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古代私塾先生的笑话(二)

热搜:生的笑话

古代私塾先生的笑话(二)

古代私塾先生的笑话(二)插图

——送礼就是送三分

逢年遇节,东家给先生送礼,是当时社会的惯例。有个学生家长,每到节日给先生送礼,就是三分银子。先生嫌少,积怨已久,有一次,终于发作,随口吟出了一副对联:“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你送礼,应该一年比一年多呀。

有什么师傅就有什么徒弟,那个学生也不示弱,不加思索,马上对出:“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三分银子就是三分了,绝对不会增加,回答倒也干脆。

——和叔叔一块睡

一个私塾先生,家中很穷,儿子很笨。但为了能让儿子和东家的孩子一块读书,他在东家面前,极力夸奖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东家终于答应,让先生的儿子前来。

回到家,先生对儿子说:“我为了能让你和东家的孩子一块读书,在人家面前说了大话。可是你一个字也不认识,我现在教你几个,你可千万记住,别在人前丢人。” 于是写了“被”、“饭”、“父”三个字,让儿子反复读。

第二天,先生领着儿子,去了东家。东家主人问了几个字,他都不认识。先生说:“这几个字还没有学,你看他学过的怎么样?”

他写了一个“被”字,儿子不认识。父亲提醒:“你晚上盖的什么呀?”回答:“草垫。”

又写了一个“饭”字。儿子又摇头。父亲提醒:“你每天吃的什么呀?”回答:“谷糠。”

接着写了一个“父”字。儿子继续摇头。父亲提醒:“晚上你母亲和谁一块睡觉呀?”回答:“叔叔。”

先生勃然大怒,举起手来就要打儿子。东家主人拦住说:“别打,别打,你儿子比你强多了,实诚,不说假话。”

——记得千年往事,怎忘昨日端午

先生在一家教书,到了端午节,东家也没有送礼。先生问学生:“你父亲怎么过节不送礼呀?”学生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你回去告诉先生,就说我父亲忘记了。”

学生把父亲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先生。先生说:“我给你出一个对子,如果对得不好,一定要打你。”

对句是这样的:“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公。”学生不能对,害怕挨打,就哭着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你告诉先生,这对子出错了,尉迟公是唐朝人,不是汉朝的。”

学生回去告诉了先生,先生笑着说:“你父亲千年前的往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怎么昨天的端午节就忘记了呢?”

——周公说昨天没见到你

一个先生喜欢白天睡觉,但是不允许学生打瞌睡。有一天先生又在课堂上睡着了,醒来后学生问他。他欺骗学生说:“我去梦周公了。”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也睡着了,先生用戒尺把他打醒,并且警告他:“你怎么能这样呢?”学生回答:“我也去见周公了。”先生问:“周公给你说什么了?”学生回答:“周公说,昨天我没有见到你的老师,他根本没来。”

——不打小伯打阿爹

一个私塾先生教了两个学生,一个聪明伶俐,一个愚笨无比。一天晚上,先生上课。见到院子里有一棵梅树,就指看它说:“老梅。”让学生答对。

那个聪明的学生,见到花盆内种有一棵小柏树,应声答道:“小柏。”先生说:“很好。”

他又对另一个学生说:“你能不能对得更好些?”那个学生回答:“阿爹。”

先生斥责他胡扯八道,并扇了他一记耳光。那个学生哭着说:“他答小柏(伯)不打,你倒来打阿爹。”

——折腾了一年的於戏

有一个蒙学老师,春节过后,先教《诗经》,讲到“於戏,前王不忘”(於戏,古音在这里读“呜呼”。前代的君王是不应该被忘记的)这句,竟然按字面读了。东家说,“读错了,‘於戏’在这里,应该读‘呜呼’。”

到了冬天,又讲《论语集注》,其中“傩虽古礼而近於戏”(迎神驱鬼的仪式,虽是古代礼仪,却近乎游戏)时,又把“於戏”读作“呜呼”。东家指出:“你又错了,这里应该读原字,就是‘於戏’呀。”

启蒙老师非常生气,就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告诉了自己的朋友。他说:“这个东家真难伺候,就这‘於戏’两个字,从年头一直与我计较到年尾。”

(2021年4月10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古代私塾先生的笑话(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