

年轻的小主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似的爱护宠物。而回报,则是猫猫狗狗们始终如一的陪伴和温暖。城市化进程,钢筋水泥楼房林立,隔开的不仅是距离,还有人心。

80后90后在外面打拼一天,回家看到猫猫狗狗们,那种孤独漂泊的感觉一瞬间就治愈了。

人情冷漠的 社会 ,父子反目,母女交恶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亲友朋友爱人之间的背叛,也见多不怪。

有父母骂孩子,“养你还不不如养一条狗”,真不知道这句话是对人的贬低,还是对狗狗的赞扬?

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当姑娘们被问道“男友重要还是狗狗重要”时,答案居然是,“男朋友可以随时再找,所以狗狗更重要”。

宠物们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已经超越了人类之间的感情。

真真假假的太多,反而猫猫狗狗们对主人的那种真情,让人动容,这让孤独又敏感,怕受感情伤害的新一代们惊喜和感动不已。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付出和感动中,彼此结成了最深刻的感情,直到死亡那一刻,狗狗猫猫们才会和主人说“再见”,真真正正演绎了“一生一世”的感情。

结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多的年轻人不愿婚姻,不愿生育,有些被迫,有些无奈,更多的是自我选择。他们选择不再自我繁衍,寄情于宠物猫狗,乐于其中。

无法评判新生代的年轻人是否自私,只能说,他们结合自己的能力,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既尊重内心,选择喜欢的生活选择方式,也从宠物们那里,得到 情感 弥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分年轻人放弃生育,受益者是其他人。

现在一个普通小学班级里,四五十个学生很正常,人均教育资源并不多。不生育,也就等于放弃掉了自己的这部分权利,匀给了其他人,这样难道不好吗?

至于沉迷宠物,更是间接为他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仅仅2018年,宠物行业消费规模就达到了惊人的1708亿元,这里面,年轻一代的贡献巨大。

唯一的问题是,年老之后,要面对养老问题。趁着年轻,早做计划,规划好退休后的养老生活,这样才能后顾无忧。

说到底,生孩子有儿孙环绕的幸福,不生有自由放飞的享受,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做到各自安好就行。

你有你的江湖醉,我有我的明月归。

养娃笑话(养娃的乐趣)插图

养娃的这一路上,你最讨厌路人甲说什么呢?

养娃的这一路上,你最讨厌路人甲说什么呢?

一、这么大了还穿尿不湿

通常情况下,宝宝的纸尿裤是能够穿在两岁左右,由于到那时候,宝宝才逐渐有独立小便观念。但是就有的人,老觉得孩子应尽早把屎把尿,摆脱纸尿裤,还以一种炫耀的语气说他的孩子多早已会上厕所了。实际上,每一个人育儿教育不同,尽量不要将自己的强加于别人身上。

二、小孩子不明白美与丑,给她买这么多衣服裤子做什么

说小孩子不明白美与丑,那真的是说错了。宝宝在三岁左右情况下,便开始拥有自己审美的了,比如男孩子会效仿老爸的穿着打扮,女孩子会偷偷摸摸穿妈妈的高跟鞋、涂妈妈口红。这阶段,为培养孩子审美观念的最佳阶段,假如说长相是没办法变化的,那一个有品位的穿着打扮,绝对可以提升孩子气质,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穿着打扮的美美的,帅帅的。

三、全职妈妈啊,那您好悠闲

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清楚全职妈妈是一个全年无休,24h随时待命职业的。孩子出世的第一年,哪一个妈妈没见过凌晨三点往后的月亮,哪一个妈妈没在孩子生病时熬整夜,因此,全职妈妈永远都是最辛苦的。

四、你们家闺女这么大了,咋不必个二胎?

实际上目前很多对于家庭对孩子的胎儿性别也没那么在意了,只要是你的孩子,全是宝贝。并且不生二胎一定是有自身的原因,做为别人,是没有立场去催生的,特别是也带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去催的情况下,就令人烦了。

五、给孩子开恶意玩笑话

“你妈妈离开了,你妈妈不要你了”、“你要是不乖巧,就要警员将你掳走”、“你妈妈生下小弟,也不疼你...这种恶意玩笑话,相信不少孩子都有所了解。有一些成年人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开玩笑的,可是孩子是分不出真假的,他听完这样的话只能忐忑不安,时时刻刻害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被遗弃,如果父母并没有及早发现,并疏通孩子,孩子就可能会有内心黑影。因此,碰到给孩子开故意玩笑话的人,妈妈应当很明确的表明回绝。

《养娃录》一

最近比较闲,计划把孩子的所有记忆下来,名字就叫《养娃录》。这里是目录和前篇

前篇 不可描述的事

矫情版:

嗯,最冷的时候,一袭白裙,在漫天红色中,被黑衣人带往另一段未知的旅程。

没有最红只有更红的夜晚,我知道有个天使会来找我,或许早,或许晚,但他总会来的。我怕他来,似乎又不怕。像年三十上贡的饺子,等看不见的神来品尝。

如胶似漆的痴缠里,生怕他来了而不自知,惶惑中闹了不少笑话。果然,他担心我久等,在月信未至时,再一次测查,轻轻告诉我,他来了。二十多年的听说,我如今将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激动之下还是激动,没有太多憧憬,也没有太多担忧,一次次的查证,验孕棒,B超,查血。我来到一个未知的领域,医生说什么就听着照做。走了不少冤枉路。

大白话版

和老公结婚是在腊月年根,其实我是不喜欢冬天结婚的,冻死了,不能穿美美的裙子,我的小伙伴们也不能穿美美的裙子,冬天白天短,还要早早起床,非常不开心。可是老公说只有这个时候亲戚们才能回来,把以前随礼的份子钱收回来,改期的话我赔他二十万,我没有二十万给他,彩礼钱才给了十三万,只得从了。婚礼也完全没有人可以商量,他完全甩手掌柜,什么都是不知道问我爸,之前我还焦虑,后来同样破罐子破摔,不闻不问。对人生的大日子,没有了一丝一毫的期待。可能影响还是有,因为我的大姨妈到日子还没有来,在婚礼结束的那一刻才汹涌而来,为节日的喜庆再添一抹红。

春节过后陪他到异地的单位住了几天,懵懂的初婚男女,要走的时候,我总觉得我有了,逼他去药店买验孕棒,至于为什么不是我去,因为我害羞。当然,他也是,所以我们在药店门口买了两个半小时才买到。可是测了并没有。

一月后,例假没来,没有男人可使换,自己药店买来测,二条杠。第二天换个牌子测,仍然二条杠。医院B超,一堆单子预约检查。回娘家,又一个B超,告知我十三周建档,孕检有福利,所以那些预约好的检查单没交费。我也从而认定第一家医院只为了赚钱,不为孕妇省钱。但还是多做了个B超,一百块呢,哎,初涉此道,不懂啊……

“我活得太累了,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累?

“我活得太累了,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累?

前几天,四川泸州有位小学生,留下一张纸条跳楼了。

看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一条鲜活的生命没有了。

这孩子在纸条中说,

“我活得太累了”、“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我早已绝望”、“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看到这些,很难想象,这孩子生前背负了多大的压力,以及对生活有多么绝望,才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真脆弱,动不动就跳楼,承受不了压力。

也有人调侃,只要不跳楼,就算养娃成功。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孩子们压力之大,出现问题之多,比过去要多很多。

来自学习的压力

我有一位朋友,她和先生工作非常忙,经常顾不上管女儿的学习,尤其是英语。

无奈下,朋友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课后辅导班。

去了才知道,孩子班里的好几位同学,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三四年了。

那几位同学,在班里都是学霸级的,他们学的是新概念英语。

朋友跟几位家长聊天,有家长说,听说初中英语比小学难不少,提前学习下,孩子将来能轻松点。

也有家长说,想让孩子报考KET、PET等,现在就学起来。

朋友跟我说起来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惊讶。凌宝的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在外面报了英语培训班,不报的倒是少数。

我们那个年代,初中才学英语,高中时老师每周让我们背一篇新概念2。而现在的孩子,小学已经开始学起来了。

可想而知,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有多大。

来自家长的压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小要衔接、小升初要提前规划……对孩子们的学习,这届家长普遍有些焦虑。

我家二宝现在读幼儿园大班,我看了她的课本,基本上跟我朋友家读一年级小朋友的课本内容差不多。

虽然现在提倡孩子零基础入学、幼儿园不准小学化,但这并不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们个个摩拳擦掌,生怕孩子不能领先一步。

你家孩子报一门辅导班,我家就报2门。

《亲爱的小课桌》里,徐敬凯妈妈让一年级凯凯在寒假里做了376张试卷,她说孩子没有快乐童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像凯凯这样,背负着父母高期望值的孩子不在少数。

高期望值,也意味着高压力。

这些压力,都压在孩子身上。

来自学校的压力

此外,孩子们还承受着来自学校的压力。

老师的压力、同学竞争的压力,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

我家二宝说,小朋友们看电视时,如果有谁说话了,老师会说“再说话就不让你回家了”。

英语课上,有的小朋友不会念单词,老师会罚站。我知道有个小朋友就因为英语课,不喜欢去幼儿园。

大宝五年级,会因为老师一句表扬而兴奋半天,也会因为老师一句否定而自我怀疑。

在学校这个小 社会 ,孩子们的压力也不小。

总之,现在 社会 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有压力,孩子们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着,在压力中前进。

降低期望值

儿童成长,自有其成长规律,揠苗助长的故事,古人早已经告诉我们了,不可取。

对孩子来说,家长要放下焦虑,降低期望值,允许孩子慢慢长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老师说,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

我朋友家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朋友觉得,孩子能考九十分就不错了。

不过,开学一段时光后,朋友发现孩子学习有点费劲,貌似学习不开窍。

朋友降低了期望值,觉得孩子考七八十也能接受。

后来孩子有一次考了六十多,朋友也比较淡定。

她说,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如果孩子智商低,那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孩子开窍晚,我现在着急也没办法。

我喜欢她平和的心态,而这也影响着孩子。那孩子很乐观,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我相信他是有后劲的。

创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

家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家长尽量创造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这样,孩子如果在学校遇到了烦心事,起码回到家里,他会获得放松和安全感。

马东在《奇葩说》中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一丝甜就能填满。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理解和爱,家庭的温暖,就能减缓他们的烦恼和痛苦,当他们绝望时,想到家庭,想到父母对他的疼爱,他心里还能出生希望,就不会走上绝路。

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提供营养成分,助力他的成长。

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动态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都想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只是什么样的爱是孩子需要的?

陪伴他,倾听他,了解他的想法。

主持人、作家王芳老师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中说,她的工作非常忙,有时候下了节目回到家都凌晨一两点了,但睡几个小时后,她还是会挣扎着爬起来,和女儿一起吃早餐。

每天的早餐时间,是她和女儿重要的亲子互动时光。她会跟女儿聊聊天,或者给她讲一个知识点。

或者听孩子讲发生在学校或小伙伴之间的故事。

当然,孩子学习上或者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事,她也会想办法解决。

十几分钟的早餐时间,是王芳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动态的重要时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被时代的车轮紧推着前进。

生活不易,幼小的孩子更不容易。

所以,家长们请给他们一些温柔,让孩子们像孩子那样长大。

当他们累了、倦了、遇到麻烦时,请给他们一个拥抱,温柔地倾听他们,并坚定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都在,别怕。

养娃哪有那么复杂?给他四个“没有”,长大后就足以幸福

和出精神科门诊的同学聊天,大家谈起现在养娃到底用什么方法,漫天的公号和推荐文章,有时候难以选择,比如刚看完静待花开觉得有道理,马上有人出来说静待花开就是害娃。

她听了,呵呵笑,她说以她的临床经验来说,家长完全不必要因为养孩子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只要做到四个“没有”,孩子长大就足以幸福,起码不会找她挂号,齁贵的。

第一个是:没有不堪回首的童年。也不知道是童年阴影论知识普及的好,还是弗洛伊德的理论被接受的好。成年人出了问题,第一归因往往就是童年受到了伤害。

同学说,有些人确实小时候受到了虐待,各种形式都有,但有些孩子并没有受到虐待,不过是摊上了不上心的父母,比如妈妈不能按点做饭,经常让孩子饿着,结果孩子长大了对吃饱饭有执念,吃东西不吃撑不放下碗筷。

还有的孩子想要好看的衣服,爹妈也给买了,没有按照孩子的小心思,稀里糊涂买了,孩子就记恨上了,长大了挣钱报复性购买补偿自己。

还有的是小时候对异性感兴趣,父母不上心,随口一句不嫌丢人,孩子长大后就不敢处对象。

这样的孩子不少,但往往都是特别敏感型的。对于父母做的事情,说的话记得很牢,感受很深。

其实遇到上述事件的孩子很多,但很多孩子没当回事就过去了。即使说起来也有怨言,更多的是对此遭遇做小事的认定。

童年确实重要,但不是需要父母各个草木皆兵,若遇到敏感的孩子,那确实需要格外注意。

多点尊重,多点沟通,尽量别让他们觉得童年“不堪回首”,甚至陷进去走不出来。对于更多孩子来说,不会对父母的偶尔的行为不当产生太大的情绪反应。

但父母起码要让孩子吃饱饭,穿过自己喜欢的衣服,用心带着玩,陪着好好说话......而这都不难。

当爹妈的哪怕是有电脑一样的大脑,也会有程序出错做的不恰当的时候,时不时会让孩子觉得不爽。

人都这样,和谁相处都不是百分百的爽,不爽怎么办?要让孩子说。

孩子说出来就好了,别让她憋回去。鼓励她说出来,有啥不满意,生气的事情要说,及时说,说出来父母要嗯嗯,然后给对不起和检讨,孩子情绪就顺了。就不会因为憋着留在身体里,等长大要么跑心理咨询师那里去宣泄,要么对父母暴发。

要知道小时候说出来就是一过性的无大碍,如果积累到长大再说,利息滚来滚去能变成父母的滔天大罪。

给孩子话语权,胡说八道都行,要让他说,并且是及时的说。

把孩子敢说的性格养出来,长大后,他到了职场也敢说,到了对象家也敢说,爽爽快快的,人际关系会轻松很多。

被父母强行憋回去的孩子长大了容易成老好人,憋成癌症;也容易形成被动攻击性人格,啥叫被动型攻击,查一查百度,很危险的。

有个笑话说最令人厌恶的父母,是自己不努力奋斗,却努力下个蛋,生个娃,随便养,让孩子背负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更甚的要担负将家族带腾飞的重任,所有人都指着孩子。

如果孩子是神孩子,成了马云,那么担负起一大家是有可能的,但更多的是普通孩子。

普通孩子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就不错了,再加负担就是让她活不好。

同学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女子家庭其实过得去,但父母总是对她说全家都指着她过好日子。

这女子读书不太行,长得还行,打工挣钱养自己挺好的,找个对象过小日子很容易,可是她内心太沉重,太想实现她妈的愿望。

没有别的技术,就在晚上做了那种特殊的服务行业,钱是赚了些,但内心的压力又让她透不过气。结果就是一边挣钱,一边抑郁找大夫。

听的人特别心疼。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肯普通,是家长不肯普通。但是家长心里真的要清醒:做个普通的 健康 人,比做个普通的病人好太多了。

念书也好,要某个东西也好,追女孩子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不轻易放弃多尝试,但不鼓励让孩子非怎么样不可。

凡是非怎样不可的孩子容易钻牛角尖,长大了特别容易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也特别容易遭遇自卑和敏感。

她特别指出来男孩子,尤其是在谈恋爱这回事情上,对于失恋或者追求他人被拒绝,要能看的开。

如果持有非要得到的念头,就容易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

找对象嘛,就是找个合适的人和自己过日子。这个不同意,可以找那个,如果非得是哪个,那是小说,现实哪有那么可丁可卯的,如果非得像小说那样,就容易出问题。容易去精神科去挂号。

“不是必须如此”!小时候就可以练习,比如今天带孩子外出的目标是吃好吃的,结果预定的那家店闭店休息,那就和孩子说,我们的目标是吃好吃的,吃不到这个可以换一个。这样让孩子既能坚持目标,吃到好吃的,又不容易被“非得吃那个”给搞偏执了。不仅在吃饭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练习。

这就是精神科同学眼中的养娃四个“没有”,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长大后去医院挂精神科的概率。

和同学聊完,感觉很有道理,写成文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启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养娃笑话(养娃的乐趣)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