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慈禧唱戏笑话(戏说慈禧百度百科)

本文目录一览:

慈禧是怎么写福的传说

慈禧赐字

慈禧爱看戏,看的高兴时会给唱戏的艺人们一些打赏。一次,有名的武生杨小楼给慈禧唱戏,表演的很好,慈禧很高兴,于是就指着跟前桌子上的糕点说,"这一桌子的点心全赏给你了",杨小楼受宠若惊,非常开心,就对慈禧说,"这一桌子的点心太多了,奴才消受不起,不如老佛爷您就赐给奴才一个字吧?"慈禧听完杨小楼的话,兴致很高,于是就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福”字,杨小楼一看这字傻眼了,“福”字旁边的“礻”多了一点变成了“衤”,这就是个错别字,这赏接了吧怕被人笑话,不接吧又怕得罪老佛爷,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进退两难。这时慈禧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把字收回来吧,自己贵为太后,很没面子,赏出去呢,毕竟是错别字,又很丢人,场面很尴尬,这时站在一旁看了半天的太监李莲英也知道问题出在哪了,灵机一动,笑呵呵的说到“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的福都要多出一点来”,杨小楼一听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这是李莲英在给自己圆场,连忙跪下叩头说“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奴才是绝对接受不起的”,慈禧也听出来这二人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于是就借势说了句“既然这样,那好吧,隔天再叫人给你送一幅字去吧”。

歪评: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只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八面玲珑,你就可以成为最大的太监……

慈禧唱戏笑话(戏说慈禧百度百科)插图

寻一则慈禧笑话

话说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大清帝国受到了参加第一届奥运会的邀请函。此时的慈禧已执掌国政三十余年,可别说是“奥运会”,就连“运动会”也没听说过。这时有一老臣奏曰,所谓“运动会”者,不过是汉代以来我国固有之“散乐百戏”而已。今天下一家,万国共会,盛况空前,没有我大清参加,焉能称“世界盛会”?应该并必须前往。至于派什么人去?区区一个奥运会,皇帝、太后就不必“御驾亲征”了,但规格也不能太低,让人看不起,就找个王爷领队吧。谁去参加比赛呢?找个戏班子,再找些玩杂耍的就行了。于是大政方针就这么定下了。

临近出发时,领队的王爷尚未确定,主要是现有的王爷,有职有权的不屑于去,说白了是认为“油水不大”,还有的以为带着戏班子、玩杂耍的出去,“丢不起人”。好在还有一位酷爱听戏的王爷,一听可带着戏班子出门,主动请缨。慈禧一看,这位从来不愿办事的主儿,这次倒是临危请命,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奥运钦差大臣”,遂率队出征。

王爷亲率他的“奥运代表队”,乘船三月,于1896年4月到达希腊的雅典,正好赶上开幕式。奥运会官员拜见王爷,并向他报告赛会日程。首先要升各国国旗奏国歌,请王爷拿出大清国旗和国歌。王爷问:“什么是国旗国歌?”官员回答:“就是代表贵国的旗帜和歌曲。各国人一见到这面旗帜,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这是你们大清国。”王爷明白了,可哪儿去找国旗呀。王爷到底是王爷,代表大清国的当然是龙了,就用龙旗。龙旗现做也来不及。有仆人说老爷身上的龙袍上不就有龙吗?裁下来镶个边就是龙旗了,五爪龙咱没有,王爷的四爪龙也能将就了。国旗的问题这就算是解决了。但升国旗还要奏国歌,国歌又是什么?“国歌自然就是能代表大清国的歌了,一听此曲就知道是大清国的歌。”这王爷在行,咱不带着戏班子来的吗,就让戏班子上去演奏“贵妃醉酒”,说完,他就坐在了那里听起了戏来。这一演就是两个小时,奥运官员见还没有完的意思,派人来问王爷,何时才能结束“国歌”,回话是还早,不要等他们。于是比赛开始。

第一项是百米赛,戏班子和杂耍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爷将随身带来的“急递兵”,或说是传令兵唤上来说这个节目就是你上了。于是急递兵和大伙一起来到起跑线边。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争先恐后跑上征程。急递兵却站在起跑线上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跑,他说一声枪响有什么可怕的,看他们吓成那个熊样,即使跑也要听王爷的,没有王爷的命令他决不跑。众人没法,只好又向王爷禀报,王爷说:“对了,刚才忘了将令牌发下去了。”掏出令牌,交给来人,说,可以跑了。急递兵一拿到令牌,只听嗖的一声,就冲上跑道,只见垂在脑后的辫子立马打横,与身体形成直角,霎那间就追上了前面的队员。但他很快又回来了,问:“要把哪个抓回来?”众人告诉他,不用抓谁,跑得最快就可以。于是他又重新冲上跑道,并一举跑到终点。这时,其他运动员还没到来,他自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也获得了第一届奥运会的首金。

田径赛场上,跳高项目开始点名。问大清国有无参赛者,王爷问杂耍的有能跳的吗?杂耍领队说,不知道有跳高,能跳的没来。戏班子的班主说,我们这儿有个武生还行。王爷说武生行就武生上吧。要说这位武生还真不含糊,全武行的行头,扎着靠子就来到赛场。看着各国运动员都是短打扮,咱们的武生和他们就是透着不一样。当时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男子跳高也就从一米三四十开始,各国运动员一一越过标杆,咱武生一脸不屑的站在一边看着。当接近尾声时,有裁判看到武生,问这位是干嘛的,说是大清国运动员,问干嘛不跳,答曰嫌太矮了,问他打算从多少起跳,说是起码一丈。裁判不知一丈有多高,这边比划一下,吓了裁判一跳,当时的标杆最高也不过二米五。于是,等大家都跳完后,裁判将横杆挑到立杆的顶部,有多少算多少,您就凑合着跳吧。只见咱们的武生将战袍的下摆往腰间一掖,轻轻来到到横杆前,一个旱地拔葱,便跳到了横竿上一动不动,众人直看得眼睛都直了。然而那选手站在了横竿上再也不下来,这成绩却是无法计算的,急得裁判在下面直喊:“快下来,快给我跳下来。”那选手想也不想又跳回来原来的那一面,这下坏了,成绩被判无效。好在这只是第一次试跳,还有两次机会。 这第二次试跳,只见武生双脚跃起,空中一个鹞子翻身,打着富裕就从横杆上方窜过。全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掌声雷动,欢呼雀跃。裁判这边也忙乎起来,争议这成绩到底是否有效。因为当时的规则没有禁止双脚起跳,故没有理由不算。于是这块奥运金牌算是落入中国队囊中。据说此后因此而定了只许单脚起跳的规则。

接下来是球类项目,足球在欧洲已是较成熟的竞技项目,与中国传统的蹴鞠相差太远,这次大清代表团也没有准备参加。但发现有一称为篮球的项目,尚可一搏。当时的篮球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个篮筐,相当于我们今天打半场练习篮球。双方无论谁拿到球即可投篮,入筐即得分。这次杂耍班不能再推辞了,挑了五位玩叠罗汉的上场,大概交代了几句规矩。这几位悟性都很好,对王爷说:“这算嘛呀,不就是往筐里装球吗,您老就擎等着瞧好吧!”比赛开始,哨声一响,对方运动员首先抢到球,连续向篮筐投掷,很快就得了七八分(当时进一球得一分)。杂耍班场上队长此时也看出端倪,大喝一声“起”,五人须臾之间在篮下迭起罗汉,当对方又投入一球后,下面队员接过球,依次传递到最上面的队员手中,上面队员将球直接灌篮。球从篮筐穿过,又被下面接住,再次传上,循环往复,流水作业,以下就没有对方什么事了,结果自然也就没得说了,大获全胜。据说,从此以后,篮球也改了规矩。

第一届奥运会,中国队以3金取得不俗的战绩。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即将开始。回过头看,大清的王爷仍摇头晃脑的听着“贵妃醉酒”。奥运会官员过来问道:“贵国的国歌还没有奏完呢?”王爷回答:“快了,这就完,还有两出就得了。”

慈禧闹笑话有人敢笑吗,慈禧第一次看到电灯是说了什么?

慈禧太后当时第1次看到电灯称它为茄子。而当时慈禧太后身旁的官员,明知道她叫错了却也并不敢出言否认。即使当时李连英与慈禧太后关系非常好,但是他也依旧没有选择嘲笑慈禧太后。当时因为电灯这个东西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慈禧太后叫错也并不奇怪。在清朝的时候,其实电灯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大部分清朝百姓并没有机会看到电灯而已。到目前来说,电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为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在清朝末期火车第1次进入中国,只是当时清朝人并没有能够识别出这种技术。当时世界正在进行第2次工业革命,在1908年的时候电灯也已经出现在了中国,同样也是第2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要知道慈禧太后第1次看见电灯的时候,闹出了不少笑话。慈禧太后毕竟当时深受那些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对这些西方发明出来的物品大多数都是接受不了的。当时她看见电灯时脱口而出茄子两个字,在现代人看他说的这句话非常好笑。慈禧太后作为整个清政府的统治者,所以也是最先看到电灯的人。当时由于没有人能够告诉慈禧太后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所以慈禧太后才会叫错的。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流入中国的时候,肯定是要先供着皇室人员使用的。虽然慈禧太后闹出了笑话,但是他身旁的大臣以及李连英却并没有笑话她。毕竟慈禧太后才是当时整个清朝的掌权者,她在全程当中是十分有威严的。慈禧太后在晚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电灯,由于他的知识水平并没有达到像西方国家那样比较先进的程度,所以自然无法对这种东西认可。

慈禧对听戏几尽奢靡,听完为何把唱戏的打了一顿呢?

因为这场戏讲的是一个贪官的故事,戏子将贪官演的活灵活现,让慈禧信以为真,非常的生气所以将这位戏子打了一顿。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的时候权势最大的人,在她晚年的时候为了排解深宫的无聊时光,非常喜欢听戏,因此时常将戏班子召到宫里为她一个人唱戏,而因为听戏,慈禧太后还做出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当时在京城中有位非常红的角儿,叫做杨隆寿,自小学戏,主攻武生,八岁登台的时候便引起轰动,在京城中每次演出都是座无虚席。而慈禧太后听戏自然要选最好的戏子,因此杨隆寿经常进宫为慈禧太后表演,一日宫里的太监又过来请他入宫,杨隆寿便带着戏班子收拾东西去为太后现场,并且还准备了一出戏班子新排的戏,希望借此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嘉赏。

到了宫里装扮好之后开始唱戏,这出戏讲的是一个贪官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故事,杨隆寿扮演这个贪官,在戏里杨隆寿演的非常好,将贪官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拿捏到位,引来了阵阵掌声,慈禧太后也看的非常高兴。戏唱完之后,慈禧太后将杨隆寿叫到了面前,以为会得赏赐的杨隆寿兴高采烈的跪在地上听吩咐,没想到慈禧太后却命令身边的太监狠狠的打了杨隆寿三十大板。

原来慈禧太后觉得杨隆寿演的太像了,自己看的十分生气,因此必须亲自惩治一下贪官才解气,而可怜的杨隆寿在挨完打之后还要谢恩。除了这件事之外,慈禧太后在听戏的时候还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规矩,比如慈禧太后属羊,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所有带羊的戏词都要改掉,用别的字代替,否则惹怒了慈禧太后可能

慈喜太后的笑话

(一)有这样一个故事:慈禧太后决定坐火车去沈阳谒陵。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所以她在上车之前先让火车前进后退地演示一番之后,就问身旁的铁路总督:“这个铁玩意儿怎么自己会走?”那个对火车一窍不通,但是根据官场经验已经有所准备的铁路总督恭敬地回答:“这是洋人从中国的五行之说中偷去的玩意儿。木能克土,所以要在土地上铺枕木。金能克木,所以要在枕木上铺铁轨和用铁造火车头。火能克金,所以要在锅炉内烧火。水能克火,所以要往锅炉里装水。”慈禧听后龙颜大悦,传旨嘉奖。

(二)1888年慈禧“恩准”了李鸿章在中南海的紫光阁修建铁路的奏折。然而,1888年底,当慈禧同意了李鸿章的试车奏折后,蒸汽机车巨大的排汽声和震耳的汽笛声却把慈禧吓得不轻,可碍于太后的尊严又不便直说,只好以火车的动静太大,恐会震坏了皇城的气脉为由,又称火车司机坐在她前面不成体统。遂下旨,不准用烧火冒烟的火轮车牵引大清国的皇家专列。于是世界铁路史上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这条铁路上的火车只是在慈禧每天到勤政殿上朝、下朝的时候,开行两次。所谓的开行,也就是这6节火车车厢靠人力,由宫内的太监们挽着黄缎子织成的绳索拉着跑。

每当慈禧乘坐的小火车专列出发的时候,与她平时坐轿子出行的排场一样,前呼后拥。列车前面,两队太监,手持幡旗组成仪仗队,分列铁道两旁引导。另有几十名身强力壮的年轻太监肩拌黄缎绳,拉着火车奋力前行。列车尾部也有一些太监随列车前行,需要停车时,他们便一齐发力,将列车拉停下来。名曰:“火车”,却放着火车头不用,而用人拉,真是只有慈禧才想得起来。

慈禧特邀一人唱戏,但此人却染上了一个什么恶习,慈禧知道后立马特批?

因为慈禧喜欢听京剧,谭鑫培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后,慈禧也允许他进宫吸烟。

其实京剧原本只是地方上的戏曲,进入京城后,被一代又一代的名角删繁就简,日益趋向成熟。与当时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戏剧占有绝对的优势。余派、马派、谭派等名角名动京城,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戏剧名角很多都有抽大烟的陋习。

烟瘾最大的,要数汪笑依。据说,他每天都要抽二两的烟膏。由于,深受大烟的腐蚀,他连早上起床都成为了一种困难。每天清晨,她的姨太太都要口含大烟,喷在他的脸上才能唤他起床。起来之后,汪笑依不急着吃饭,要先抽上十来筒烟,然后再吃饭。他这一套下来,往往要一个多小时。京城中的各个戏园子都知道它的这个恶习,于是,每次请他唱戏都要提前催他起床。

其实谭鑫培素有伶界大王的美誉,以一己之力创立了“谭派”。作为京剧鼻祖的他,同样离不开大烟。当时清朝明令禁止吸食大烟,谭鑫培也不敢顶风作案。但是,不吸大烟之后,谭鑫培做什么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他索性连戏都不唱了。

可是慈禧太后偏偏喜欢听戏。五月端午节,她心血来潮,下旨让杨小楼、谭鑫培等名角进宫唱戏。不料,慈禧太后左等右等,谭鑫培总是迟迟不到。肃亲王担心太后生气,于是,亲自前往谭府询问缘由,这才明白谭鑫培是为烟所困。

之后肃亲王报告慈禧后,慈禧笑道:“既然是这样,我就准他进宫抽烟。只要他唱戏唱得好,烟不是问题。唱的我高兴,我就派两个太监为他装烟。”谭老板听后喜出望外,马上拿出烟枪好好过了一会儿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慈禧唱戏笑话(戏说慈禧百度百科)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