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货币战争笑话(货币战争说的是真的吗)

本文目录一览:

08金融危机和98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吗

权威回答

第一,体量不一样,9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人为的一场货币战争引发的金融危机,西方社会赚的一塌糊涂!意思就是说是可以避免的,并且主要的波及面也是除了中国以外的东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0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波及了全世界,现在的经济理论对于这次金融危机不再适用,全球的经济都在进入衰退!

第二,影响不一样,9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影响了亚洲各国几年的发展,经济体系并没有受到本质影响!08年的金融危机之所以百年难得一遇除了他的体量很大还有个原因就是他让西方社会几百年来总结出的引以为傲的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成为了一个笑话!西方人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赤字财政的政府干预经济以及佛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基本上已经认为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克服所谓的金融危机了,而这次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开始正视《资本论》,那个说资本主义只有通过金融危机才能得到发展的人的书!

第三,9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半开放状态,所以中国对当时的金融危机处于免役状态!08年的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相对的受到影响更直接一些!

ps:以上全部个人手打,如有雷同全属抄袭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1

我一直对“不确定性”感受甚深。我想,那是因为3个原因:

1、是因为我长期泡在资本市场中。而资本市场是“不确定性”的渊薮,大概算是全世界“不确定性”最大的漩涡了吧,是比赌场更有效地把人性最细微的点滴都能放大到极致的地方。

2、是我脱离了社会主流的缘故吧。长期的远离,失去了浸泡其中潜移默化地跟随、了解、适应的过程,再次接触时就不了解、跟不上、不适应了。

3、?我不是精英,而是底层。没有安全感。

按照我的世界观,理论上,这个世界就是个不确定的混沌世界。但是,“不确定性”在不同的领域、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对“不确定性”的观感、态度、偏好也是不同的。

上一篇博文里,我们谈了精英和底层这个因素带来的处境和态度的不同。

而CCTV9正在播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则告诉了我们,不确定性即是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办法把“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下来,甚至最终把它变成确定性。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可以改变和操控的,这个改变和操控的办法即可以是一个idea的创新,也可以是一个内幕信息,还可以是一项技术的突破,甚至是金钱的操控,不管它是道德的?不道德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总之,你若是能够把握和操控,就能够改变“不确定性”,甚至利用“不确定性”,把它变成有利和机遇。

另外,吴军在讲美国的创新时也讲到,硅谷主要做的是技术创新,并不关心赚钱的事,风投主要做的则是商业创新。这是一种分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同领域,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的一个例证,那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和偏好,选择对了领域,你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也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所以,卡内基说“不是努力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不仅是努力能够改变命运,选择也能改变命运。?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一个领域或者环境中无法掌控“不确定性”,也许选择个新领域、新环境就能改变一切。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2

最近观看了央视纪录频道播放的8节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这部纪录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从发展到鼎盛时期几位富豪巨头如何在无拘无束、乏序少则的前提下,肆意吞并和拓展事业版图,如何充满创造性地在财富王国中勾心斗角、神机妙算、攻城掠地。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是被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巨头摩根,汽车大王福特和一批像爱迪生一样有创新能力的人建设的。

这部纪录片还同时展示了这些大亨大多都是白手起家,从贫困中挣扎起来的,他们都有大胆的`想象力,足智多谋,善于创新,有信念,坚韧等,但他们身上也有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政府中的精英人物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美国大片是善于树立英雄形象的。不管怎样,我觉得这部纪录片都值得一看,无论是对国家治理,追求成功的个人,还是教育都有一定的启迪。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3

看了一部纪录片,觉得很喜欢,不仅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历史,也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我喜欢找寻问题的答案,所以看这类片子会比文艺片更有感触。

这是个关于美国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关于五个成功男人的故事。

文森比尔特是铁路大王,可能比较陌生,其他四人就如雷贯耳了,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一个让铁路蔓延全国,一个让煤油照亮了千家万户,一个让钢铁城市高耸入云,一个发动了电力革命,后起之秀福特把汽车开到了每家每户,钞票本来已经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更别说具有侵略性的商业战争,真是个人与历史的完美阐释。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男人的魅力,聪明、勇气、勤奋、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个成功男人所必需的品质,看现在经常有人把这些人说得话当圣经,看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要比听上一百遍更容易理解得多。

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个人或许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好点子也可以是他们周围的智囊想出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作为舵手的眼光与魄力,每个大王都像经营一个帝国那样,纵横捭阖,让人惊心动魄,所以看起来才会觉得真如史诗般壮丽,他们不仅仅在赚钱,同时也在建造美国,塑造美国人,甚至塑造世界。现在我们医学界还生活在洛克菲勒创立的协和医学院的光辉之下,可见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中国人耻于谈钱,就像有个小孩说我要金钱美女,立刻换来老爸的一巴掌,但是他改口说事业与爱情,马上变成了一个大拇指。人家老美很直白,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很喜欢用buy这个词。《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句话,没有经济能力的男人是个软体动物,有了足够的钱,才能自由地生存。在那里,经济始终与政治有条界限,看起来就是一个可以大胆地实现梦想的国度,从这点来看,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看了一些补充材料,又发现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符号化的解读,有些地方还是有失偏颇。

以前看《货币战争》,虽然直觉上觉得有许多不合逻辑,却拿不出东西来反驳,现在才发现,很多人以看过这本书为耻,简单而吸引的东西大行其道,处于知识窄门以外的人,又能解释得了多少呢,智慧还是要靠自己去开启的。

一直也很喜欢《罗辑思维》,一度也觉得那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然而过于狂热或许总是要陷入错误,别人告诉的东西永远不等于真相,还是很感谢这个胖子,能耐心而不自作高深的讲解知识。

看的越多,越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这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片空白,到虚伪的真相,再到杂乱无章,最后才能无限接近,却又不能完全触到真相。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4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的原名为《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又名《谁建造了美国》,是一部专题纪录片,一共八集,每集40分钟。展示了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在新科技和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拿破仑摩根,最后到汽车巨子福特,他们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让美国成为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深深得影响了世界后来的发展。

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有几次审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1824年,范德比尔特所在的吉本斯公司赢得了“吉本斯对决奥格登案“。之前是拥有纽约水域经营蒸汽船垄断权的罗伯特.利文斯顿把吉本斯告上了法庭,接下来吉本斯把纽约州政府告上了法庭,而最终就是1824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利文斯顿的垄断违宪,纽约州政府也无权将新泽西州的垄断权交给一家公司,只有联邦政府才对州际商事有裁决权。因为这次审批,保证了航运业的自由竞争,让范德比尔特成为航运和铁路的交通运输大王成为可能。

后面的三次审批也意义深重。罗斯福上台以后,分别对J.P 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垄断进行了起诉。以及美国汽车协会因为汽车专利权起诉福特的审判。前两者代表了垄断方,洛克菲勒被拆分成34家公司,后者代表创新和竞争方,福特赢得了官司,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审判“拿出来分享,因为纪录片里面的这几次审判确实打动了我。

洛克菲勒一开始是逃避审判的,逃了 几个州,错过了自己孙子的出生,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让他痛苦至极。但是当他不在逃避回来面对审判时,那一刻真正打动了我。那应该是标志性的,他以最佳的状态,全力以赴,虽然老年,但依然是一名斗士。而福特,基本不去理会汽车协会,不去管专利。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是人们所需要的,是属于未来的。尽管被投诉了,但是他还是赢得了官司。

你可以想象吗?在福特还没有生产汽车之前,汽车生产就被垄断了 。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5

九台《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开篇昂扬振奋,描写了工业革命后期,美国的商业精英们如何奋斗拼搏,创造商业帝国,实现美国梦。风云际会,一时多少豪杰。

最后一集剧情急转直下,两个故事,一是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二是商业大亨们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这纪录片结局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半晌忽然明白,这纪录片的编导他们也有家人!

有个笑话,苏联元首和美国总统与随从一起坐飞机飞越荒无人烟的雪山,气流不稳飞机要失控了,驾驶员喊必须有人跳伞飞机才能安全,美国总统对随从说你跳伞,随从说:“不,总统先生,我还有家人”,苏联元首对随从说你跳伞,他随从马上就跳伞了,苏联元首骄傲地对满面疑惑的美国总统说:“因为他还有家人”。

剧中福特官司的事情我没搜索到,但是我不认同因为随便喊一个高尚理由,就可以侵犯他人合法合理利益,就可以恬不知耻地喊“山寨有理”。据我所知福特可不是因为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成为商业巨头的,我所知道的是,福特对于汽车是有一系列的发明的,尤其是组装生产线的发明,他不是一个山寨企业主典型代表,莫把福特妖魔化以自适。

商业大亨们晚年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他们这样做无疑是高尚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钱捐给朝鲜的社会事业?朝鲜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温饱都难以为继了,而且三胖子盖新别墅也很缺钱;为什么不把钱捐给叙利亚的社会事业?叙利亚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都全球逃难了,而且巴沙尔修建预防联合国空军剿灭他的防空工程也很缺钱。所以最后一集如果想弄榜样力量,那是苍白无力的,环境不一样背景不一样则道德榜样没有任何可参照价值。

这个纪录片结局真是大跌眼镜,实在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形容语了,可惜了良好的素材良好的消化,结果最后拉稀了,稀里哗啦。

宁当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文庸撰于2022年04月02日杂文集《嘴脸》之三

“此老儿终究不纯耳!”、“这斯到底不诚也哉!”

节选白居易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附庸风雅地抄袭了古人的话,作为引言。与其早晚被人识破,还不如早些认错,落得个痛快。

我,读书识字一耕夫,而今混迹于市井小民中、流窜在贩夫走卒间、沦为引车卖浆者流,是光荣而伟大的人民群众之一,我是草民我大胆,刁民我不是刺头。人微言轻,无伤大雅,才能直抒胸臆,就当信口雌黄吧。我不拜师、不拜仙、不拜佛、不坐禅、不念经、不拜天、不拜地、不烧香、不磕头、不信神、不服气、不争气、不认账、不买账、不赖账、不记账、不算账、不记仇、不立志、不信你的鬼、不信你那个邪……心中空空如也,没心没肺,活得不累。但还会动心、动气、动怒,地道的一个小人。在有限的未来中,我希望自己不装好人、不好为人师、不以恩人姿态示人、不高姿态待人、不自命清高、不自鸣得意……

我是谁?知我者,为君言?我完全认识自己吗?你印象中的我,是真正的我吗?我印象中的你,是真切的你吗?千人看我,千张面孔。我认字,但不一定识字,语文老师把树人、立人的课,一直当成认字课教我们的。我认人,但不一定识人,我认你,也许不识你,我保不齐高看了你;你认我,多半小看了我。睡在我身旁三十多年的爱人,到底识我有几分?是我不让她了解我,还是她懒得搭理我?我又了解她几分?是我不愿意了解她,还是她抵触、对抗、反感我了解她?妻子尚且如此,亲朋好友更不必说了,我所说的话扎心,谁不服?

最近中了哪门子邪了?感觉总是牢骚话,一副愤世嫉俗的状态,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是不是禁足憋坏了,还是吃了新袁羊肉上火了,满嘴荒唐话?谁得罪你了?……我写了几篇蹩脚的杂文,圈子里的朋友看了,以为我受了啥伤害或刺激,情绪出了问题。我的心很静,老早就想写点感想,苦于俗务缠身,而今忙里偷闲,硬拼凑出几篇夹生短文,好在说的都是大实话,不讨人喜欢。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过了罗曼蒂克的年纪,讲究实事求是。说一些接地气的话,谈一些升斗小民的情怀。

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都像我一样的农民,突然工商业化,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商业精神,我们免不了要陷入混沌中。

我们还在忙着扫除文盲、消除饥饿的工作,一切都没有准备好,就对外开放了;国外资本就如洪水猛兽般冲了进来,隐形货币战争就无声无息地开打了,我们懂啥?资本的本质是嗜血的,人家的金融收割机,把我们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收割走了,我们还感恩戴德,一群傻傻的、呆呆的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就是转制,公有转私有,集体转私有,国有转私有,其时大家一样的穷,从上到下差不多的穷,谁有钱收购企业?用脚趾头想就懂了……紧随其后的是文化西化、教育西化、医疗体系西化、哲学西化、住房西化……种地亏本,农民进城,大拆大建……于是,我们变成了负债的人,欠债的人,自然要英雄气短了,血性安存?自信和自尊安在哉?教育、医疗、住房新的三座大山,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我们无所适从,手足无措。

我们到底有没有被资本绑架和操控了?假如我们精神错乱、心理扭曲;意识迷糊、沉沦、堕落……假如我们大部分人都精神崩溃了、萎靡了,意志衰弱了,患上抑郁症、狂躁症……难道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我在江湖中行走,就如行走在云端,有人说我太江湖了。天下何处不江湖?我是一个标配俗人,凡胎浊骨,一身烟火气。我感觉自己是个怪胎,似乎头上长角,身上长刺,与眼前人和事,有格格不入的感觉。这些都是脱口而出的话,没有经过琢磨,不见得精彩,想必有淳厚的农民气息。最好保持着乡土习气,我来自苏北一个晴耕雨读的农民家庭,我能闻出泥土的香味。我痴迷于那种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导致我三十多年融不进城市生活,也回不了令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这浓浓的乡愁,让我有屋,终究还是客居。于是,我好像就在空中飘着,一直飘,就如蒲公英的飞絮。

必须承认,我们绝大部分人能装得一手好逼;我们之中大部分人,曾经或常常缺德加冒烟!人生就如一场戏,台上台下都在演戏,做人做鬼咎由自取!啥叫戏精?入戏太深者,老戏骨,恐惧回到现实中来。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也不敢正视骨感的现实环境,惊恐而迷茫的眼神,犹疑地闪烁。古今完人和圣贤,是一座座高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向善之心不死,做作之行不灭。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万万不可以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医生是个高贵的职业,医生如果发横财,大家觉得他还是贵族吗?资本化的医生,以为发了大财就能被万人敬仰了,不贱乎,贱也哉?教师是个尊贵的职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家长的殷切希望、孩子们的前途命运,如此神圣的重担,倘若整天满脑子都盘算着赚钱,贵族精神何在?

我们多半都做过有意无意的骗子,哪怕是自己的孩子都瞎骗。“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有苦日子等着你的。”、“高考冲刺一下,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就有体面而轻松的工作了,关键还钱多。”……一派胡言,睁着眼睛说瞎话,把自己的孩子往粪坑里带。学问越大,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孩子万一被安排到衙门里当差,发现并不轻松,钱还不多,他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做?细思极恐吧?当医生、教师……好多贵族职业,很累、很辛苦、很委屈、很不自由,钱还不多,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理落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如此,“读书是为了明理知是非,为将来做一个正气的人而准备的。”、“天下还有许多受苦受难的人,需要你的帮助和关心,所以你要苦读书,自我强大,才有能力和办法帮助别人。”、“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给祖国和人民,你必须读大学。”……铁肩担道义,能者多劳嘛!大学,是培养大人的地方。何谓大人?近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是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好一个“至善”了得!你家里没有至善吗?给他们塞过去,不就结了吗?这个有吗?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别虚伪了,撕下面具吧!传播贪腐堕落的种子,邪性,关键还摆出了不起的样子!君子是你吗?贵族是你吗?你还装贵族?你还要自认为你已经够好了吗?钱多了,权大了,理所当然地该德高望重了,更加善良了吗?怕是跑偏了吧,怕是感觉高人一等了吧?这不是卑鄙之人发达,贱上加贱了吗?

一个民族,关键是根要健壮。基层老百姓,不一定非要接受假大空的文凭,真正的精英教育,就是“亲民”和“至善”。红烛精神,永远不会落伍,不要当成笑话看,为何家长不敢教这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给孩子,怕孩子“当傻瓜”吧?坏透了,别装好,承认并改变就是真的好!虚伪是骗子的行径;简单点不是堕落,敞亮点不是缺心眼。

只要咱老百姓身心健康,关键是心理健康,顾大局、识大体,集体主义放光芒。民族就有希望,我们一定是第一,不敢当第一吗?我只关注老百姓的事情,我一直是其中一员,只要我们不失志、不堕落、不爱慕虚荣、不奢靡、求真务实、……能不强大吗?

学金融为什么要先了解宏观背景?

今天是咱们延展话题的时间,我们开学已经两周了,从这周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金融之术”的学习。所以在“金融之术”这个学习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跟你聊一聊,学好金融学的方法论。

在这一周的前三天,你已经从法定货币、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几个维度理解了银行体系是怎么进行信用创造的。有细心的用户发现,这个部分的很多内容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的。有些用户就会觉得奇怪了,说,“老师,这些国家层面的大词,对我们个人的金融思维、金融框架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是我今天要跟你讲的内容,你为什么要从宏观入手来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现象。

一、从“宏观”到“微观”是你理解金融世界必备的知识框架

1.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独立的微观金融现象,它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宏观层面的逻辑或者推动力。

你如果不理解这个逻辑,学习金融就是缘木求鱼,不得要领。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这都是宏观行为,但是它会直接导致你手里的股票、债券、资产价格波动,然后会对企业的投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企业的景气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个人的求职、创业,这些所谓的微观行为。

理解宏观背景有多重要?我可以给你讲点金融八卦。很多人听说过证券公司有一个叫“新财富分析师评选”的活动,如果你拿下了这个评选的前三名,身价立马就倍增。那要是冠军呢?薪水就会翻跟斗了。你知道现在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一线的宏观分析师薪水大概是多少?年薪1500万,还要再加上分红。次一级的宏观分析师,大概也能拿到400万到500万左右的年薪。虽然不能以薪水论英雄,但是这么高的市场薪水,就多少反映了宏观分析对金融市场有一个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你要从宏观开始理解微观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也一直会遵循这个原则,带你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逻辑来学习。我敢说,你用这种方法论学出来的金融学才会真的有框架,也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我们中国市场是一个强政府指导下的逐步开放的金融市场,所以政府在这个市场的影响力是很深的。

而美国的金融市场不太一样,美国是一个自下而上、慢慢演化形成的市场。政府和市场中间,泾渭分明。

中国的情形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举个例子,咱们都知道,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存贷的利率,应该是自己决定,对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利率真的能够市场化吗?在我们国家,银行体系有一个叫“窗口指导”的制度,就是国家如果希望银行多放贷,或者少放贷,央行就打个电话给四大行的行长,进行窗口指导。就是告诉你应该多放贷,或者应该少放贷,应该给哪些企业放贷,这就叫窗口指导。那作为四大行的行长,你听不听?一定要听的呀,因为四大行是谁的?是国家的。行长是谁定的?是国家定的。所以说,在中国不存在一个纯粹的政府行为,或者纯粹的市场行为,两者都是绑定在一块儿的。

另外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股票的“风险定价”。你们会听到两个名词,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另一个叫“个体性风险”。美国市场上的股票定价是怎么来的呢?基本上是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来上下波动的,这就叫以“个体风险”定价占主导。中国不是这样子的,中国大家都很熟了,大盘涨,全都涨,大盘跌,全都跌,这就叫“系统性风险”占主导。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微观金融的定价其实是和宏观大势连在一起的,我们的金融市场跟宏观大势天生是密不可分的。

3.在中国你如果不理解宏观政策,你就真的是要吃真金白银的亏了。

比如说,国家出了很多金融严监管的政策,那很多用户可能会觉得,金融严监管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现在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赶紧看一看,自己买的那些银行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清查一下,利率过高的产品就不要持有了。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现在是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关于互联网金融、P2P、银行通道业务这些非保本的理财产品,这些业务在明年将会受到很大冲击,所以一定要清盘的,我会在后面几周给你详细解释原因。你说严监管跟你有没有关系?它跟你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说国家政策听上去像是套话,但都是有内在乾坤的,信息量丰富得不得了。因此我一直强调,你一定要理解中国的宏观大背景,要理解政策的趋向和走势,别以为国家政策和我无关,没有这种事。在中国,每一个宏观大词都跟你的生活、财富是密切相关的。

有一个很有趣又严肃的研究表示,散户在股市里投资亏损得厉害。但如果把人去分个组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结婚后的女人投资收益率最高,单身的男子亏损最严重,所以我们圈子里有个笑话,就是说在家里要听太太的话,在外面要听党和国家的话,这样你才能够保证在人生和财富的追求上一往无前。

所以我们的这门北大金融学课是一门打通了宏观和微观的课程,目的就是要带你从宏观视角来理解微观金融现象,最后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金融决策。所以,这种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方法,是理解金融现象的一个特别强大的框架,也是特别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学习方法。

最后,我接着这个宏观、中观、微观的框架,再补充一点关于这门课程进阶式的学习方法。

二、3个阶段的通关秘笈

我把整个这一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概念、术语通关,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你会接触到大量的金融术语,然后理解这些词语——降准、降息、影子银行、IPO、PE、VC,你得把握这些词的概念,然后建立一个自己对金融市场的体感,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框架通关。这就是说,要求你建立一个金融思考的框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上其实错误的信息是很多的,比如说你经常会听到什么“货币超发”、“货币战争”这些词语,这里面有很多的逻辑硬伤。在概念通关的基础上,你要学着建立一个自己的金融思维的框架,辨别这些信息。

我们是怎么做这件事呢?你回头看课表,你会发现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版块、每一个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下面的小主题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比如说在银行这个模块里面,我们是分货币与信用、银行分类、银行与个人这么几个维度来逐层理解的。这个模块完成了以后,你就会对银行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然后,银行这个模块又是和投资银行这个模块相连的,而这两个模块又是放在金融机构这么一个大板块下面。然后等投资银行和银行这两个模块结束以后,你就会发现,投行和银行都是属于金融机构,但它们中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这样一个一层一层,一环一环相扣的框架和结构,会帮助你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性的思维,在这种框架底下,你回头再读很多微观的信息,比如说一个分析师的报告,你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了。

第三阶段叫做实操通关,这就是要求你运用金融框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会给你一些模拟的宏观环境,让你置身在一个具体的场景里面,这个时候你要开始运用自己在前面学到的很多知识进行判断,进行操作、投资、商业决策、金融运作等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我给你设计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面,我会给你设置不同的测验,就像市场上的 CFA,也就是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阶段性的测验一样。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追求 CFA 考试里面那么细节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整个框架、逻辑、思维都是跟这个很接近的。所以我想,只要你坚持每天的学习,一年以后,一定能够在这三个阶段全部通关。你会发现,自己和那些拿到 CFA 证书的人站在一个非常接近的水平上。如果你正在考 CFA 证书的话,我觉得这个学习会把你的金融品位提高到一个特别高的层次上。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传记式的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天然就带有吸引力,再加上穿插的几位现代商界领袖和历史学家的评论,观看起来不仅没有其他严肃纪录片的难以卒读,甚至算得上娱乐性满分。接下来我搜集了《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查看。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1

最近观看了《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从发展到鼎盛时期几位富豪巨头如何在无拘无束、乏序少则的前提下,肆意吞并和拓展事业版图,如何充满创造性地在财富王国中勾心斗角、神机妙算、攻城掠地。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是被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巨头摩根,汽车大王福特和一批像爱迪生一样有创新能力的人建设的。这部纪录片还同时展示了这些大亨大多都是白手起家,从贫困中挣扎起来的,他们都有大胆的想象力,足智多谋,善于创新,有信念,坚韧等,但他们身上也有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政府中的精英人物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

不得不提一下最后一集,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这显然与西方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格格不入。整部纪录片所展示的社会背景就是无秩序中取得成功让我一下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但是还是有不少感触。整部纪录片观看下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前两集。

第一集里的铁路大亨最初只是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小子,但是他独具慧眼3次发现商机。第一次,南北战争时期发现航运大商机,一举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但是南北战争之后,航运需求减少,这时他发现铁路运输的优势:快捷、低廉。正适合美国战后千疮百孔的社会,于是,范德比尔特倾其所有的航线,大力投资建设铁路。光这份背水一战的魄力就不是一般企业家又具有的,看看现在有多少企业都是在转型中衰落和倒闭的。当范德比尔特获取了美国40%的铁路航线后已经意识到美国铁路的过饱和,需要再发展不是建设铁路,而是提升铁路运送货物的价值,他又发现克利夫兰的一个濒临破产的炼油厂,当时美国还没有固定的照明原料,如果能与这家炼油厂展开合作,一能为美国社会提供价格低廉的照明原料,二来能提高范德比尔特家族在铁路方面的权势。可以说是铁路大亨创造了石油大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可以发现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开阔的眼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背水一战的魄力,看到了,想到了,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不然下一秒可能就是别人的想法了;善于与别人合作,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2

看了一部纪录片,觉得很喜欢,不仅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历史,也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我喜欢找寻问题的答案,所以看这类片子会比文艺片更有感触。

这是个关于美国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关于五个成功男人的故事。

文森比尔特是铁路大王,可能比较陌生,其他四人就如雷贯耳了,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一个让铁路蔓延全国,一个让煤油照亮了千家万户,一个让钢铁城市高耸入云,一个发动了电力革命,后起之秀福特把汽车开到了每家每户,钞票本来已经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更别说具有侵略性的商业战争,真是个人与历史的完美阐释。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男人的魅力,聪明、勇气、勤奋、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个成功男人所必需的品质,看现在经常有人把这些人说得话当圣经,看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要比听上一百遍更容易理解得多。

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个人或许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好点子也可以是他们周围的智囊想出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作为舵手的眼光与魄力,每个大王都像经营一个帝国那样,纵横捭阖,让人惊心动魄,所以看起来才会觉得真如史诗般壮丽,他们不仅仅在赚钱,同时也在建造美国,塑造美国人,甚至塑造世界。现在我们医学界还生活在洛克菲勒创立的协和医学院的光辉之下,可见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中国人耻于谈钱,就像有个小孩说我要金钱美女,立刻换来老爸的一巴掌,但是他改口说事业与爱情,马上变成了一个大拇指。人家老美很直白,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很喜欢用buy这个词。《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句话,没有经济能力的男人是个软体动物,有了足够的钱,才能自由地生存。在那里,经济始终与政治有条界限,看起来就是一个可以大胆地实现梦想的国度,从这点来看,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看了一些补充材料,又发现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符号化的解读,有些地方还是有失偏颇。

以前看《货币战争》,虽然直觉上觉得有许多不合逻辑,却拿不出东西来反驳,现在才发现,很多人以看过这本书为耻,简单而吸引的东西大行其道,处于知识窄门以外的人,又能解释得了多少呢,智慧还是要靠自己去开启的。

一直也很喜欢《罗辑思维》,一度也觉得那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然而过于狂热或许总是要陷入错误,别人告诉的东西永远不等于真相,还是很感谢这个胖子,能耐心而不自作高深的.讲解知识。

看的越多,越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这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片空白,到虚伪的真相,再到杂乱无章,最后才能无限接近,却又不能完全触到真相。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3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是一部专题纪录片,一共八集,每集40分钟。展示了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在新科技和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拿破仑摩根,最后到汽车巨子福特,他们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让美国成为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深深得影响了世界后来的发展。

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有几次审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1824年,范德比尔特所在的吉本斯公司赢得了“吉本斯对决奥格登案“。之前是拥有纽约水域经营蒸汽船垄断权的罗伯特.利文斯顿把吉本斯告上了法庭,接下来吉本斯把纽约州政府告上了法庭,而最终就是1824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利文斯顿的垄断违宪,纽约州政府也无权将新泽西州的垄断权交给一家公司,只有联邦政府才对州际商事有裁决权。因为这次审批,保证了航运业的自由竞争,让范德比尔特成为航运和铁路的交通运输大王成为可能。

后面的三次审批也意义深重。罗斯福上台以后,分别对J.P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垄断进行了起诉。以及美国汽车协会因为汽车专利权起诉福特的审判。前两者代表了垄断方,洛克菲勒被拆分成34家公司,后者代表创新和竞争方,福特赢得了官司,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审判“拿出来分享,因为纪录片里面的这几次审判确实打动了我。

洛克菲勒一开始是逃避审判的,逃了几个州,错过了自己孙子的出生,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让他痛苦至极。但是当他不在逃避回来面对审判时,那一刻真正打动了我。那应该是标志性的,他以最佳的状态,全力以赴,虽然老年,但依然是一名斗士。而福特,基本不去理会汽车协会,不去管专利。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是人们所需要的,是属于未来的。尽管被投诉了,但是他还是赢得了官司。

你可以想象吗?在福特还没有生产汽车之前,汽车生产就被垄断了。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4

而CCTV9正在播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则告诉了我们,不确定性即是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办法把“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下来,甚至最终把它变成确定性。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可以改变和操控的,这个改变和操控的办法即可以是一个idea的创新,也可以是一个内幕信息,还可以是一项技术的突破,甚至是金钱的操控,不管它是道德的?不道德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总之,你若是能够把握和操控,就能够改变“不确定性”,甚至利用“不确定性”,把它变成有利和机遇。

另外,吴军在讲美国的创新时也讲到,硅谷主要做的是技术创新,并不关心赚钱的事,风投主要做的则是商业创新。这是一种分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同领域,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的一个例证,那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和偏好,选择对了领域,你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也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所以,卡内基说“不是努力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不仅是努力能够改变命运,选择也能改变命运。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一个领域或者环境中无法掌控“不确定性”,也许选择个新领域、新环境就能改变一切。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5

九台《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开篇昂扬振奋,描写了工业革命后期,美国的商业精英们如何奋斗拼搏,创造商业帝国,实现美国梦。风云际会,一时多少豪杰。

最后一集剧情急转直下,两个故事,一是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二是商业大亨们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这纪录片结局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半晌忽然明白,这纪录片的编导他们也有家人!

有个笑话,苏联元首和美国总统与随从一起坐飞机飞越荒无人烟的雪山,气流不稳飞机要失控了,驾驶员喊必须有人跳伞飞机才能安全,美国总统对随从说你跳伞,随从说:“不,总统先生,我还有家人”,苏联元首对随从说你跳伞,他随从马上就跳伞了,苏联元首骄傲地对满面疑惑的美国总统说:“因为他还有家人”。

剧中福特官司的事情我没搜索到,但是我不认同因为随便喊一个高尚理由,就可以侵犯他人合法合理利益,就可以恬不知耻地喊“山寨有理”。据我所知福特可不是因为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成为商业巨头的,我所知道的是,福特对于汽车是有一系列的发明的,尤其是组装生产线的发明,他不是一个山寨企业主典型代表,莫把福特妖魔化以自适。

商业大亨们晚年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他们这样做无疑是高尚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钱捐给朝鲜的社会事业?朝鲜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温饱都难以为继了,而且三胖子盖新别墅也很缺钱;为什么不把钱捐给叙利亚的社会事业?叙利亚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都全球逃难了,而且巴沙尔修建预防联合国空军剿灭他的防空工程也很缺钱。所以最后一集如果想弄榜样力量,那是苍白无力的,环境不一样背景不一样则道德榜样没有任何可参照价值。

这个纪录片结局真是大跌眼镜,实在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形容语了,可惜了良好的素材良好的消化,结果最后拉稀了,稀里哗啦。

货币战争笑话(货币战争说的是真的吗)插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货币战争笑话(货币战争说的是真的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