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新零售就是个笑话(新零售真的是大势所趋吗)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Costco戳穿了新零售的谎言?

文/调皮电商编辑团队

这几天的零售圈,有点“开谈不聊Costco,聊尽商业模式也枉然”的意思。

Costco在上海的首店火爆开业,叫好者有之,不看好的也并非少数。争来争去,你会发现其实背后是 零售的两大路线之争:

推崇Costco的可称为“性价比”党 ,比如小米、名创优品,创始人都公开表示受Costco启发,以Costco为偶像。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亲自下场,以粉丝心态写下的《致敬Costco》轻松收获十万加,证明这一路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看好Costco的有很多具体的分析,比如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电商、快递的便捷,并不适应这样每周一次的开车采购方式,现在的热潮不过是新鲜劲,难以持续……

但仔细观察说这些话的人,就会发现, 他们往往是零售圈的另一股势力——场景体验至上的“新零售”党。

让顾客重回门店,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无论是“性价比”,还是“新零售”,本质都是对传统零售的差异化竞争。有传统大卖场作对比,Costco的精选SKU、极致价格才有意义,所谓新零售的场景式陈列、更好购物体验才能被感知。

这两条路线之间的争议,是因为关系零售人普遍面临且十分紧迫的问题: 到底怎么才能让流失的顾客,重回门店? (这背后还有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

先看看“性价比”和“新零售”各自给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Costco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用有竞争力的商品,把人吸引过来,成为付费会员。会员越多,单品销量越大,上游采购的谈判能力增强,又能进一步压低价格,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模式看上去不复杂,却几乎无法复制。

在你还没有忠诚会员,没有销量保证的时候,用什么去采购谈判?简单用补贴做低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一旦停止补贴,用户薅完羊毛也拍拍屁股走人了。

做会员制零售,有点像在互联网领域里做社区、社交,“极致性价比”的信誉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尤其在商誉水平普遍不高的中国,消费者经历了太多造一波行情就跑路的商家,也多得是不收会费还底价甩货破坏价格体系的商家,这些都让模仿Costco的门槛变得异常的高。

即使市面上有无数研究文章,让Costco成为全世界被剖析得最彻底的卖场,但四十多年来,依然没人能再造一个可与其比肩的零售品牌。即使是有强大供应链优势的沃尔玛,它的山姆会员店也是画皮画虎难画骨。

装修真升级,产品伪升级

再看新零售的解决方案,新零售的逻辑说起来很玄妙,要重构人货场,用更好的购物体验吸引顾客。

但具体怎么重构谁都说不明白,于是大家都把力气放在了后半句上,把“吸引”偷换成“吸睛”,只要做出点噱头,不管买不买,总归有人来看热闹嘛。

于是在 实践中,“新零售”变成了特别好上手的“套餐”。具体可以概括成:装修改造,陈列密度降低,把网红商品拿到线下来卖,增加扫码购、送货到家服务。一个标准的新零售超市就诞生了。

第一个这么做的盒马,确实收获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当时很多业内人探过店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从零售的角度看,成本根本支撑不住。最近,盒马已经悄然做出改变,包括限制每天一单免费配送,第二单就要收运费。当初“干掉周围三公里范围内便利店”的豪言壮语显然已成笑谈。

很多新零售为了改变而改变的思路,也常闹出外行的笑话。比如,有面包店为了追求极简高逼格陈列,直接把成品面包敞开放在托盘中,供顾客选购——已经连基本的卫生要求都不顾了,这得是多外行的人干出的事。

随着上述“新零售套餐”的泛滥,更多商家甚至连看热闹的人都无法吸引到了。他们似乎忘记了,传统卖场让人乏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同质化,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陈列,同样的价格。

而跟风改造的“新零售”,对顾客来说,无非是之前进门都摆着X牌洗衣粉,现在进门都摆着蓝色百X可乐,卖场装修改造的成本都被摊进了水果蔬菜肉蛋这样的日常产品中, 换个包装,价格贵一大截,能感知到的品质,却几乎没有差别。

装修真升级,产品呢,只有伪升级。稍加时间的检验,就被雨打风吹去。

零售核心价值的倒退

改造场景体验有没有价值呢?当然是有的。

但是大部分“新零售”环境升了级(虽然同质化的升级价值也有限),产品伪升级,改造成本还要摊进商品价格里,让顾客买单。其强盗逻辑,跟传统卖场收入场费有什么差别?都是成本转嫁,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样的新零售,在零售的核心价值上也是倒退的。

零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因为更靠近顾客,零售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把厂商的新产品推荐给顾客。传统的渠道理论是,虽然电视上天天做广告的是A品牌,但走进卖场,B品牌的铺面更大促销员更多,就能在终端拦截销量。中国第一批成功的品牌,几乎都是渠道品牌。

现在谁对顾客有更强的影响力?我们常听说XX产品因为某个大V推荐火了,因为某条推文火了, 你有没有印象有什么新品牌、新产品是新零售渠道做出来的? 很多所谓新零售卖场甚至要靠在店里摆满网红产品为自己引流,流量引进来之后,再琢磨着怎么多卖利润商品,把流量变现而已。靠近顾客,了解顾客,服务顾客的零售基本功,都被人货场忽悠忘了。

原本,“新零售”虽未见成,但容易走的路似乎也就这一条,大家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Costco的落地打破了这种幻想。

很多人的崩溃感,就像一个厨艺不精的人,被推送洗脑说,要想做好菜先要买齐一套装备,装备买回家之后,正等着锅里的饭菜自动变好吃,突然听说隔壁阿姨只用一个旧饭煲就能做出一桌大餐,自己家的人都闻着香味跑去尝了。

自己这盘看起来很美,味道却一言难尽的菜,还有谁来吃?

新零售是骗局吗?就是那种消费的噱头?

零售不分新与旧,只要跟对了潮流永远都是新零售。所谓新零售我认为是概念炒作,截止2018年下半年,我才听到了关于新零售概念的解答,即所谓的人货场的重构,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完全是拼凑。之前只是阿里提出概念!

新零售就是个笑话(新零售真的是大势所趋吗)插图

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还是另一个真香定律?

引言 |?能卖车就是好零售

新零售,最近在汽车圈很流行。因为新冠疫情,大家没法出门看车。

于是我们看到:欧拉直播一天签了1307笔订单,别克昂科旗周末一场直播定出去600多台车,特斯拉推出4种“无接触交付”应对疫情。

一时间,似乎不做「新零售」就像疫情期间没带口罩一样。那么,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车市刚需?今天车聚君陪大家聊一下。

(全文近7000字,又是有本事你看完系列)

一、什么是新零售?

首先说一下,新零售不只是线上零售。它包含除了4S店方式之外的所有卖车模式。大致分类如下:

那传统的4S店模式,怎么就不好了?

上世纪末就出现了长安铃木、广汽本田等4S店,2005年国家出台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正式确定了品牌授权、一牌一店、四位一体的汽车零售模式。

这在汽车市场井喷期,起到了规范与专业作用。但市场进入平台期后,库存积压、卖车赔钱,售后被分流成为常态。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感受到了压力。

于是,2017年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打破了品牌授权的垄断模式,卖车不再需要品牌方授权,汽车超市、汽车卖场、汽车电商等新的销售形式将被鼓励。说到这儿,大家就明白了:新零售其实三年前就有政策支持了,只是最近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那新零售有用吗?

“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没啥用,顶多像个安慰剂。”一位参与了别克直播的人士对车聚君说,“但没想到上周末请了一个明星直播一下定出去600多台,周一到周五的素人直播也能有平均5台/天的定车量。”

欧拉也差不多。3月22日是直播团购日,它在四大直播平台一共吸引了165万人次观看,互动量63万多,直播团购订单1307笔。

特斯拉更不用说,天生是新零售的课代表,一直都是在线选车、在线下定,加上无接触交付,实际受疫情影响最小。2月份它在中国市场交付了2314台,第一次坐上了电动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可以说新零售让它因祸得福。

从30万的国际品牌,到7万的自主品牌,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似乎都有人打通了新零售的任督二脉。

那是不是所有新零售都是销量解药?不尽然,有的就是毒药。

比如2018年3月,福特与天猫合作在广州推出了「自动售车机」。整个大货架最多可容纳42辆车供挑选,全程无人值守。顾客像在「自动售货机」上买可乐一样,只不过把投币改成了线上下单。

然而,当年长安福特销量下跌54%,2019年销量又下滑51%。连续两年腰斩,看来新零售当下还不能作为速效救心丸。

二、新零售的3.0时代?

虽然新零售不是灵丹妙药,但旧零售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传统的4S――零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正在面临新时代的全面挑战。

如果我们站在主机厂的角度,可以大致把新零售分成以下几个模式:

这里按市场表现划成了5个模式,从领克的1.5模式起就有了一些新零售的味儿,比如线上定车、城市展厅、终身质保等政策,大有革零售1.0命的势头。

但领克的新零售本质上还是传统零售。比如线上定车,最后还是由线下销售确定,甚至更常见的场景是,店员帮顾客在店里的电脑上下单。这其实只是4S的无纸化办公,而不是真正的在线销售。至于不限制买保险、不允许优惠等创新打法,最终都在生存压力下有了妥协。

零售1.5模式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城市展厅这一思路,让汽车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人们的选购名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汽车购买的触点。

特斯拉一出生就具有颠覆性,因为它在美国大力推行直营店,不惜面对诉讼也要绕过经销商集团。结果是,所有车型可以在官网选配、在线付定,连交付也可以直接送上门。所以最极端的例子是,车主可以自始至终都不必到实体店。

这种零售2.0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4S店存在的基础,算新零售的鼻祖。

但它也有问题。比如没有传统4S店作为缓冲,特斯拉的价格一有变动就是「硬着陆」,一度形成了“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的口碑。「等等党终将胜利」,也成为铁粉们的口头禅。

另外,销售环节不透明,售后环境一般,服务纠纷不断也成为2.0时代的困扰。

蔚来照搬了特斯拉的渠道模式,并做了创新。在线定车不局限于官网,而是转移到了体验优良APP上,贴合了新时代用户的习惯,一时成为业内标杆。一个车主七八位fellows的待遇也是空前绝后,客户体验甚至有点Overqualified了。

线下服务也有些过度创新:美仑美奂的NIO House成本居高不下,上海太古里单店月租高达139万,北京长安街一号的店更是不敢想像。不过效果还不错,就连石家庄这种闭塞的省会城市,因为有一个标准的NIO House,能让月销量保持在30台以上,和特斯拉形成了错位竞争。

只是囿于成本――无论是车本身的成本,还是运营成本,这种零售2.5模式能否作为新零售的代表而推广,还需要时间验证。

至于零售3.0模式,更加均衡与现实,理论上适合未来几年新势力们去尝试。至于谁是代表人物,我们会很快看到。

三、新零售会成为趋势吗?

这个问题,跟“电动车会成为趋势吗”是一样的。抛开情感因素,答案是:是的。

写这篇文章时,小鹏P7后驱版实现了706公里的NEDC续航,这是工信部批准的。我们就算打个8折,它也能跑到500多公里,与多数燃油车一样了。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于昨日发布,据称成本将下降30%。宁德时代宣布,2025年量产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50Wh/kg,同时它已造出能量密度为304Wh/kg的NCM811电池样品。长城旗下的蜂巢技术中心也宣称,它正在研发四元材料电芯,能量密度将高达300Wh/kg。

一度电池的实际续航超过10km且成本降到1000元以下,很快就会实现。

汽车定义也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A到B的交通工具,更不是挂在橱窗里的奢侈品,它作为一种大型载人可穿戴智能设备,几乎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每一环节。

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是不久的将来,人们必不可少的三个生活伴侣,使用频率与重要性甚至超过家人,而每个这样的智能单元,又构成了智慧城市。

这在5G已来、6G箭在弦上、低空卫星日益发达的当下,是一个「未来已来」的趋势。

当一切都开始趋向于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时,去一家4S店买车的概率大约等同于用诺基亚砸核桃的概率。(情感上,车聚君对这一趋势是有所抗拒的,人类最伟大和最美妙的沟通还是物理接触,但分析市场得抛开感性。)

换句话说,汽车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参照手机的发展。

这是2018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销量,如果把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合在一起,华为作为制造商是名列第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在线零售」业务占比突出,其中荣耀子品牌线上销量高达44%,是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

小米以47%的线上销售占比无人出其右,这大概也是2019年它能力压苹果的原因之一吧?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逻辑:智能机最主要的革新功能是,把一切消费行为转移到了线上。那么这个转化器本身的购买,也当然要受这个趋势的影响。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线上销量占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比例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24%上升至第三季度约27%。

车聚君预计,受2020年初疫情的影响,智能机的在线销售比例今年会突破30%,甚至更高并创下一个记录――和线下销量平分秋色。

汽车和手机一样,都是在不断进化中的。它们已经随着年轻人的在线使用习惯,一步步转向了在线销售,而这次新冠疫情只不过加速了这种进化。

我们再来看一下消费者的体验。

一位路虎4S店的销售曾直白的对车聚君说,任何一个客人只要一进店,用余光扫上三秒钟,就能知道收入大概多少,会不会买车。这决定了,十年前是要加价10万还是15万?十年后的今天是要降10万还是15万?

你可以想像一下客人的心情。但新零售下的在线买车完全不用担心。

你可以穿着大裤衩子,用「葛优躺」陷在沙发里,一边抠鼻屎一边看屏幕上帅哥美女卖力的卖车,哪怕是平时微博上粉丝百万的大咖,在镜头前都是客客气气温文尔雅的。价格都是公开、透明、一视同仁的。

如果觉得主播不爽,可以一秒换台,完全不用顾忌对方面子而不得不站在大厅里听销售的推销话术。甚至,你还可以留言当场戳穿对方。

这种在线方式,让用户有了一种真正的「上帝体验」。

当人有了更好的体验时,他的行为选择会具有不可逆性。好比开惯了电动车的人,很难再适应燃油车一样,一个习惯了在线支付的人很难在钱包里放500以上的现钞――甚至,有的年轻人开始不带钱包了。

所在,当汽车新零售出现了一个「舒适区」后,沙漠会变绿洲。

四、什么品牌适合做新零售?

汽车新零售的本质是:简单高效。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能支撑这个特质,就可以做。

目前看,电动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更适合先实现新零售。

首先电动车更简单。它没有发动机、变速器,不用担心漏油、顿挫、各种恼人的故障,更长的保养周期和更低的保养成本,让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更简单。

其次,电池产能集中在松下、LG化学、三星和宁德时代4家手里,出货量占到了全球80%以上。车体和电池的分离更像手机行业,让汽车制造和维修更简化。

再次,电动车相对来说更易整车OTA,这决定了它的硬件变动少、改款周期更长、更易在线诊断,对用户来说使用和维修更简单、方便。

这决定了,电动车在制造、销售、维修保养上,能接近手机的标准化和简单化。

互联网基因是透明、平等、高效。这决定了该基因下的汽车产品必须质量过硬,否则会因为口碑而被抛弃;服务必须平等友善,因为你不知道屏幕后坐的是百万富翁还是屌丝青年;整个过程必须诚信高效,任何虚假承诺都能被当作欺诈证据。

所以,符合电动车、互联网基因这两个条件的,以新势力为主。比如特斯拉、蔚来、小鹏,它们的在线购车、在线服务都做的相当成熟。

当然,传统车企也不是不行。以长城为例,它旗下有燃油车品牌哈弗和WEY,还有纯电动车品牌欧拉。

打开长城设在天猫的网店,会发现销量最高的是欧拉R1,月销为1021笔。第二高为全新哈弗H6,月销为163笔。说明传统企业的不同品牌,也可以分出是否有互联网思维,并能直接反应在在线销量上。

如果全网比较,销量高的车型还有小康C31和大众朗逸。

东风小康C31,只要4万左右,十七年来在三四五线市场有了不错的质量口碑,因此在天猫的月销量高达1500台。朗逸是十万级家轿的一个标杆,虽被戏称为“德原朗”但它的底盘与操控确实在同级中最优,顶着大众神标,销量一直优秀。

欧拉R1也类似:生于专属的ME平台,有长城的体系力和蜂巢的技术实力背书,加之出色的设计和空间,以及7万左右的实惠售价,一直在中国电动车销量前五。

因此从产品上讲,做好新零售还得具备优秀产品力、高性价比、良好口碑。

毕竟在网上没看到实物前,直接花数万甚至几十万还是有点让人不太放心。这得感谢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这些新势力,以及它们那些敢“吃螃蟹”的前期车主,他们的努力,给中国汽车打开了一个叫新零售的大门。

如果拉出几个试水新零售的品牌,我们看到要达到真正的100%在线的新零售,最大困难还是在线金融、电子发票、在线上牌。如果有一天,银行、税务、车管部门能把在线服务做到最大化,实现「完全在线」的购车服务指日可待。

欧拉最便宜,但它的√却最多。这不仅得益于它最近的直播活动,更多还是持之以恒在天猫等在线平台上的对新零售业务的坚持。

接下来,我们以它为例讲一下怎么做好新零售。

五、怎么做好新零售?

车聚君直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BEHAVIOR及「8XIN」原则。

Believe,是信任。即你的产品在上线销售之前,必须保证质量过硬,整个企业的体系力包括品牌力,能让观众/潜客相信你。

以欧拉R1为例,母公司长城集团一直处在自主品牌销量前三甲,欧拉品牌只做电动车,蜂巢科技做专业背书,能对应XIN字解析的「信」。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最保值的新能源车中,欧拉R1以90.3%的成绩名列第二,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

Enjoy,是开心。直播不是上网课,你得让观众寓教于乐,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得有一定乐趣。这是能保证人家看下去的基础,否则屏幕一关,你车卖给谁去?

XIN字解析对应「欣」。以欧拉华北区的直播为例,唐山区的主播是一个当地的自媒体,台风更专业,语气更自如,能用镜头完整介绍车辆及优惠,中间还能开一些轻松的小玩笑,观众与互动量明显不错。

Herd,从众心理。你不能说谎但不代表要照本宣科,主播人员不管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得有节奏感,能调动观众的情绪,让镜头前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心理,认同心理,最后是从众心理。即,大家都买了,我觉得也不错,那就也买吧。

XIN字解析对应一个「莘」字,因为它也读SHEN,可以引申至「莘莘」,即人数众多的意思。在营销上,直接理解为销量不错。

2019年,欧拉品牌共交付35,264辆电动车,名列全国第七,同比增长484%名列第一。2020年2月,欧拉R1在中国纯电动车车型销量榜上名列第六,超过威马EX5、比亚迪e2、元EV等热销车型。

Appetite,欲望。得提前做好功课,清楚产品的卖点是什么?特别是镜头前的观众想看的卖点是什么?如果是代步电动车无非是:使用成本、充电便利性、安全与质量等,如果是中档车型,可以突出续航里程、舒适性、科技感,如果是高档电动车,可以强调性能、智能、豪华感等等。

XIN字解析对应一个「新」字。新鲜感才会产生欲望。无论是能源方式、科技感、外观设计、直播内容、促销方式,你总得找到至少两项新颖的点,否则,很难吸引人。

欧拉R1沾光在外观设计具有很高辨识性,能打眼。线上直播又规避了触感带来的不利项,而能突出它「车小空间大」的视觉强项,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

Value,性价比。要让观众觉得「值」。有人说在线消费可以买手机和口红,但不会买汽车这么贵的商品。也不一定,别克昂科旗和特斯拉Model 3不都是在线零售的成功案例吗?它们都在30万上下。

XIN字解析对应的是「薪」,是说薪水买得起。这个薪水可以是普通三四线城市白领的薪水,也可以是一线城市金领的薪水。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

用苏州车主傅先生的话说,它觉得欧拉R1只要7万块太便宜了,而且算了一下每公里的电费只要3分钱,因此看到广告后第二天就买了。值,是他的评论。

Incentive,激励。如果说上一个Value让观众产生了60分的购买欲,那么加上适当的激励政策,可以上升到80分。

XIN字解析对应的是「鑫」,字面是财富丰茂的样子。可以理解是优惠与赠品越多越好,让观众觉得有赚到,才会痛快下定。

以欧拉R1为例,在直播期间三人拼团返1818元、购车抵用券300元、预定礼包3000元、金融礼3500元、全险礼5000元、赠换购现金礼5000元,还能获赠2500元家充桩,虽说这些方法有些“土”,但它有效啊。

Open,开放与互动。问货才是买货人,永远别嫌观众烦,哪怕是小白问题。另外如果是在线平台如天猫店的销售,回答一定要真诚、客观、专业,因为看答案不只是提问的人,还有N多你想不到的潜客。

XIN字解析对应的是「昕」,本意是黎明的太阳,表示冲破黑暗,开放明亮。

在天猫店,不少买家的评论相当直接开放,不管正面还是负面,非常有真实感。比论坛和问答里的可信度高多了,车聚君非常喜欢看这类留言与评论。

Recommendation,推荐。好的销售是,你让一个人买了产品,他还会推荐给其他人。这种方式叫用户自营销,或者全民营销。特斯拉的做法是换周边附件或充电额度。蔚来的做法是积分制,可以换大到配件,小到咖啡。

相比新势力,欧拉R1的推荐更多靠长城爸爸的口碑。

要么自己买了一辆,再给小舅子买一辆;要么自己是长城三辆车的用户,最早从赛影(知道这车的都已经暴露年龄了)开始支持并推荐长城。

这对应了XIN字解析的「心」字,因为用户从内心认可,才会推荐。

当然,这个BEHAVIOR及「8XIN」原则只是车聚君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六、给新零售泼冷水:零和博弈?

前面似乎都是新零售的好话,那它现在是不是就像瑞德西韦(Remdesivir)一样,马上投入战场救深受疫情困扰的主机厂一命了?

显然不是。

多数在线零售,无论是直播还是天猫在线销售,它更多功能是引流――只是起到了帮4S店集客的作用。换句话说,这些线上下单的顾客,很少是临时起意,多数是蓄好的潜客在这个时节下了定,只是下定的渠道是线上而已。

本质上,在线零售并不会显著增加销量。它与线下存在零和博弈关系。

只有做的持久和成熟,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销量绝对值。因为线上销售还能带来额外的口碑传播――评论区的好评与积累销量,都能增强摇摆用户的信心。

对4S店来说,直播卖车还有一个悖论。

这些店员可能更没意识到:直播卖车成熟后,店方只需要一两个主播人而不再需要这么多销售员了。他们的命运,有点像新媒体兴起前的报社编辑。所以4S店让销售去直播卖车,好比报社让编辑学写公众号文章一样。

当然,厂家搭台、店方配合、媒体主播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新模式,类似欧拉唐山店那样的尝试就挺不错。

新零售不只是线上,4S的对手还有更多。

据可靠消息,迪信通正在筹备「百城千店」的线下汽车卖场活动。昔日的手机专场巨头,要进军汽车新零售的线下业务。这种模式是政策鼓励的,商业逻辑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如果上万的手机能在大专场卖,几万的小车也能卖卖吧?

苏宁也有这样的计划。

车聚小结

汽车制造在从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那么汽车销售一定会从传统销售转向新零售。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目前新能源销量只占汽车总销量的3%。

因此现阶段,新零售的「新」看上去只是一种新鲜感。就像疫情间的一个视频,一位意大利老爷子不顾家人劝阻,一定要出去喝咖啡。但他一出门旋即又敲自家大门:请问能买一杯咖啡吗?众人大笑。

但不能说,这种尝试没有用。

最新消息是,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4万人,欧洲达到40万人,日韩超过1万人。这些地区是全球汽车主产区,通用、福特、特斯拉纷纷转产呼吸机,各大车企推出不知期限的停产计划。这是人类史上最重大灾难之一,更是汽车史上的最大灾难。

在全球都在提倡Social Distancing之际,以「零接触」为表征的「新零售」必然会逐渐从尝试变为主流,从零食变成主食。传统汽车有点像白垩纪末期遇到小行星撞地球的恐龙们一样,必须重新进化出新的生存方式才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恶化。

向死而生,唯变能存,是一个朴素的进化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新零售就是个笑话(新零售真的是大势所趋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