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昌宁笑话(昌宁贴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急求山西各市旅游宣传口号! 尤其是忻州 吕梁 临汾 阳泉 晋城 运城 根本找不到啊 好忧愁

山西 晋善晋美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华夏神韵,晋善晋美/人文山西,晋善晋美/大山之西,晋善晋美/ 梦里老家,画里山西/寻梦古文明,情醉新山西

1 太原市 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 避暑都市•清凉太原/唐风晋韵,锦绣太原 华夏文明看山西,晋商风采数太原

迎泽区

杏花岭区

万柏林区

尖草坪区 傅山故里、不锈钢城 傅山故里 美丽草坪

小店区

晋源区 晋之源

清徐县 文化名城、醋都葡乡 贯中故里 中国醋都

阳曲县 三晋首邑,魅力阳曲 千里一曲,曲当其阳

娄烦县

古交市

2 大同市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城区   产业特色化、城市靓丽化、环境人文化、民生覆盖化、管理现代化  

矿区      

南郊区   揽胜南郊,走向大同  

新荣区 塞北名镇 古堡之乡 名城生态区、古都后花园、休闲宜居地  

阳高县 塞上古风韵 魅力新阳高 美丽阳高,中国杏都  

天镇县 边塞文化、佛教文化、生态休闲、时尚田园    

广灵县 塞北小江南、绿色文明地 生态广灵、和谐广灵 广灵之旅——雕刻时光

灵丘县 唐水钟灵,魏山毓秀 红色土地、绿色家园  

浑源县 钟灵毓秀,塞北名城 民族融合之地,中国黄芪之乡  

左云县 能源重地、生态胜地、边塞名城    

大同县 建设现代城郊型新大同县

3 阳泉市 晋善晋美进阳泉 三晋门户、晋冀要冲、晋东明珠、煤铁之乡、煤海山城/山西东大门 中共第一城 文献名邦,生态阳泉/文献名邦 魅力阳泉

城区

矿区

郊区

盂县 忠义之乡,秀美河山

平定县 中国刻花瓷之乡

4 长治市 太行山水,晋善晋美 太行情 上党行——宜游长治欢迎您/神奇太行,宜居长治 冬有三亚、夏有上党、清凉之都、避暑胜地

城区 清凉之都,绿色家园----长治城区欢迎您

郊区

长治县 炎帝故里、煤乡铁府、城隍之都

襄垣县 千年古县,魅力名城,中国襄垣

屯留县 古韩要地、三晋通衢 麟绛和秀,山水谐美

平顺县 上党从来天下脊,无限风光在平顺 妙在奇山秀水间——平顺/雄奇山水,叹为观止 雄奇太行 梦幻水乡/山水古太行 诗画新平顺

黎城县 太行红山,黎侯古城 畅游黎城,逸然自得 太行风景道 厚重黎侯国

壶关县 世界奇峡、天然氧吧,千里太行第一峡

长子县 千年古县、尧王故里、西燕国都、精卫填海——长子欢迎您 中国青椒之乡

武乡县 抗战圣地,红色武乡 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寻抗战足迹,游红色武乡

沁县 北方水城·中国沁州

沁源县 神奇太岳 秀美沁源

5 晋城市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国际花园城市晋城欢迎您 神奇太行·经典晋城 晋善·晋美•晋城/河东屏翰、冀南雄郡

城区 一步一画卷 一城一花园    

高平市 炎帝故里 大美高平    

泽州县 泽润古今 州通天下 山水古韵、精彩泽州 美丽泽州,魅力泽州

阳城县 阳名天下 城载未来 品黄河文明,览阳城美景//一城文化韵,满目山水情 太阳之城,阳光活力之城/灵山秀水,生态蟒河/文明之源,山水人文古邑

沁水县 沁人心扉 最美山水 千年古县,中国沁水  

陵川县 领秀太行 清凉陵川 世界围棋源地 太行风景之都

6 朔州市 晋善晋美 朔风朔韵 塞北朔州,宜居新城

朔城区 桑源古州 大美朔城 桑源古州 塞上明珠

平鲁区 门神故里.魅力平鲁 中国门神文化之乡

山阴县

边塞雄风广武城 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

怀仁县 中国德乡,天下怀仁 心怀德义、仁走天下

应 县

让释迦塔走向世界,为释迦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油 佛祖道场,众生和谐

右玉县 西口风情、塞上绿洲、右玉精神 塞北之城,油画小镇 黄土高原的塞上明珠——右玉

7 晋中市 晋商故里,科教新城,魅力晋城 晋商故里,揽胜晋中 精辉古意,蕴藏晋中

榆次区 学府新城,大美榆次 享乐北方中国,请来山西榆次

太谷县 谷色古香、养生太谷 谷色古香养生地 魅力无限新太谷

祁县 乔家古风,魅力祁县 酥梨之乡 山西祁县/梨苑风情·大美祁县 晋商圣地,山西祁县

平遥县 平遥古城 中国明清第一城 又见平遥——等你来看我/华夏五千年,平遥第一城 何日平常心 千年逍遥游 平遥古城欢迎您

灵石县 晋善晋美·灵石灵动 秦晋要道,川陕通衢 古镇大院山水画

榆社县 晋在云竹、大美箕榆、云湖鹤舞、乐养仙境 半城为佛地,半城是民居

左权县 红色左权 歌舞之乡 晋疆锁钥,山西屏障 巍巍太行山,英雄左权县

和顺县 清凉和顺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昔阳县 悠游昔阳 寻梦大寨 寻梦大寨,多彩昔阳/爱我家乡,走遍昔阳 走进昔阳,寻访亮剑主战场

寿阳县 游帝师故里,品福寿文化

介休市 三贤故里、清明源地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三贤故里介休

8 运城市 关公故里·中国运城 古中国,新运城/美丽河东,大美运城 关公故里 华夏根祖 大运之城/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

盐湖区 华夏盐都 德孝圣地 关公故里    

永济市 诗情画意·美丽永济    

河津市   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相敬如宾  

绛县 天下第一县    

夏县 华夏之根,忠孝之源,智慧之乡,绿色之都 人文夏县、古都夏县、绿色夏县 华夏第一都/古禹都·新夏县

新绛县      

稷山县      

芮城县 文明之源,洞宾故里,黄河明珠,生态芮城    

临猗县 晋商源头,中华果都,美丽临猗    

万荣县 中华笑城,山西万荣 万荣,让笑话告诉世界/万荣,在这里寻找最早的中国  

闻喜县 龙的故乡,后稷故园,商王故都,晋国故土,宰相故里,风水故地    

垣曲县 美丽舜乡 生态垣曲    

平陆县 天鹅之乡、傅圣故里、生态平陆

9 忻州市 五台圣境 五福忻州 中国跤乡·山西忻州/佛国五台,福地忻州 忻州山水关,京津后花园

忻府区 摔跤之乡、八音之乡、貂蝉故里 中国摔跤之乡-忻府区  

原平市 铝电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里、慧远故里、晋贤故里、将军之乡、书画之乡 秀美梨乡·诗画原平  

代县 大美雁门,魅力代州    

繁峙县 滹源明珠——繁峙    

静乐县 中国藜麦之乡 赏五彩藜景•品印加古粮•聚四海人气•展静乐魅力  

定襄县 安民辟壤 好运定襄 革命老区,红色定襄;转型跨越,腾飞定襄;山青水美,生态定襄;钟灵毓秀,文化定襄 人说山西好风光,无限风光在定襄

五台县 世界遗产地 美丽新五台   打造生态五台 绿染佛国圣境

神池县 神韵池清,风光无限 天上瑶池,人间神池 月饼之乡—神池

五寨县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

岢岚县 荷坪岚漪 清凉山城    

偏关县 黄河入晋第一县 三晋水电第一县/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 黄河长城风情旅游之地

河曲县 美丽河曲 民歌的海洋 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古塞雄关,璀璨河曲 白朴故里,彰显大美河曲文化。杨业旧籍,再谱转型跨越新篇

保德县   民歌之乡、红枣之乡、神秘的三趾马化石之乡  

宁武县 军事关隘、帝王游猎、边塞佛教

10 临汾市 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 帝尧之都·中国之源/文明古尧都,魅力新临汾 尧都临汾 鼓舞华夏

尧都区 尧都根祖文化游 溯中国源头 寻华夏之根 锣鼓之乡/建尧都华表,树尧都形象/平水洋洋乐尧天

曲沃县 诗经山水,晋都曲沃 晋国古都、三晋之源,美丽曲沃,幸福家园 天府雄风,三晋重地/沃水悬出而潆回

翼城县   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中国翅果油树之乡、中国花鼓之乡 翔山奋翼俯晋都

襄汾县 帝尧文化之都 中国之根、礼乐之源,山西襄汾欢迎您 帝尧之都 文化襄汾/襄公陵侧故汾城

洪洞县 亲情洪洞,华人老家——开放的洪洞欢迎您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涛洞骇宣军威

安泽县 太行胜境、天然秀色、荀子故里·神奇安泽 荀子故里 千年古县  

浮山县   中国剪纸之乡 神山风韵,魅力浮山

乡宁县 美丽乡宁欢迎您 鄂侯堙处祈昌宁

大宁县 黄河之滨,幽古文明,尧帝故土,绿色大宁——开放的大宁欢迎您

汾西县 神奇师家沟,魅力新汾西

永和县 天下永和 大美乾坤 中国红枣之乡——永和

古县 天下第一牡丹,和谐魅力古县    

吉县 果乡风韵/苹果之乡,壶口瀑布所在地 壶口瀑布涛惊世界,吉县苹果香甜中国/观壶口瀑布,品吉县苹果,走转型跨越之路 高天峻极化吉乡

隰县 伤梨花景,看纪念馆,游小西天,品午城酒——魅力隰县欢迎您 中国金梨之乡/崇德向善好人隰县

蒲县 诗意山水、锦绣蒲县、创业热土、宜居乐园 尧王之师、蒲伊故里 蒲衣隐处怀帝师

侯马市 晋韵古都、精彩侯马 晋国古都 戏曲摇篮 侯马皮影 冠杰中华 鼎新重筑下马里

霍州市 中镇霍山 华夏州署——大美霍州欢迎您 谁不说咱霍州好/三晋明珠,精彩霍州 群峰如墙环小山

11 吕梁市 英雄厚土,魅力吕梁 白酒之源、红枣之都、核桃之乡、沙棘之府 英雄厚土,三晋明珠

离石区 实力新离石、魅力新离石、活力新离石、合力新离石 书香吕梁,悦读离石 美丽乡村离石游

文水县 则天故里、胡兰家乡    

交城县 名人故里、卦山玄中、庞泉龙门、山水交城 卦山古柏、玄中祖庭、庞泉山水享誉三晋舅犯故里、吕梁英雄、华老家乡名满华夏 交城山,交城水

柳林县 山水城市、商贸大县、开放窗口 开放的柳林欢迎您  

石楼县   天下黄河第一湾 神奇石楼 太公故里

方山县   廉吏故乡 大美方山  

中阳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生态强县,发展新区  

交口县   重耳旧里,交口新县  

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

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大全

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大全,希望有一个好的名字也是为了以后长远的发展,给宝宝选择一个优质的名字,让他们今后的人生运势,变得很顺畅。下面分享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大全。

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1

志宸、昱漳、琪煜、宸瑜、贤成、忠龙、明茂、长湖、薇坤

顺杰、鸿倩、侑谦、宥昀、宸真、恬军、颖帆、佑娥、婷麟

虹书、振云、钰仁、恒瑄、台坤、娇珊、利州、珊慈、刚瑄

启辰、卉隆、财坤、柔乐、侑盛、彬佳、云纬、姵齐、采劭

晧宇、定秋、玮扬、淑美、登治、文其、轩琪、信筠、妏杰

贤如、馨成、珊德、重轩、以娟、坤禾、玟瑄、每谆、成昀

瑜淑、春香、泰霖、羽苓、颖辛、长郁、顾镬、甫羽、乐伶

智阳、梓臣、尹智、妍玥、雨辰、志盟、昊妍、昊萌、玥萌

智萌、阳怡、志萌、阳溢、梓涵、思语、思涵、鹏超、一湾

辰尧、俊宇、寒冰、伟宸、濛溪、宏伟、子轩、俊熙、昕磊

国栋、诗语、雨诺、宇阳、子悠、洁宇、玺越、耀葳、子睿

凯漾、凯悦、凯皓、穆帆、紫阳、紫贤、梓蕴、泽桐、驿岢

旭伟、苹凯、思睿、邀晨、梓镐、译晃、梓彤、传磊、永剑

碧安、可昕、馨康、婉圩、传铭、传宇、传钧、传豪、传毅

传雨、传煦、传蓄、传胜、传炎、常皓、轶群、浩成、诗晗

天骐、德霞、清海、世华、洪杰、璐萌、骁骁、晓晓、传昊

传博、传霖、展博、墨含、松源、凰羽、逸霏、围围、得霞

云龙、金龙、静睿、传鑫、传泽、奕琳、传智、宇浩、杰颢

传武、君浩、传硕、鑫浩、传瑞、传航、传鸿、传震、世鸾

浩宇、俊杰、红亮、亭婕、国祥、亭芳、子芳、签循、鲸诋

坚惟、佐仪、玫嘉、茂源、旭群、辛意、音豪、鑫齐、亦霞

白旺、尹吟、展映、荣秀、志元、雅定、妏枝、倩迪、仁辉

鹤轩、弘博、弘大、晨轩、晨涛、晨濡、晨潍、鸿振、吉星、

铭晨、起运、胤运、佑运、允晨、运恒、运珧、运骏、运凯、

运乾、维运、运晟、运莱、运华、运发、云天、耘志、耘涛

昂然、昂雄、昂杰、昂熙、范明、飞昂、高朗、高旻、晗日、

晗昱、瀚玥、瀚昂、德明、德昌、德曜、智伟、智杰、智刚、

智阳、瀚彭、旭炎、炫明、宣朗、学智、昊然、昊天、昊苍、

昊英、昊宇、昊嘉、昊明、昊伟、昊硕、昊磊、昊东、鸿晖

轩昂、彦昌、曜坤、曜栋、曜文、曜曦、曜灿、曜瑞、永昌、

子昂、智宇、智晖、轩昂、彦昌、曜坤、曜栋、曜文、曜曦、

曜灿、曜瑞、永昌、子昂、智宇、智晖、运凡、运凯、运鹏、

运浩、运诚、运良、运鸿、运锋、运盛、运升、运杰、运珹

景平、俊晖、君昊、昆琦、昆鹏、昆纬、昆宇、昆锐、昆卉、

昆峰、昆颉、昆谊、曦晨、曦之、新曦、鑫鹏、旭彬、旭尧、

旭鹏、旭东、舟帆、依庆、文韵、昌东、世恒、昌隆、圣毅、

智诚、益才、宇欧、信志、世贤、彬恒、展国、文钦、彬豪、

玮祺、远胜、星晨、观依、承天、昌崇、明城、馨折、智远、

晋龙、展荣、月星、鼎向、桦叶、博星、羽易、任平、杰宇、

元奇、哲玮、彬彦、达鸣、玮峻、德桦、智棋、文岩、浩宇、

晋拓、泰信、俊颜、博乾、弘瑜、文璋、圣瑞、文啸、弘庆、

文睿、韵杰、圣恩、彬承、翰玉、尧畅、展康、韵龙、君远、

玮靖、旭帆、柏轩、棋柏、辉城、棋舟、劲宇、玮鹤、文旭、

昌庭、庆云、依振、翰瑞、松哲、玄鹤、弘玮、德诚、晋知、

泰元、泽辰、晋东、杰棋、松啸、博逸、福来、伦哲、玮楠、

博恩、昌佑、弘琪、哲云、仁毅、玮辰、弘畅、玮旭、智天、

彤逸、益明、博嘉、晋理、德舟、弘旭、俊龙、昭明、风韵、

俊恩、博栋、鼎萧、哲明、博锦、弘磊、晋文、智宇、弘鉴、

弘信、泰若、德胜、修德、俊图、翰元、博顺、彬岩、旭拓、

杰书、荣钦、展雷、弘韵、玮哲、智永、博若、昌裕、晋唯、

弘嘉、桦鹤、俊承、高远、弘云、明志、轩材、晋豪、星尚、

德君、德轩、新知、杰运、棕德、寒霖、贤达、星德、怀鸣、

昌宁、昌曲、远翔、博浩、君慎、睿思、智信、畅忆、仁华、

晓奇、彬来、博耀、风翰、博运、君盛、哲帆、韵宇、哲韵、

智玮、志高、昌欧、博鼎、寒龙、晋康、玮楷、云悠、敬德

好听吉祥的男孩名字2

男宝宝取名注意事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父母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在给宝宝取名的时候,肯定不会像以前一样,秉承贱名好养活的原则。而是会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给宝宝选择一个优质的名字,让他们今后的人生运势,变得很顺畅。肯定有很多父母想让孩子的名字,一听起来就很有学问,而且显得沉稳大气,这样完全可以考虑从楚辞中选字或者词。

不管是从楚辞里面选字,还是选词,一定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要避开生僻字、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等等。否则的话,不但会闹很多笑话,还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况且名字从本质上来看的话,就是一个人的代号,如果选择的`字大家都不认识,或者不会读,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男宝宝在取名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凸显出阳刚大气之感,不要太过温婉阴柔,这样可能更像女孩的名字。容易让男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被同学笑话。

父母要选择寓意吉祥如意的字,这样才能寄予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不要选择太过悲凉的字词。同时,字的读音最好选择好听的,这样别人在喊名字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一种舒适和亲切的感觉。

男宝宝取名尽量以三个字为主,两个字的话,会加大重名的可能性,三个字不多不少刚刚好。最多四个字就够了,否则会给人十分累赘的感觉,没什么必要。

昌宁笑话(昌宁贴吧)插图

3月29人民大会堂对杨善州事迹报告会

1992年,林场建起了砖瓦房,职工们首先想到了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最后硬是把房子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直到全部人搬进了砖瓦房。

没有路,他们往山上运苗子和物资都是马驮人扛,杨善洲常常一边赶着马,一边挑副担子,在山里一走就是大半天。

1990年,杨善洲跑到省上要了一笔钱,林场开始修路。有人主张请专业设计部门来做公路规划,他不同意:“林场现在没有多少钱,有钱也得用来买树苗呀,我们自己干!”他找来一些仪器,每天背上一袋干粮出去测量,常常天不亮出发,摸黑回来,14公里的山路,不知跑了多少趟,哪里有个窝窝,哪里有块石头,一清二楚。最后,全部路修下来,平均每公里只花了不到1万元钱。

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每年的端阳花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捡果核,成了花市上一道“另类”风景。

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不过,在大街上看到父亲捡果核的女儿老二老三感到不光彩了,劝他不要再捡。他说:“是不是你们觉得丢面子了?不要老想着你们的父亲是个地委书记,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你们感觉我给你们丢面子了,那以后不要说我杨善洲是你们的父亲!”两个女儿流下泪水:“爸爸,我们错了……”

有一次,捡果核,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小伙子恼了,张口就是粗话,有人赶忙把他拉一边,告诉他老人是原来的地委书记,捡果核造林呢。他惊得半天没吭声,转过身说了一句:“这样的官?我服了!”

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果核,已成为大亮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林。

杨善洲还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坐长途车颠簸几百里,从怒江引来红豆杉,从大理引进梨树苗。那年,栽树季节,他牵着马去昌宁买树苗,为了能及时把苗子栽上,他赶着马连夜往回返,足足一天。

为种树造林,杨善洲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树知道,每一片绿荫知道……

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树杈时,一脚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书记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

有人说,何必自讨苦吃?

杨善洲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一辈子的生命坐标,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

在保山,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善洲的“经典段子”。

一天,施甸大街上一个赶马人想钉马掌,无人帮助,难以操作。见一乡下模样的人走来,忙说:“兄弟,帮个忙!”“干啥?”“帮我端马脚钉马掌。”“好!”那人用两手端起马脚,双腿前弓后蹬,用膝盖撑住,赶马人又割又钉,一阵忙活,半个小时,马掌钉好,那人拍拍手和裤上的灰走了。一个过路人问赶马人:“你可知道帮你钉马掌的是哪位?”“不知道。”“施甸县委书记杨善洲。”赶马人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

施甸县城边一段公路上石工们正砌一座涵洞,工地上一片打石声。一个年轻石工技术不熟,手上有点不听使唤,忽闻旁边有人说:“钎子要捏紧,下锤使点劲。”他有点不耐烦,脱口说:“有本事,你打我瞧瞧!”那人拿过工具,叮叮当当,一会儿工夫,一块漂亮的芝麻形花纹石头打成了。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咬咬嘴唇。那人走了,有人告诉他,教你打石的是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他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

他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他说:“与群众一起劳动,了解到的基层情况最真实。”

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很少有领导去。杨善洲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了木城乡。

在一间破旧的茅舍前,一位农民把他引进屋。一张用竹竿捆扎的床,一张草席,火塘旁放着一只破瓦罐,杨善洲把手伸进瓦罐,抓出一把干瘪的包谷。他走到那位农民面前:“老乡,对不起,我没有当好这个地委书记……”

当夜,杨善洲召开乡干部会议,他说:“我得先做检讨,你们这里的山是荒着的,地是闲着的,人的肚子是瘪着的,袋子里是空着的,我没尽到责任。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帮助父老姐妹铲除贫穷的根子,让他们都过上幸福的日子!”

第二天,他从木城出发,又徒步3天,跑遍了周围的几个乡,十几天后,保山地委做出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善洲常对地委一班人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

不安宁,成为杨善洲烧在心头的一把火,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一刻也不安宁。

“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这是早年流传在保山地区的顺口溜。由于保山地区山区面积占91.79%,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产量在解放初期很低。

杨善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

他专门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一亩地可以提高产量三四百斤。为让群众熟练掌握这一种植技术,他常年跑田间地头,亲自示范推广。

1982年的插秧季节,龙陵县平达乡河尾村的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忙活。

一个农民打扮的老者走了过来:“你们插秧的方法不对,村干部没跟你们讲‘三岔九垄’插秧法吗?”

农民们以为他是路过的农民,没好气地答:“你会栽你来栽嘛!”

杨善洲二话不说,卷起裤脚就下了田,一边讲一边示范。插秧是倒着插,越往后插得越快,农民们惊奇地发现,很快他就跑到最后去了。

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用这个“三岔九垄”。他还种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毋庸回避,杨善洲也不是事事都看得准。他也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落后于农村改革的实践。但当他一旦了解到群众的意愿,便会义无返顾地为之奋斗。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

1985年,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第一层已经建起,这时,昌宁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立即赶往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严重,十分难过,回到保山,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有人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杨善洲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公仆如牛。杨善洲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

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

有一次,在龙陵县调研,结束时,三人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菜炒肉,外加一碗萝卜汤,一共6.5元。秘书去结账,县委书记推辞:“菜很简单,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

回保山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秘书如实相告。

“停车,你立刻搭班车回去结账!”他的口气不容商量。

秘书只好下车,拦了一辆公共汽车,回去结了那6.5元的伙食费,可他在路上来回的车票、住宿却花了33.5元。他一路都在想,这就好像用一只鸡去换一只鸡蛋。

回到保山,一连几天,他想着最后全部由老书记掏钱结的这笔花费,忍不住脱口而出:“为了6块多,你又花上33块多,值不值?”

杨善洲接口道:“账不能这么算。领导机关的人不能占基层便宜!”

他岂止是不占便宜。

当时,机关的同志下乡每天有4毛钱补贴,20多年里,杨善洲一大半时间都在乡下跑,却从没拿过一天的补贴。他说:“和群众比,我有一份工资,已经很好了。”

有一个给他当了两年半秘书的同志坚持每次下乡后都把书记的补贴办好,开了存折存起来。杨善洲知道了,没吱声。1978年,他在大官市果林基地听说当地群众搞林业多种经济想养蜜蜂,但没钱买蜂箱蜂种,一下子想到了秘书帮他存的出差费,一问,竟有400多元,他高兴得很:“这下解决大问题了,把它全部给他们买板子打蜂箱,把蜜蜂养起来!”

杨善洲用钱“散”是出了名的。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用钱“散”的杨善洲,自己的生活却“抠”得很。

他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

杨善洲更“抠”的是,他绝不允许自己占公家一丁点便宜。

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有100多公里。他回家从来没用过一次公车,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回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到大柳水村。他的理由很简单:“回家是私事,不能用公车!”

1984年一个星期天,杨善洲回家后,与三女儿杨惠琴一起回保山,突然天降大雨,淋得没法走,他们就到一旁的姚关镇政府躲雨,镇委书记说:“老书记,我和县上联系,来接你。”他说:“接什么接,我们躲一下,等雨停了就走。”

父女俩躲了一阵,见雨不停,就打着雨伞走了。区委书记赶忙给县委办公室打电话,县委办公室主任深知老书记的脾气,专门派车,他肯定不坐。于是,他想了个主意。

驾驶员小李按吩咐,开车沿大路朝老书记驶去,碰面时不停车,开过几公里后再折回来,赶上他们,大声招呼:“老书记,去哪里?是去施甸吗?我刚办完事,正好捎上你们一脚!” 杨善洲没想到他们的招数,确信是偶尔相遇,这才和女儿一起上了车。到了施甸,父女俩买上车票回到保山。

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是乡里的民办老师,那年考地区中专差一分落榜,他拍着女儿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女儿问:“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他严肃地回答:“不行!我没这个权力。”后来女儿考上了公办教师。为此,县里特别叮嘱杨善洲的秘书:“请你一定要告诉老书记,他家老二是自己考上的,和我们没关系。”

在杨善洲眼里,权力是人民的,他只是为人民来行使,行使的标准,就看符合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有一年,他的一位老相识从外地回来分配到公社工作,老相识找到他,希望帮忙转到城区。杨善洲说:“为什么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利益?这是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的,你应该去报到,以后有困难再研究。”

在回地委的路上,杨善洲对秘书说:“地委是党的机关,要告诉机关所有的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

回到地委,一位亲戚早已在屋里等候:“大哥,你现在说话办事都管用,把我爱人和小海从乡下调进城里吧。就求你这一次……” 杨善洲笑了:“我这个共产党的干部可真不好当,办私事的都把我给包围了……”他对这位亲戚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多少年来,杨善洲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但他的“前门”总是敞开的。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杨善洲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他,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群众说:“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

一辈子的为官情怀,宁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与群众一道,承担起通往幸福生活路途上最后的艰难

环抱在山洼洼里的大柳水村,是杨善洲这辈子从未起过根的家。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20岁就成了这一带有名的石匠。后来,在这里娶了媳妇成了家。又后来,他跟着共产党的土改工作队走了。

然而,对于这个家庭,走出的男人身份的改变,丝毫没有影响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一家人的人生轨迹。他们和大山里每一个农民一样,至今依然过着地里刨食、山上找钱的艰辛生活。

看过去很普通的几间砖瓦房,是2008年才建起的。村里人说,他们家原先的房子是全村最差的。

1967年,老房子破得挺不住,一到下雨,满处漏水。妻子张玉珍看着婆婆和娃娃在雨水中躲来躲去,无奈之下去了保山,找到当家的说了家中的难。杨善洲听了,半晌无语,摸遍全身,找出仅有的30元钱:“你先拿这些钱去姚关镇买几个瓦罐,哪里漏就先接一下,暂时艰苦一下。”

妻子回到家里,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爹爹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多少艰难困苦,张玉珍靠着山里女人石头一般的坚韧挺了过来。

3个娃子上学,当家的捎回的钱不够,一到秋天,她就每天跑十几里山路去采野果子,背到集市上去卖,一背篓能卖2元钱。

1986年,姚关镇一个年轻的副乡长到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母亲、老伴、孩子一家人正在吃包谷饭,家里粮食不够吃,很难过,赶快让乡民政送来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立刻让家人把两袋粮送回去,并狠狠批评了那位副乡长:“很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要接济就应该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群众。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

早在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就提出把他的妻子孩子转成城镇户口,他谢绝了。

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后,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可以“农转非”,可他却把申请表格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他说:“大家都来吃居民粮,谁来种庄稼?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愿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88年,家里人想在施甸县城附近建个房,为他下山进城办事方便,家里人也可多照顾他。他同意了,心底里更多是为弥补多年来对家人的愧疚。于是儿女先借下5万元钱,买了地,盖了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娃们还还账?”

杨善洲东拼西凑只凑到9600元。老伴问:“9600块,能还5万?”账还不上了,为了不拖累儿女们,杨善洲做主,房子还没住就卖了。

这件事在保山广为流传,人们编成了顺口溜:“施甸有个杨老汉,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

杨善洲的根,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大柳水村。

每当有人问起张玉珍老人:“你当家的是‘大官’,你一家子怎么还过得这么苦?”

老人总会平静如水地说:“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

也有人问过杨善洲,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

他点点头,低声地说出两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啊!”那一刻,他眼里有泪。

这个秉性忠厚质朴的山里人,何曾没有一腔儿女之情?!

母亲早年守寡,他是母亲的孝子。每年,他都会花钱从保山买一包补药,煨给母亲吃几天。地委的人都知道,只要书记老家来信说是母亲病了,他一定回去。母亲89岁那年,他回去探望,原打算第二天就走,看到老人家病重在身,便留下来,日夜侍奉,整整住了9天。这是他离家几十年中,回来住得最长的一次。老母亲是在他的怀里去世的,他抱着母亲的头失声痛哭:“娘,不是儿子心肠硬,只因为您儿子是人民的干部!”

他疼爱妻子。每次回家,哪怕住一晚,他都会下地,把要做的农活做了,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了。逢年过节,总记得扯几尺女人家喜欢的花布。他23岁娶了她,那会儿穷,没给她点什么物件。他出去了,可这事一直没忘。直到1997年,他省吃俭用攒下500块钱,塞到她手上:“替我给你买个戒指吧。”

他是慈祥的父亲。3个女儿都是他给起的名——惠菊、惠兰、惠琴,爱树爱花的父亲,把女儿们在自己心里种成了三棵美丽的花。每次回家,他都会从粗大的手掌里给娃娃们变出几块糖,几个果子,然后拉着她们的小手一块下地干活。惠兰总忘不了,有一次爹爹给她梳头,扎的两根小辫子就像两只小牛角。

杨善洲这一辈子,是带着他的家人和他一起担当起一种胸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心疼家人,但是,看着更多的还在艰难中的群众,他别无选择。

一辈子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杨善洲病了。他得了肺癌。尽管家人瞒着他,他心里明白,这一回,是过不去了。

其实,对于死亡,他并不在乎。重要的不是死,重要的是如何生。他欣慰,这一辈子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即使在人生最后的年月,他依然没有愧对自己的心。

作为大亮山5万多亩林场的指挥长,他除了拿自己退休后的一份退休金,在林场拒绝拿一分钱工资,只接受每个月70元钱的生活补贴,后来随物价水平,涨到了100元。林场曾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补助,他总是一句话顶回去:“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不仅不要钱,他还倒贴钱。

他下乡、出差都是自己掏腰包,22年里,他在林场从没开过一张发票,没报过一张单子。

按照保山当地政策,引进资金可以有5%—10%的提成,按这个额度计算,杨善洲这些年前前后后引进的资金应该有40万元的提成,他从来没要过一分钱。他说:“拿工资就要干活,引进项目是本分,怎好意思提成!”

上级部门考虑他年纪大,上山下山不容易,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他还是老规矩,私事不用公车,用了就要交钱。他老伴去医院看病,用了4次车,他一共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1993年,杨善洲的孙子到大亮山林场打工,后来受不了山上的艰苦想去外地。按当初他和林场的签约,干不满5年违约要交罚金。林场的人找到杨善洲,为他孙子说情,孩子年少,罚金就算了。他一口咬死:“皇帝的儿子也不行!违约不处罚,以后还怎么管?”后来硬是盯着场里罚了他孙子300元违约金。

对自己和家人严上加严的杨善洲,对林场职工关怀备至。有一个工人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生命垂危。他一家子都在农村,拿不出钱医治,家人边哭边为他准备后事。杨善洲得知后,连夜赶到县城医院,找到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医院第二天调来了特效进口药,工人的命保住了。杨善洲去医院探望他,这位工人抓住老人的手,泪落如雨。

有人曾问,杨善洲凭了什么能拢住十几个铁杆追随者,在一片荒山秃岭上造出这么大一片森林?

再后来,他走出家门,成为共产党的一员,懂得了共产党的理想与信仰,他的心一下子变大了,认下一条道,这一辈子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她懂他。病床边起身,她轻轻留下一句话:“病好了,就回家……”

他终于要回家了。

这之前,他在林场房前仔细种下一棵玉兰花,这是万千花中他最喜欢的花。玉兰花在当地称 “报恩花”,他说,这棵花是我对家人最后的表达了。

这之前,他给林场4棵雪松仔细培了土,这是他当年上山时带上来的4株小盆景,如今已在大亮山上扎下根,苍翠挺拔。他说:“共产党人就要做雪松。”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告别人世。他留下话:不开追悼会,不办丧事,遗体火化,如果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就到雪松树下坐一坐吧……

这是大亮山最悲伤的秋天,层林如挽,长风当泣……

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涌出家门,为他们的老书记送行……

“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昭汗青”……哀思如潮,挽联如织。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这首歌唱遍了整个大亮山。

新华时评: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新华网昆明1月29日电(记者张严平 杨跃萍)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担任地、县主要领导30多年,心血倾注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却没为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没让妻子和孩子“农转非”。退休后,历尽艰辛植树造林22年,并把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这样的境界,无愧于共产党人四个字。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杨善洲一辈子奉献的写照。他一辈子用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这样的人生,是光明磊落的。

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党的利益就是群众利益,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群众的利益,而非个人私利;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而非做给“上级看”,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的利益观,令人敬佩。

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带头苦干实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求实名而不务虚名,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求长远之名而不追求眼前之名,脚踏实地多做贡献。这样的名利观,催人奋进。

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搞特殊化,行使权力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揣了一大串。这样的群众观,必定得到群众的拥护。

舌尖上的童年(四):鸡枞

        小姨的小名叫“妹嘚儿”———我们那里家里最小的女孩大概都叫这个小名,挑着半担山草一朵硕大的黄鸡枞,趾高气扬的从我家门前经过,我爸恰好在家,看到了就问:“妹嘚儿,哪儿找到的黄鸡枞,恁大一朵!”

        小姨巴不得有人和她问呢,连忙放下挑子,把扁担一横,坐下就和我爸聊:“大哥(我爸是就亲,家里舅舅和姨都管我爸叫大哥),你就不知道我眼睛多尖,我在观音山东梁子割山草呢,割着割着,一抬眼,西边山梁子上就有这么大一朵鸡枞,我走了半天才找到……”我爸说:“你去问问,啥人找鸡枞眼睛尖,那得小时候吃过粑粑!”(老家传说吃过屎的人能找到鸡枞)

        正唠着,我妈挑着一挑松毛(就是落在地上变黄的松针,到山上用竹编的松毛耙子摞回家,再用松毛钩子拧成松毛疙瘩,用来烧火做饭)回家,边卸担子边对小姨说:“妹嘚儿,你也不成样子,原来生产队时候割山草要记工分的,我已经又折回山上摞一挑松毛了,你才到家,一晌午磨洋工就割半挑山草,要是生产队时候,你连工分都苦不得!”我妈是生产队妇女队长兼民兵“铁姑娘连”的连长。直到现在七十岁了还是居民小组长。

      我罗列我妈的官职只是想说,我已经官二代四十年了,你看我是不是从来不炫耀?说过啥?为人低调啊,当时不要读师范,上完高中回村子以高学历继承我妈的事业就好了,我应该比我妈厉害,能进个村委会。

        我小姨不能被人说,被我婆从小惯的,一听我妈说她,气呼呼挑起担子就走,我爸在后面喊:“妹嘚儿妹嘚儿,大黄鸡枞你给我留一半啊,你回家哪有那么多油炒?”小姨头都不回:“炒不完我生吃,吃不了我扔了!”

      老二和我眼巴巴的看着那一朵在草垛间闪闪的大黄鸡枞。

        我妈怒道:“说都说不得!”又怼我爸:“你们都惯适她!”我爸笑笑没说话,我爸比小姨大30岁,对她像女儿一样,小女儿。

      我不敢吭声,我妈揍我的时候,你就知道她为什么是铁姑娘了,而且还是连长。老二嘟囔,我想吃鸡枞,吃炒鸡棕,吃油鸡枞………

        我妈说,鸡枞算啥,黄鸡枞柴,不好吃,黑头鸡枞我们家自留地园子里都出,算着日子就这两天要出了,到时候给你们吃鸡枞。

        吃晚饭时,我和老二就随便挑了几筷子,使了个眼色放下碗,说:“妈,我吃饱了,出去玩一会……”

        你猜对了,一路狂奔赶到外婆家,正好赶上端碗,小姨一边没好气的吐槽她大姐,一边往我和老二碗里夹菜,鸡枞炒竹笋啊。

        晚饭吃得太饱,都不想动了,就在火塘边看歪嘴老外公烤小罐茶,听他“谝古”,讲像吃炒豆一样吃小孩子脚趾头的“白毛老湫吡儿”(吓唬小孩子的一种妖怪,一般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这白毛妖怪捉走以不同的方式吃掉的)。然后在火塘边困了,弟弟都趴在外公膝盖上睡着了,然后我们家的铁姑娘就来找了,背一个,牵一个,村子里的路坑坑洼洼的,我妈高一脚低一脚,我眼睛半睁半闭,夜很黑,时不时有一道干闪(就是光闪电不打雷下雨的)在天边。我妈说,老天扯亮闪,要出鸡枞了。

        第二天,我妈真找了半粪箕鸡枞回来,我和老二就弄了竹篾片片,规规矩矩的坐在门槛上给鸡枞刮泥,刮好一朵就扔在旁边的水桶里,放暑假,我爸也在家呢,我爸去旁边遇太表叔家园子里摘了几片南瓜叶子,被遇太的寡妇妈隔着墙骂了几句,南瓜叶子上有细细的绒,用来洗鸡枞最是好用不过了。

        把鸡枞洗净,撕开成条,一下子就是满满的一筲箕,我妈先清炒一份,大火烧锅,下菜籽油,烧至起青烟,大蒜青花椒炝锅,再下青椒丝,下鸡枞翻炒,大铁锅和一米多长的大锅铲儿仓啷啷的香气弥漫。

        吃好饭,天快黑了,妈和爸又做油鸡棕,我爸是教师,吃国家粮的,把粮本上半年的油买了,加上家里原来也有几斤油的,我妈切干辣椒,先烧油,放花椒干辣椒草果八角微炸,再下在筲箕里晾干水份的鸡枞。小火,洁白的鸡枞在油锅里嗞啦嗞啦的小声响,慢慢慢慢变黄变金黄,油咕嘟咕嘟,香气就弥漫起来,我妈就挽着袖子用大锅铲翻,我爸在灶门前看火,火光映着他清癯的脸,他俩时不时小声的说着什么,我坐在外屋门槛上,用一个高凳子写作业,弟弟在门口和一帮女孩在玩,笑得咯咯的。

        油鸡棕炸好了,在大锑盆里凉一夜,第二天饭桌上也有一小碟金黄金黄的,弄一小筷子,拌在米饭里,再倒上一小勺酱油。我的天哪,吃它!(像不像李佳琦带货,My god,买它!)一两天之后,油鸡枞就不见了,我妈说以后爸回保山城里的时候可以带给亲戚们,因为我和老二很馋,所以我妈用罐头瓶装起来的油鸡枞会被我俩偷偷的打开,吃一点,嗯,再吃一点……

其中,有一瓶我妈把它藏在糠篓里,深深的埋在糠里面,然后老二经过,再然后,等妈妈如考古一般把瓶子挖掘出来时,基本只有油了。很好奇弟弟是不是看见我妈藏的时候了,弟弟无辜的说,油鸡枞那么香,我用鼻子闻出来的呀!

注: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在中国,鸡枞仅云贵两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其中以云南所产为最佳,也最多。云南的鸡枞又以我老家保山昌宁等几个县所产的鸡枞最好。

鸡枞的生长跟一种特殊的白蚁有密切关系,至今无法人工栽培,老家人在找到野生鸡枞时都会小心翼翼的不去破坏下面的蚁巢,叫蚁巢为“鸡枞土锅”,立夏以后,老家陆续有鸡枞出,但尤以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前后和七月十四的月半节前后出得最多最集中。

《本草纲目》记载:“鸡枞产云南,生沙地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能益味、清神、治痔。”

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园漫录》(明朝保山张志淳著)记载:“鸡纵,茵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乾,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又有野史记载,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枞,每年都要由驿站飞骑传递迸京,而熹宗只舍得分少许给宠妃和独揽大权、称为九干岁的太监魏忠贤,连正宫娘娘张皇后都无福品尝。

清代诗人,诗论家赵翼写鸡枞:“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 。”

沈从文:“我怀疑鸡枞里的鲜是一种麻痹味觉的毒素,那鸡枞汤如此鲜美,你会一直一直的喝下去,停不下来会被撑死的。”(对不起是大概的意思,我很多年前读过沈从文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生活的文章,确定是记得这个大意的,好像是在写翠湖的文章里)

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写道:“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我13岁男孩爸爸前几病世了,去年妈妈跟一个30几岁的叔叔在一块,今年有次我到那里发现50岁的妈妈床

第一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人物一】郭明义:把幸福给你:“雷锋传人”郭明义30年的爱心之旅 郭明义是辽宁鞍钢集团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铁矿管理人员,妻子是高级护士,本来家庭生活并不困难,但为了帮助别人,全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也只能住在临时搭的床上。他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常对妻子说,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们还算富裕,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会活得充实而快乐! 【人物一】王文珍: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提灯女神" 废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军总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始终用亲情温暖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用博爱帮助病人,被患者誉为“和谐天使”。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级表彰嘉奖23次,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年荣获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在年抗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是地区最早收治患者的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轻护士朱宗红换出了隔离病——当时才23岁的小朱还没结婚,还没体会过做妻子和母亲的感觉,“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能让她们有危险。”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王文珍总是安排年轻的护士和自己搭档——除了工作上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和年长护士搭班,年轻护士内心会比较踏实。 王文珍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了30年,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热饭。她当了16年护士长,16个春节在急诊值班,把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护士。 急诊患者病情急、难、险、重,病人情绪容易暴躁,对医护人员发“无名火”。对此,王文珍说:“对待病人要用心去体谅,要用爱去包容!” 路上看见举牌乞讨饭钱的学生气小姑娘,王文珍走过去,又折回来,往她手里塞十块钱——“很多人说好多乞讨的人是骗子,我想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难处的话,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妈妈的幸福生活:一口“团圆锅”4个民族19个娃 一位尔族母亲,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还含辛茹苦地收养了汉、回、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有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多口人。她就是72岁的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后又陆续收养了不同民族的孤儿,抚养的孩子却增加到了19个。 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专门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被称作“团圆锅”。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阿尼帕妈妈总是做好饭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钱,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为了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对收养孩子比亲生孩子还亲,而她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妈妈的眼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脉,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二篇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人物一】:英雄战士邰忠利:最后一跃铸就了壮美的永恒 年12月邰忠利从内蒙古参军。年、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年被评为团“古驿精兵”;年7月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在军事训练、边防执勤、执行重大任务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断跃进。 年8月9日下午4时,村民张文礼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时此刻,作为连队代理排长的邰忠利听到呼救声,最先冲向呼叫地点。 为节省时间,他边跑边脱掉上衣,蹬掉鞋子,赶到张文礼的落水地点后,毫不犹豫地一个飞跃,纵身入水救人。就在张文礼生死一线之际,邰忠利赶到他身后,奋力将他推向岸边。 当另两名战士赶到现场,拉住张文礼时,邰忠利却已因精疲力竭,被卷入漩涡之中…… 为抢救邰忠利,部队迅速展开搜寻。不到半小时,所有渔民都闻讯赶了过来。9户渔民的11条渔船从早到晚进行拉网式搜寻,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壮举,感动了对岸的俄军。他们破例放宽中国渔船搜救的范围,还出动巡逻艇、军犬进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公里处的俄方岸边,俄军搜救人员首先发现了邰忠利的遗体并交给中方。整理烈士事迹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从军3年多来,救人壮举已经是第5次了。年的元宵节。一士兵聚集在黑龙江畔,在一块写有“邰忠利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前,洒上一杯酒,献上一束花 。他们在纪念自己的英雄战友。 【人物二】:王茂华、谭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儿童 年3月21日下午2时45分,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马路边的一栋普通民突发大火,屋内有7名儿童。当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学青年教师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刚从外面回来,看到邻居家直冒浓烟,连面包车都来不及熄火,就飞奔过去。王茂华率先冲进火海,两手一抱,将一个5岁的男孩和一个3岁的男孩抱出门外。而此时,被浓烟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几个小孩也被吓哭了。屋内连续发出两声巨大的响声。他没有办法再停下来,循着哭声,他再次冲进浓烟滚滚的火海,摸到了2个孩子的头,抱起来就往外冲。“里面还有孩子,里面还有孩子!”冲出来的王茂华告诉正往里冲的岳父谭良才。谭良才二话没说便冲进屋内。王茂华急喘几口气,又再一次冲进火海。就在王茂华和谭良才抱着最后一个孩子往外冲时,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气罐,“砰”的一声巨响,一团熊熊火焰直逼王茂华和谭良才,一股巨浪将他们冲出屋外。7个孩子已经被救出,其中邻居家2岁女孩受伤较重,其他6个孩子安然无恙,王茂华和谭良才两人却被严重烧伤,体无完肤。烧伤一个达96%,一个达85%,经抢救无效,王茂华最终离开人世。火海救人1年后,年3月21日,王茂华烈士的遗孀谭长华和父亲谭良才将.61万元众捐款捐赠给慈化镇光荣敬老院修建“英雄楼”。 王茂华当年读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师说,当年王茂华家庭非常贫穷,他是以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分到他班上。他经常看到王茂华在熄灯之后,还在学校走廊里看书。有一次,王茂华意外摔断了骨头,请假一个多月在家修养。在没有老师教、完全自学的情况下,王茂华期末考试却拿了年级第一。为了尽早走上社会,王茂华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宜春师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专学业。年,他通过参加招聘考试,成为伯塘中学的一名正式教师。年7月,他通过自学考试,在宜春学院大专毕业;年10月,他完成本科论文答辩,取得宜春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人物三】甘占恩:见义勇为少年郎 年8月15日,在家干完农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刘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邻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个深约2.6米的水潭,当时在他身边的刘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没有成功。甘占恩随后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将在水中扑腾的王建祥顶出水面,又奋力将王建祥推向潭边,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呛了几口水后,沉入了水底。这时,不远处的甘占祥也跑过来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边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潜入水中寻找,最后力气耗尽了,也没有找到甘占恩。两个多小时后,当村民们终于将甘占恩打捞上来时,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亲甘生辉说:“恩恩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家里干农活了,还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们从西宁打完工回到家时,他已经和好了面,了西红柿、甘蓝,预备给我们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迹早已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他见义勇为的事迹震撼着,被年仅15岁的生命深深感动着。 【人物十】吴菊萍:最是那一接的爱与美 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 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同事们也问过吴菊萍:“你怎么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吴菊萍说,生过孩子,就知道养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对一个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看着孩子掉下来,总要接接看”。  7年前,吴菊萍进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们说,吴菊萍的确挺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她几乎每天都是部门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到了之后会帮同事的电脑开机,这样大家到了之后可以直接用电脑。 第三篇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人物一】刘延宝: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为了“俺能行”的诺言,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这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延宝的故事。爷爷坚持了20年,父亲坚持了33年,而他也坚持至今。几年前,刘延宝突患脑血栓,导致右肢瘫痪,并且丧失了语言能力。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守墓责任,继续践行着当年的承诺。这一场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背上了外债。为了还债,刘延宝的妻子赵本芬拖着瘦弱的身体,去建筑工地当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这么难熬,你们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这么多年,给上头说说,兴许能给点补助。”刘延宝拼命摇头,嗯嗯啊啊地大声嚷嚷,脸涨得通红。从此,再没有人提这话。 【人物二】王文彬:85岁老汉63年守护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县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今年85岁,从亲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担起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照看好烈士墓。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倾诉着内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没有碑啊,村里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里,我都80多岁了,万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无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终于立起来了。他说:“为了革命,战士们死在这儿都不在乎,护他们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这儿也不在乎。” 【人物三】:孙东林、孙水林:信义好兄弟 大雪纷飞的年年关,发生在武汉黄陂区孙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极度悲伤又令人肃然起敬:在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孙东林,哥哥的承诺 事迹:年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驾车带着妻子、三个儿女和26万元现金从天津出发,准备赶回老家过年,同时给先期回汉的农民工们发放工钱。次日凌晨行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路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顾不上安慰年迈的父母,在腊月二十九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由于哥哥的账单多已找不到,孙东林让农民工们凭着良心报领工钱,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 第四篇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人物一】杨善洲:一个党人的一辈子 一座不朽丰碑 年3月,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他带领召集的15个人进入山中,杨善洲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就这样开始了。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果核,已成为大亮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林。杨善洲还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年,杨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树杈时,一脚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书记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 有人说,何必自讨苦吃? 杨善洲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亩美国山核桃…… 年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能物归原主。”施甸县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 “我早就说过,自己办林场是尽义务,不要报酬。”保山委决定给予他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转过身来,给保山第一中学捐出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出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万元。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办事 年,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第一层已经建起,这时,昌宁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立即赶往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严重,十分难过,回到保山,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有人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杨善洲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杨善洲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杨善洲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 【人物二】何祥美:中国枪王,三栖精兵 何祥美,年出生,现为某部士官,精通狙击、枪、微型等8种轻武器射击。除了一枪毙敌的绝技外,他还拥有跳伞、飞行、潜水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悬崖攀登、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经过9年军营磨砺,何祥美已从一个开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气的小胖子,而摇身变为一位全能战士。 当兵第六年,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何祥美幸运入选。在集训的10个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队友提前半小时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练据枪,别人一个动作练20遍,他就要练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为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小时不能掉,掉一次加练10分钟。两个小时下来,他的身体已经僵硬到几乎动不了的程度。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每天盯着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何祥美就强迫自己在1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判断现场景物。如今,他已经练出了一身"枪王"的真功夫。只需几秒钟,何祥美就能准确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射击所需正确的修正值。全能战士。“对一名战士来说,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对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当兵就当能打得赢的兵。”何祥美用艰苦训练、惊人意志又先后通过跳伞训练、潜水训练。从此,这只"陆上猛虎"兼"空中猎鹰"摇身一变又成了一条"水里蛟龙"。 面对两次退役,家里人需要他,很多大对他提供了丰厚待遇的聘用条件,但何祥美毅然选择留在部队。“没有国,哪有家?身为一名战士,就要为履行使命去奉献。”何祥美告诉记者,他爱自己的父母,也懂得离开就能过上更舒适安逸的生活。但部队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军队是为保卫国家而存在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安宁。 在他看来,荣誉从来就属于光荣的集体,属于每一个人。年5月,连队跳伞训练结束后组织评功评奖,战友们纷纷推荐何祥美荣立三等功,全连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当场站起来说:“指导员,这个功我不能要,功劳属于大家。”最终,在他的建议下,连队经过重新研究,给另一位班长记了功。这之后,他又两次让功,在部队传为佳话。 何祥美成了“枪王”、“三栖精兵”后,多次代表部队参加重大演练和汇报演示活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赢得了广泛赞誉。面对掌声喝彩、荣誉名利,何祥美没有陶醉,也没有松懈,而是以此为动力,更加刻苦地训练、更加自觉地付出,积极回报组织的关心与厚爱。。 年,何祥美先后两次赴京参加重要颁奖活动。其间,他在和“英雄”、“试飞英雄”李中华等英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找差距、思不足,积极学精神、强责任。回到连队后,他以更高的标准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训练目标。坚持理论学习争一流,军事训练铆着劲,脏活累活冲在前。战友们都说:“何祥美没有变,还是原来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远留在小岗的“第一书记”   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多元工钱。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屋被几户人家强占。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系。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东说。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商议。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沈浩带领小岗村的村民开始迈向致富的道路,年春节前,26户住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平方米的两层楼。当三年任职期满时,面对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红手印,沈浩决定留下来,在小岗村他又是尽职尽责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对老母亲需要照顾、家庭需要他担当,他还是选择留在小岗村了。他知道他还有很多要为村民办的事情。年11月5日沈浩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2011全国道德模范及相关事迹, 2011中原道德模范及相关事迹

第一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人物一】郭明义:把幸福给你:“雷锋传人”郭明义30年的爱心之旅

郭明义是辽宁鞍钢集团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铁矿管理人员,妻子是医院高级护士,本来家庭生活并不困难,但为了帮助别人,全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也只能住在临时搭的床上。他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常对妻子说,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们还算富裕,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会活得充实而快乐!

【人物一】王文珍: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提灯女神" 废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始终用亲情温暖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用博爱帮助病人,被患者誉为“和谐天使”。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级表彰嘉奖23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荣获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轻护士朱宗红换出了隔离病房——当时才23岁的小朱还没结婚,还没体会过做妻子和母亲的感觉,“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能让她们有危险。”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王文珍总是安排年轻的护士和自己搭档——除了工作上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和年长护士搭班,年轻护士内心会比较踏实。

王文珍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了30年,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热饭。她当了16年护士长,16个春节在急诊值班,把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护士。

急诊患者病情急、难、险、重,病人情绪容易暴躁,对医护人员发“无名火”。对此,王文珍说:“对待病人要用心去体谅,要用爱去包容!”

路上看见举牌乞讨饭钱的学生气小姑娘,王文珍走过去,又折回来,往她手里塞十块钱——“很多人说好多乞讨的人是骗子,我想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难处的话,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妈妈的幸福生活:一口“团圆锅”4个民族19个娃

一位维吾尔族母亲,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还含辛茹苦地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她就是72岁的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后又陆续收养了不同民族的孤儿,抚养的孩子却增加到了19个。

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被称作“团圆锅”。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阿尼帕妈妈总是做好饭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卖钱,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为了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对收养孩子比亲生孩子还亲,而她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妈妈的眼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脉,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二篇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人物一】:英雄战士邰忠利:最后一跃铸就了壮美的永恒

2005年12月邰忠利从内蒙古参军。2006年、2007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年被评为团“古驿精兵”;2009年7月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在军事训练、边防执勤、执行重大任务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断跃进。

2009年8月9日下午4时,村民张文礼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时此刻,作为连队代理排长的邰忠利听到呼救声,最先冲向呼叫地点。 为节省时间,他边跑边脱掉上衣,蹬掉鞋子,赶到张文礼的落水地点后,毫不犹豫地一个飞跃,纵身入水救人。就在张文礼生死一线之际,邰忠利赶到他身后,奋力将他推向岸边。 当另两名战士赶到现场,拉住张文礼时,邰忠利却已因精疲力竭,被卷入漩涡之中…… 为抢救邰忠利,部队迅速展开搜寻。不到半小时,所有渔民都闻讯赶了过来。9户渔民的11条渔船从早到晚进行拉网式搜寻,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壮举,感动了对岸的俄军。他们破例放宽中国渔船搜救的范围,还出动巡逻艇、军犬进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134公里处的俄方岸边,俄军搜救人员首先发现了邰忠利的遗体并交给中方。整理烈士事迹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从军3年多来,救人壮举已经是第5次了。2011年的元宵节。一群士兵聚集在黑龙江畔,在一块写有“邰忠利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前,洒上一杯酒,献上一束花 。他们在纪念自己的英雄战友。

【人物二】:王茂华、谭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儿童

2010年3月21日下午2时45分,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马路边的一栋普通民房突发大火,屋内有7名儿童。当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学青年教师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刚从外面回来,看到邻居家直冒浓烟,连面包车都来不及熄火,就飞奔过去。王茂华率先冲进火海,两手一抱,将一个5岁的男孩和一个3岁的男孩抱出门外。而此时,被浓烟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几个小孩也被吓哭了。屋内连续发出两声巨大的响声。他没有办法再停下来,循着哭声,他再次冲进浓烟滚滚的火海,摸到了2个孩子的头,抱起来就往外冲。“里面还有孩子,里面还有孩子!”冲出来的王茂华告诉正往里冲的岳父谭良才。谭良才二话没说便冲进屋内。王茂华急喘几口气,又再一次冲进火海。就在王茂华和谭良才抱着最后一个孩子往外冲时,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气罐,“砰”的一声巨响,一团熊熊火焰直逼王茂华和谭良才,一股巨浪将他们冲出屋外。7个孩子已经被救出,其中邻居家2岁女孩受伤较重,其他6个孩子安然无恙,王茂华和谭良才两人却被严重烧伤,体无完肤。烧伤面积一个达96%,一个达85%,经抢救无效,王茂华最终离开人世。火海救人1年后,2011年3月21日,王茂华烈士的遗孀谭长华和父亲谭良才将110.61万元群众捐款捐赠给慈化镇光荣敬老院修建“英雄楼”。

王茂华当年读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师说,当年王茂华家庭非常贫穷,他是以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分到他班上。他经常看到王茂华在熄灯之后,还在学校走廊里看书。有一次,王茂华意外摔断了骨头,请假一个多月在家修养。在没有老师教、完全自学的情况下,王茂华期末考试却拿了年级第一。为了尽早走上社会,王茂华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宜春师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专学业。2004年,他通过参加招聘考试,成为伯塘中学的一名正式教师。2005年7月,他通过自学考试,在宜春学院大专毕业;2009年10月,他完成本科论文答辩,取得宜春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人物三】甘占恩:见义勇为少年郎

2010年8月15日,在家干完农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刘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邻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个深约2.6米的水潭,当时在他身边的刘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没有成功。甘占恩随后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将在水中扑腾的王建祥顶出水面,又奋力将王建祥推向潭边,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呛了几口水后,沉入了水底。这时,不远处的甘占祥也跑过来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边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潜入水中寻找,最后力气耗尽了,也没有找到甘占恩。两个多小时后,当村民们终于将甘占恩打捞上来时,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亲甘生辉说:“恩恩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家里干农活了,还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们从西宁打完工回到家时,他已经和好了面,买了西红柿、甘蓝,预备给我们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迹早已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他见义勇为的事迹震撼着,被年仅15岁的生命深深感动着。

【人物十】吴菊萍:最是那一接的爱与美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 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同事们也问过吴菊萍:“你怎么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吴菊萍说,生过孩子,就知道养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对一个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看着孩子掉下来,总要接接看”。

7年前,吴菊萍进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们说,吴菊萍的确挺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她几乎每天都是部门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到了之后会帮同事的电脑开机,这样大家到了之后可以直接用电脑。

第三篇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人物一】刘延宝: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为了“俺能行”的诺言,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这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延宝的故事。爷爷坚持了20年,父亲坚持了33年,而他也坚持至今。几年前,刘延宝突患脑血栓,导致右肢瘫痪,并且丧失了语言能力。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守墓责任,继续践行着当年的承诺。这一场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背上了外债。为了还债,刘延宝的妻子赵本芬拖着瘦弱的身体,去建筑工地当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这么难熬,你们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这么多年,给上头说说,兴许能给点补助。”刘延宝拼命摇头,嗯嗯啊啊地大声嚷嚷,脸涨得通红。从此,再没有人提这话。

【人物二】王文彬:85岁老汉63年守护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县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今年85岁,从亲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担起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照看好烈士墓。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倾诉着内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没有碑啊,村里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里,我都80多岁了,万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无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终于立起来了。他说:“为了革命,战士们死在这儿都不在乎,护他们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这儿也不在乎。”

【人物三】:孙东林、孙水林:信义好兄弟

大雪纷飞的2010年年关,发生在武汉市黄陂区孙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极度悲伤又令人肃然起敬: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孙东林,哥哥的承诺

事迹:2010年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驾车带着妻子、三个儿女和26万元现金从天津出发,准备赶回老家过年,同时给先期回汉的农民工们发放工钱。次日凌晨行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路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顾不上安慰年迈的父母,在腊月二十九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由于哥哥的账单多已找不到,孙东林让农民工们凭着良心报领工钱,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

第四篇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人物一】杨善洲: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一座不朽丰碑

1988年3月,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他带领召集的15个人进入山中,杨善洲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就这样开始了。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果核,已成为大亮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林。杨善洲还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树杈时,一脚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书记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 有人说,何必自讨苦吃? 杨善洲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能物归原主。”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 “我早就说过,自己办林场是尽义务,不要报酬。”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他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转过身来,给保山第一中学捐出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出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万元。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

1985年,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第一层已经建起,这时,昌宁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立即赶往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严重,十分难过,回到保山,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有人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杨善洲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杨善洲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杨善洲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

【人物二】何祥美:中国枪王,三栖精兵

何祥美,1981年出生,现为南京军区某部士官,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除了一枪毙敌的绝技外,他还拥有跳伞、飞行、潜水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悬崖攀登、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经过9年军营磨砺,何祥美已从一个开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气的小胖子,而摇身变为一位全能战士。

当兵第六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何祥美幸运入选。在集训的10个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队友提前半小时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练据枪,别人一个动作练20遍,他就要练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为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小时不能掉,掉一次加练10分钟。两个小时下来,他的身体已经僵硬到几乎动不了的程度。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每天盯着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何祥美就强迫自己在1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判断现场景物。如今,他已经练出了一身"枪王"的真功夫。只需几秒钟,何祥美就能准确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射击所需正确的修正值。全能战士。“对一名战士来说,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对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当兵就当能打得赢的兵。”何祥美用艰苦训练、惊人意志又先后通过跳伞训练、潜水训练。从此,这只"陆上猛虎"兼"空中猎鹰"摇身一变又成了一条"水里蛟龙"。

面对两次退役,家里人需要他,很多大公司对他提供了丰厚待遇的聘用条件,但何祥美毅然选择留在部队。“没有国,哪有家?身为一名战士,就要为履行使命去奉献。”何祥美告诉记者,他爱自己的父母,也懂得离开就能过上更舒适安逸的生活。但部队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军队是为保卫国家而存在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安宁。

在他看来,荣誉从来就属于光荣的集体,属于每一个人。2004年5月,连队跳伞训练结束后组织评功评奖,战友们纷纷推荐何祥美荣立三等功,全连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当场站起来说:“指导员,这个功我不能要,功劳属于大家。”最终,在他的建议下,连队经过重新研究,给另一位班长记了功。这之后,他又两次让功,在部队传为佳话。

何祥美成了“枪王”、“三栖精兵”后,多次代表部队参加重大演练和汇报演示活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赢得了广泛赞誉。面对掌声喝彩、荣誉名利,何祥美没有陶醉,也没有松懈,而是以此为动力,更加刻苦地训练、更加自觉地付出,积极回报组织的关心与厚爱。。 2008年,何祥美先后两次赴京参加重要颁奖活动。其间,他在和“航天英雄”杨利伟、“试飞英雄”李中华等英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找差距、思不足,积极学精神、强责任。回到连队后,他以更高的标准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训练目标。坚持理论学习争一流,军事训练铆着劲,脏活累活冲在前。战友们都说:“何祥美没有变,还是原来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远留在小岗的“第一书记”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商议。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沈浩带领小岗村的村民开始迈向致富的道路,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当三年任职期满时,面对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红手印,沈浩决定留下来,在小岗村他又是尽职尽责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对老母亲需要照顾、家庭需要他担当,他还是选择留在小岗村了。他知道他还有很多要为村民办的事情。2009年11月5日沈浩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昌宁笑话(昌宁贴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