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农村多年前笑话(农村的笑话)

本文目录一览:

农村老人,一肚子故事,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蛇也有发怒的时侯;

一九九六年在渭北,发生了一件怪事:“蛇撵人、人逃跑!”

在九六年以前:关中地区几忽是年年秋雨连绵,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它给喜荫蔽、潮湿的蛇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那时好象关中蛇满为患:你出不出门都无所畏,隔三慢五能见到蛇的身影。因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怕蛇!大街小巷和马路上人打死或者车碾死的死蛇,血肉模糊、蚊蝇光顾,随处可见。

在堡子最西头八十亩地务西瓜的王智青、范无用吃过早饭,又去瓜地劳动。经过一片古坟墓时发现,坟旁盘着一条大黑乌稍蛇在晒太阳。你说他俩没事找事?黑乌稍蛇没挡你的路,又没招你惹你,你干嘛打它?

王智青环顾了一下四周,没有什么东西打蛇。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烂鞋,捡起来就向“蛇盘”砸了过去。你说巧不巧?扔出去的烂鞋正好打到蛇身上,把睡梦中的蛇砸了个昏头转向。

蛇想:“我有没招你、惹你,你打我干嘛?”蛇也有发怒的时候!它“噌”的一下展开近两米的身体,高抬着头嘴里吐着“芯子”发出嘶、嘶、嘶的叫声,向王智青、范无用发起了进攻!吓的俩人头发都挓了起来!

再看王智青、范无用的穿着:脚上托鞋、腿上短裤、上身汉衫,有没代工具,你说他俩能不怕被蛇咬吗?就想在地上捡个土块都没有。(土块经过冬天一冻一消,都酥了)

赤手空拳的他俩真无用?被黑乌稍蛇撵的只是逃!逃了二三百米,认为蛇不会再撵他俩?一回头,蛇还是紧追不放。又跑了五六百米的样,一回头,蛇它原路返回。他俩喘着粗气,擦着汗,才松了口气。

手艺人智戏公社社长

下乡机会,了解当地的小乡村集市上住有一个70岁手艺人——王补锅匠。主要从事补锅、配钥匙行业。平时,带上他十多岁的儿子王砂锅,(小名)背起吹火的小风箱走村串寨,为农民补锅、配钥匙。赶场天就在自家里摆摊方便农民。突然有一天,人民公社张社长来他家告知他:现在正在大砍“资本主义尾巴”,你干的这行业属资本主义要砍掉,从明天开始你就去参加田里收谷子劳动。手艺人恳求社长说年岁己高,放我一码吧!左说右说社长还是不同意。第二天手艺人就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凭心自愿搞生产,下联,恐怕农民找补锅。横批,身不由己。贴好对联后就去参加收谷子。走到田埂上说明来意,青年男女社员齐声说:你这么大年纪谁要你干活?你在田埂上给我们说点笑话,让我们乐一乐,增加我们干劲,你的活我们帮忙你干了。(他们都知道手艺人爱说笑话)手艺人心里很感动,开口唱了:谷子成熟胀破壳,男女社员忙收割,一颗一粒收干净,不要放它田中落。唱完,正好有人又来找补锅,手艺人看周围无公社的人,带上那人回家补锅去了。真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张社长妻子干活时不小心把门锁钥匙掉了。这远近百里没有这方面的手艺人配钥匙,左思右想,只好拿起锁厚脸来找手艺人了。手艺人拿着他的锁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然后慢不经心地说:社长,你这锁恐怕是去字加一撇了。社长有点莫名其妙生气说,你不知道我不识几个字呀,去字加一撇什么意思我都不懂。(社长确实没上过学)手艺人一字一句对他说,去字加一撇就是丢字,说你这锁丢求了算了。社长又发火了,你说丢了就行了,还说些带求字丑话。手艺人慢条斯理的说,社长莫生气,我说这求字是好的,比如我们男人,年轻时求个好妻子,中年求个好儿子,老来求口好胡子,我们小生意人求财不求祸。像今天你就来求我帮你配钥匙,你看这求字那点不好。我给你社长实话实说,你这钥匙是能配的,我就怕给你配了,你说是资本主义,把我这碗饭端了,我拿什么求生?社长尴尬的勉强笑了笑说:快给我配钥匙,家里等着急用。当社长拿着配好的钥匙出了门,手艺人目送他老远,才慢条斯理、轻轻的送了他一句:讨厌。

后记:据说手艺人说话风趣、幽默、口次伶俐。解放前就曾考过“秀才”。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惜没人注重收集,他己早逝去。

生活在农村,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一些诡异的,奇怪的故事。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小的时候听村里老人讲的一个有关于蛇的故事。

有一个人,经常拿个蛇皮袋到处逮蛇,有时候他自己吃,有时候也把逮来的蛇给卖到饭店里,挣些零花钱。

日积月累,他逮过的蛇是越来越多,有人告诉他,别在逮蛇了,蛇逮多了不好,蛇都是有灵性的。

他不相信,还是照逮不误,有一天,他被一条大蛇拦住了去路。

那条大蛇仰起头,吐着蛇芯儿,不让他走,他不但不跑,还想把那条大蛇逮住,卖到饭店里去好换些钱花。

可是无论他怎么做都逮不到那条蛇,后来那条蛇就把他缠上了,死死的缠在他的身上。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挣脱,赶紧跑回家,谁知那条大蛇追着它不放。

好像是一心要报仇,后来他没办法了,就跑到一座寺庙里,那庙里有一口大钟,他钻到大钟下面躲了起来。

那条大蛇就缠在那钟上缠了三天三夜,后来那条蛇就走了,他被闷死在那钟里面了。

故事的真假咱不知道,但是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说,有灵性的东西不要打,不要逮,否则会要遭报应的。

一九四九年农历三月底,结婚不到一年,正在麻城县贩卖桐油的刘朝庆莫名失踪,时值战乱,又一直得不到音讯,一年后,悲痛欲绝的父母为他置了一个衣冠冢。

不久妻子王叶产下“遗腹子”,取名小根,三代单传的刘家终于续上香火,算是有了“根”。从此,老两口守着儿媳和孙子艰难度日,但儿媳毕竟年轻,时年刚满二十岁,让她一生守寡显然不现实。于是老两口合计,将邻村一个家庭贫寒,叫张九的后生招进家门,算是半个上门女婿。张九虽说家贫,但为人勤快老实,懂得孝顺为人,很快,这个特殊的家庭又恢复了昔日的温馨。唯一让老两口愧疚的是,王叶从此不再生育,觉得让人家一个好后生“绝后”,心中颇为不安。但张九似乎并不在意,直把小根当作自己的儿子,小根更是乖巧,牙牙学语时便爹长爹短地依偎左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九五六年夏,在地里采芝麻叶的妻子中暑身亡,此时,小根刚满六岁,全家又一次跌入黑暗,妻子的死,彻底割断了张九与这个家庭的纽带,大家知道,傻子也不会再呆下去!老两口也难以面对这份尴尬,甚至主动“撵”起张九来。恰在此时,张九的父母正为儿子张罗亲事,毕竟儿子才二十七八岁呀!据说对像是一个地主的女儿,由于“成份”高,人家不嫌弃张九,但也明确表示,必须和刘家断了关系!张九听说后,一言不发地走了,并且两年都没有回过家门,他觉得,小根才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小根的爷爷和奶奶!

此时的爷爷奶奶年事渐高,小根依旧年幼,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倔强而又善良的汉子是怎样撑起这个家庭,是怎样带着他们走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九六六年,小根的爷爷去世,张九执孝子礼;一九七0年小根的奶奶去世,张九同样披麻戴孝!一九七三年,省吃俭用的张九又为“儿子”娶回了媳妇,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可是,时年不到五十岁的张九,看起来比他七十多岁的父亲都要苍老,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明里暗里也给了他不少的帮衬,谁让自己生了这么一个“傻儿子”呢!

日子慢慢地熬着,好在一年强似一年。一九八二年八月中旬的一天,正在田地收割水稻的张九被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招呼着放下镰刀,原来,县“侨办”陪着一个归国华侨来了,这个华侨居然是小根的亲爹,当年失踪,己“埋”进衣冠冢的刘朝庆!

当年,刘朝庆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溃兵拉夫,先是过江去了南京,然后是上海,最后稀里糊涂地上了去台湾的轮船,并编入国民党军队。好在一位姓李,来自固始县的营长,因为是老乡,李营长一直把刘朝庆带在身边,一九六一年,己经是师长的老乡转业,他带着一笔退伍金,和刘朝庆一同去了新加坡,那里有他当年的战友,都混得风生水起。果然,刘朝庆是做生意的好手,从小打小闹开始,几年后两个老乡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也算富甲一方了。此前,刘朝庆在台湾己经结婚,育有两个女儿,并将她们一同接到了新加坡。但刘朝庆一直惦念着故土,思念着亲人,可惜一水之隔,却生死两茫茫!

一九八二来了,刘朝庆终于踏上了故土,在稻田边见到了为自己父亲送终,抚养自己儿子的张九!不屑说,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知道该怎样对待恩人,很多时候,不是钱能回报的!当他得知儿子叫“刘根”时,执意改名“张根”,并婉拒了儿子要随自己去新加坡的请求,而让他留在张九的身边。

一九八五年,在刘朝庆的资金支持与运作下,张九和“儿子”成立了一家制衣厂,产品经浙江出口南亚,以刘朝庆子公司的名议经营,拿张九当年的一句玩笑话来说,他的公司除了名子和空气,其余的都是刘朝庆的,但利润人家没拿走一分。就是这样,在刘朝庆看来,也没有报答万一!

好人有好报呀,张九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农村老人一肚子故事,你听说过农村发生什么样的稀奇故事吗?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不好称谓的长辈。

按说长辈有什么不好称谓的。爷爷奶奶呀,叔叔阿姨呀。舅舅呀,舅妈呀。姑父啊,姑妈呀。还有什么不好称谓的呢?

故事还得从1938年说起。我们那儿有一支国民党队伍经过,看部队的规模有1000多人,大概是一个团的建制

他们衣着整洁,装备齐全,领头的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这么多人一下子来到我们村子,我们村子可热了,幸亏我们的村子很大。

有100多户人家,要不然就容不下这么多人驻扎。并不是所有的国民党兵都是打家劫舍,欺压百姓的。

这支部队看上去纪律还算严明,他们虽然扰民,但不欺民。

每家每户都住了十几个大兵,他们单独生火,蔬菜也是用钱来买,与村民的关系处理的很好。

老百姓也并不是见了他们就跑,怎么感觉到与有的电视剧放的不一样。

也许到了后期战乱不断,物质匮乏,经费自给,就出现了电视剧里那些镜头。

老百姓见了这些大头兵就跑,他们进了村庄就抢了,因为他们也饿,他们要吃的,他们不抢也要饿肚子。

不能怨这些当兵的,只怨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他们为了发动战争,只管招兵,不管发响。

随便发委任状,兵招的越多,官就做的越大,枪械自给,给养自给,即使发点军饷,也层层克扣,严重的破坏了军民关系。

什么中央军,地方军,保安军,还有民团,各种地方武装,犬牙交错。 为了地盘和利益战火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这也是国民党战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了民心,共产党顺民心得天下,这是天意。

话说这支部队在这儿住了半个月,突然一天接到上级的命令,要他们开拔到北方去打日人。

村子里马上沸腾了,集合号吹起,士兵们打好被子,收好行李,整装待发。

临行前团长把他的太太,留在这我们村子。团长姓周,人高马大,听口音像四川的,他留下了一个班做警卫,其他的全部带走了。

他的太太年轻漂亮,只有十七八岁。临走前团长告诉他,等我打跑了日本人再回来接你。

团长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了,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也没见到团长的踪影。

他的老婆姓冯,叫冯小花,他望眼欲穿,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估计他丈夫留下的银元也用完了。也没有钱开支警卫的工资了。

身边的警卫一个一个都走了。剩下一个女人孤苦伶仃地守在那儿,衣食不着。村上的人,张家送的米,李家送的面。帮她度日。

长此以往,这也不是个办法。村里有些好心人就撮合帮忙她找一个人家。

村里有一个孤儿,父母双亡。时年二十,姓马,叫小栓。人还老实,常年给人家打短工,正愁没有一个家。

在大家的努力下,两个年轻人搬在一起了。一年过后,他们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小子。

大概是1946年。她家里来了两位年轻的军人,见到了冯小花,两人刷地一下立正敬礼,齐声喊道:嫂子好。

冯小花呆呆的看着来人,惊呆了,你们,你们是……,她颤抖地询问着。

“报告嫂子,我们是军政部的,是来送抚恤金的,周团长英勇抗日,滴血沙场,他是我们的英雄。”

说罢,就把1000块大洋和周团长的遗物郑重的交给了冯小花,冯小花双手接过沉甸甸的大洋,抚摸着丈夫的遗物,热泪夺眶而出,放声大哭,她等了七八年,却等来了这个噩耗。

为了表达对前夫的怀念,她与小栓商量,决定把他们的儿子改为姓周,叫周继夫。

他们俩人有钱了,就买了一些田地,小栓再也不给人打短工了,家里也请了一些长短工。

几年后解放了,土改了,她家的土地没收了。她家划为地主成分,周继夫成了地主狗崽子。

冯小花,马小栓成了斗争对象,一有运动就把他们拉出来批斗一番。马小栓真是冤,自己给人家打了一辈子的打工,最后当了两年老板。结果成了地主。

最可怜的是孩子,他是在人们的白眼中长大的,是在人们的地主仔的骂声中长大的。

由于成分的问题,他没有上初中,没有上高中,还没有娶到老婆。

转眼到了80年代国家拔乱反正,平反昭雪,国家追认周团长为革命烈士。

冯小花为烈土遗孀,享受抚恤待遇,周继夫因继承周团长姓氏,视作己出,招转事业单位上班。

80年代的一个清明节,冯小花带着丈夫马小栓,儿子周继夫,来到周团长牺牲的地方,他们站在墓碑前,久久默哀。

冯小花让儿子跪下给周团长磕头,大家帮忙讨论一下。他的儿子怎么称呼周团长?

是叫爸爸,没有血缘关系。是叫叔最,比自己的爸爸年纪又大。是叫爹,他与自己爸爸也不是兄弟。

真是难为了周继夫,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吧!

真实故事:在民国时期,村里陈桂花丈夫离世,被家族里的人卖给村里懒汉。陈桂花离世时,发了三个毒誓,都应验在当事人身上。

陈桂花出生在桂西北的小村庄,群山环绕,山上是漫山遍野的桂花树。她出生时母亲高龄难产去世,家里留下了父亲和九个年纪不大的兄弟姐妹。村里人都说陈桂花是灾星,出生就带走了母亲。

比起村里人的流言蜚语,陈桂花悲惨的一生刚刚开始。她不知道,在她一生中童年是最幸福的时候,包括村里人背后的指点以及父亲有意无意的埋怨。

陈桂花过七岁生日时就被送到村里地主刘大富家当长工,放牛喂马、担水劈柴都是她的日常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十七的陈桂花出落成标志的大姑娘,她的美色被刘大富的二弟刘二富盯上。

那年清明,刘大富一家人都回老家祭祖,刘二富中途抽空返回,在牛棚中玷污了陈桂花。刘二富生怕事情败露影响自己和妻子关系,就威胁她不要将事情宣扬出去,自己会给陈桂花安排一个好去处。

在权力和富贵的压迫下,她妥协了,她不声张。没有几天时间,刘大富就主动找到陈桂花要她和自己傻儿子成婚,这是刘二富撮合的结果。陈桂花清楚知道自己嫁给刘大富傻儿子会是什么结果,但在命运的面前,她再次选择妥协。

同刘大富儿子结婚,长工的活换成了和她同时期进刘家的姑娘。几个月时间,陈桂花就被查出来怀有身孕,刘大富自然很开心,开心的是自己后继有人。陈桂花和刘二富两个人心里一直都在打鼓,生怕孩子生下来会有什么问题。

好在孩子顺利出生,家里人没有起疑心。就这样,桂花过了一生中最舒适的三年,过得就是阔太太的生活。三年后,桂花丈夫被查出了痨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刘大富打算让她把孩子养大,刘二富却怕她和桂花的事暴露,到时候两个人都活不了,暗地里撺掇大哥说是桂花克走了侄子。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刘大富带着刘二富夜里用麻袋套住陈桂花用驴驮着卖给了隔壁县的一个老光棍。

老光棍知道自己捡到个大便宜,不到一百斤米就换到个大闺女,却不知道自己迎回的大闺女被人们叫克星。陈桂花到老光棍家没想着跑回家,那个年代女性被买卖是常事,何况自己在那个家过得并不开心。她和老光棍处了有五年时间,却一直都没孩子,老光棍自然不依,娶媳妇就是想生娃,不能生娃自己就做了赔本买卖。

有段时间,陈桂花觉得老光棍很怪。晚上也不说话,就只蒙头睡觉。后来是从村里二狗嘴里才听到真话,老光棍觉得陈桂花没给自己生儿子,就想把陈桂花卖掉,再买一个年轻的姑娘。听到这消息,陈桂花宛如晴天霹雳,她无法再忍受自己生命再一次接受凌辱,无法接受以莫须有的罪名被买卖。

陈桂花喝药走了,走的那天老光棍拿着从刘大富家的麻袋想再套一次,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尸体。老光棍心里觉得烦闷的慌,把床上的凉席拿下来裹在陈桂花身上扔到后山,扔陈桂花的地方同样满是桂花树。

村里二狗就在村里放话说,陈桂花离开时发了三个毒誓:一是刘家二富一担走,意思是说刘大富和刘二富会一起离开人世;二是老光棍坟头六月生蛆,意思是说老光棍的坟头上会有蛆出现;三是下世不为女儿生,意思是说自己下一世不想再当女性。

前面两个毒誓,陈桂花离世不久几年真的就实现了。刘大富和刘二富被土匪抢劫,兄弟俩双双离开人世;老光棍买新媳妇的时候遇到大骗子,被骗了几百斤大米,气不过就走了,同村人把他埋在离扔陈桂花尸体不远的地方,六月坟头真的出现了蛆虫。奇怪的是,陈桂花的骸骨没有一点踪影,就仿佛没有出现过。

十几年后就有人传,陈桂花其实没人死,而是装死,也有人说,自己曾在土匪山上看到过村里二狗和陈桂花……类似这样的传言满言数不胜数,谁也不知道真假。

当年太姥姥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笑着说,你们就把我当陈桂花,说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是农村长大的,不是听的故事,是发生在我眼前的真事,说出来,不知道大家信不信的啊。我小时候一个本村人,因为多花了几毛钱,被老婆婆骂了几天几夜,最后被老公的蒙头鞋底打了个乌眼青,打掉了两颗门牙,列位看官,信么?

关于她多花了多少钱,我记得是说两毛五,前几天跟我嫂子说起了过去的家常话,我嫂子给我笑着纠正了:“你知道什么,谁告诉你,她是因为多花了两毛五?人家是多花了一毛八!”我嫂子给我讲起了过去。那是她家隔了一堵墙的邻居,我倒是忘了。七十年代末,食用碱面三毛六一斤,那个媳妇去农村供销社买别的东西,老婆婆叫她顺便买回半斤碱面,谁知道她忘了,居然买回了一斤碱面,那一毛八还能再买一斤食盐,这下好了,这个月不要吃盐了。不中用的家伙,不该挨打?!她可能是犟嘴了,就这样,老婆婆拿菜刀蘸凉水,剁着木板子开骂了。正好我的大侄子刚刚出生,我嫂子还在坐月子,那家老婆婆的菜刀剁下去,当一声,吓得刚刚出生的孩子一惊,为了这,我大哥还找到她家,劝她不要剁木板,好吧,人家去了菜刀木板,改了专门的恶骂,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足足骂了两天两夜,最后他家的男子汉,拿鞋底子追着打,哦,还有俩小姑子跟在后面点火,最后还打掉了两颗门牙。

原来如此,这么多年来,我只知道她早就没了门牙,原来是因为多花了一毛八,被老公打的。到现在她都快七十了,依然没有装上假牙,就一直豁着呢。

我爷爷跟我讲过一个黄鼠狼报恩的故事,它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死去的太太身上……

我爷爷说,那时候他才七八岁,正好赶上59年大饥荒,当时候经常饿肚子。家里穷的叮当响……

有时候饿急了,几个小孩子去田野里扒老鼠洞,有时候能扒到几个花生,都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就那还舍不得吃完。带回家,跟家里人分享一下……

农民根本吃不饱,山芋叶子都没得吃。榆树的树皮都吃光了。我问爷爷好吃吧?爷爷说,哪里好吃,只能填饱肚子。

我太太那个时候,会下老鼠夹子,偶尔抓到一只田鼠,一家人就算开个荤。小孩子都兴奋的睡不着觉……

我爷爷说,那个时候我太太天黑去下老鼠夹子,天不亮就去收,怕晚了就被别人收走了!

有一天晚上,雾蒙蒙的,我太太去收老鼠夹子,老远就看到有东西在扑腾,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夹到了一只黄鼠狼。

据我太太说,那黄鼠狼一看有人过来,就两个前爪抱拳作揖,明显就是求放过它。我太太一看这阵势,当时也被吓到了,就是就把那只黄鼠狼放了!

放了之后,那只黄鼠狼没走。又立起来冲我太太做了三个揖,然后扭头跑进了大雾里。

我太太说,他也没当回事。因为,农村都流传这黄大仙的故事,他也不敢吃!

从那以后,我们家门口,经常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被放一只兔子,一只野鸡什么的!也不知道谁放的,在那个年月,有荤腥可是不得了!

我太太说,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一天晚上一夜没睡就守在门口,天蒙蒙亮的时候,那只黄鼠狼来了,嘴里拖着一只野鸡,放在门口,突然看到了我太太现在它旁边,就停下来,又冲我太太做了三个揖,才扭头离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年,后来灾荒年过去了,农民吃的饱了。那只黄鼠狼就再也没有来过!

所以,后来我爷爷提起那只黄鼠狼的时候,都说它是我们家的恩人。不然在那个年代,一大家人,一个都没有饿死,确实不容易!

农村老人,一肚子故事,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说起农村老人一肚子的故事,还真是不少。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农村老人说过的故事。有一对老年夫妻,老头当年70岁左右,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同老伴寻欢作乐,要求老伴积极配合。老伴说,“要玩也可以,你得拿出当年的风蚤和激情,如果学的有模有样,我就随你的便,如果学的不是哪会事,你就在此打住。老头心里一直想着好事,不加思索就同意老伴提出的条件。问道,老伴你说,想让我学猫学狗还是学啥?老头老伴说,今晚你就学学老叫驴调情的动作吧。老头说,这个我最拿手,你就是一头母驴,我就是调情的那头公驴,咱俩演习演习,看看象不象?如果大家所在的地方,有马有驴,就能看到公马与母马,公驴与母驴交配前的各种动作。第一个动作,公驴先闻母驴的屁股,接着是呲牙咧嘴,仰望天空大声昂昂大叫。老头根据公母驴交配时的动作操作,就在呲牙咧嘴仰望天空准备学公驴叫时,抬头看见梁头上面蹲着一个人,是个小偷没地方躲,就躲在梁头高处,谁知不巧,被老头学公驴调情发现了。老头问梁上那个人,你蹲到梁上干啥里?小偷说,我听见驴叫唤,看看有没有驴屎,我捡回家好种菜。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一个无趣的笑话,没有欣赏讨论的价值。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些人因某事赚了几万块钱,没有存在银行里,放在自己家里总是放心不下,数了又数,放这怕贼偷,放哪怕贼盗,只怕贼把钱偷走了,晚上整夜睡不好睡。通过这个故事,提醒,是你的财丢不了,不是你的财守不着。老头一时兴起,学公驴调情,发现了小偷,保着了自己财产没有丢失。这是运气福气财气正旺,一个笑话动作,保着了自己的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这是邻家大伯讲的故事,大伯素来胆大,他说那一次他是真的害怕了。

故事发生在大伯三十多岁,那年孤老汉老王去世。大伯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事都去撺忙。当天晚上大伯和另一个人自愿守灵,到晚上十几点钟,另一个人说家里有事走了。只剩下大伯一个人,守着躺在床上王老汉的尸体。冬天农村的夜那个静啊,只听见灵前蜡烛哔卜,哔卜的响声。就这样安静地过了一个多小时,那个人还没有来。大伯渐渐有了点睡意,朦胧之时,听到门帘眶当响了一声。大伯睁开眼晴,屋里没有一个人影。掀开门帘,起风了,院里的柴草刮得簌簌直响,天还是阴得伸手不见五指。大伯回到屋里,心里认为是风刮的门帘,不以为意。又等了一会,大伯站起来活动活动腿脚,突然看见盖尸体的白布一动一动的。大伯心里害怕了,那些传说的炸尸故事,马上浮现出来。急忙寻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对准尸体动的地方,轻轻砸去。就在那一刹那间,白布下一个物件直窜而出,随着一声猫叫,碰倒了灵桌上的蜡烛。屋里顿时一片黑暗。大伯这时是真的害怕了,赶紧拿着木棒退到院中。不多时,那个人拿着手电回来了。二人回到屋里,点亮了蜡烛,才发现老汉养的大花猫猥琐在屋里。原来,王老汉孤身一人,大花猫经常到他被窝里做伴。今天从外边回来,钻到尸体旁边,也许是感到了异样,才来回动弹。被大伯看见,以为尸体动弹,才砸了一棒,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农村多年前笑话(农村的笑话)插图

农村挂红经典笑话,挂红时,说些笑话逗大家乐一乐

对面青山绿更多!

一个秀才早上去买酒,酒店老板怕老婆来不及往酒里掺水,就问老婆:“西字旁边加几何。”老婆答:“北方壬癸已调和。”秀才怒:“有钱不买金生丽。”出门欲往对面酒店买酒,老板哈哈大笑:“对面青山绿更多!”

求助一条笑话,内容大概是一名女记者,来到一个大三村里,问一名叫李家昊的老爷爷

在一个古老的山乡,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由于他们世世代代与外界隔绝,宛如桃源中人,外界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漂亮的女记者前往这落后的山乡,去采访当地人。

她采访的对象是一个50多岁的老者,知道他们世世代代与世隔绝的生活以后,女记者大为惊讶,继而是好奇,于是她打算描写一下他们与世隔绝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请问,这么多年来,您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好奇的女记者问。

“有一年冬天,隔壁老三家的羊丢了。”老头说。

“羊丢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女记者更好奇了。

“羊丢了以后,我们几十个人打着火把上山去找,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后山的一个角落里面找到了。”老者吸了口烟,眯缝着眼睛回味无穷的说。

“找到后怎么了?”女记者好奇地问。

“找到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我们在雪堆里面扎了帐篷休息。外面的风很大,我们感到很无聊,于是大家就轮流上那只羊。好爽!”

女记者显然感到有点儿尴尬,她想避开这个话题。于是她打断老者的话,问有没有其他高兴的事情?

“有一年冬天,前边老马家的新媳妇在山里面走丢了。”老者说。

“找到了吗?”女记者追问。

“我们几十个人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后山的角落里找到了。于是我们扎起帐篷休息。冬天的晚上风很大,我们大家都很无聊,于是 我们就轮流上老马家的新媳妇,别提多爽了。”老者说着敲了敲手中的旱烟袋。

女记者感到更尴尬了。她决定避开这个话题,于是她问道,在这几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究竟有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情?

老者的脸色突变,手也开始颤抖,几乎抓不住手中的旱烟。深陷的眼眶中滚出了两滴浑浊的泪,嘴唇哆嗦了好几下,他的身体也似乎在颤抖。沉默良久,他说:“一年冬天,我丢了......”

农村搞笑的顺口溜有什么?

1、一不摸蝎子尾巴,二不摸马蜂窝,三不摸老虎屁股,四不摸烧红的锅。

话说这蝎子的尾巴可是攻击的好武器,蝎子把自己的毒液集中在它的尾刺上,以至于尾刺的毒性很强,通过蝎子尾巴尖端的钩状毒刺,不论是小动物还是人,只要被它的尾巴钩刺中,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所以摸不得!而马蜂窝更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像“老虎屁股”,那就更是众人皆知“摸不得”了!至于烧红的锅,还是离得远远的为妙!

2、一好听是大姐笑,二好听是画眉叫,三好听是拉胡琴,四好听是想小调。

姐姐的笑声总是那么的玲珑清脆,动人心扉;画眉鸟的鸣叫则是历代诗歌散文中形容美妙声音的首选;拉着胡琴,唱着小调,这简直是太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3、一大硬墙上的砖,二大硬门上的栓,三大硬站岗的哨兵,四大硬电线杆。

以前的城门转,那和现在的砖可是大巫见小巫了,以前的城门砖没有个把力气还真是搬不动,所以这城砖是又硬又重。现在的农村都装上了大铁门,以前可都是木门,木门上做上门栓,而门栓上的很多巧妙的结构现代人都惊叹,现在不少80后的孩子们还有过使用门栓的印象呢。站岗的哨兵“坐如钟、站如松”,威严由此而出。至于电线杆吗,小编喝醉酒时候试过,真是硬的撞哪儿哪儿疼啊。

4、一大红关公脸,二大红结婚证,三大红醉鬼的眼睛,四大红猴子的腚;

关羽“丹凤眼,面若重枣”,用句时髦点的话说是简直红的不要不要的。而结婚证嘛,自然是喜庆的,必须是红的。酒喝多了之后,眼睛血管易充血,血丝就会比平时多,远看起来,微微泛红。至于猴子的屁股,有相声演员形容它红的就像街道口的红灯,可见不是一般的红。

扩展资料:

农村人朴实,不代表着农村人就都是大老粗,农村人也是特别善于总结的。其实农村人也有着自己对于农村生活的总结,这被我们称作是俗语,谚语或者书面化一点也叫歇后语,这都是属于农村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吧。这些俗语很多都流传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之久,很多的俗语就像孩子嘴中的顺口溜一样,能让人微笑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让人警醒或者回味的作用。

寻乡村搞笑段子?

1、憨二脑子不太正常,他的亲弟在上海发了大财,于是在网上定了机票让他飞过去长长见识。这是憨二平生第一次坐飞机,刚走进机舱他一屁股就坐在头等舱座位上。空姐看完憨二的登机牌后,礼貌地对他说:先生,您是经济舱请往后面走!憨二的犟驴脾气上来了:怎么了怎么了!欺负我们农村人老实呀!这里别人能坐我为啥不行!双方僵持不下,飞机不能起飞。最后机长过来了,仔细了解完情况发现憨二脑子不正常,为了不影响正常起飞只得出此下策:您好,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本次航班前面座位是去北京的,后面座位才是去上海的!憨二一听立即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妈耶,差点坐错了!也不早说!刚才这丫头咋不说清楚嘛,幸好飞机还没飞走呢!随即嘀嘀咕咕急匆匆直奔后座而去…

2、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对水果糖的痴迷程度当今的小孩是体会不到的。那时候二娃同学家在街口摆了一个糖果摊,一分钱一个水果糖。每天下学后二娃都要替他妈妈守摊,几个要好的同学总像蜜蜂一样围着糖果摊转悠,直馋的流哈喇子。其中有个机灵的同学出了一个馊点子:就是把糖果纸打开舔一下然后再包裹住,反正没人知道可以继续卖!后来他妈每天一数糖果倒是没少,但是发现糖果却越变越小了!起初二娃坚持说天热糖果化掉了,一顿暴揍,可怜的二娃同学只好全招了!

3、某人去外地打几年工就忘本了。刚回到家乡那个池塘边,看见一位带斗笠的老大爷在低头淘红薯,于是指向池塘中央戏水的鸭子,用蹩脚的川普问老大爷:大爷,大爷,那个水中央游的是什么鸟呀?老大爷抬头一望认出是小儿子回来了。他很生气儿子出去几年就忘了本,于是没好气地回答:狗东西!才出去混几年红薯屎粑粑拉尽了没有!竟然连鸭子都不认识了,什么鸟?屁眼儿鸟!

4、黑蛋经常跟老婆吵架,每次都是黑蛋气急败坏冲出去寻死收场。这天吵完架黑蛋又冲出门扬言要去跳河,结果媳妇不再理他直接顶门睡觉了。家里的老黄狗一直尾随他到了河边,兴奋地上蹦下窜,一不小心就把在河边溜达的黑蛋撞进了河里。大冬天的棉袄棉裤全湿透了,直冻得黑蛋瑟瑟发抖,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返回家去敲门:素芬,素芬,开一哈门!敲了老半天里面传出一声厉喝:你不是跳河去了吗?跑回来干啥!黑蛋冻的实在受不了,只好求饶:素芬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5、有个傻子去相亲,事先媒婆给他反复交代:等会请亲家母一家吃饭,你可要斯文点,我在你腿上绑一根细麻绳,到时候我拉一下你夹一口菜吃记住了没?傻子连连点头回答记住了。刚开始吃饭的时候还算正常,媒婆每拉一下麻绳傻子夹一口菜。哪想到桌子下面突然跑来一只老母鸡,刚好把绳子绊住,这下傻子就拼命夹菜,嘴里都塞满了,绳子还在不停的拉扯,傻子急了:还拉个铲铲,你想噎死我呀!

有关于乡村的笑话

1、小明刚上初中,开始懂得说话用歇后语了。一天,小明在火塘边坐着,爷爷从小明身前过,不小心就踩了小明一脚,小明痛得叫了起来。说:唉哟,唉哟。这真是癞蛤蟆被牛踩了一脚。小明他爹一听,就伸手给了小明一耳刮子,训斥道:白读书了,这么没礼貌?谁教你这么说的?小明觉得委屈,说这是比喻嘛,老师教的还有错?小明她爹说:肯定是你自己不认真学,没领会老师的意思。孙子被爷爷不小心踩了,要么是小癞蛤蟆被老癞蛤蟆踩了一脚,要么是小牯牛被老牯牛踩了一脚,也不能把关系比岔了呀?

2、农村有些地方偏僻,有些年轻人还保留着写情书的示爱方式。李黑白是黑白村稍有文化的青年,因为诌得几首歪打油诗,就自命不凡地取名叫李黑白。一次,看了还珠格格后,李黑白就灵感大发,给村东头的姑娘阿胖写了一首诗:你是风湿脚,我是毛皮鞋。寒脚痛一时,皮毛暧一身(生)。不想,没过几天,就接到阿胖的回信:宁愿风湿痛,不愿成臭脚。闻臭踢一脚,黑白变白黑。李黑白弄巧成拙,成了远近的笑话。

3、谭老二刚结婚不到两年,就被邻村来做工的小伙子给戴了绿帽子,谭老二于是也就想去泡人家黄花闺女。不想,总是碰一鼻子灰。后来,终于和一个姑娘有了点意思,谭老二就逗人家说:都像熟透了的柿子似的,怎么还不想找婆家呢?姑娘说:要找就要找你这样的,大哥!谭老二一激动,就开始主动为人家破费。不想,过了几十天,谭老二就问姑娘,你看得上我什么?答:我就喜欢又能戴绿帽又舍得花钱的男人。不然,哪会有我的好日子过!

4、傻子李都过三十了,还没有成婚。兄弟几个开始急着为她张罗。找来当地著名媒婆二月嫂,先就封了二百元红包,二月嫂说包在她身上。找了二个月,终于找到一个更傻的。领进门来,俩傻子就凑在一起傻笑,互指着对方说“傻子”。傻对傻,自然般配,但老大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二傻子成天呆一起,都得人照顾,也是一件麻烦事。于是又给媒婆封了二百元红包,让找个有残疾但头脑清醒的。花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一个残疾但不傻的。进门就说,那房产她得分大半,还说,别把她当傻子。兄弟几个一商量说不成,对媒婆说:看来最好是找个人家让傻子倒插门,怎么样?这次兄弟几个给媒婆封了二个二百五。媒婆找了二个月,回信说:这样的人家难找,除非一家人全傻!

5、小学生小林,写作文题目叫《我的梦想》,小林就想到上次到姑姑家看电视,看见城里的小孩吃的一种饼,又一时记不起具体的写法,只记得叫什么“比傻”,于是在作文中写道,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我都很想比傻!不想,老爹一看,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志气,就把小林一顿打,骂道,让我先把你打傻!你什么不好比,要和人比傻!

6、某乡村高中一个老师往往同时兼带数门课程,因为教师太少。于是在课堂上,老师教课就时常出洋相,闹笑话。比如本来教数学在带历史课时就把“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哥,念成了“伊达哥儿”,刚好和他先前瞎扯的美食话题联系起来,成了“一大锅儿”,引得满堂哄笑。到最后试卷上就有同学记不清原名的写法了,直接就写成了墨西哥的爹“一大锅儿”。老师没有充足时间备课,老让学生自习,学生就送给这样的老师一个雅号叫“白丁”,意思说盯了也等于没盯,学生爱干嘛就干嘛。后来老师看学生闹得不像样了,就教训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的同学说: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教导我们说,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你们不要“自杀”别人。于是这句“自杀别人”成了比鲁迅先生的话更经典的经典。

7、某妇女特扣门儿,家中使用洗脸帕,再小她都要撕成几个来用。家中来了客人,才拿出整个新帕子的来洗脸,并说自家的人面子小,客人才面子大。女人有一天出门去了,孩子他爸在家就翻出新帕子来让孩子们用,等女人回来后,就问男人:今天来贵客了吗?男人说,没有。女人就追问,那怎么用新帕子了呢?男人说,我给孩子们洗屁股,一想到这屁股肯定比脸面子大,就用了新帕子。妇女心中生气,找理由打孩子。男人说:千万别打,打肿了面子就更大了。

8、杨某替傻儿子征婚,觉得条件提得越低,可能性越大。于是提出要找比傻子更傻的女子,不想,征婚启事登出三月,只来了三个老头子,全都是来验证傻子到底有多傻的。杨某想了几天,最后条件改了,声称要找比自己的傻儿子聪明的女子。不想,启事刚登出不久,就有无数的应征者。杨某一一面试,发现这些人都比傻儿子还傻。于是叹道:这世上连傻子都不会承认自己傻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农村多年前笑话(农村的笑话)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