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尤氏笑话(尤氏笑话 四个儿子)

本文目录一览:

灰姑娘的现实版本——尤氏

尤氏出身并不高,因为她是续弦。古代也跟现代一样,丧偶再婚的人在择偶时就不能像初婚那样讲究样样般配。贾赦元配死后续娶的邢夫人也是小户人家出身。当然,作为贾府长房长孙的贾珍也决不可能凑合找个平庸之辈,至少不可能是贫苦人家。邢夫人尚且有必要的陪嫁妆奁,何况是能与皇粮庄头做亲家的尤家?尤氏虽然是平民,可是必定也是平民中出类拔萃的姑娘,如同袭人在花家一样,属于远亲近邻中的优秀女孩。雪芹也给了个“艳”字评价其外貌。

照一般人看来,尤大小姐以平民身份成为公爵夫人,兼贾府族长夫人,又无婆婆管束,真是一步登天又逍遥自在。然而豪门媳妇可不那么好当。贾府分为东边的宁国府和西边的荣国府。因为贾府的创始人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对兄弟。按理说作为长房的宁国府该比荣国府更规矩严整,然而恰恰相反,宁国府的一切比起荣国府来,除了祭祖时作主持,其他方面的表现都比较非主流。

宁府人丁稀少,三代单传。可能正因为儿子稀缺,所以都被惯坏了。到了尤氏做东府女主人时,她面对的是一对任性顽劣的纨绔父子,他们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继子。

由于看惯了凤姐的杀伐决断和探春的雷厉风行,相比之下尤氏显得比较面,给人留下无才的印象,可是当贾敬猝死时,尤氏又表现了她的办事才干。因为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无男子来主事,她也很紧张。但条理不乱:

1、  先卸了妆饰——守礼的媳妇!

2、命人先到 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贾珍来家审问。后来道士们推卸责任,尤氏也不肯放人——办事谨慎,杜绝谋杀犯逃走的可能。

3、一面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 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验尸总是很重要的。

4、命人去飞马报信贾珍。——正事不耽误

5、看视道观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 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 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事发突然,能随机应变。

贾敬之死给了尤氏一个展现才干给读者看的机会,事实上,尤氏虽然没有凤姐办事那样干脆利落,可也算谨慎高效,有一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书中各处,从赏梅花、贾敬寿、过年,乃至凤姐寿、贾母寿,处处都有尤氏小心张罗伺候贾母的身影。中秋夜,小姑子们可以早退,尤氏却必须陪着昏昏欲睡的贾母讲无聊的笑话。贾母过生日,尤氏白日间待客,晚间在园内李氏房中歇宿,亲自辛苦伺候贾母晚饭后,贾母才让她“ 早些寻一点子吃的歇歇去 ”。等她饿着肚子去找凤姐吃饭,凤姐又已吃过了,平儿笑道:“ 吃饭岂不请奶奶去的。 ”瞧,凤姐是不可能被饿着的,相比之下,待遇差距就很明显了。尤氏只得笑道:“ 既这样,我别处找吃的去。饿的我受不得了。 ”——每次读到这里,都对尤氏生出无限同情。

从平民到贵妇,尤氏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甚至也得不到婆婆的教导,母亲早逝,也难给她建议。而丈夫又是那样一个任性妄为的人。尤大与贾珍年龄差距不大,当初可能也有过少年夫妻的恩爱,只是贾珍生性好色无忌,近有佩凤偕鸾等一干侍妾,远有欢场旧友新欢,内有儿媳可卿,外有娘家二尤。相比之下,尤氏实在没什么竞争优势。所以也难保住太多夫妻缠绵之情。好在尤氏原非孤高自许之人,飞上了高枝,心态也调整过来了,像邢夫人一样奉承丈夫以求自保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对于贾珍的荒淫,她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钝感超强。

东西二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贾母,虽然不是直系太婆婆,可也是必须小心讨好的人物。两府中一切人与事都以她的喜恶为风向标。然而贾母并不很待见东府。老太太不是糊涂人,东府的荒唐她未必无知无觉,所以她把东府的小孙女惜春接来身边教养,大概也是为了给她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必要的来往又不得不行,比如春节的祭祖。

书里描写祭祖结束后“ 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侯......贾母吃茶,与老妯娌闲话了两三句,便命看轿。凤姐儿忙上去挽起来。 ”

此时,尤氏笑回说:“ 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过去,果然我们就不及凤丫头不成? ”

这段描写不经意显示了贾母对东府的不肯亲近,也表示出了尤氏对此的微微不满,这是她的不满,也是贾珍的不满。凤姐儿是专爱气死人不偿命的,故意搀着贾母笑道:“ 老祖宗快走,咱们家去吃饭,别理他。 ”

贾母是何等机灵的人,立刻笑道:“ 你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那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 ”说的众人都笑了。老太太一句老顽童式的玩笑话,就把不在东府吃饭的微妙理由掩饰过去了。谁都不好、也不敢追究下去。然而贾母临走还是又吩咐尤氏:“ 好生派妥当人夜里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 ”因为祖宗祠堂,贾母不得不关心东府,而东府儿孙不济,又使得贾母总有意无意远着东府。

贾母在东府可曾真喜欢过某个人呢?如果有,那只能是可卿。可卿是尤氏的儿媳,模样性情都非常出色,且聪敏过人,虽然出身低微,却被贾母视为重孙辈中第一得意之人。贾母曾来东府赏梅花,吃贾敬的寿酒(虽然寿星不在场),这些都是可卿在世时的事,可卿去世后,就很少见贾母与东府往来的描写。

贾母喜欢可卿,可见这可卿是东府一大亮点,而贾珍也很喜欢可卿,尤氏最想努力讨好的两个人物都很疼爱可卿,那就没说的,尤大姐自然也要对可卿百般宠爱了。

看金荣姑妈在顽童闹学堂之后来宁府兴师问罪那一段,尤氏提到了可卿的病,说道:“ 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我说他:‘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你就好生养养罢。就是有亲戚一家儿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 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曲,也不该向他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我听见了,我方到他那边安慰了他一会子,又劝解了他兄弟一会子。我叫他兄弟到那边府里找宝玉去了,我才看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像针扎似的。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 ”

这一大段话,絮絮叨叨,完全是一派常见的中年妇女自顾自诉烦恼的情形。寻常女人只有说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人(比如丈夫、孩子)时才会这样无视旁人地絮叨,但很少见有婆婆对儿媳关心到了这么精细的地步。可卿是尤氏用来讨人喜欢的宝贝,如今这宝贝出了岔子,她自然比谁都心焦。金荣姑妈此时意识到了可卿在宁府的地位,自然不敢再告状。有人说尤氏这是敲山震虎,其实早明白对方来意。我看尤氏未必有这么精明,后文看她与贾珍说起金荣姑妈:“ 倒没说什么。一进来的时候,脸上倒像有些着了恼的气色似的,及说了半天话,又提起媳妇这病,他倒渐渐的气色平定了。你又叫让他吃饭,他听见媳妇这么病,也不好意思只管坐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去了,倒没求什么事。 ”可见尤氏敲打人家属于歪打正着。接下来尤氏又忙着转移话题到可卿的病情,及至听说冯紫英帮忙请了好大夫,“ 心中甚喜 ”。可见此时,尤氏对可卿还是一派关心的态度。而到了可卿出殡时,她就声称犯了胃气痛,拒绝参加和操持。或许是那时她已经知道了可卿与丈夫的丑闻,更可能是此时可卿已死,已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自己也没有必要花费力气替她张罗了。人一走,茶就凉。

若作为平民,尤氏也是一个艳丽的中产阶级小姐,可是到了豪门贾家,她的才貌根本排不上号。要想取悦别人,就要拉拢利用比她出色的人物。第一个是可卿,可惜她死得早。之后就是二尤。

这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漂亮妹妹能成为贾珍的玩物,尤氏显然难辞其咎。她习惯于想方设法讨好丈夫,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而两个爱慕虚荣又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自然是她能提供的最佳礼物。贾珍一度曾有心纳尤三为妾,如果成行,尤氏决不会反对。贾琏要娶尤二,尤大心里虽然怕凤姐,但也未尝不想在荣府多一条内线,所以后来还是支持了他们的婚事,还提了礼物去看他们。后来凤姐闹上门来骂: “ 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总是他们也不怕你,也不听你。 ”说着啐了几口。

做大嫂子的被小婶子骂到这个地步,真是颜面扫地,而尤氏只能哭道:“ 何曾不是这样......怨不得妹妹生气,我只好听着罢了。 ”——绝无还口之力。后来尤二被凤姐折磨惨死,尤氏始终不闻不问,抱定了丢卒保车的理念。

东府的当家媳妇是尤氏,西府当家的是凤姐儿。凤姐虽然年轻,可无论在家世、才貌上都远胜尤氏,而且她年轻气盛,喜欢张扬,在尤氏面前尤其肆无忌惮。大闹宁府那一次不算,单看凤尤友好时,话里话外也是彼此剑拔弩张。

看凤姐过生日时: 尤氏命人拿了台盏斟了酒,笑道:“一年到头难为你孝顺老太太,太太和我。我今儿没什么疼你的,亲自斟杯酒,乖乖儿的在我手里喝一口。” ——这是大嫂子倚老卖老充长辈的口吻。

凤姐儿笑道:“你要安心孝敬我,跪下我就喝。” ——这哪像小妯娌对长房大嫂说话呢?若换作李纨,凤姐断不敢这样说。

尤氏笑道:“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钟罢。” ——当着众人,尤氏不好回嘴,真要回嘴只怕是她自己没趣,于是只好这样自我解嘲一番。可是在人家的寿筵上说丧,也算是狠毒诅咒了。不过凤姐也没在意,大概是醉了吧?

凤姐做生日,贾母组织大家凑分子,让尤氏牵头安排, 尤氏对凤姐笑道:“你这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我当有什么事叫我们去,原来单为这个。出了钱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谢我?”

凤姐笑道:“你别扯臊,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 么!你怕操心?你这会子就回老太太去,再派一个就是了。”

尤氏笑道:“你瞧他兴的这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

尤氏对凤姐酸意十足,到了收分子钱时又出了事:

只见凤姐已将银子封好,正要送去。尤氏问:“都齐了?”

凤姐儿笑道:“都有了,快拿了去罢,丢了我不管。”

尤氏笑道:“我有些信不及,倒要当面点一点。”说着果然按数一点,只没有李纨的一分。尤氏笑道:“我说你鬼呢,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

凤姐儿笑道:“那么些还不够使?短一分儿也罢了,等不够了我再给你。”

尤氏道:“昨儿你在人跟前作人,今儿又来和我赖,这个断不依你。我只和老太太要去。”

凤姐儿笑道:“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尤氏笑道:“你一般的也怕。不看你素日孝敬我,我才是不依你呢。”说着,把平儿的一分拿了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收起去,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

平儿会意,因说道:“奶奶先使着,若剩下了再赏我一样。”

尤氏笑道:“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平儿只得收了。尤氏又道:“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尤氏对凤姐极嫉妒,可也极了解,凤姐贪财,贪污分子钱,尤氏心知肚明。可她也无可奈何,只能骂两句。

元宵夜放炮仗,贾母搂黛玉,王夫人搂宝玉,于是 凤姐儿笑道:“我们是没有人疼的了。”尤氏笑道:“有我呢,我搂着你。也不怕臊,你这孩子又撒娇了,听见放炮仗,吃了蜜蜂儿屎的,今儿又轻逛起来。” ——这个时候,凤姐正得宠,尤氏也趁机讨好她一把,对于大红大紫的人,如果你无法超越无法扳倒,又舍不得放弃核心利益敬而远之,那就只能讨好亲近,以便沾沾光。尤氏是个软弱的俗人,没什么清高傲骨,一切服从现实利益的需要。事实上,凤姐对尤氏虽然看不起,可大体的礼貌还是过得去,尤氏也说凤姐“孝敬”她。真正令尤氏不爽的大概还是凤姐的得宠与张扬之下,对比出自己的平庸与受冷落吧?偏偏凤姐又爱嘲笑她,她那多年堆积的钝感的心灵外壳,早晚也有被渗透的时候吧?

身为平民出身的豪门媳妇,尤氏显得有点先天不足,而贾家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加上她自己本身并无过人之处,自然处处被人低看一等。

在贾母处吃饭,伺候添饭的人当着贾母的面,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

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地下的媳妇们听说,方忙着取去了。一时王夫人也去用饭,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

少奶奶吃下人的饭,这当然说明了贾家日颓,可是仆人们惯会看人下菜,若换作凤姐,一定不会有这种待遇。这还是在贾母的房间里呢,已经不顾体统如此。而尤氏还得加装不在乎,继续与贾母说笑。

后来尤氏在李纨处洗脸,丫鬟素云取来自己的胭粉给尤氏, 笑道:“我们奶奶就少这个。奶奶不嫌脏,这是我的,能着用些。”李纨道:“我虽没有,你就该往姑娘们那里取去。怎么公然拿出你的来。幸而是他,若是别人,岂不恼呢。”

尤氏笑道:“这又何妨。自来我凡过来,谁的没使过,今日忽然又嫌脏了?”一面说,一面盘膝坐在炕沿上。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腕镯戒指,又将一大袱手巾盖在下截,将衣裳护严。小丫鬟炒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走至尤氏跟前,只弯腰捧着。

李纨道:“怎么这样没规矩。”

银蝶笑道:“说一个个没机变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奶奶不过待咱们宽些,在家里不管怎样罢了,你就得了意,不管在家出外,当着亲戚也只随着便了。”

尤氏道: “你随他去罢,横竖洗了就完事了。”炒豆儿忙赶着跪下。尤氏笑道:“我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

可见,不仅在荣府,即便是宁府也是全没规矩,仆人并不尊重尤氏,因为她“ 素日宽洪大量 ”,她的性格不善于钳制下人,加上她本身也没什么底气,所以凤姐总结宁国府的管理现状,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从小丫头伺候尤氏洗脸的流程,对比探春洗脸时高高在上的气派,真是高下立判。

素日宽洪大量,其实意思就是尤氏身上的草根习气未脱。草根人士的特点就是没架子,阶级感较差,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在凤姐收了赵、周两位姨娘的分子钱时为她们鸣不平;才会在惜春驱逐入画时替她说好话。尤氏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平庸,也有着普通人的热情。但是,草根阶级也是善变的阶级,利益驱动下,温厚的邻家大婶转眼就可能变成冷箭小人。看尤氏偷听邢德全与贾珍兄弟喝酒聊天,抱怨邢夫人吝啬,“ 乃悄向银蝶笑道:“你听见了?这是北院里大太太的兄弟抱怨他呢。可怜他亲兄弟还是这样说,这就怨不得这些人了。” ”偷听闲话,幸灾乐祸,尤大姐也显露了市井本色。不过这还不算最厉害的。

贾母生日时尤氏晚上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犹吊着各色彩灯,命小丫头叫该班的女人,只找到两个分菜果的婆子,还拒绝工作,又听见是东府里的奶奶,就不大在心上,还跟丫头吵嘴说:" 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

尤氏听了这话道:“你去就叫这两个婆子来,到那边把他们家的凤儿叫来......不为老太太的千秋,我断不依。且放着就是了。”

看来尤氏是忍无可忍,真的气着了。自己身边人不讲规矩那是自己的问题,可以忍;荣府老太太的仆人不尊重自己,当着老太太也要忍;如今没人处的两个下等老婆子也老实不客气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就成了压倒尤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终于爆发了。然而她爆发的方式倒像凤姐笑话里那个炮仗,看着房子大,却是个哑炮。

周瑞家的把这事件报告了凤姐,原因自然是因为与那两个婆子有私人恩怨,凤姐自然公事公办让捆了二人送去给尤氏发落。林之孝家的被找来给尤氏回话,园子管理不善,女总管自然有十分的责任。可是此时尤氏吃了几个饽饽,气也不那么盛了,大概也怕惹出太大的事,自己不好收场。小家子出身的软弱性又涌上来了, 笑向林之孝家的道:“我不过为找人找不着因问你,你既去了,也不是什么大事,谁又把你叫进来,倒要你白跑一遭。不大的事,已经撒开手了。这是谁又多事告诉了凤丫头,大约周姐姐说的。家去歇着罢,没有什么大事。”

林之孝家的后来从赵姨娘处得知了原委,被赵姨娘挑唆,觉得此事小题大做,恰好被捆婆子的女儿来求情,她就故意支招让去求邢夫人的陪房费婆子。林之孝家的虽然自称是凤姐的干女儿,平日阿谀奉承极尽能事,私下却把凤姐与邢夫人的关系看得很透。明白邢夫人嫉恨凤姐得宠于贾母,而凤姐又不得不敬畏这个小心眼的婆婆。于是故意激化这种矛盾,报复凤姐和周瑞家的半夜叫自己跑腿。

邢夫人则纯属心眼小又没脑子的人,谁要是利用她来挑事端,她必然不负众望,于是跑去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 我听见昨儿晚上二 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 ”

凤姐听了这话,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回头向赖大家的等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尽让他发放,并不为得罪了我。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

王夫人因问为什么事,凤姐儿笑将昨日的事说了。

尤氏也笑道:“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 ——此时在长辈跟前,尤氏又扮演起宽宏大度的好媳妇来了。

凤姐儿道:“我为你脸上过不去,所以等你开发,不过是个礼。就如我在你那里有人得罪了我,你自然送了来尽我。凭他是什么好奴才,到底错不过这个礼去。这又不知谁过去没的献勤儿,这也当一件事情去说。”

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只要是跟宝玉无关的事,王夫人永远持和谐主义,哪怕是以下犯上也不要紧。她才不在乎她侄女的面子,侄女不过是她的一个管家工具。家庭大面上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 ——此时的凤姐是最委屈的,好像见义勇为抓小偷,结果被包括苦主在内的人嘲为多事。连自己的亲姑母也不肯帮自己。

倒是贾母比较明白,评价此事道: “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为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这是太太素日没好气,不敢发作,所以今儿拿着这个作法子,明是当着众人给凤儿没脸罢了。”

这事表面是仆人闹矛盾利用了主人婆媳间的恩怨,可是作为关键当事人的尤氏也是难辞其咎。先是生气,后装没事人,倒把凤姐晾在那里,她自己成了好人。这也算是她对素日压自己一头的凤姐一个有力的报复。有时候你一向觉得笨、看不起,不放在眼里的人,偏偏能狠狠摆你一道。因为他(她)弱小或者平庸,以至于你会忽略他(她)对你的喜恶和他(她)自身的能量,可一旦对方能量爆发,往往你已无还击之力,可见小人比枭雄更可怕。最终凤姐势败,其中是否也有尤氏落井下石之力呢?我不敢说曹公一定会这样写,但假如他真的这样写了,我绝不会感到意外。

我们常常问,这世界上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其实好人和坏人都不多,真正多的就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比如尤氏这样的平庸的草根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时可敬,有时可怕。

尤氏与她的小姑子惜春可称做人的两个极端。惜春是贵族的,清高的,无论在哪里都是那样。想来就算她有朝一日当了尼姑,也必定是个性鲜明的。俩人为入画发生的争执也十分精彩:

惜春道:“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 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因向地下众人道:“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原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的心。”

众嬷嬷笑道:“姑娘年轻,奶奶自然要吃些亏的。”

惜春冷笑道:“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说我年轻糊涂。”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何如?”

惜春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

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

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

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分上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 了过去!”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

惜春道:“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

尤氏也不答话,一径往前边去了。

尤氏是嫂子,不得不让着惜春,加上她没有文化,其实不能明白惜春在说什么,自然在辩论中落了下风。在她看来,人情、关系、和谐,这些是生活的本质,是最重要的。无论背后是多么肮脏不堪,表面那层温情面纱是一定要好好保留的。这也是多数中国人的想法。虽然自己也对现状不满,但无力改变,也没有勇气背叛和放弃现有的一切,于是只好勉强维持着,逐渐自己也成为这可悲现状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氏的经历其实也是个古代现实版的灰姑娘,不过从没有人把她与灰姑娘联系起来,因为她的生活太平庸了。人们宁可从童话中谋求对现实的美化,即便在整部书里,尤氏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角色之一,因为她太现实了,读者从她身上看到的只是自己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的映射。

尤氏笑话(尤氏笑话 四个儿子)插图

红楼梦五十四回在击鼓传梅中贾母和凤姐各讲了什么笑话

凤姐:

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众人听他说着,已经笑了,都说:“听数贫嘴,又不知编派那一个呢?”尤氏笑道:“你要招我,我可撕你的嘴。”凤姐儿起身拍手笑道:“人家费力说,你们混,我就不说了。”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底下怎么样?”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下话,只觉冰凉无味。

凤姐儿笑道:“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嗤’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

贾母:

贾母因说道:“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惟有那第十个媳妇最聪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说那九个不孝顺。这九个媳妇委屈,便商议说,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她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大媳妇有主意,便说道,‘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问他一问,叫我们托生人,为什么单单给那小蹄子一张巧嘴,我们都是笨的。’众人听了,都喜欢,说着主意不错。第二日便都到阎王庙里来烧了香。九个人都在供桌地下睡着了,九个魂专等阎王的驾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正等的着急,只见孙行者驾着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唬得九个魂忙跪下央求。孙行者因问缘故,九个魂忙都细细的告诉了他。孙行者听了把脚一跺,嗟叹了一声道:‘这个原故,幸亏遇见我,就等着阎王来了,他也不得知道的。’九个魂听了,求说,‘大圣发个慈悲,我们就好了。’孙行者笑道,‘这却不难,那日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这里来,因为撒了泡尿在地下,你们那个小婶儿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

红楼梦第七回小句翻译

1。尤氏笑着对王熙凤说:“罢了,罢了,你大可以别去见他,他可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咱们家的孩子都是胡打海摔惯了的。这个孩子却是一直斯斯文文的,初见你这个泼辣货,还不把他笑死。”

2.秦钟说:“宝叔叔若果然觉得侄儿我活着可以和你一起读书上进,为什么不快快促成这件事情,那么我们既不至于彼此荒废学业,又可以常常在一起谈论切磋,又能够安慰父母对我们的心意,我们又能得到朋友的乐趣,那岂不是美事一桩吗?”

红楼酒令之击鼓传花令浅解(附后记)

关于《红楼梦》中的酒令,笔者之前已有五篇小文加以解析,分别是抢红与射覆、猜拳与拇战、女儿令、牙牌令、占花令,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种多次描写的酒令——“击鼓传花令”。与前几种酒令有所区别,这种酒令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适用于人多的场合,随机性强,停鼓灵活,罚酒偶然,因此令人多有提心吊胆的感觉,易于活泼场面,壮观有趣。[1]

击鼓传花,是集氛围热闹与情绪紧张双双涵盖的一种酒令游戏。通常是在酒宴上大家依次而坐,为了以示公正,由一人击鼓,或者蒙上击鼓人的双眼,或者击鼓人与宴席用围屏隔开。随着击鼓开始,花束也开始依次传递,鼓声落时,花束落在谁手,则该人便被罚酒。因此大家传递的很快,唯恐花束留在自己手中。而击鼓之人利用技巧,或紧或慢,时断时续,忽行忽止,让人难以捉摸,现场造成一种分外紧张的气氛,一旦鼓声戛然而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持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也随之一消而散。持花者接受罚酒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先定好的行令规则行令,如讲故事、说笑话或出谜语等。

《红楼梦》中所涉及“击鼓传花令”的场景有三处,第一,是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时所行的“喜上眉梢令”;第二,是第六十三回平儿等人在榆荫堂以芍药相传取乐;第三,是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时以桂花相传为令。其中第六十三回的相传芍药令仅是一带而过,没有具体描写,但大体和其他两次的描写类同,所以不再赘述。第五十四回和第七十五回的两次“击鼓传花令”都属于诗词曲文类酒令中一种,都是以讲笑话为一种惩罚措施完成行令游戏,而曹雪芹巧妙的把酒令与笑话融为一体,在阖家团圆的大型宴席中,以酒令为载体,以笑话为契机,不仅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还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为后文的情节做以铺垫或伏笔,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一、元宵夜宴之“春喜上眉梢”令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时,凤姐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所谓“春喜上眉梢”,红研所校本《红楼梦》中的解释为:即“击鼓传梅”的雅称,“梅”、“眉”谐音,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2] 书中写到:“那女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这段描写完美的体现了击鼓传花令的独特韵味,虽然简短,但却异常精彩,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足见曹雪芹的描摹能力之强。

这次所行的“春喜上眉梢”令,曹雪芹设定被罚者讲笑话。笑话,是指民间口头创作,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文体,以篇幅短小精干,情节简单巧妙,题材通俗广泛为特点,但往往在突然之间给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从而取得哄堂大笑的艺术效果。傅憎享先生在《红楼梦艺术技巧论》中指出:“读者先知先觉,不能引人发笑,听后仍不知不觉,也不能发笑。妙在先藏后露,读者期待急于求知,说者抖开包袱突然意外,听者当然开怀大笑了。”[3]因此,这可以说是对《红楼梦》中的笑话最好的注解了。本回书中一共讲了三个笑话,一个是贾母讲的“巧嘴媳妇”,余下两个是王熙凤讲的“一家子吃年酒”和“聋子放炮仗”,这三个笑话在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不妨一一析之:

1、贾母所讲“巧嘴媳妇”(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五十四回743页):

这个笑话,曹雪芹借用笑话真假相映、虚实相生的技法,巧妙的揭示了贾母与凤姐的关系。毋庸置疑,凤姐的聪明伶俐大家有目共睹,她也是贾府中最会讨贾母开心的人,因此贾母对她格外宠爱。古谚云“过慧易夭”、“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都是古代人生智慧的总结,历经繁华和风雨的贾母,不仅深沉大度,还能洞察入微,最能明白其中的深刻寓意。对于凤姐的“太聪明”,贾母是有所担忧的,书中贾母不止一次把凤姐称为“猴儿”,如第二十二回“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了,怎么说不过这猴儿”、第二十九回“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第三十五回“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做人情”、第三十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可见凤姐在贾母心中是最为口齿伶俐的,这次又借用“吃了猴儿尿”的笑语来委婉提出,既表现了她对凤姐的喜爱和肯定,也表现了她对凤姐的劝诫之心。贾母能够信手拈来编成笑话应景,足见其阅历丰富、胸有丘壑的大智慧。从另一方面说,这个笑话也体现了凤姐性格中聪明伶俐的一面,充分契合凤姐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见一个小小的笑话所包含的内容何其丰富。贾母的笑话以《西游记》为基础,巧妙的讽刺了凤姐,又不失笑话的娱乐功能,就连一向矜持的薛姨妈也说“笑话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因此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2、凤姐所讲“一家子吃年酒”和“聋子放炮仗”(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五十四回744页):

凤姐的两个笑话都具有“应时应景”的特色,而且有深层次的寓意。第一个笑话,分明就是从贾府元宵夜宴的即景得来的,此时的贾府处于鼎盛之巅,国公府邸的奢华达至顶峰,元春封妃的喜悦依然笼罩着贾府,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曹雪芹运用笑话加以渲染贾府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而这个笑话不仅形象、贴切地描绘出贾府元宵节合家吃酒赏灯的热闹喜庆气氛,也再一次体现了凤姐性格中的“刚口”的一面。

戴从喜先生《红楼梦笑话试论》一文中对凤姐所讲的第二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的解释是:“源于明朝冯梦龙《笑府》中的‘拾爆竹’,这则笑话本嘲笑近视者,凤姐将取笑对象转向聋子,并由此编出一句歇后语:‘聋子放炮仗──散了罢。’连贾母也跟着说:‘他提炮仗来,咱们也把烟火放了解解酒。’这里不仅表现了凤姐诙谐幽默,更重要的是凤姐的笑话自然引出元宵节的热闹场景。”[4]笔者以为,这个笑话在此处出现,除了戴从喜先生所分析的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其一,作为贾府内宅的当家人,凤姐对一家老小的起居安排时时在心,刻刻留意。她这个笑话在必要时刻对整个酒宴时间流程的把控可谓恰到好处,不仅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更不会因此而打断众人的兴致,也是巧妙的提醒沉浸在欢乐氛围中的贾母,一是该“放烟火”了; 二是,夜已深,大家该“散了”休息了,这是“爆竹”和“散了”的浅层寓意。

其二,曹雪芹借用放爆竹的故事,把书中两次描写贾府“元宵节”前后融合起来,在本是举家团圆的上元佳节,一而再点出“散了”的主题,赋予了“爆竹”更深层次的哲学意蕴。第一次描写贾府元宵节时,“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元春谜底是“爆竹”的灯谜诗“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可以说是元春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正合庚辰批语“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5]。而同回中贾母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是荔枝,取“离枝”之音,寓离散之意。庚辰夹批曰:“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6],再点“散”字,可谓用意深远。面对在元宵佳节时的几个不祥灯谜,贾政犹自沉思:“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贾政所表现出来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更充分说明了贾政为家族未来的种种担忧,以及曹雪芹借此隐寓的“离散”之意。戚序本此回的评点更是令人为之一振,“作者倍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犹恐不入,再以灯谜试伸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7],可见此批者堪称曹雪芹之知音也。

第二次描写贾府元宵节时,凤姐又讲了这个以“爆竹”为主题的笑话,两者结合而看,“爆竹”在《红楼梦》中的特殊寓含已经呼之欲出,一响而散的爆竹,就好比元春昙花一现的恩宠,虽然轰轰烈烈,但却难逃弦断曲终的命运。而贾府的尊贵奢华也难敌末世运消、好景不长的规律,最终一败涂地而无可挽回的惨景,正如一支爆炸的爆竹,烟消云散之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在这样喜庆的时刻,曹雪芹却以令人捧腹的笑话来层层深入的渲染出一种悲凉之气,其寓庄于谐、喜中含悲的写作手法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确实是独树一帜。 

二、中秋家宴之凸碧山庄桂花令

《红楼梦》中虽然三次描写到“击鼓传花”,但各具风格,特犯不犯。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中的“击鼓传花”令,除了讲笑话,随着曹雪芹的笔锋一转,又插入以作诗代为行令的情节,使得两次描写的“击鼓传花”令有了很大区别。

1、贾政所讲“怕老婆的汉子”(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七十五回1052—1053页):

这个笑话,历来被认为是表现贾政的低级趣味,因此贾政也被贴上了“道貌岸然”的标签。其实,在曹雪芹的笔下,贾政这个人物虽然处于次要地位,对他的描写也比较零散,但这个人物在“亲情”这一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只是大多数人把眼光聚焦在贾政和宝玉的父子关系上,因而忽视了他和其他人的关系。综合而看,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素性潇洒,从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或者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然因案牍纷烦,不免有些迂腐古板,但他对家人的关心书中一直有所描写,如:第四回,薛家上京,他非常体贴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又如:第十三回,可卿死后所用棺木,贾政也表示“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再如:第二十二回,对于孩子们所制的灯谜,贾政心内自忖道:“……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因此“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回至房中仍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更如:第七十九回,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道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等等。这些简短的描写,正是对贾政这个人物在亲情方面的着重之笔,而且书中写他有意承欢母亲的情节不止于本回,类似的场景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时已有描写,因他在场大家拘束,但他依然坚持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因此,脂批也道“贾政如此,余亦泪下”[8]。

至于这个笑话的插入,笔者以为,此时的贾政较之前文,“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这是借此进一步描写贾政对亲情以及天伦之乐的向往。

本回写到鼓声两转,桂花偏偏落在贾政之手,大家的表现是:“众姊妹弟兄皆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含笑倒要听是何笑话”,由此可见在家人的眼里,贾政本是一个墨守成规之人,平日里和他同处较多的清客也多是酸腐文人,所以,在贾政的世界里或许根本没有“笑话”的存在,这个笑话或许也是他临机而编。因此对于他不苟言笑的一贯表现,是否能讲出笑话才是大家对他最大的好奇之处。而他讲的这个笑话也实在算不上高明,比起凤姐、贾母等人的笑话真是相差太远。结合本回脂批“竟能使政老一谑,真大文章矣” [9],我们可以窥见贾政生活中的另一面,也体现了脂砚斋对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良苦用心的深深理解,如此一来,贾政这个人物就摆脱了古板守旧的单一面孔,即刻灵活生动起来。而同回另一条脂批“这方是贾政之谑,亦善谑矣”[10],又明白无误的提示读者,贾政这个笑话,初衷是以善为谑。由此可知,贾政是个极重孝道之人,为了冲淡老母亲心头笼罩的伤感,他一反常态,效仿“戏彩斑衣”的典故,讲了这个通俗诙谐的笑话,以博得贾母开怀一笑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脂批固有“这方是贾政之谑”的结论。

2、贾赦所讲“偏心母亲”(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七十五回1054页):

贾赦的这个笑话,从侧面反映出他与贾母的关系。很明显,这个笑话的主题——“偏心”,曹雪芹采用了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林兴仁先生在《红楼梦的修辞艺术》一书中对这个笑话的解析可谓深浅得当,他认为:“这个笑话整个由谐音双关构成。‘肋条离心还远呢’,就是‘偏心’;这个‘偏心’又与作父母的‘偏心’双关;而且它的言外之意又与贾母的‘偏心’双关。这个笑话很对景,所以贾母说:‘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鲁迅曾经说过‘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使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红楼梦》的作者也深知这一窍门,他在这儿夹杂运用谐音双关所讲的笑话,既表现了贾赦和贾母之间的矛盾,又使文章增添了活气,的确使读者感到格外有趣。”[11]

贾赦这个人物随着情节的推进也在不断变化,因篇幅关系,仅举一二为例,前期贾赦为了督造大观园,不仅时时关注一应景点事物的安插摆布,还亲自督率匠人扎弄省亲所需花灯烟火之类,在第二十五回,凤姐与宝玉遭遇魇魔法时,身为父亲的贾政尚有放弃之心,唯独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由此可知,贾赦对家事和家人还是非常关心的。及至四十六回,贾母拒绝了他讨要鸳鸯之后,母子关系也就发生了微妙变化,他对贾母、贾政的不满也渐渐显现出来,,此时的中秋夜宴,虽然人在一处,但已经貌合神离,并且借饮酒行令对贾母偏向贾政表示出丝丝不悦。《酒令丛抄》列“说笑话”令曰:“须对景,便觉可笑。人或不笑,说者自饮。”说笑话内容宜雅,不得低级庸俗,最忌以同席人之外貌、生理缺乏,或姓氏、身分取笑。此外,还应注意同席者的身分、职业等特点,所讲的笑话不要引起别人的误会,否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以为你在讽刺他,就会造成不愉快[12]。果不其然,贾赦这个借故发挥的笑话,引起了贾母的误会,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出言冒撞,让贾母疑心,虽以别言解释,但母子之间的芥蒂更加难以释怀了。而贾赦这个人物,且不论他的好色贪酷,这被家族边缘化的处境却是事实存在的,所以他的不满也是人之常情。而曹雪芹简单的运用一个笑话,就非常高明而又隐晦地表现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刻画人物的精巧之法。

3、贾政所限“秋”字令(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七十五回1053—1055页):

本回的“击鼓传花令”,行令方式区别于前回的单一讲笑话,又增添了“限字令”。这里是为书中不善讲笑话的人物所特设的环节,宝玉、贾兰、贾环在书中所行之令,既是限字令的一种,也是即景诗的一种,都属于诗词曲文类酒令。具体到书中,贾政所限之字为“秋”,即作诗令中的诗中必须含有“秋”字。《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赋中秋诗处有批云“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13],由此可知“秋”和“春”在书中已经被曹雪芹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同时,应该还有互为对应的作用。现存的八十回中“三春”被一再重申,如“三春争及初春景”、“堪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三春去后诸芳尽”、“三春事业付东风”。很明显,这些“春”字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或者是表达对时间长短的概念(即三个春天),或者是表达对人物结局的蕴含(即三个人物元春、迎春、探春),总之,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关于“秋”字的描写,除却贾雨村的中秋诗和上述的一条脂批,再无其他描写,而本回所缺的宝玉、贾环、贾兰三人的中秋诗即以“秋”为题,在书中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否可以据此理解“三秋”暗指宝玉、贾环、贾兰呢?奈何《红楼梦》未完,此处所缺三首诗终将会成为永久的遗憾。而且,这三首诗是否对有关人物或者整部书的结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寓意,我们更加无从得知,唯有对着一句脂评“缺中秋诗,俟雪芹”[14]空叹了!

4、尤氏所讲半个笑话(红研所校《红楼梦》第七十六回1059页):

关于尤氏这个笑话所取得的效果,应该从尤氏这个人物本身来分析。凤姐说她“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既有有理的一面,也有无理的一面。尤氏有没有口齿,看“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一回可知;有没有才干,看“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也可了解;但为什么被形容为“锯了嘴子的葫芦”?因为她在贾府的地位非常尴尬,虽然贵为族长之妻,但续弦、无子的身份,都是她无法改变命运的羁绊,所以很多场合下对很多事情的处理她只能采取三缄其口的方法,小心翼翼的维持“贤妻良母”的名头。此回所讲这个笑话,笔者以为智绪彪先生在《尤氏讲的并非笑话——红楼梦人物形象浅探》的解释比较合理,他认为笑话中的“四个儿子”暗指内容是典出《左传》中的一个成语:“自郐以下”。其“四个儿子”所特指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而不觉,言而不应是尤氏一生四位一体的悲剧命运。尤氏所讲的‘笑话’正是对这一悲剧命运所做的理论的概括和教训性的总结,并使这一悲剧思想得到了升华,同时又是对《红楼梦》全书悲剧构想的一次重大铺垫。”[15]另外,曹雪芹把尤氏所讲的这个笑话放在中秋赏月的末尾,且戛然而止,正合了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见贾府最终也必将是难以万全的,中秋赏月说月缺月圆,大观夜宴说悲欢离合,皆非吉兆,这一系列场景的安排都应是贾府离散悲音大剧目的一曲前奏。 

三、 小 结

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描写饮酒行令的形式多样,除了作诗联句、牙牌令、掷骰行令、摇抽令签,还有我们上述的击鼓传花令。在“击鼓传花令”这类酒令中,曹雪芹把酒令和笑话杂糅一体,以酒令为形式、以笑话蕴寓意,在刻画人物和推进故事情节方面都取到了非同一般的效果。因为曹雪芹描写的这些酒令不仅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行令场面还全方位的体现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清代酒令文化的繁荣,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红楼梦》及其当时时代背景的一个切入点。

酒令艺术在中国古代的文坛酒域自成体系,独显风姿。尤其是随着雅令的成熟与丰富,以诗、字、名、典将中国文化的每个侧面浓缩于一体,为酒令活动增添了迷人的文学色彩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在酒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推波助澜,涂染绚丽[16]。在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结缘,以酒为乐,也以酒消愁,在不断的演变中,酒令也成为古代文化中一支馥郁馨香的奇葩,诗人赋诗,文人作文,在很多方面做到了诗、文、酒、令融为一体,表达着诗人的情怀,也抒发着文人的感慨,尤其以酒令为体裁的诗文更是构成了我国文学创作中独特的酒令文化。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酒令失传,但我们应该通过古代诗词或古典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去领会酒令文化的魅力,以及其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性。

后  记:

《红楼梦》中有关酒令的文章至此已全部完毕,共六篇,分别是《抢红与射覆浅解》、《猜拳与拇战浅解》、《女儿令浅解》、《牙牌令浅解》、《占花令浅解》、《击鼓传花令浅解》,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的酒令形式多样,可以说是古代四大酒令之古令、雅令、通令、筹令无不涉及,而且通过人物和场景的绝妙搭配,也充分体现了酒令的三大基本作用,其一调节气氛,增添乐趣;其二形式别致,情调高雅;其三,陶情怡性,增进智力[17]。

众所周知,一代文豪曹雪芹是个嗜酒如命之人,现有资料中有关他好酒的记述比比皆是,如敦诚的《赠曹雪芹》中“举家食粥酒常赊”和“司业青钱留客醉”、《佩刀质酒歌》中“雪芹酒渴如狂”和“鹿车荷锸葬刘伶”,又如敦敏的《赠芹圃》中“卖画钱来付酒家”、《题芹圃画石》中“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等句,都说明曹雪芹是一个有傲骨、好饮酒之人,他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贫困中只能借酒浇愁,而历经秦淮繁华的他,又曾是豪门酒宴的主人或常客,因此在《红楼梦》中有如此精细又如此多种形式的酒令描写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与酒结缘,视酒为知己,既能借酒遣怀解忧,又能遗世而独守。

    历代文人以酒为情绪的调解,激发智慧的火花,通过酒的宣泄与升华,深层感受到艺术的韵味,也成为他们寻悟一条条生命出路,一座座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曹雪芹也不例外。但,与其他文人不同的是,曹雪芹挥洒自如的运用小说这一体裁,把各种酒令穿插、融合在多处酒宴场合,并且独辟蹊径的把酒、酒令与情节、人物及其结局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条鱼贯始终的脉络,既有烘托之巧,又有伏脉之妙,不仅达到了寓悲于喜、喜中见悲的绝佳效果,更体现了其刻画人物寓意之深,描写事件用法之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文人与酒及酒令这种独特文化的交融,可以作为我们具体把握中国整个文化精神发展脉络的一个窗口,从而更深一层对中国酒及酒令文化的特征、形成、演变、传承有一更为全面的认识,而对《红楼梦》中这些酒宴、酒令的研究也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深入其中。综上所述,故拙作对红楼诸酒令的解析虽然粗浅,但还算小有意义,只是不到或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孙浩宇,闫琳琳著;金开诚编,《饮酒与行令/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

[2]《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742页注释①;

[3]傅憎享《红楼梦艺术技巧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69页;

[4]戴从喜,《红楼梦》笑话试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3),117;

[5]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337页庚辰夹;

[6] 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337页庚辰夹;

[7] 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339页戚序回后;

[8]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337页庚辰夹;

[9]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541页庚辰夹;

[10]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541页庚辰夹;

[11]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186页;

[12]宋涛主编:《酒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出版;

[13]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一回第18页甲戌眉;

[14]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出版,1986.9出版,第七十五回第539页庚辰回前;

[15]智绪彪,《尤氏讲的并非笑话——红楼梦人物形象浅探》,《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四辑,338页;

[16]《茶文化 酒文化》,刘利生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

[17]李元秀编著:《茶道与酒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18]本文涉及到的《红楼梦》原文,均出自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尤氏笑话(尤氏笑话 四个儿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