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55授衔笑话(一个笑话55个字左右)

本文目录一览:

55年授衔仪式,本以为是上将,为什么结果只是被授少将?

军人,有时候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对他们来说,即使流血牺牲也不可以失去尊严和荣耀,这就是军人的气节。1955年授衔仪式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本以为自己能被授予上将军衔,结果却只落得个少将军衔,一气之下此人扯下了肩上的星章,他是谁?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认识下倔脾气的将军。

他的名字叫段苏权,湖南茶陵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0岁那年就参加过当地的农民运动,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因此段苏权早年就投身于革命。1934年,不到20岁的他又担任其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委,同年,他和师长王光泽一起率领八千红军游击掩护主力军队撤离。但此战打得极为艰难,独立师佯装成已经撤离的红二、六军团,引来了贵州军阀王军烈和四川军阀刘湘的重兵围攻,经过一月激战,终于弹尽粮绝,师长王光泽被俘,后被敌军残忍杀害,而段苏权后来也在重庆秀山县的遭遇战中受伤被一名战士送到安全地休养。

身体恢复后,段苏权就伪装成乞丐一路从黔东回到了湖南老家,到家门口时已经落魄得家人都无法认出他来,茶陵当地的高官也自然没料到他会是红军高级将领。后来,为了彻底解除当地乡僚的怀疑,段苏权在当地娶了妻,重新回到私塾念书。

他就这样一直隐藏在老家,直到1937年悉获到了红军的所在地,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组织。这一年,在父亲和妻子的帮助下,段苏权从湖南老家坐火车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红军驻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任弼时。任见到他时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因为中央早已为段举办了追悼会,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牺牲了。

重新回到队伍后,段苏权参加了抗日战争,1942年担任中共北平地委书记,领导了“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又在锦州、辽西会战中歼灭数万蒋介石军队,被授予东北军区副参谋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段苏权又担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指挥我国志愿者空军对美作战,然而这次经历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1953年,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在汇报战果时说我国的米格-15飞机与美国的F-86号打成了平手,我国一架飞机就能折损美军一架飞机。听到了这个汇报段苏权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亲自指挥了空战,深知中国战斗机远比不上美国的,空军负责人谎报了战果!

段苏权是一个严谨的人,对待战争他更加严谨,后来他找到空军军委指出了问题,不料意见却被驳回,再后来他就收集了志愿军空军从1953年2月到4月的作战原始记录资料,并把它交给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最终,事情是被调查清楚了,政委肖华和司令员刘亚楼为此作出了书面检查,空军司令部很多负责人也因此受到了处分,但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段苏权自己也受到了牵连。

在随后开展的审干工作中,段苏权被当作了审查的重点,有人提出他1934年掉队1937年又归队这段个人历史值得怀疑,很有必要审查。然而这一查就是好几年,到1955年新中国授衔仪式时,段苏权还是一个被背负“历史问题”的人,正因为这样,这个从15、6岁就从戎的老将被暂时授予了少将军衔。

其实关于段的那段往事,早在1937年9月八路军120师党委就作出了结论,根本也就不存在“历史问题”之说,因此对于这样的结果,段苏权内心有太多的不甘,也就发生了授衔仪式上惊心的一幕。

1993年,87岁高龄的段苏权将军去世,他是所有开国将帅中唯一一个死后没有着军装,骨灰盒上没有覆盖军旗的将军,也许这也正是他最后表达抗议的方式。

1955年,毛主席给一人授衔,高兴地说:当年的小警卫员也成了上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授衔仪式,毛主席在给上将授衔时,看到一人高兴地说:

“当年的小警卫员,现在也成了上将了!”

这名开国上将就是张宗逊。

张宗逊曾担任过第一野战军副司令、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对比其他野战军的配置,授予大将也不为过。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是,大将许光达在一野时也只是张宗逊的部下。

抛开授衔先不谈,张宗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就是曾担任毛主席的贴身保镖。

张宗逊是陕西渭南人,18岁时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同班同学有罗瑞卿、戴笠、陈伯钧、程子华、廖耀湘等人。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宗逊参加过北伐战争、秋收起义。

张宗逊在作战时敢打敢拼,毛主席特意把他抽到身边担任特务连副连长,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在前往井冈山的途中,张宗逊不离毛主席左右,就连晚上休息时,毛主席睡在床上,张宗逊就在地上打地铺。

1937年1月,张宗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负责指挥中央警卫团,再次成为毛主席等人的保卫人员。

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张宗逊担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率部奔赴抗日前线。

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开国上将,而且高居第三,仅次于萧克、李达。

毛主席在授衔时,也高兴地说:“当年的小警卫员,现在也成了上将了!”

张宗逊除了深得毛主席信任外,还被彭德怀非常倚重。

长征时期红三军团的红四师师长牺牲,那时候部队减员严重,想找个合适的高级指挥员可不容易。

彭老总左思右想,挖来了张宗逊,还把军团唯一的炮兵连调给了张宗逊,让他立刻突破敌人的防御。

张宗逊没让彭老总失望,他带着红四师如一把尖刀连续撕破敌人三道防线,在湘江之畔与敌人血战72小时,保卫了大部队强渡湘江。

从此张宗逊和彭德怀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深得彭老总的信任 。

解放战争打响后,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第一时间把张宗逊调来来当自己的副手。

当彭总受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即将赴朝作战时,他便举荐张宗逊全面主持1野及西北军区工作。

早知道彭德怀是出名的治军严厉,军中很多人见到彭总非常紧张,担心“挨骂”, 可据说彭总从未对两人发过火,一是邓华,二是张宗逊。

这也看出张宗逊的为人就如同他的名字,谦逊平和。

资历高的张宗逊为何55年只被授予上将?

有种观点是张宗逊之所以没被授予大将,是由于战绩不够,特别是解放战场上进攻大同集宁战役受挫,导致只被授予上将。

事实真是如此吗?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有史以来第1次大授衔,在这次授衔中,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战功卓著,资历深厚的张宗逊无缘大将屈居上将,张宗逊上将没有任何不同意见,但是仍有许多人为他鸣不平。

毕竟张宗逊的资历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算得上老一辈的存在,就算被授予大将军衔也完全没有问题。

张宗逊在红军时候就担任师长和军长。

抗战时期张宗逊担任358旅的旅长。

解放战争时候张宗逊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

红军时期担任师长和军长的,如果一路顺利的话,55年授衔时,评为上将无可厚非。

八路军共有三个师六个旅,其中三个师长为林彪、贺龙和刘伯承,55年均为元帅。

六个旅长分别为陈光、徐海东、陈庚、张宗逊、陈伯钧、王宏坤,55年授衔时,陈光已逝世,徐海东和陈庚授衔大将,其他人均为上将。

从这点看,张宗逊被授予上将也无可厚非。

唯一争议的一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

在四大野战军历任副司令员中,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有两人:粟裕、肖劲光,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也有两人:张宗逊、吕正操,而赵寿山、李运昌、周保中等人没有参加授衔。

粟裕虽代理三野司令员,实际指挥三野作战,本可授予元帅,位列大将首位实至名归。

如此看来,张宗逊如被授大将也无可厚非,还有一个是许光达是一野的二兵团司令,理论上说还是张宗逊的下级,但在55年也被授予大将。

实际上55年负责授衔工作的干部部提交的大将名单为15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周纯全。

我们通过这个名单不难发现,排名前9的通通在1955年的大将名单之中,而排名第十二的许光达,取代了原本名单中排名第十的张宗逊,成为了大将。

这是为何哪?

1、授衔工作千头百绪,候选人多,而名额少,必须需要一定的平衡。

关于许光达担任大将有两种说法可信度比较高:

一是红二方面军需要一个大将代表,而许光达就是红二方面军最纯粹的代表。

二是许光达建国后担任装甲兵司令员,经常和苏联交涉,苏联的装甲兵司令就是大将,所以许光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2、张宗逊担任副手较多,实际独立指挥作战的战绩偏少。

张宗逊从红军开始就担任总部保卫工作,远离战斗前线,抗战和解放初期时指挥过不少战斗,后来就担任彭总副手,相对其他大将,独立指挥作战的战绩不太饱满。

特别是大同集宁一战,张宗逊错失良机,毛主席曾惋惜的评价:

“该厉害的时候厉害不起来。”

3、张宗逊将军的高风亮节 。

毛主席曾经有句名言: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面对授衔高低,老一辈革命家展现的更多的是谦让。

叶剑英是在外地得知他将被授予元帅军衔的,他看到彭德怀和罗荣桓写给毛泽东的授衔报告后,在报告上写道:

“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 历史 的定评。”

许光达大将觉得自己被授予大将的资历和战功不够,他坚决要求降衔。虽然最终没有成功,许光达就要求降级,他虽然是大将,但是却享受的是上将的待遇。

张宗逊面对授衔从未有过不满,丝毫不把军衔高低放在心上。

4、张宗逊授衔上将,很可能跟他和毛主席和彭总的亲密关系有关。

授衔工作十分繁杂,名额就这么多,可满足要求的人太多,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不在军队,在政府和地方担任职务的将领。

如何才能做好一碗水端平,不产生厚此薄彼?

对比毛主席一向是从自己做起,他主动要求自己不参加授衔。

张宗逊作为毛主席曾经的警卫员,毛主席对他的心胸肯定是十分了解的,授予张宗逊上将而不是大将,影响肯定更好。

还有一点是彭总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授衔也是彭总分管事务。

张宗逊作为彭总爱将,彭总一向大公无私,对部下要求严格,在授衔时候必然会从自己部下做起,适当低授也是情理之中。

1955年授衔时,这三个人对军衔不满闹得最凶,最后获得什么军衔?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表扬和嘉奖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将士,政府决定给他们授予相应的军衔。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让当时的人们无比激动,在很多战士看来,名称和头衔是次要的,关键是得到国家的认可才是最骄傲的事情。头衔一出,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感觉军衔和自己名副其实,而有的人则嫌弃军衔太小,不符合自己。其中,就有三位将军闹得最厉害,还被政府批评。那么,这三位将军分别是谁?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又如何呢?

一、王必成

王必成是湖北省小寨村人,生活贫苦,从小就立志为国杀敌,参加赤卫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担任过班长、连长和军长等职,有勇有谋。王必成很会打仗,曾在多次战役中重创敌人,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歼灭黄伯涛的主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良好基础。

授军衔的时候,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当时王必成有些不服气,感觉自己的军衔有点低,就去找领导反应,结果遭到领导的一顿批评。领导告诉王必成,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做上将,但是,考虑到他所在的部队,普遍军衔都低一些,为了一碗水端平,只好将他授予中将军衔。王必成听到领导这样分析,考虑到一个部队的兄弟都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乖乖地回去做他的中将了。

二、王近山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担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等职,在红军长征时期、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每次作战,都冲到第一个冲锋陷阵,被人们称为“王疯子”。朝鲜战争爆发,王金山投入到战争中,英勇坚守阵地43天,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后来被拍摄成一部电影,名字叫做《上甘岭》。

王近山授予中将,不满这个结果的他找领导理论,结果也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领导告诉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从他履历来看,可以授予上将,但经过综合考虑授予他中将,是基于整个环境决定的,上将的名额有限,是留给资质最老和功绩最多的战士的。王近山本身也是一个爱国将士,听到解释以后也就会心地接受了。

三、钟伟

很多人对于钟伟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是电视剧《亮剑》里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钟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山村,后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和军长等职位。钟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胆大英勇,在战场上看到鬼子就杀,令敌人闻风丧胆,人们称他为“巴顿将军”。钟伟性格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话直说,不会藏着掖着,大授军衔的时候,他被授予少将,他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于是立马找上级理论,结果遭到领导的批评。

钟伟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写下遗书,要求不举行追悼会,要将他的骨灰撒在平江起义的地方,一辈子敢作敢为,极具个性。

纵观三位将军,他们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授衔的时候,大胆说出自己的不满,也是他们性格中直率和可爱的一面,丝毫没有减轻他们的英雄形象。有勇有谋,敢做敢说,才是真正的英雄!

55授衔笑话(一个笑话55个字左右)插图

55年授衔有何不公之处 后来候补了哪十大将军

55年授衔是基本公正的。没有大将候补。

后于1956年、1958年分别补授王建安、李聚奎上将军衔。是因为他两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有新的战功。

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一名中将:1956年,聂鹤亭,装甲兵副司令员;1958年,贺诚,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装甲兵副司令员聂鹤亭也是因为参加了抗美援朝;贺诚是因为在军事医学上的新贡献和职务晋升。

少将中,属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有:

王蕴瑞 志愿军 参谋长

黄文明 志愿军 干部部部长

张明远 志愿军 后勤部副部长

胡炳云 志愿军 9兵团参谋长

肖应棠 志愿军 副参谋长

肖文玖 志愿军 20 兵团参谋长

潘 焱 志愿军 16军代军长

丁 盛 志愿军 54军军长

钟国楚 志愿军 23军军长

陈坊仁 志愿军 68军军长

陈云开 志愿军 16军政委

谢 明 志愿军 54军政委

李呈瑞 志愿军 68军政委(55.10调任海军航空兵政委)

梁仁芥 志愿军 原 1军政委 (55.10调任 68军政委)

赵冠英 志愿军 20兵团副参谋长

赵章成 志愿军 炮兵司令员

谭善和 志愿军 工兵指挥所司令员兼沈阳军区工兵指挥所司令员

徐国贤 志愿军 1军代军长

杨俊生 志愿军 16军副军长

吴泳湘 志愿军 21军军长

周长胜 志愿军 21军副军长

肖全夫 志愿军 46军军长

曾雍雅 志愿军 50军副军长

宋玉琳 志愿军 68军副军长

贺大增 志愿军 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李 震 志愿军 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吴保山 志愿军 46军政委 、

何运洪 志愿军 50军副政委 、

李致远 志愿军 68军副政委 、

谢福林 志愿军 21军政委 、

丁莱夫 志愿军 20兵团组织部部长 、

丁先国 志愿军 后勤部 2分部部长、

董永清 志愿军 后勤部 5分部部长 、

况开田 志愿军 后勤部 6分部部长 、

刘禄长 志愿军 炮兵干部部部长 、

汪克明 志愿军 19兵团干部部部长 、

王明坤 志愿军 参谋学校校长、

张树芝 志愿军 1军副军长、

张云龙 志愿军 24军副军长、

陈仁洪 志愿军 24军副军长 、

李家益 志愿军 24军副军长、

赵国泰 志愿军 163师师长、

凯墨·索南旺堆 49年任藏军总司令,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吴瑞山 志愿军 54军副军长、

欧阳家祥 志愿军 20兵团副参谋长、

张万春 志愿军 46军参谋长、

熊作坊 志愿军 68军副军长、

赖春风 军事师范学校校长、

蒋克诚 志愿军 50军第一参谋长、

舒 行 志愿军 50军第二参谋长、

廖鼎祥 志愿军 炮兵副司令员、

范阳春 志愿军 16军政治部主任、

谢家祥 志愿军 54军政治部主任、

杨中行 志愿军 50 军副政委 、

张梓桢 志愿军 敌工部长、

彭 盛 志愿军 后方办事处主任、

严庆堤 志愿军 68 军副政委 (济南军区公安军政委)、

吴融峰 志愿军 1 军副政委 (21军)、

李彬山 志愿军 24军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 春 志愿军 炮兵指挥部政委、

佘积德 志愿军 炮兵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兼军法处处长、

宗礼 志愿军 后勤部 4分部部长、

严 政 志愿军 21 军副政委、

陈茂辉 志愿军 23军政委、

张秀川 志愿军 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任 荣 志愿军 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

唐金龙 志愿军 1 军副军长、

吴子杰 志愿军 1军 1师 师长、

游好扬 志愿军 1 军 师长、

赖光勋 志愿军 16军 32师师长、

李木生 志愿军 23军 68师师长 (南京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 、

徐其海 志愿军 46军副军长 、

黎 光 志愿军 66 军 198师 师长、

贺吉祥 吉林军区 副司令员、

张步峰 志愿军 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樊学文 志愿军 46军政治部主任、

汪 易 志愿军 46军 133师 政委、

李布德 志愿军 67军 199师政委、

童国贵 26军副军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55授衔笑话(一个笑话55个字左右)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