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孟锦云读毛主席诗词,噗嗤一下笑出声:您怎么把“放屁”写词里了

毛主席

前言

1963年4月,空政歌舞团的15岁的舞蹈演员孟锦云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她和另外几名舞蹈演员,被选派到中南海参加舞会。

孟锦云读毛主席诗词,噗嗤一下笑出声:您怎么把“放屁”写词里了插图

能够被选拔参加这个舞会,对于孟锦云来说,是一个无上的光荣,而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未来还会见到毛主席,并在毛主席最后的晚年岁月里面,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孟锦云12岁考入空政歌舞团,足以说明她在舞蹈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更为关键的是,孟锦云自己对歌舞也有独特的喜爱,只是被选拔到中南海担任领导的舞伴,以孟锦云当时的年龄来看,仍不免有些紧张。

毛主席与孟锦云

以前虽然也有了解过这些领导人,但毕竟不是那么熟悉。这些领导的脾气大不大,是不是都很严肃。孟锦云更担心的是:“万一跳舞的时候,不小心踩了领导的脚怎么办!”

尤其是最受全国人民尊敬爱戴的毛主席,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孟锦云心头禁不住一阵的激动,不过总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毛主席还是来了,他穿着一身简单的中山装,潇洒自如地走到了舞会大厅,旁边很快就有服务人员走上前,之间毛主席简单的擦了擦手,就坐到了专门为他准备的沙发上。

不过没坐一会儿,就有人邀请毛主席起身跳舞,也是一个歌舞团的老同志,她已经十分有经验,毛主席虽然身躯宽大,舞步却十分的从容,并不是初学舞步的样子,可见平常的时候,毛主席也会跳舞来消遣,一曲舞毕,毛主席又坐下来简单的休息了一会儿。

毛主席跳舞

孟锦云紧紧地盯着沙发上坐着的主席,不知怎么回事儿,仿佛心有灵犀一样,毛主席也看到了她,孟锦云很不自然地笑了一下,毛主席点头示意,孟锦云的心里“突突”地跳了起来,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没有错,毛主席这是在示意,邀请她一起跳舞。”

孟锦云的胆子大了起来,也学着刚才那个舞蹈演员的样子,走到毛主席面前,做了个邀请跳舞的手势。毛主席微笑着站起身来,拉住了她的手走到了舞厅中央。即便孟锦云内心深处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慌乱,和凌乱的舞步还是出卖了她的内心。

“小同志,别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毛主席轻声说了一句话。

也就是这样一句话,孟锦云的心里很快平静下来,事后两人简单的聊了两句,得知孟锦云是湖北人后,毛主席对孟锦云这个“半个老乡”十分喜爱,也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孟锦云又多次到中南海,并作为毛主席的舞伴。

1959年毛主席在中南海

“半个老乡”的情谊

孟锦云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面,经常陪伴毛主席跳舞,因为年龄逐渐增大,孟锦云也不再负担舞伴这个任务。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面,孟锦云被误判了劳改,历经辛苦,直至1973年才获释放。25岁的孟锦云回到了武汉,并且结了婚,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孟锦云到了武汉一家医院当了护士。

对于自己被释放这件事儿,孟锦云心里始终充满了疑惑,一次偶然的机会,孟锦云遇到了原来的战友,这才得知,原来是老战友知道孟锦云的遭遇,在见毛主席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件事儿,没想到毛主席对孟锦云这个“半个老乡”,仍然记忆十分深刻,专门指示有关部门,孟锦云这才获得了释放。

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照片

1975年,孟锦云在熟人的引荐下,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只是相比于十多年前,毛主席已经苍老了不少,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

不过就连孟锦云也没有想到,即便是时隔多年,毛主席依然清晰地记着当初陪伴他跳舞的“半个老乡”,孟锦云提到了自己曾经被劳改的经历,希望毛主席能为自己平反,却没有想到毛主席最终决定,将自己留在他身边办公。

“我是来求您给我平反的,我档案里黑材料肯定有不少。”孟锦云苦笑一声,想要在主席身边工作,只怕不是那么容易。

毛主席摆摆手说了一句:“你留在我身边工作,就相当于是平反了,从此以后我就把你当女儿待。”

自此以后,孟锦云就留在了毛主席身边,一直到毛主席去世,孟锦云一共陪伴主席489个日夜。据她回忆,毛主席晚年虽然身体状态不佳,但是依旧爱说爱笑,碰上感兴趣的话题,更是会滔滔不绝。不过在大众的眼中,毛主席虽然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但同样也是一个人,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是要吵架,要发怒。

孟锦云记得特别清楚,她在毛主席身边呆了差不多有4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毛主席忽然之间对她不理不睬,孟锦云几次想要和他说话,都被他举手示意离开。孟锦云有些想不通,往常的时候毛主席看到她都是有说有笑,她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惹得主席不高兴,孟锦云思来想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机要秘书张玉凤替孟锦云问了一句,她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莽撞的举动吓到了主席。

晚年毛主席与张玉凤

原来孟锦云进主席的房间的时候,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而她忽然出现在主席的面前,将他吓到了,毕竟毛主席是一个已经80多岁的老人,连续几次这样,毛主席就有些不高兴,张玉凤提醒她,以后进毛主席的屋子,一定要先发出一点声音,比如咳嗽一声,或者出气儿重一些,好让主席有一个思想准备。后来孟锦云依言招办,毛主席果然对她又恢复了往日的态度。

由于经常在毛主席身边,因此两人经常聊天。尤其是文学名著,毛主席谈论起《资治通鉴》来滔滔不绝,不仅如此毛主席对《红楼梦》也十分推崇,以前还曾给许世友等将军推荐过,并提醒“至少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许世友直到去世,床头边上还摆着红楼梦这本书。

孟锦云记得有一次,毛主席和她以及一些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电影《红与黑》,看完以后,工作人员叽叽喳喳地聊起来影片之中的剧情,只有毛主席坐在一边不说一句话,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毛主席才主动问身边的孟锦云,询问她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不过却不要她现场回答,而是要她回去借《红与黑》这本书,和《红楼梦》一起对比着来看,孟锦云遵照主席的吩咐,回去以后就借来了《红与黑》,仔细阅读以后,还认认真真的做笔记。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两人后来就《红与黑》和《红楼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毛主席虽然年迈,但谈论起东西方文学来,却是滔滔不绝,称“红楼梦”和“红与黑”两本书的名字第一个字都是红字,可见东西方都有“红学”。

孟锦云看不惯《红与黑》里的于连,说他是个无事生非、大胆包天的坏蛋。他无耻地勾引市长夫人,破坏别人的家庭……。

而毛主席却有不同的看法:你说于连不值得同情,我可是多少还是有些同情他。你看他多可怜,想说得吞吞吐吐,想干的躲躲闪闪。为了感情影响了他的职守,我看也不足深怪嘛!

在毛主席晚年,孟锦云和他几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作为毛主席最信任的人,她和张玉凤一起负责照顾毛主席的衣食起居,而毛主席对孟锦云的工作亦是相当的满意,除了让她读报纸、文件外,有些时候还要按照主席的吩咐处理信件,圈阅部分文件。

读毛主席的诗,“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儿

1975年年底,停刊了数年的《诗刊》准备复刊,主编李季为了能恢复《诗刊》这本杂志的辉煌,打算再1976年1月出版的第一期上,发表毛主席的诗词。

诗刊创刊号

毛主席一生中写下了不少知名的诗词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我们都很熟悉,包括《七律·长征》以及《沁园春·雪》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另外还有不少的诗词是和友人的唱和之作,包括毛主席的老友周世钊就曾有毛主席50多首唱和的诗作,可惜后来大多散佚了。

其实毛主席大多数诗词都是应景的作品,几乎是随手写就,因此基本上无法统计,毛主席一生究竟写过多少诗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对自己的诗词发表和推广是持谨慎态度的,因为毛主席自己觉得,他的诗是属于旧体诗,担心推广和发表会影响年轻人,所以他历来不主张公开发表。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毛主席,两人谈到了长征时期的故事,毛主席随口提到了自己长征时写过的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斯诺让主席用铅笔抄录给他,后来收录在《红星照耀中国》里面,这也是毛主席的诗词首次公开发表。

《诗刊》创刊号上的毛主席诗词

而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是毛主席1936年创作的,1945年11月14日发表在重庆《新民报晚刊》,时值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这首雄奇瑰丽的诗作一发表,立刻便震惊了文坛。

1956年下半年,中国作家协会创办《诗刊》杂志,其中创刊号上收录了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18首诗词,使得诗刊这本杂志一夜之间大火,卖出了五万多册,到第二年,人民文学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该书一经出版,卖出了120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趁热打铁,后来又多次收录毛主席的诗词出版,到70年代中期,毛主席诗词累计出版过的已经达到了37首。

1975年年底《诗刊》复刊,虽然也想重现当年诗刊创刊号时的辉煌,可由于毛主席诗词大多数已经在1963年12月《毛主席诗词》出版过了,因此李季想的是,能不能收录一些毛主席在1963年以后创作的诗词。

七律·长征

可毛主席晚年以后忙于工作,其实已经很难有兴致创作诗词,因此想要找到主席1963年以后创作的诗作,难度并不小,好在李季通过打听,得知了毛主席于1965年曾重新回到过井冈山,并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重归井冈山》,毛主席还在当年又创作了《念奴娇·雀儿问答》一首。

李季与副主编葛洛写信给毛主席,希望刊载这两首诗,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复:同意刊载,其中《水调歌头·重归井冈山》一字不动,只是将“重归井冈山”,改为“重上井冈山”,不过却对《念奴娇·雀儿问答》一首进行了相当的改动,并将题目改为《念奴娇·鸟儿问答》之后进行公开发表。

《诗刊》复刊号

1976年春,诗刊复刊号第一期正式出版,其中样卷被送到了毛主席身边,由于毛主席晚年视力不太好,因此他交给了孟锦云,让她读给自己听。

孟锦云接过后仔细地读了起来,读了一会儿以后,“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儿,毛主席忙问其故。孟锦云指着《念奴娇·鸟儿问答》里的一句:“主席,您怎么把‘放屁’这样的字眼写入诗词里呢?”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人活着哪有不放屁的”

其实这两首词是毛主席于1965年夏创作的,最初也是为了应邓颖超所请,没有办法才创作出这两首应景之作。

1965年夏,邓颖超陪同毛主席会见女外宾,邓颖超作为陪同人一并出席,席间邓颖超提到,很久没有看到主席创作的诗词了,是否有新的词作,很希望能够读到主席的新作品。1965年9月25日毛主席批送邓颖超两首词,也就是《水调歌头·重归井冈山》以及《念奴娇·雀儿问答》这两首,毛主席在批送这两首词的同时,还附了一句话:

周恩来、邓颖超与毛主席在北戴河

“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能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

1975年年底,李季与葛洛收到这两首词以后,对毛主席的改动均没有大的异议,多数的改动在他们看来都属于无关紧要的问题,唯独只有一处,让人十分为难。

这句话就是让孟锦云发笑的那一句,即《念奴娇·鸟儿问答》里面的“不须放屁”一句。

事实上从诗词的创作方式来看,词作的创作一般都用“雅字”,其实也就是避免使用一些肮脏的字眼,如“屎、尿、屁”这些荤字。而毛主席在这首词作之中,公然用“不须放屁”,真可谓是石破天惊。

邓颖超工作

不过这也不是毛主席第一次采取这样的创作方式,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毛主席兴致勃发,写下诗两首,其中一首原文如下: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中第二句“千村薜荔人遗矢”,最后一个字,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屎的意思(“矢”通“屎”)。李季与葛洛认为这里的不须放屁,本质上和这首诗没什么不同,因此一字不改原样发表。

只不过发表以后,引起的议论也是两人没有想到的,有人认为“不须放屁”一句直抒胸臆、粗犷豪迈,也有人认为过于粗俗,难登大雅之堂,据说1976年各地歌舞团在给这首词配唱的时候,对这一句都羞于启齿,也因为演员们都很难为情,因此采取了很多方式回避这句话。

同样,孟锦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也忍不住笑了出来,由于她和主席的关系十分亲近,因此她也算是代表广大群众,问出了那句话。

毛主席浑然不在意,只听他回答道:“人活着哪有不放屁的?只是,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

周总理1976年在病床上听到了毛主席这首词,两人作为共同革命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彼此熟悉,周总理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作为一个为中国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毛主席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浪,也正因为如此,他老人家才更值得我们尊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孟锦云读毛主席诗词,噗嗤一下笑出声:您怎么把“放屁”写词里了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