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敦煌的笑话(搜索敦煌笑话)

本文目录一览:

守护莫高窟半生,与丈夫分居19年,敦煌女儿樊锦诗:只为一个嘱托

1963年,北大刚宣布完考古专业的分配名单,一个学生家长嚎啕大哭:“我只有一个儿子,你们怎么能把他分配到敦煌?”

当年,一起被分到“把人吓哭”的敦煌工作的,还有个瘦小的女生樊锦诗。

樊锦诗也不想去莫高窟,可为了老师的嘱托,她决心前往。

临行前,她和男友约定三年后就去武汉团聚。

没成想,自此她却守了莫高窟大半个世纪。

从青丝到白发,樊锦诗为何能一直坚守?她又为什么被称作敦煌女儿?

1938年,樊锦诗生于北平。但长在上海的她,更像个地道的上海姑娘。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父亲希望她今后饱读诗书,所以以“诗”命名。

樊锦诗也不负“父”望,虽自小体弱多病,成绩却一直不错。还特别喜欢看书。

中学时,樊锦诗读到过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课文里说莫高窟有几百个洞窟。洞窟里面有精美的彩塑,还有壁画,是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

樊锦诗对此印象很深,特别是1958年她考上北大考古专业之后,总是想尽办法搜集和莫高窟相关的一切。

大学毕业前一年,樊锦诗还主动要求去莫高窟实习,然而她没想到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漫天的黄沙。

刚到敦煌,鲜花般的上海姑娘樊锦诗就被风沙吹得灰头土脸。等她用香皂洗完头,头发上却留了一层洗不掉的白碱,黏糊糊地让人难受。

研究所里的前辈还告诉她,即便是这样又苦又涩的碱水,也得省着用。这是长在南方的她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光缺水,这里食物也十分匮乏。蔬菜除了白菜、土豆就是萝卜,嘴馋时樊锦诗就盯着邻居树上的水果,却总也不敢去“偷”点解馋。

研究所种的水果成熟时,樊锦诗终于分得了一份,刚拿到手的那天晚上,她就一口气全吃光了。

时隔多年后,樊锦诗还感叹:“此生吃过很多水果,那晚的水果却是最好吃的。”

对樊锦诗来说,物资匮乏倒还可以将就,可怕的是那里的气候。不但干燥,温差还大,不服水土的樊锦诗几乎每天都失眠。

没过多久,樊锦诗就病倒了,身体虚弱到连走路都困难,老师怕她出事,急忙安排她回了北大。而当时距离实习期满还有三个月。

从此,樊锦诗提起敦煌就心有余悸。毕业分配时,一听说自己要去敦煌工作,樊锦诗又如何能欢喜得起来?

而且,当时樊锦诗已打算结婚,男友彭金章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教书。

樊锦诗知道两地分居意味着什么。

正当她踌躇间,北大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先生的一番话,让她下定决心去往敦煌。

苏秉琦先生郑重地对她说:“我要感谢你,你这次去敦煌,是要编写考古报告的,这考古界的二十四史,就交给你了。”

在当时,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叫:“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

近代以来,敦煌莫高窟不断遭到劫掠,仅1900年,藏经洞的文献就被英国人斯坦因拉走了十几车。

这些涵盖天文地理、习俗宗教、医学术疏、经济军事等的文献就如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精华部分却早已经流落到日本、俄国、英国、美国……

敦煌的风雨历程成了几代学者的心头痛,而让敦煌学回到中国,也成为几代学者们最大的愿望。

听到恩师如此重托,樊锦诗眼窝发热,顿时觉得自己重任在肩。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竭尽全力,用3-4年完成老师的嘱托。

临别时,男友彭金章轻声说:“我等你!”樊锦诗哽咽着安慰他:“很快,至多3、4年。”

然而,樊锦诗却失约了,他们足足分离了19年,才得已团聚。

樊锦诗到的时候,敦煌的风沙一如记忆中那般凛冽。而她的住处竟是一处破庙。

有一天,她想要去远处的土厕解手,刚一出门就看见一双绿眼睛,吓得她汗毛倒竖。

当时她第一反应便是,遇到了狼!

樊锦诗忙转身回来,插紧门心惊胆战地过了一夜后,才发现那“狼”其实是头驴。

这样的“笑话”却让樊锦诗笑不出来,反而感觉深深地悲凉。

为了不思念上海的生活,樊锦诗不敢照镜子,尽量不去想外面的一切。

可每到夜深人静时,樊锦诗都特别孤独:“我常常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把我给忘了,老彭也把我忘了。”

1967年,当初的恋人彭金章,已成了丈夫“老彭”,而婚后,他们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敦煌,隔着天南海北。

有第一个孩子时,樊锦诗与彭金章达成一致,准备临产时去医疗条件较好的武汉待产。

然而,迟迟请不到假的樊锦诗却不得不独自在敦煌生产。

好心的医生见她没有家人陪伴,给她出主意,说:“你快给你爱人发电报,说你生了个男娃娃。”

樊锦诗却苦笑道:“就算是个金娃娃他也赶不来。”

与此同时,她的丈夫彭金章正挑着两个筐子焦急地等火车。筐里放着早已准备好的营养品,以及孩子的衣服。

等他满头大汗地出现在病房门口,在惶恐中等了多日的樊锦诗顿时大哭失声。

彭金章看着虚弱的妻子,以及还没有衣服穿的儿子,也心疼得直抹眼泪。

之后,老彭又是炖鸡汤又是给孩子冲奶粉,体贴地照顾妻儿。

有丈夫的照顾,樊锦诗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日子。

可月子还没过完,老彭的假期已到,两夫妻又不得不再次分离。

他们在信中相约一定要尽快把工作调在一起,结束这种分居生活,可直到第2个儿子五岁时,他们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因为工作忙碌,樊锦诗没空管孩子。两个儿子不得不先后送到武汉,由彭金章照顾。

樊锦诗曾说:“我的心被撕扯成两半,一边是莫高窟,一边是老彭和孩子。”

其实,即便是备受赞誉,樊锦诗却不止一次想过要调离敦煌,去武汉好好照顾家人。

可樊锦诗的工作对莫高窟很重要,敦煌研究所不舍得放人;而彭金章在武大创建了一门考古专业,责任重大,武大更舍不得放人。

双方单位拉锯般争了多年,直到1986年时,甘肃有关部门特意派人去和武汉大学协调,武汉大学才松口表示此事交给彭金章个人决定。

不忍心看着妻子为难,年近50岁的彭金章,主动放弃了自己钻研已久的商周考古课题,到敦煌重新开始。

这对一个考古学者来说,是很难的抉择。为此,樊锦诗曾无数次对人说:“我不是个好母亲,更不是个好妻子。”

可于敦煌来说,樊锦诗却是个很好的守护者。

1984年,樊锦诗被任命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一次,负责档案编制工作的她,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张法国人于1908年时拍下的《敦煌图录》。

对比同样的洞窟和同种文物的照片,樊锦诗发现,短短几十年间,许多壁画已经慢慢退化或者模糊。

“壁画在退化,壁画在退化……”这句话像魔咒般挥之不去。如何尽可能保护这些文物,成了萦绕在樊锦诗心头的一件大事。

苍天不负有心人,1989年时,樊锦诗终于等来了转机。

那年,樊锦诗去北京出差,无意间看见有人在用电脑。电脑上的图片色彩缤纷,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

当得知图像数字化后可以储存,樊锦诗激动不已,当即开始筹划用计算机保存莫高窟档案。

但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中科院一台640K的处理电脑就卖到6480元,何况是大规模采购计算机,敦煌研究所根本拿不出来这笔巨款。

几经考虑后,樊锦诗硬着头皮找到甘肃科委。谁知,一番恳切交谈后,本不富裕的甘肃科委被深深打动,爽快下拨了30万,让他们用来研制敦煌石窟数字档案。

经过考古人员们的努力,洞窟、壁画、彩塑以及散落在世界各处的文献,先后用计算机汇集在一起,成了一个个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

上世纪90年代,来敦煌莫高窟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光2001年,游客就超过了30万人次,且人数还在连年攀升。

有的游客大老远跑来看石窟,一出洞窟就感叹:“灰突突地有什么好看的?!”但即便是这样匆匆的一次参观,都会让莫高窟的微生态发生改变,使保护工作变得更加棘手。

为此,樊锦诗吃不下睡不着,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写信建议停止莫高窟参观。

此举,引来了许多人不满:“要钱要支持时想到地方了,需要为地方做出贡献时,只知道死守着文物。”

樊锦诗也有过委屈,可转念想文物只有与时代相联系,才能增添活力,而如今的技术手段或可以解决莫高窟面临的困境。

为此,她呼吁在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外建一所虚拟场馆。

2014年,敦煌数展中心正式运行,借助先进的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千年前的洞窟如活过来了一般,不但缓解了莫高窟的压力,还给游客带去了很好的体验。

而樊锦诗也因对莫高窟的坚守与贡献,获得许多奖项,不断受到表彰。

可樊锦诗却说:“我原来并不懂文物保护的,我更想去完成苏先生交待的考古报告。”

面对越来越多的赞誉,樊锦诗认为荣誉应该属于莫高窟人,还将奖金都捐给了敦煌研究院。

2011年时,樊锦诗交出了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的第一卷,距离受苏秉琦先生嘱托那年,已经过去了整整48年。

其实,做学问何尝不是樊锦诗的梦想?可多年来,她从事更多的是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

如今,彭金章先生已然辞世,而年过80的樊锦诗,又回到敦煌,为编撰敦煌考古的“二十四史”而努力。

在一代代敦煌学者的努力下,“敦煌学在外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坚守了敦煌几十年的樊锦诗终于完成了心愿。

敦煌莫高窟附近的宕泉河畔,长眠着许多为莫高窟做过贡献的学者。但樊锦诗却表示,这里不会再添新墓,包括她自己,因为“要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整体风貌。”

活得通透的樊锦诗从不避讳生死:“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敦煌,选择莫高窟。”

几十年来,樊锦诗对莫高窟,困顿时坚守,需要时守护,为此,她牺牲了与亲人的相守,延迟了自己想做的学术研究。

甚至连为生命做出的最后打算时,都在考虑不破坏敦煌的环境。

人生最好的年华在哪里,哪里便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敦煌对于樊锦诗来说,便是如此,她已然成为了真正的“敦煌女儿”。

坚守,是个力重千钧的词汇。靠得是身体力行,更需要热血铸就,而最后,要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去一点一滴践行。

-END-

作者:蕉下观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2016年贵州一局长被双规,录指纹时查出,他竟是18年前灭门案凶手

2015年,天津一家四口吃完饺子后3人离世,警察也差点中招

古代有哪些笑话书呢?

中国学术名著 杨家骆 辑 民国四十九年至六十年 台北世界书局 景排印本

中国俗文学丛刊第一集

第一册

中国笑话书七十一种

阙名 辑 排印本

笑林辑本一卷 补辑一卷 魏 邯郸淳 撰 淸 马国翰 辑

陆氏笑林辑本一卷 晋 陆云 撰

敦煌卷子本启颜录四卷 唐 侯白 撰

太平广记本启颜录一卷 唐 侯白 撰

类说本启颜录一卷 唐 侯白 撰

续百川学海本启颜录一卷 唐 侯白 撰

广滑稽本启颜录一卷 唐 侯白 撰

捧腹编本启颜录一卷 唐 侯白 撰

谐噱录一卷 唐 朱揆 撰

笑言一卷 唐 阙名 撰

羣居解颐三卷 宋 高怿 撰

调谑编一卷 宋 苏轼 撰 明 王世贞 辑

遯斋闲览谐噱一卷 宋 范正敏 撰

轩渠录一卷 宋 吕本中 撰

善谑集一卷 宋 天和子 撰

开颜录二卷 宋 周文玘 撰

绝倒录一卷 宋 朱晖 撰

漫笑录一卷 宋 徐慥 撰

谐史一卷 宋 沈俶 撰

籍川笑林一卷 宋 阙名 撰

拊掌录一卷 宋 邢居实 撰

事林广记风月笑林嘲戏绮谈一卷 宋 陈元靓 撰

稗史志诙一卷 元 仇远 撰

羣书通要滑稽类附嘲谑一卷 元 阙名 撰

楮记室戏剧部选录一卷 明 潘损 撰

权子一卷 明 耿定向 撰

山中一多话一卷 明 李贽 撰

露书谐篇一卷 明 姚旅 撰

应谐录一卷 明 刘元卿 撰

谐史一卷 明 徐渭 撰

五杂俎一卷 明 谢肇淛 撰

谐语一卷 明 郭子章 撰

雅谑一卷 明 浮白斋主人 撰

迂仙别记一卷 明 张夷令 撰

七修类稿奇谑类一卷 明 郎瑛 撰

谈言一卷 明 江盈科 撰

雪涛谐史一卷 明 江盈科 撰

谑浪四卷 明 郁履行 撰

谐丛一卷 明 钟惺 撰

笑赞一卷 明 赵南星 撰

笑禅录一卷 明 潘游龙 撰

笑府二卷 明 冯梦龙 撰

广笑府十三卷 明 冯梦龙 撰

古今谈槪三十三卷 明 冯梦龙 撰

新话摭粹谐谑类一卷 明 起北赤心子 撰

新话摭粹诙谐类一卷 明 起北赤心子 撰

精选雅笑一卷 明 醉月子 撰

谐薮一卷 明 阙名 撰

笑林一卷 明 阙名 撰

续笑林一卷 明 阙名 撰

解颐赘语一卷 明 阙名 撰

胡卢编一卷 明 阙名 撰

喷饭录一卷 淸 杨浚 撰

笑海千金一卷 明 阙名 撰

时尚笑谈一卷 明 阙名 撰

华筵趣乐谈笑酒令谈笑门一卷 明 阙名 撰

遗愁集一卷 淸 张贵胜 辑

三山笑史一卷 淸 阙名 撰

寄园寄所寄一卷 淸 赵吉士 撰

笑倒一卷 坿半庵笑政一卷 淸 陈皋谟 撰

增订解人颐新集一卷 淸 赵恬养 撰

笑的好初二集二卷 淸 石成金 撰

看山阁闲笔一卷 淸 黄图珌 撰

万宝全书笑谈门一卷 淸 毛焕文 撰

广笑助谐谑编一卷 淸 方飞鸿 撰

笑笑录六卷 淸 独逸窝退士 撰

嘻谈初录二卷 续录二卷 淸 小石道人 撰

笑林广记十二卷 淸 游戏主人 撰

程氏笑林广记一卷 淸 程世爵 撰

一笑一笑一卷 淸 俞樾 撰

文心雕龙谐讔一卷 梁 刘勰 撰

中国笑话提要一卷 赵旭初 撰

旅程结束

  我们从大唐西市出发,途径秦州(天水)、兰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嘉峪关、酒泉、敦煌)。

  我们在凉州,自己创作了《凉州词》的曲调,我们组借用了《千秋令》的主歌部分,编写了摇滚版的《凉州词》,在凉州城下,唱了我们创造的凉州词。

  下一站,我们要到张掖露营,十一点吃完饭前往露营基地,基地里有集装箱,帐篷,房车,小别墅,我本以为是艰苦的环境,谁知道是高级酒店,不过就是换了一种方式。

  但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我的心情不是很美好,我们和一个小朋友闹了不愉快,非常不开心,因此想了很多很多,觉得自己太多忍让,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感受,只顾着找自己的错误自己的不对,却忘记了别人也许比你更任性。我意识到了,我要改变!

  第二天,我们到了裕固族,住牛头帐篷。我们先到了裕固族旁边的一条小河,老师说这里的水会发水灾,但是我看这小溪水那么少,可能是太干旱了。玩着玩着就下起了雨,雨滴特别大,大雨持续了好久,我们只能去旁边的寺庙看一看,满眼都是藏族的建筑,藏族的文化。我们晚上烧烤了羊肉,半生不熟的羊肉,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口。晚上篝火晚会后我们便回帐篷了。早上是被冻醒的,冷空气扑面而来,让我们猝不及防的打了个寒颤。看着外面湿润的草木,昨晚,又是一场大雨的濯洗。

  上午我们去听当地裕固族艺术家的演唱他们裕固族的歌曲,我很是激动。比较老的艺术家还记得裕固族的语言,但是一位年轻的哥哥已经忘记了裕固族的语言,他们的文化,正在慢慢的消失,渐渐被中原同化。裕固族只剩下四五千是纯正的裕固族人。这是文化的消亡,种族的消亡,中国五十六的民族的消亡。现在有很多很多人出国读书,出国发展,甚至移民,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请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我生长着中国的根。

  老艺术家的曲调让我感觉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有草原的辽阔,高山的峻险,人民的劳作。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曲调让我流连忘返。后来,哥哥为我们演唱了中文版的歌曲,是裕固族民歌的曲调,中原的语言。还是很壮阔,却失去裕固族语言的魅力。老艺术家教我们唱了四句简单的裕固族语言民歌,是兔子快快藏起来,不要被狼抓到的意思。我们学的不快,让老艺术家教了好多遍,最后终于有一点印象了。这是很大的收获,我们不仅领略了他们的歌曲,自己也学会了一些。

  在离开张掖的路上,老师让我们作词,我将对裕固族文化的消亡的痛惜,写了进去,但语言还不够精炼,改了语言,但味道却少了些。吃过饭后我们在酒店的院子的小湖边创作我们的调子,创作后找马辉老师修改,我一直觉得我的调不好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感觉,找到了差不多的感觉,时间却到了,只好录下来,明天再修改。

  马辉老师帮助我修改好调子,夸我有想法,我却很不好意思,老师选了我的歌,让我受宠若惊,但是还是非常开心。得到认可,是一件比任何事情都令人难忘的事。

  离开张掖来到嘉峪关,当然第一站去长城嘉峪关看看,嘉峪关人很多,老师再三叮嘱跟进队伍,我也记录了组员的电话号码,但是我们组特别给力,一个都没走失,不止我们组,我们团队的人都特别给力,安全的度过了这次考验。

  下午我们来到了,万里长城!我们一看,天呐,这么高,我们不上了吧,王琼老师鼓励我们,我们组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不情不愿的迈出步子,到了顶上,哇,喘着气的我们,都惊叹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很不错,一边看着风景,一边想,战士们是怎么建造出来的,是怎么登上来的,登上长城都已经这么累了,还怎么打仗。

  下来后真的累坏了,迫切的想喝水,一瓶在丝路上才有的杏皮水,第一口,我的妈怎么这么酸,跟苹果醋没什么两样,第二口第三口,其实还好,没有那么难以接受。我们组都挑战下来了,每个人虽然很累,但是很幸福。

  我们还去了平山湖峡谷,景色非常非常非常好看!山和云相连,难舍难分,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峡谷,这是我此次旅行,看到最美的风景!

  我们看了大地之子,这只是路过的一个小景点,却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我记起了另一个大地之子,我心即世界的大地之子——波哥。心底免不了掀起阵阵波澜。

  下一个景点,锁阳城遗址,锁阳城遗址给我的印象,不是千年前繁华的都市,不是时空的距离,不是现今的荒凉。而是我们最熟悉的感觉——热!锁阳城被阳光照射,万里无云,我们就被灿烂的阳光普照,我带上面巾,帽子,墨镜,太阳伞,还是能感受到,阳光的强大,只是走了一两百米,我的后背就已经湿透了。

一转眼,敦煌就到了,第一站,月牙泉,月牙泉是此次旅行最期待的景点,还记得小时候,在月牙泉的开心,但这次去,可没有让我尽兴。我们只在泉边唱了一首歌,就想回去,王琼老师为我们争取了半个小时,但是半个小时想要去滑沙,骑骆驼还是太短。这令我非常失落难过。

  晚上我们继续露营,来一次最艰苦的沙漠露营,露营基地是月牙泉沙山的另一边,太阳不是太热的时候,我们爬上山顶,滑沙,在沙坡上沐浴阳光,坐沙地摩托,总算是有了开心的感觉,直到太阳落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才依依不舍的从沙山上下去。可是问题来了,我们没有办法洗澡,但是身上全是沙!没办法只能勉强用瓶子接水,先把能洗的头发洗干净。

  晚上我们吃完饭,唱过歌跳过舞,回到帐篷,抬头一看,天上好多好多星星!好久没看到过星星了!这是意外的大自然的馈赠!有一个星星特别亮,但是我猜,肯定是卫星。我又发现,看到了星星看不到月亮了,找了一圈还是找不到月亮的踪迹,只能先入睡了。在帐篷里,听着外面风沙的声音,还是很激动,但是已经十二点多了,一天的沙漠行走我已经疲惫不堪了,还是沉沉得睡过去。

  第二天五点多,不知道是被吵醒的还是被冷醒的,反正到了起床时间,我还是醒了,特别特别特别冷,比在牛头帐篷要冷好多!没办法,只能裹着被子,出了帐篷,天还没有亮起来,但是沙山上已经有很多人在等日出了,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去新疆,新疆有一个特别原始的村落——禾木村。那天早上,我和爸妈一起很早起床,顶着很冷的,充满牛粪马粪味道的空气,骑马上山看日出,这是我小时候旅游过那么多的景点,最难忘的地方了。不知道,现在的禾木村是否依然原始。在我的回想下,我看到了月亮,这里的月亮不大也不亮,但是很美。

  我们又去了敦煌莫高窟,这里的感觉跟锁阳城的相似,景区没多大的感触,但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人海!我们从五点半起来,快起点到达这里,排队到快八点,我们只去了三个洞窟,排半个小时,看两分钟。

  人海也见证了,莫高窟是多么的有名,因为我对莫高窟的不了解,对洞窟里的画像,雕塑,没有感觉。

  下午观看了《又见敦煌》的演出,我get到了新型的演出方式,王道士的故事令我以泪洗面,王道士帮助外国人,将莫高窟的宝物,搬走了,整整搬了二十九车,王道士心里的羞耻,心里的悔恨,让我心疼,又让我难过。我最佩服饰演王道士的演员,演的非常非常像,因为我离他最近,他的表情,眼神,动作,无可挑剔!当让搬东西的父老乡亲抹红时,看着他们的动作,我的心狠狠的颤动了,眼泪夺目而出,他们喊着:妈妈,您好好走。妈妈即为佛祖。王道士在忏悔的时候,佛祖菩萨原谅了他,包容了他,给他了希望,给他的机会,让他被善心感化,佛祖是多么慈爱,多么慈祥,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她何不像菩萨一样,包容我,教导我,启示我。想到这里,眼泪更加汹涌。

  在观看后老师跟我说,其实王道士的决定,不一定是错的,在那时的战乱环境里,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将他破坏,将它毁灭。至少那些宝物现在还存在,虽然他们回不了家,回不到敦煌莫高窟,但至少,他们还存在!

  几个美艳的贵妇,他们的样子被雕刻在洞窟里,当他们听到,他们的脸被氧化得黑黑得,胳膊也黑了,是多么绝望,是多么无助得祈求:别让我变丑,别让我变黑!请让我的容颜永存!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下,我体会到他们的无助,害怕。因为,来到敦煌,我的脸也黑了,皮肤也黑了,我也想让我别变黑!哈哈,这也只是玩笑话。也许在很多年以后,这些洞窟,这些贵妇都消失殆尽,连尘土都不曾留下,这是多么悲凉的事。我才感受到,原来,这些洞窟是这样的伟大!他们是时间留下来的宝物!是时间的馈赠!看到这些塑像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运啊。

  《又见敦煌》是这次活动的结束,是让我深思的演出,很成功得将敦煌莫高窟的价值表现出来,让我们的参观有了价值!

  敦煌之旅,结束了。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了解了敦煌,了解了丝路,了解了玄奘西行。还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同年级的汪灿儿,同校的小伙伴,还有王琼老师,陈楠老师,都是最难得的相遇!

  敦煌,再见!

敦煌的笑话(搜索敦煌笑话)插图

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哪些历史大事件

在故事之前,我得先介绍一下敦煌莫高窟的概况。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本地人都这么叫),现在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因为那里有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朝代开凿的洞库。里边有大量菩萨塑像和壁画,内容都是佛经故事,各个朝代的洞库又有当时的社会文化特色,所以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历史的大百科。莫高窟曾经有喇嘛庙、和尚庙和道士庙,都是为了守窟保经。解放前最后一个守窟人是个道士,叫王圆禄(音)。藏经洞就是他发现的。扯远了,如果想知道莫高窟历史故事以后再说。现在主要说鬼故事。

一、九层楼里的鬼故事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从他们那里我听到的这些故事。奶奶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大概是96年的事吧记得当时我上高中):莫高窟里最大的佛是一尊坐着的33米高的96窟(九层楼)弥勒佛,九层楼是在其周围的石壁上搭起的9) 层楼台,远看象是一座镶嵌在石壁上的寺院大殿。楼梯在殿内,佛爷的座下从坐到右有条通道,很低大概1。3米左右吧,过年去拜佛的人都会从底下钻过去,这样新年里都会平安。九层楼前面是个广场,一些重要的仪式啊什么都在这里举行。作为旅游胜地,莫高窟白天游客很多,不管哪个角落都能见到游人。但到下午5点以后,游人都回市区了(莫高窟离敦煌市区5华里),就只有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呆着。有三个年轻职工,两男一女(女的是院里一个熟人的女儿,和两个男的之一谈对象呢),就在九层楼的大殿前聊天,聊着聊着女的就看见三楼楼梯上有个白影子,说是不是还有谁在上面没下来,反正都有钥匙(大殿都锁了),干脆到楼上去看看,于是他们就上楼了。九层楼里没有电灯,完全靠外面的阳光取光,而且它是坐西朝东,5点以后里边能见度就很低了。他们三个人上到三楼的时候,女的突然就不走了,两个男的奇怪就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话,过了会就直冲下楼,往对面的沙丘上跑(距离洞窟5-600米有条河,再往东走就是一片沙丘,再往东是三危山,祁连山的一部分,沙丘的一片高地遥对着莫高窟的地方是墓地,埋葬着曾经守过窟的和尚喇嘛类的人物),两个男的就跟在后面追,叫她的名字也不回答,追也追不上!(要知道两个男的使劲的追都追不到个女的)。女的跑到墓地中的一个坟前停下了,两个男的追到那里,就听那个女的自言自语说:有人叫我过来这里,我就来了……两个男的吓坏了,拉着女的就往回跑,后来听说女的精神有点乱了,听奶奶说那个坟是一个和尚的。

二、林荫道上的和尚

坐车往莫高窟走的后半段路,过了敦煌机场,就都是戈壁,一直到莫高窟前一公里的地方公路两边,有一条长500米左右的白杨林,这些树都是奶奶爷爷那辈人栽的。研究院新的办公区就在这片林子里。从新区骑车到莫高窟得个10来20分钟吧。工作人员有一部分都在新区住宿舍。一次一个工作人员很晚了骑车回新区,大概晚上10点多以后了,路上很黑,就依稀看见路。骑进林子后,他就看见前方50米左右有个和尚,青色和尚装,他还挺奇怪,怎么会有个和尚?于是加速想要追上那个和尚,但他发现,不管骑多快,和尚总在距离他50米左右的前方,而且依稀是面对着他!(他后来都很奇怪,路都看不清为什么看那个和尚很清楚?)他意识到是见鬼了,吓的也不敢再追,骑到新区就回宿舍蒙头睡觉了!后来他跟院里的人说,大家都说是**和尚?老人似乎都认识……奶奶讲给我的……

三、新区宿舍的闹鬼事件

经常有美术学院的学生去莫高窟临摹写生,有些人会被安排在新区宿舍里住宿。有个学生到了莫高窟后住在新区宿舍,过了几天安稳的写生生活,有天夜里,他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到半夜1、2点了,老听见有人在楼道里走动,就在他睡的宿舍的门口来回走,还有踢易拉罐的声音,易拉罐在地上滚动发出的咣啷声,还有风声(隔壁上的风吹起来很恐怖,呜呜的,而且无穷无尽的感觉)。他怕的不行,因为听见脚步声还算正常,而听见楼道里有风声就不正常了。好几次听见脚步就停在门口,也不敲门,过会又开始来回走。吓的他也不敢上厕所,就这么醒着一直到5点多天开始亮了才没有那些声音。第二天他问其他宿舍的人,没有一个人听到夜里有异动,也没刮风。吓的他当天就回学校了,也不敢临摹了。因为研究院里有些研究员兼任美院的导师,所以从他们那里听到了这个故事……

四、麦积山的凄厉惨叫

奶奶年轻时,因为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所以经常去其他石窟古迹去临摹和统计考察。有一次去甘肃甜水麦积山临摹壁画。麦积山远看象是一个很大的农家麦剁,山上也有很多洞库。当时奶奶他们去了都在山下农舍里住,解放初期那里很荒凉,农舍就靠近麦积山的一段悬崖。有天晚上下雨,那时还没有电灯,点的都是煤油灯,奶奶睡在床上就听见外边的雨和风很凌厉的响。大概半夜三点多突然听见一个男人的惨叫声,象是一个人从悬崖上掉下来,声音从小到大,很凄惨的叫声,然后突然就没了。奶奶他们一起的都听见了,大家都起来,提着马灯出去在山脚下找人,他们都认为有人失足掉下山崖了。但是找到天亮了也没找到,很奇怪,因为听到的声音很近,就象是在跟前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去问麦积山石窟的管理人员(年龄不小了,就是守窟的),那老头告诉他们在多年以前确实有个人从奶奶他们住的旁边山崖上掉下来,是个男人,也是在个大雨之夜……当时奶奶他们也真是厉害,胆子都很大,听了也没当回事,继续在那里一直到任务完成才回敦煌。后来奶奶跟我将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做出了她自己的解释,可能是地球磁场关系,把多年前的惨叫声存在了那个环境里,当同样的环境再出现时,又把当时的声音重放了。

奶奶现在还很健康,思维敏捷,我经常和她讨论现在的社会啊国事啊,她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非常喜欢听奶奶讲她的经历。

五、莫高窟天空的五彩祥云

这个事情没有鬼怪色彩,倒是很吉祥的真实经历,不过是爷爷经历的。

爷爷当年在研究院任摄影队队长,负责对各个洞库的壁画佛像进行拍照存档,还有莫高窟周边环境取景等等。他经常背着相机到处跑,包括附近三危山里。他年轻时候看到过两次祥云。敦煌那边地处沙漠戈壁中间,很干燥,天空很少有云。但爷爷看到的是在莫高窟正上方,有很大一片云彩,云彩边缘发五色光,红、绿、黄、灰、青,而且在飘动过程中不怎么变形。在佛爷窟上方看到这样的景象,感觉就象在西天世界观看诸佛爷出行讲经一样。爷爷在敦煌呆了40多年,只看到过两次这样的景象。我则没有福气,只是听说。

爷爷一生受过很多苦,本来学艺术的个性都很张扬,但就因为那些岁月的那些经历,让爷爷的后半生很平淡内敛甚至是封闭的度过了。但爷爷是个很好的人,也是受了菩萨的保佑吧,92岁时无疾而终,我们做儿孙的都很欣慰,他的后半生过的很好……怀念爷爷

六、莫高窟的菩萨很灵

其实莫高窟的菩萨很灵的,要知道他们都是几千年的佛了。前面说的和尚故事,我想是因为这些菩萨仍然让他们侍奉才会留在莫高窟。

奶奶以前是档案室的,所以负责所有洞窟的钥匙。80年代的莫高窟洞窟没有象现在的铝合金门,大都是木头门加大锁,而且没有现在的水泥走道,高点的洞子就是在山壁上打上木桩,然后铺上木头板,用绳索固定,走起来很惊险。我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来回跑洞子,洞子里边黑乎的,进去都得打手电,而且很阴凉,哪怕外边的太阳晒的沙子到100多度,里边还是10带度,奶奶边查洞子边给我讲佛经故事,壁画里有好多都是象连环画一样讲述佛经故事的。所以我从小就对佛有感情,自然也信佛了。呵呵扯远了……言归正传

莫高窟洞子靠南边上有个小洞子,里边的菩萨是送子观音,在没有进行保护前,敦煌的老百姓都去那里拜她求子。

我的大舅结婚5年了没有孩子,他比我妈结婚早两年,后来我都2岁了他还没子女,急的不行,他和我舅妈什么方都试了,医院检查,吃药,就是没动静。注:大舅在兰州工作。有次回敦煌过年,跟我奶奶说起这个事,奶奶说,我带你去拜拜送子观音吧,大舅特高兴,和舅妈一起去了。是大年初几啊,洞子里很冷,而且地上都是沙土,舅舅和舅妈进去就跪在土里了,很虔诚的上香,拜佛,奶奶就在边上看着,当时奶奶听见舅舅嘴里念叨:菩萨保佑赐我对龙凤胎吧……挺贪心的哈……结果过了年到下半年,舅妈就怀孕了,于是我的表妹诞生了,呵呵,舅舅说当时他太贪心了,当时只要个男孩就好了。不过他对我这个表妹疼的不行,表妹也特粘她爸,舅妈老吃他俩的醋。我的表妹很乖很听话,我始终相信她是个有福的人,因为是菩萨送她来这个世界的……;

七、奶奶和剪纸和尚

奶奶在我心目中是很让人崇拜的人,虽然性格很要强,有时候很强硬,但她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有不少都是带有灵异性质的,所以很吸引我。这次说个剪纸和尚的事:

敦煌气候干燥,远离海洋和湖泊,所以终年少雨少雪,居民靠饮用地下水和修建水库储存雪山融水来生活。

记得小学4年级时候吧,夏天,特别热的一天,好象是个礼拜六,(注:我只有周末两天在奶奶家住,平时在自己家和父母住),天上没有云彩,奶奶在家里听我一个劲的喊热,就在书房里书桌旁不知干吗,过了会她叫我过去,手里拿着一叠纸片。我就问她要做什么,她把纸片展开,是一条7个手拉着手的和尚,光头,有耳朵,手和脚(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纸来回折叠,象剪窗花那样剪出人形),然后她跟我说,去把这几个和尚抹点糨糊,倒着(注意是倒着)贴在阳台护栏边上,明天就下雨了。我当时特不相信,真这么容易下雨么?但小孩爱玩,也没跟奶奶争,拿了就去贴上了。第二天果然下雨了!!而且雨还不小!!我现在想起来都兴奋!记得当时我还问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奶奶这样解释说:7个和尚被贴了以后会飞到天上拦云,只要是路过的云都会被他们拦住,这样越拦越多,就会下雨了……我当时还问,如果雨下的停不住怎么半?奶奶说去掉一个和尚,给天留个空,云就都走了。现在想起来,这个解释就是哄小孩玩的,但事实是那次下雨特别准,现在都没想通为什么这么灵!!

PS:奶奶还教过一招,如果看着天阴沉沉的,但就是不下雨,就让小男孩(一定是小男孩)在楼下墙角边JJ冲着天撒尿,一会就下雨了。我是亲身试验过的,哈哈,也特别灵的说。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奶奶经历的鬼事

奶奶给我讲的最玄的故事就是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的事。那时研究院所有的研究员都是黑五类,牛鬼蛇神,包括院长都被造反派毒打和折磨。奶奶他们被分两批住在不同的地方,牛棚草屋。也是环境所影响,小鬼们趁着乱也不安分。那时候奶奶住的草屋顶上经常有异动,半夜里象是老鼠搬家一样的声音,一群东西来回的跑,唧唧喳喳的,拿棍子捅一下就安静了,过会又开始折腾。白天上屋顶去看,却什么都没有。她们是几个女同事住一起,都吓的睡不着觉。后来托老乡找了几根桃木挂在门口,效果也不大(注:那时候因为闹腾工作都停了)。终于有一天奶奶睡觉朦胧中觉得一个小人,黑糊糊的跳进门后,到她们床前不动了。奶奶那会人很清醒,但就是动不了,喊也喊不出来,想抓旁边的人也动不了。奶奶胆子很大,认为没有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也不慌张,就这么僵着。早上天亮的时候感觉突然就没事了,那个东西也不见了。跟其他人一说,邪的是另有两个同事也都有相同的情况发生。后来奶奶他们总结的,和平盛世人和气壮,鬼怪也不敢造次,乱世人才会被鬼欺负啊。

九、自己经历的死孩子事件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敦煌市中学过的。敦煌市中学西边有条渠,再往西走一里多点就是市医院,医院周围都是农村和树林了。在医院后面是一片白杨林,医院里出生的死胎啊畸形胎啊的或是被父母遗弃的婴儿都被丢在那里面。

初二的一个期末考试吧,记得是考英语,一塌糊涂的考完了出来了,还是提前交卷,发现已经有一群同学都出来了,男男女女十来个。其中有三个女生是医院子女,她们就说着几天有几个死孩子被丢在那片树林了,两个特调皮的男孩就鼓动大家说,走吧去看看吧反正都考完了,小孩嘛总是好胜的,怕被别人笑话,虽然害怕但还是跟着去了。一群人走到林子里,就看见两个死婴被丢在那里,之间间隔5米多,一个是放在一个破纸箱里的,一个是被包在一快红棉布里。开始我只敢远远的看,后来看他们都走到跟前了,也跟着过去了。箱子里的小孩很小,男孩,身上就包块纱布,那两个淘气小子找了两根粗树枝把小孩挑起来看(寒…………)我正在那里看箱子里的孩子,听见后面女生在叫,回头一看,一个淘小子挑起那个包着红棉被的孩子冲女生晃。我那回头一瞥正好看见死婴的脸对着我,眼睛半睁着,嘴角有一丝笑容,很诡异的笑容!绝对不是错觉,我当时身上就凉了,等他把死婴放下后再仔细的看,却没看见有笑容。阴森森的。这时候那几个女孩对那淘小子说听大人说的人小鬼大,惹着鬼了有你好受的……大家都怕了,集体撤退!各自回家。记得那天回家的路上虽然几个人同行,但天是黄的,刮着风,冬天了(敦煌春、秋、冬刮风多,而且风里多沙尘,刮起来是黄的)。就觉得邪的慌。回家也没敢跟父母说。

后来考试成绩出来了,比及格分数少了一半(英语)。倒没有其他身体上的异常反应。顺便说一下我是属羊的,农历八月生,好象是火命吧比较硬,所以没有挨上吧。假期里也没怎么和同学联系(被家长逼着补习了)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异常经历……

现在想起来那笑容,真是很诡异啊……

十、父亲经历过的事

也是初中时候的事,父亲当时是旅游行业的,经常出差或是陪客人喝酒,回来都很晚了,大概是凌晨2点以后了。有几次是撞了邪了。记得最清楚的一次,那段时间父亲老低烧,也输液了但没效果,那天父亲倒是按时回家了,但回家就躺床上睡觉,也没吃饭,然后就发烧,盖着被子给他喝了姜汤也没用。到晚上九点多(外面也是刮着风,呜呜的,屋里气氛很不好,阴阴的),我在自己屋里看书,就听见有人敲铁门(双层的,外面是铁的防盗门,里面是木头门),很轻的声音,而且很有规律,每两下之间的间隔差不多,我家住的楼道离外面还有3米远,而且门前没有任何杂物。当时我以为是楼上的邻居小孩找我玩,但听着不象,虽然邻居敲门很轻,但是连续的四下,不象这个持续不断的响。我就出来问我妈有没有听见门在响?我妈没听到,但我确实听见了。当时把里边的木门打开,隔着小窗口向外看,没有人啊,也没响动了,但把里面的木门关上又继续响了。我妈当时就想是不是惹着什么脏东西了,进厨房拿了个碗一双筷子,在碗里盛了些水,把筷子往碗里立,跟我说如果立住了就是有脏东西了,这是跟农村的姑奶奶学的,那筷子在水里确实立起来了,但持续时间不长,有个5秒多吧就倒了,两只筷子冲着两个方向,我妈也拿不准到底是不是有脏东西,就去卧室找了些黄纸,烧着了拿着在屋里转了一圈,嘴里说着快走吧给你烧点纸别缠着我家掌柜的了……我当时也寒了,是有点怕,进我屋里把我妈锻炼身体的一把长刀(就是唱戏用的那种道具,刀身挺软的,向一个剧团的亲戚借的)拿了出来,冲着门举着,我妈转了一圈后看见我这个架势她倒是乐了,说我太夸张了,再说举个刀也不一定有用。然后我们就守着我爸,说也奇怪之后我爸开始发汗了,但他一直没醒,直到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后感觉好多了,身体有点虚,我们跟他说前一天晚上的事他还笑我们,但我们那么折腾,他一点都不知道,动静其实挺大的我感觉……幸亏他好了,不然可能会请姑奶奶来折腾下了。

戏子能当少将笑话

李广利戏子当将军,七万汉军全军覆没

    李广利从戏子一步登天当上将军,是因为他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之所以能够亲近汉武帝,是因为她的长兄李延年的推荐。

    李延年年轻时不学好,被施以腐刑,进宫当了太监,负责养狗,但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长作曲,歌唱得不错。一次给汉武帝演唱了“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一听有这样的美女,立马坐不住了,李延年趁机推荐了自己的妹妹,这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当过妓女,舞技高超,床上功夫好得不得了,把汉武帝整得七荤八素、魂飞魄散,还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昌邑王刘髆。可惜李夫人红颜薄命,临死前故意不见汉武帝,让汉武帝日夜思念自己的美貌,从而深托自己的兄弟,结果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负责音律,李广利挺能忽悠,被封为将军。

    李广利一家全是戏子,但他们吃透了汉武帝的心性,李延年诱之以音律,李夫人对之以床技,李广利辅之以暴力。李广利这人的心灵相当邪恶,心狠手辣,别看狗屁不会,但野心勃勃,他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善用阴谋诡计和残酷屠杀来控制士兵。

    李广利的第一仗就是远征西域城邦国家大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想联合西域共抗匈奴,尽管一事无成,但战略方向是正确的。张骞死后,有人仿效张骞远行取富贵,妄言之徒纷纷作为汉使西行,汉武帝也不加鉴别。要知道当个称职的使节并不容易,要求有三寸不烂舌可当十万兵的能力,不是谁都干得了的。西域方面也发现汉使一个个行同无赖,就非常轻视,连饭都不管,汉使也表现极差,互相指责,甚至互相残杀,但他们对付汉武帝似乎很有默契,异口同声说西域国小力弱、珍宝众多,尤其是汗血宝马,更是天下奇珍。汉武帝越听越感兴趣,决定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取汗血宝马。本来西域可能成为西汉的军事同盟,出使西域是为了“断匈奴右臂”的,现在可好,西域成了西汉掠夺的对象,汉武帝发动了一场没有一点正义性的纯粹掠夺战争。

    汉武帝太初元年,李广利率兵远征大宛,对外称“至贰师城取善马”,所以又称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音为耳屎将军。汉武帝似乎知道此次西征不会有什么结果,没有派出西汉的中央军,只是征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李广利一路之上就和土匪一样,所到之处强行勒索供应,不答应的就攻城,攻不下的就放弃,等到郁成城的时候,只剩下数千人了,饥寒交迫,攻城不下,李广利引兵而还,到达敦煌的时候,手下士卒所剩不过十之一二。汉武帝大怒,派人关闭玉门关,说“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只好留屯敦煌。

    开始李广利也不理解,自己带兵万里远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居然闭关不纳,难道想让我们都死在这里?时间长了,李广利想明白了,没错,就是想让你们死在这儿,征发的军队都是诸侯国的人马,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死了正好,你李广利把他们带回来干啥?从此以后,李广利再也不把士兵的生命当回事了。

    两年以后,汉武帝力排众议,倾注全国之力,派李广利率军六万再征大宛,为了保证后勤补给再征调十八万军队,部署在河西走廊一带,还专门派了两个擅长骑马的人,负责选取汗血宝马。李广利一路敲诈勒索,烧杀掳掠,直至大宛,攻城四十多天,和大宛达成了协议,取好马四十多匹,罢兵而归。上次打了败仗,回来时军队剩了十之一二,这次打了胜仗,居然也剩了十之一二,多数人不是战死的,而是将帅贪婪,肆意侵凌士卒,造成死伤惨重,李广利更是双手沾满士兵鲜血。回来后,大家争相参奏李广利,但是汉武帝认为万里远征不容易,不惩罚李广利,还加封他为海西侯。

    汉武帝远征大宛,冲冠一怒为匹马,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文化上,不管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是错的,数万将士的生命还不如几匹马值钱,笔者不知道那些一天到晚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的马屁精们会做出什么解释。

    但是这件事使李广利彻底找到了感觉,不要怕死人,死的越多越好,死人多了自己才能立功,死人多了自己才能封侯。不过李广利也不是没有危机,在他征伐大宛期间,他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结果李延年和李季都被灭族。现在想来,李延年被司马迁列为《佞幸列传》第一人不是没有道理,他和李季可能都是汉武帝的男宠,李延年是太监,没有问题,李季不是太监,但仍然得以出入后宫,非此无他。李延年死后,李广利失去了权力核心的支撑,他深感神马都是浮云,自己早晚也是死,就找到丞相刘屈氂,想册立李夫人的儿子刘髆为太子,日后当了皇帝,自己就是国舅爷了,那样就安稳了,但是此事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汉武帝征和三年,李广利率领七万骑兵出击匈奴。军队出征不久,刘屈氂事发被杀,李广利一家老小被抓。此时,李广利开始思考,如果回师,自己难免被杀,如果投降匈奴,又恐士卒不从,所以他决定向匈奴猛攻,如果胜了,可以向汉武帝邀功,或许可免一死,如果败了,就势投降匈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敦煌的笑话(搜索敦煌笑话)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