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与《百喻经》相似的中国古代笑话

热搜:讲笑话,擅长说笑话,笑话故事

《百喻经》里的故事,都可以看作中国人常见的笑话。一个故事讲完,让人发笑,这就是笑话。中国人喜欢讲笑话,这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中也保存了不少印度民族的笑话,这说明不同的民族都喜欢讲笑话,这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特点:喜欢幽默。

与《百喻经》相似的中国古代笑话插图

中国古代文化中也主张人生不能少了笑话,《诗经》中的《卫风·淇奥》篇:『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戲谑兮,不为虐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看那淇河弯曲的河湾里,有着茂密的绿竹。那些富有文采的君子,就与这些竹子相似,他们为人如金如锡,高贵而有文采,又象美玉制成的圭璧,有着宽广宏大的胸怀,他们乘着卿士的华车,相互开着玩笑,妙语连珠,但并不过分,也不粗俗。

这是说古代的君子也擅长说笑话,开玩笑,这也是文化的一个必要部分。但笑话不能低俗,也不能过分,这才符合君子的身份。

笑话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发笑,更重要的是让人通过笑话获得某种教益。《百喻经》里的这些笑话故事,都按佛教的教义加以解说,就是让人通过笑话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这些道理,我们不一定都按佛教的说法来理解,还可以根据人生的现实情况来理解。

中国古代文化受佛教的影响很深,所以中国民间笑话中有不少故事往往也佛教的笑话有相似之处。以下根据王利器先生编的《中国历代笑话集》选录几段,可以概见这种情况。

明代的一个笑话:有一个道学先生,张拱缓步,遇着下雨,他急忙跑将起来,忽然他自己悔恨说乱跑有失尊严,君子之人,犯了过失,应当不怕改悔。于是他仍还冒雨回到原来开始跑步的地方,步履安祥地缓步起来。

这与《百喻经》中讽刺那些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故事是极为相似的。

还有一个故事:迂公在路上遇到一个喝醉酒的人,这个酒鬼竟来打他,迂公只是蚤着手任凭这个酒鬼来打,一句话也不说。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迂公说:『他要打死了我,他就要抵命,我正想让他这样。』《百喻经》里那个秃子被人打脑袋,也不还手,与此相似。

又有一个笑话:有人写信给一个富翁借牛,富翁正在陪客,他忌讳人家说他不识字,假装打开信看一看,然后说,知道了,少停我自来了。

这是嘲笑有些人没有文化,却冒充有文化,还往往自以为是,这与《百喻经》中讽刺自以为是的人也很相似。

还有的笑话讽刺一些医生不能治病,却能害人:有一个人从演武场路过,被一支飞箭射穿了耳朵,连忙请了一个外科医生为施手术。医生用小锯锯掉了露在外面的箭杆,就要辞去。这个人问他:『里面的箭杆怎么办?』这个医生回答说:『那是内科的事。』

这与《百喻经》所讲的为驼背治病的故事,也很相似,都是只顾一点,不计欺侮。

有的笑话还讽刺人们的自以为聪明:迂公有一个很矮的坐凳,每每要坐,就得先把它垫高,简直不胜其烦。忽然想到:『把凳子搬到楼上去坐,岂不是就高了吗?』于是就把凳子搬到楼上来坐,可是等他坐下时,凳子还是低矮如故,于是迂公就说:『谁说楼高?怎么还是这么矮呢?』于是他就让拆毁了楼房。

另一个笑话说甲乙两个呆人偶然一同吃腌蛋,甲惊讶地说:『我经常吃蛋,味都是淡的,为什么只有这个蛋是咸的?』乙回答说:『我是极聪明的人,幸亏你来问我,我告诉你:这腌蛋就是那腌鸭子生出来的。』

这一类笑话也与《百喻经》所说的愚人本来非常蠢却自以为聪明一样令人可笑。

中国古代在佛教传来以后,历来也有不少笑话讽刺佛教人物,如南北朝时的北齐高祖曾请一个大德法师为人们宣讲佛法,人们对佛教学说有疑义的,都可以来向法师请教,法师对人们提出种种问题都能圆满回答。这时有一个叫石动筩的人最后上来提问题,他说:『且问法师一个小义:佛常骑何物?』法师回答说:『或坐千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石动筩说:『法师你全不读经,竟然不知道佛祖所乘骑的东西是什么。』法师就说:『你读得经多,请问佛骑何物?』石动筩回答说:『佛骑牛啊。』法师问:『这是哪本经书里说的呢?』石动筩说:『佛经里不是说:‘世尊甚奇特’吗?这难道不是骑牛吗?』众人听了大笑。因为中国古代的『特』字是指全牛,所以石动筩说佛祖是骑牛。他把奇读成骑,把特解释全牛。当然这是开佛教法师的玩笑,也算是一种君子式的诙谐。

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一些死读书的人也经常加以讽刺,如石动筩曾到国子监里听博士们讨论问题,其中有人说到『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石动筩于是问他们:『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

博士回答说:『这个问题在经传里没有记载。』石动筩说:『先生读书,怎能不知道孔子的弟子着冠者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说:『这是根据什么书知道的?』石动筩说:『《论语》里说:‘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又说‘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这难道不是七十二人吗?』博士无言以对。

《百喻经》的故事中也多次告谕人们对于佛教及其经书不能死板理解,应该重视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字句。博士只知道记诵经书的字句,不能灵活解释书中的意思,石动筩的这种解释虽然是开博士的玩笑,但也说明对于经书必须多角度加以理解,不能偏执一端。

还有一个故事:一人不小心跌到了,刚爬起来,又跌倒了,他就说:『早知道还要跌一次,还不如干脆不起来的好。』这种自我解嘲也有阿Q精神在内,还反映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愚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与《百喻经》相似的中国古代笑话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