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陕北说书-高天厚土上的悲欢乐章

陕北自古苦寒地,人们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饭,呐喊、宣泄意识与生俱来。漫天飞舞的黄土,蜿蜒纵横的沟壑,根植了莫名的苍凉和悲壮感。《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表明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最初,曲调是由盲人游走四方编排演唱,受的牛马苦、吃的猪狗饭,白日走街串巷、夜晚寄宿寒窑。陕北说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可以说是一门真正来自群众的艺术。

三弦一响,绑腿竹板一打,农家院落或暖窑热炕上迅速挤满人。赶集庙会、红白喜事、暖房乔迁、请神酬神、满月祝寿都少不了请来说书艺人说上一番。

陕北说书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吸收陕北民歌、道情、眉户、碗碗腔、秦腔等元素,乐器除三弦、琵琶外,还有二胡、板胡、笛子、扬琴、锣鼓等,在形式上由原来的“一人坐唱”逐渐发展为“一人站唱,多人伴唱”。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张俊功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

陕北说书以叙事见长,一部长篇书目,能说几天几夜。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绪。说书艺人在开场时,先不说正本,来一段“小弯弯”(也叫“飘言”或“捎书”),这些“小弯弯”即是“书帽”,是说书者的开篇。“书帽”内容主要为谜语、笑话、古诗、请神词、民间歌谣、神话故事、时事新闻,大多精炼押韵、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用以招徕听众、集中精力、酝酿情绪,或令人捧腹大笑,或发人陷入深思,或催人砥砺奋进。正本委婉动听、荡气回肠,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公案传奇、忠臣孝子、男女爱情、农民起义,代表性曲目有《清官断》《金镯玉环记》《快嘴李翠莲》等,长篇书目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罗成算卦》《张七姐下凡》等。革命题材的《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说书》等;改编的现代书目有《雷锋参军》《王贵与李香香》等。唱词通俗流畅、曲调丰富、风格粗犷,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结尾即“落板诗”,评古论今、总结升华,教化世人行善尽孝、保国安民。

陕北说书是长城下的春花,大漠中的清泉,黄土地的呐喊,是文化根脉、时代乐章。近年来,陕北说书与时俱进,形式与民歌、戏剧、舞蹈相互交融,内容增加了爱党爱国、文明新风等正能量主题。如今的陕北说书已不仅仅是说书艺人赖以谋生的手段了,它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走出农家小院、酒楼饭店,迈向更加华丽的舞台,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文/曹斌 摄影/贺超逸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陕北说书-高天厚土上的悲欢乐章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