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印第安人收玉米笑话(印第安玉米短文)

本文目录一览:

美洲印第安人的诅咒是怎样的?揭秘印第安人恐怖诅咒背后的故事

“哈里森将在第二年获得伟大的胜利,成为总统......但是他会死在自己的任期之中......自从他死亡之后,每隔20年就将有一位美国总统死在自己的任期上。而每一任总统的离世都将使得所有人铭记住我族人的牺牲。”这一段话就是在美洲印第安大屠杀期间一位印第安人所下的诅咒,被称之为特科抹人诅咒,或被称之为总统诅咒。然而这段看似完全不靠谱的诅咒却是完全的应验了......

1840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就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就职典礼后不久就去世了。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65年林肯遭遇刺杀身亡,死在了第二任上。

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1881年7月2日被暗杀。

1900年,威廉·麦金莱当选美国总统,第二年遭遇暗杀身亡。

1920年,共和党人哈丁成为了第29位美国总统,1923年他死于食物中毒。

1940年,罗斯福继续连任总统,直到1945年4月中风而死。

1960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1963年被暗杀。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结果1981年3月30日遭遇刺杀。幸运的是,他大难不死,被司机紧急送往了附近的一家私人医院,保住了性命。

2000年,乔治·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他遇到过一次企图暗杀的事件,但是安全的度过了任期。

所以,有人说从里根开始,印第安人的诅咒就已经被打破了……我们已经无法查证,这个所谓的诅咒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过所有的传说都指向了一个叫做特科抹人的印第安部落首领。

这位印第安人认为,所有印第安人部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于是,他们开始了和美国当局的对抗。

1811年,威廉·亨利·哈里森带领部队打响了蒂铂卡努战役,沉重打击了特科抹人部落的武装力量。特科抹人对白人的仇恨,让他做出了这个著名的诅咒,从哈里森开始的诅咒。

当然,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相信这个诅咒,十有八九这是现代人编造的都市传说——拿一串数字上的巧合,编造一个神奇的故事。

事实上,美国总统从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不断遭遇暗杀,也成就了印第安人的诅咒。

其实,印第安人是绝对有理由痛恨这些殖民者的。因为,美国人对待印第安土著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先灭你,再纪念你。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这上面的印第安领袖叫做杰罗尼莫,他曾经领导印第安人武装反抗美国当局,声名显赫。

杰罗尼莫30岁的时候,400名墨西哥士兵突袭了他们的部落,杀死了他的母亲、妻子以及3个孩子,整个部落一片狼藉。仇恨在杰罗尼莫心中燃烧了起来,他立刻组织了一批人,追上墨西哥人大肆砍杀,为自己的家人和族人报了仇。

后来,美国人开始入侵印第安人的地盘,谈判和武力驱赶并用,让印第安人不得不迁徙到贫瘠干旱的荒原地区,艰难生存。无可奈何之下,杰罗尼莫开始率领族人,用简陋的武器,不断的偷袭对抗美军。

杰罗尼莫就这样带领着族人不断的和美国人抗争,一直到1886年3月25日,他身边只剩下19名战士了。无奈之下,只好投降。

而上面那张照片,就是杰罗尼莫被俘后拍摄的——美国当局把他的数百名族人关进了监狱,任由他们不断的死亡。而首领杰罗尼莫则成了“明星”,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国人来到监狱,像逛动物园一样欣赏这位印第安首领的“风采”。

当然,美国人后来也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对杰罗尼莫的“尊敬”:杰罗尼莫的所属的“阿帕奇族”,成了美国著名武装直升机AH-64的名字,名扬世界。

还有著名的“黑鹰直升机”,也是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首领的名字:黑鹰。

黑鹰作为一位优秀的部落首领,曾经带领印第安人在斯蒂尔曼溪战役中打败了联邦军,声名远扬。如今,他又通过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美国人民的心中。

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恩怨情仇,从感恩节当中就能体现出来。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独特节日,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节日就是感谢生命中遇到的美好的人和事——但实际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关系很密切。

大多人美国人都认为,感恩节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对“五月花号”移民的帮助而设立的。这个故事,也似乎是满满的正能量。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希望能在这里重新安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这一年冬天,移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来了,他们带来了粮食和必要物资,还教会了移民怎么狩猎和种植玉米和南瓜。正因为这样,可怜的移民才终于摆脱了饥饿。在丰收的日子,他们不忘印第安人的帮助,于是把他们请到自己的营地,准备了丰盛的大餐,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这第一届“感恩节”非常的成功,于是就这么流传了下来。1789年,华盛顿总统宣布,感恩节是一个全国庆祝的节日。1863年,林肯总统再一次宣布,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的全国性节日。1941年,罗斯福总统进一步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大家要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不管怎么样,感恩节就这么流传了下来。“五月花号”的移民和印第安人的传统友谊,也随着这个节日不断的被人提起……

但“五月花号”的故事,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美好。

早在这批可怜的移民到达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和印第安人打交道。不过印第安人显然不喜欢这些外来人,杀掉欧洲移民成了很多印第安部落的正常操作。

在“五月花号”到达美洲之前一年,也就是1619年,就发生了两起针对移民的屠杀。一艘帆船在海面倾覆,侥幸逃上岸的5名英国船员,3人直接被印第安人杀死,另外2人被围困在荒岛上活活饿死。另一只英国探险队登陆之后,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伏击,除了队长幸运的逃走之外,前他人全部被杀了……

“五月花号”移民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完全是“运气”太好了。

最初,这艘船是要驶向纽约哈德逊河流域的,不过他们遇到了大风天气,不得不折返,停靠在马萨诸塞的科德角海湾——他们想不到的是,如果提前半年来,这里的印第安人一定会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幸运”的是,从1616年到1619年,北美发生了大瘟疫,印第安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五月花号”移民登陆的地方,本来有一个印第安部落,但是被瘟疫灭绝了。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杀死他们的印第安人,提前被瘟疫杀死了……

不过,周围其他的印第安部落,也不是好惹的。建立营地之后的移民,赶紧把船上的大炮运过来,以防御印第安人的袭击。

第一个冬天,这些移民们是在饥寒交迫中,担心着印第安人的袭击,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而印第安人之所以没有袭击这些移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本身就有部落冲突,他们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打得过新移民。

就这么,熬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双方试探性的开始了接触。旁边的印第安部落万帕诺亚格人,在那个冬天并没有帮助欧洲移民,现在确定了对方的实力之后,双方才达成协议:互相合作,彼此帮助,应对来自其他印第安部落的威胁。

能有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作为“合作者”,新移民们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虽然他们要经常给部落首领送一些奶酪、奶油之类的食品,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想想第一个冬天就饿死病死了50多人,如果和印第安人的关系不好,那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辛。

这就已经不错了,这个万帕诺亚格部落,已经算是很好的合作者了。1621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移民们邀请印第安人来到营地,大家共同吃吃喝喝,玩了3天——所以,这次的庆祝活动并非是感谢印第安人,而是感谢移民们熬过了艰难的冬天,活了下来。

其实,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止,“五月花号”是极其幸运的找到了一片相对安全的地区,找到了相对靠谱的合作者。而源源不断的其他欧洲移民,并非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流血冲突是很自然的事情——移民者不会对印第安人手软,印第安人也不会欢迎这些入侵者。

不过,随着美国人的不断征服,随着印第安人不断失去自己的土地,随着“现代文明”的来临——那些黑暗的过去都成了历史,仇恨也被慢慢淡化甚至美化。感恩节附带着纪念一下印第安人的“帮助”,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现在,印第安人的“恐怖诅咒”已经成了网络段子,几乎没有人还在乎那些仇恨。历史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会变。

印第安人收玉米笑话(印第安玉米短文)插图

16世纪美洲玉米在世界各地传开,玉米的外传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15世纪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生活在美洲大草原的印第安人根本不认识玉米。现在的玉米长得更高、种植密度也更大了,以便提高每英亩土地所能种植的玉米株数,这是几百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种植密度。当然,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没有教会早期的美洲开拓者如何种植玉米,那么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哥伦布来到美洲是要探索新大陆、找寻宝藏的,但是我很怀疑他能否明白他要找的宝藏就是这些食物和纤维物种。玉米、棉花、土豆、豌豆、草莓和烟草都起源于美洲。

不过,如今玉米的起源问题还备受争论,人们普遍认为玉米来自墨西哥,后来的几千年间在美洲大陆上广泛传开。玉米是从一种叫做墨西哥类蜀黍的野生植物演变而来的。这一演变过程是相当戏剧性的。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撰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一书中说,墨西哥类蜀黍作为粮食作物的价值并没有给采集者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野生墨西哥类蜀黍的产量比野生小麦少,结的种子数量也比较少。要使墨西哥类蜀黍变成一种有用的作物,它在生殖生物学方面就必须发生变异……戴蒙德甚至指出,小麦和大麦的优点以及墨西哥类蜀黍的种植难题可能是新大陆和欧亚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野生植物到种植植物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选种和新一轮种植。”英国伯明翰大学玉米进化学博士斯蒂芬•史密斯说。

玉米、小麦和大麦都属于禾本科植物,这科植物还包括稻米、燕麦、高粱和甘蔗。一般认为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时间大概是在过去的5 500万~7 000万年间,也就是恐龙繁盛末期。

穿越千万年的历史长河,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玉米来到了今天美国的西南部;到公元1000年的时候,玉米已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有所种植。遍布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已经充分发展了玉米的种植技术,而且熟知玉米的多种用途,例如煮、烤、爆、研磨和酿造等。在哥伦布抵达美洲新大陆的时候,玉米已经成为印第安人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6世纪末叶,哥伦布在美洲登陆,后来又返航回欧洲,沿途哥伦布的船只就将玉米带到了欧洲、非洲、印度和远东的部分地区。哥伦布还把甘蔗带到了美洲大陆,种植在加勒比海的圣多明各。

当英国殖民者在400多年前到达今天的弗吉尼亚州时,玉米并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东西。“1607年,伦敦公司派出的殖民者到达弗吉尼亚州,建立了詹姆斯敦市。他们对农业知之甚少,也并不感兴趣。他们来这里是想一夜致富的,指望伦敦公司为他们从英国运来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为了生存,殖民者不得不依赖当地印第安人部落——波瓦坦部落的帮助。我们应该重视在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间早期的交换活动,因为这产生了今天的现代玉米产业。许多人都很熟悉迪士尼的一部电影——《风中奇缘》(Pocahontas),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当地的印第安公主和英国海军上尉约翰•史密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背景中就出现了印第安人的玉米田。然而,这个故事还有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的版本,这一版本不太为大家所熟悉。

接受玉米

真实的约翰•史密斯背负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寻找愿意用玉米和鱼来交换英国的铜和玻璃珠的当地部落。史密斯取得了成功,解决了殖民者的吃饭问题,尽管他个人还是倾向于炮舰外交。“上帝让印第安人捎来了半熟的玉米让我们恢复体力,这已经让我们相当满足了”,9月份的时候,他们“又给我们送来了更多的玉米和现成的面包”,海军上尉约翰•史密斯的话被卡丽在其1923年版的书中引用。最终还是印第安人给这些殖民者讲授了农业这一课。

还有一位名叫斯匡托的印第安人,也在美洲海岸英国殖民地的早期玉米种植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还有很多未被记载的故事)。斯匡托给那些从城市来的、根本不懂农业生产的清教徒传播种植玉米的知识。在弗吉尼亚州第一次玉米丰收之后,这些清教徒都十分感激印第安人的帮助。这就是现在美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感恩节的来历。这也是墨西哥人和南美印第安人由来已久的一个传统节日,只是具体的风俗礼仪有所不同而已,这个节日表达的是他们对上帝的感激之情,感谢上帝让他们收获丰收、有足够的食物过冬。玉米对于现代美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和火鸡、南瓜、酸果蔓的果实以及豆子一起都是感恩节的象征。每年11月底的感恩节原本是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玉米收获的日子、也是农民知道自己为来年储备了多少粮食的日子。

玉米是美洲殖民者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玉米粒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研磨成玉米粉来制作面包。玉米叶可以给牛当草料,玉米外皮可以用来制作床垫、地垫和细绳。发酵后的玉米碎渣可以酿成啤酒和威士忌,其余的玉米残留物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和鸡,而这些动物又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肉、蛋、奶。一旦殖民者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玉米这种作物的轮作和播种,他们就不需要再向本土人学习其他农业方面的技巧了。

西进

玉米从美国东海岸向中西部挺进的过程是当时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写照。1776年美国独立时,280万人口中90%生活在农村地区,美国南部种植的烟草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玉米从热带到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旅程是玉米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快速变革。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玉米种植带主要以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亚州三州为中心,不过随着“袋与狐”部落首领黑隼在1832年的战败,伊利诺伊州和艾奥瓦州肥沃的农田面临着被开发的命运,玉米种植带向着更西和更北的方向延伸。伊利诺伊州很快就成为主要的玉米产地;随着19世纪铁路大开发,芝加哥也正在成为美国玉米和家畜的主要产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因此于1848年创立,它的最初目的就是为谷物交易设立专门的场所。

一名叫约翰•迪尔的铁匠发明了铁犁,这种工具进一步推动了中西部农业人口的暴涨。迪尔后来创办了同名公司,以生产绿色和黄色的农业设备闻名一时。

1862年5月20日,林肯总统签发了《宅地法》(Homestead Act)。这项法案使得中西部160英亩的土地归联邦士兵所有,其余想拥有田地的美国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当地生活满一年,并且在西部和中西部广袤的土地上盖建了房屋。

此时,玉米已经成为美国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作物,但是它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要比棉花小得多,棉花依然被誉为“南部之王”。

到1866年,美国内战结束后仅一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是3 002万英亩(不到2007年的种植面积的1/3),玉米产量是现在年均产量的1/6。这和当时大麦的产量差不多,不过低于燕麦的产量(如今玉米的产量是大麦和燕麦总产量的25倍)。美国完成了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之后,整个国家遍布着四通八达的铁路。铁路系统为农民创造了新的机会,因为他们的谷物通过铁路可以被运往全国甚至到达港口、出口国外。竞争激烈的铁路公司把农业视为一个重要的货运客户;它们甚至为农民提供与时俱进的农业技术服务并且提供相应的培训。“我们乘坐火车前往中西部地区,向那里的人们讲解如何种植玉米。”来自先锋良种国际公司的史密斯说。玉米很快在1910年达到了102 267英亩的种植高峰,这一面积是美国所有耕地面积的1/3,这个记录依然高于2007年和2008年的玉米种植面积。

20世纪早期,随着内燃拖拉机、收割机、割草机、喷雾器和断路器这些具有革命性的机器成为农业设备的一部分,农业正经历着快速的技术变革。通过使用拖拉机,农民们得到了“解放”,实现了从畜力到机器力、从人工收获到机器采摘的转变。机器力取代人力和畜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状况。1915年,美国大约有9 300万英亩的农作物种植地(占总种植地的27%)被用来为马和骡种植饲料作物,但是到了1960年,这一种植面积已经缩减到了400万英亩,腾出了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4作为其他作物的种植地。养马用地实际上就是生物燃料产业的早期形式,因为有1/4以上的土地不是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当时这一种植面积占美国农场面积的比例比近10年还要大。林肯总统在1862年签署了《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 Land Grant College Act),随后在19世纪中期建立起一些赠地学院,农民的孩子在这些学校里学习农业科学。

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再进一步扩张土地,所以产量的提升只能依靠更好的培育、轮作、耕耘、使用化肥和控制虫害等生产手段。

关于扒苞米的笑话

1、回家收玉米喽,乍一看,玉米棒子大腿粗,把皮剥开来,也有小腿粗,笑的的我合不拢嘴;路上行人皆笑我,笑我在做着白日梦,我也发现了,这真的是在做梦。

2、天苍苍,野茫茫,满地苞米已焦黄,富户雇人往家拉,穷人只能自己扒。迎着星,送着日,满手都是倒枪刺,地头望,泪两行,腰酸背痛恨垄长。

3、人之初,性本善,扒苞米,不好干,站地里,向前看一倒一大片,日照香炉叼小烟,扒上苞米一小天,拿起镰刀手磨泡。

4、扒苞米!受不了!四点起床不算早!睁开眼!洗把脸!吃口饭!基本四点半!全体村民都有!三轮四轮全走!门口站往外瞅!大街小巷冒烟咕咚!村里村外稀里轰隆!

5、到地里!地头站!漆黑一大片!啥都看不见!摸苞米!地里蹲!苞米毛毛毡一身!苞米榨子扎脚跟!一天六片过敏药!两天一副胶手套!

玉米的传说是什么

在美国缅因州瓦巴纳基人中间流传的“玉米的传说”

很久以前,当世上刚有印第安人的时候,有一个印第安人独自生活着,和其他人离得很远很远。他不知道火,靠吃野果、树皮和块根过活。因为没有伙伴,这个印第安人感到极为孤单寂寞。对挖掘块根果实,他越来越厌倦,食欲也日益减退。他一连好几天躺在阳光下做梦。当他做梦醒来时,发现附近站着个什么东西。最初,他非常惊骇。可是,一听见它说话的声音,他内心高兴极了: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头发柔软细长,和印第安人完全不同。他请她走到他跟前来,可她不愿意;而他要试图走近她时,她似乎又远去了。他对她唱起了自己孤苦寂寞的歌,恳求她不要离去。终于,她告诉他,如果他愿意按她的吩附去做,他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他满口答应了。她把他带到一个放着一些干草的地方,要他找两根枯枝来,放在一起飞快地摩擦,然后把枯枝放进干草

里。很快,干草里冒出了火星,草点着了,一刹那间,整个地面燃烧起来。接着她又说,“当太阳下山时,你抓住我的头发,把我从燃烧过的地面上拖过去。”这件事他可不乐意做,但她告诉他,凡是将她拖过的地方,会长出一些象青草一样的东西。他将看到她的头发从叶子中露出来,这时;籽已结好。可拿来食用。他按她说的去做。迄今为止,当印第安人看到玉米秆上的玉米须(头发)时,他们就知道,她还没有忘记他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印第安人收玉米笑话(印第安玉米短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