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笑话(中国刻板印象的例子)

本文目录一览:

范志毅刷屏了!10分钟疯狂吐槽,怎么看待他的段子?

范志毅被称为范大将军,曾经中国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是在他的那个时代中国还是踢入过世界杯的,并且范志毅也是到欧洲踢过球的。

应该来说他在足球运动员里面在当时也算是拔尖的。

这一次综艺吐槽大会,也是举办了一个体育专场,把前足球运动员范志毅,现任辽宁教练杨鸣,现役运动员周琦,现役运动员郭艾伦,请到了节目现场,大家对他们也是纷纷吐槽。

呼兰调侃周琦在火箭队打破了中国人勤劳的刻板印象,每次一上场都是一花一世界一篮板。

易立竞吐槽他们都是去空姐做老婆,怎么都是一上了飞机就想谈恋爱了吗?并且还吐槽,为什么女篮比赛的时候,没有男拉拉队上场表演呢?

而范志毅上场之后,他的火力也是更加的猛了。

吐槽周琦就说道,那个传球真是,我用脚都可以传给别人,你用手都传给不了别人。

吐槽郭艾伦的时候就说道,在篮球比赛的时候你只拿一分,要知道篮球比赛拿一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是在这里说出了自己的那一句经典名言,叫做“在家门口你们都打成这样,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可以说在这一期的吐槽大会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回响。

有说郭艾伦,周琦真的是没有胜负心的,没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新华社都出来评论道,自嘲之后别忘了自省,让足球与篮球更加的强大。

而有的人也是说道范志毅,说是什么时候轮到你足球点评篮球来了。

这里面的潜台词当然就是你足球比我篮球差远了。

那么现在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首先范志毅他已经退役了,他上综艺节目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他怎么不能够调侃一下篮球呢?

因为你篮球确实也是做到了这个样子,所以他也是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罢了,篮球值得我们批评。

而这种批评是恨铁不成钢,是希望你们能够好起来。

所以篮球运动员都要知耻而后勇,别人的批评当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002人的印象形成效应之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舞墨素笺

人们一旦对某件事物形成某种印象,就很难改变。某一网站曾刊登过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 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 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人们首先浮现脑海的就是“泼 辣”二字,并且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

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是我们 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 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 成员都进行深人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 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刻板效应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 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都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同一类,人们便用这一 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 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把群体特征归属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再简单一点去理解就是对群体的以偏概全,就像我们在日常中说到四川人,第一反应就是“爱吃辣”;说到英国人,首先想到“绅士”;说到女孩子,就觉得应该是温柔的,细心的。那四川人中是否也有不爱吃辣的呢?英国人有没有粗鲁的?女孩子有没有粗心急脾气的?答案是肯定的。像这种印象就是社会刻板印象,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社会上人们对于一群人的刻板的、固化的印象、认知。那当然这种印象也可能是消极的,就像有时说到某个地方的人,就觉得这个地方的人都很难缠,这也是社会刻板印象。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对个体的以偏概全,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当我们认为某个人是好人的时候,对于他的行为我们会更倾向于用好去解释,可能他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会解读他是没有坏心的;同样,我们在心里觉得一个人是坏人的时候,不管他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倾向于从坏的角度去解读。就像大热的电影《哪吒》中的一段情景,人们心里认为哪吒是一个暴力破坏狂,是一个危险而没有爱心的人,在哪吒救出被水怪抓走的小女孩之时,人们看到他在海边抱着小女孩都会觉得哪吒是想伤害小女孩。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被光环效应的名字欺骗,觉得光环效应只是从好的方面以偏概全。我们日常所说的“有色眼镜”、“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光环效应的一种体现。这里我们要抓住的关键词是“个人”,与社会刻板印象相区分。

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的区别:

刻板印象是用在群体中的,是以群体的特点来判断其中的个体;晕轮效应是用在个体上的,是以个体的某个局部特点来引申概论出个体的整个形象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具较强的个体性。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认知对象(多为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具较强的群体性。

晕轮效应把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品质本看成是这个人的主要特质。具有形象具体性。

刻板印象是指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一类人的归类。具有抽象概括性。

外国人对中国有哪些刻板印象,令中国人哭笑不得

网友A:外国人关系好的朋友亲人一见面就亲亲,抱抱,贴面礼。中国留学生一般不习惯。经常有外国人很惋惜的问:“你们平时父母都不会每天抱抱亲亲你吗?”我说:“不” 他们问:“那中国父母用什么方式表达爱你们呢?”我……最终有一天我受不了炮轰回答:“给现金。”他们就跪了,之前优越感烟消云散,表示愿意交换活在中国。

网友B:合租和一家德国人住在一起,上周来姨妈,借他们的烧水壶烧热水(他们只是用来烧泡茶的水)。孩子妈妈:你是要泡茶还是冲咖啡?我:不是,我身体不舒服,想喝热水。孩子妈妈:你哪里不舒服,是感冒了吗?(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痛经用德语怎么说,于是…)我:肚子疼。孩子妈妈热心的拉住我的手,跟我说:我有治肚子疼很好的茶喔。

然后,给了我一个茶包,上面写着:Fenchel(茴香)我:……谢谢,不过我只想喝点热水。孩子妈妈:为什么要喝热水?我:…不喝不是中国人…然后…她问我能不能叫她家人过来一起看看。我没懂什么状况,说:当然可以。于是…她集结了她丈夫以及三个孩子一起来看我喝热水。我喝完了一马克杯的水,他们五个人齐刷刷的开始敲桌子(等于鼓掌)。

网友C:来自加拿大的外教说:来中国之前,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认为,中国人每家都养着熊猫,每天上街都能看到人们遛熊猫...遛..熊猫...来到中国后····

网友D:日本人A在某汽车公司退休后,到浙江台州的汽配厂做总经理。大约在2010年左右,我跟该汽配厂有生意来往,跟A有接触。我觉得很困惑,因为退休后选择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并不多。我:为什么你会选择留在中国呢?A:我最喜欢吃西瓜。但在日本,西瓜很贵,并不能经常吃到。我:西瓜在中国很便宜啊。A:是的。在日本,我的梦想就是买一个西瓜,切开两半,然后汤匙挖着吃。到了中国,我发现这里的人,都是这么吃的。我:……你就因为这样留在中国了?A:是的。我:……

来自网络。

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笑话(中国刻板印象的例子)插图

外国人对中国有哪些会令中国人大吃一惊的刻板印象

1.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快捷方式。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是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3.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4.中国人没有勇气去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去把真理化为实践。

5.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6.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7.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它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8.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键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9.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的折磨。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他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质量漠不关心。

10.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质量,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11.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12.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13.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阿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原因。

14.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

地域歧视真的够了,都是国人,怎么可以嘲讽讽

 中国的地域歧视从先秦就开始了

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外国人也有很强的地域情结。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也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至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

西方国家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方水火不容,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更是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不过,这些国家的地域歧视跟中国比起来就弱爆了。毕竟,在中国,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了。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今河南省境内)。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类的事情也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

虽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但对于宋国人的态度,却是十分一致的。

除了宋国,另一个地域歧视的主角是郑国(今河南省境内),最出名的就是“郑人买履”和“买株还珠”的故事了。

虽然也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刻舟求剑”的就是楚国人——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

先秦之后,直到北宋,中国的地域歧视才发展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南北方的互相歧视。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种歧视已经公开化了。因为主张变法的都是南方大臣,保守的都是北方大臣。山西人司马光就说王安石:“心术似福州。”公然歧视了福建人。还有一位不主张变法的知识分子刘挚,宋神宗时问他你认不认识王安石?他可是老夸你呀。刘挚不买账,说我是河北人,跟他不熟。

宋代史书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

中国已经成为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国家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没拿地域歧视当回事儿,文艺作品和公共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地域奚落,甚至不乏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笑,但当歧视转移到自身时,又变得特别敏感。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有高达30.6%的人认为身边存在着地域歧视。同时,中国的地域歧视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链”。

在当下,最明显的歧视链是“城市歧视农村”。这种歧视源自城乡二元体制,城市人是吃“商品粮”的高等人,这种不平等也由此延续下来。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

《中国青年报》在最近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另一条显著的歧视链是“本地人歧视外地人”,这种歧视是伴随着近30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2005年深圳龙岗警方悬挂的横幅“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不只是在深圳,河南人每到一地,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著名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

类似的还有安徽人,因为安徽人大量去上海打工,而被上海本地人称为“白完”(安徽省的简称皖)。不过现在,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在很多大城市已经不局限于针对特定地域人群,比如北京人口中的“外地X”,上海人口中的“硬盘”。

还有“富裕地区对贫穷地区”的歧视,这是最古早的地域歧视。在中国,不仅省与省之间存在这种歧视,就连一个省内部也不可避免的因为经济状况踩来踩去。

比如江苏省,长江南岸的城市相比长江以北的城市更富裕一些,由此形成了“苏南人”对“苏北人”的歧视,江苏省也被称为“内讧最为严重的省份”。

同时,还存在着“中央对地方的歧视”,被歧视的还是上海和广东这两个相对发达的地区。

1990年,电视剧《渴望》在全国尤其北中国曾达到万人空巷的热度,剧中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以上海男人的形象塑造的,而且名字就叫王沪生。自《渴望》之后,影视剧、春晚小品等场合出现的上海人形象,也多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一类的典型。

而在春晚舞台上,广东人的形象基本可以总结为普通话不好、傻里傻气、俗气……而且出现的角色也以暴发户、骗子为主。

最近一些年,还出现了因为一起个案而导致对整个地域的歧视。前文所说到的河南是个例子,除此之外福建全省、广东电白也都曾因电信诈骗而躺枪。

中国为什么成为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全世界都有地域歧视存在,为什么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不仅仅是因为有历史传统,也因为有现实因素的左右。

地域歧视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因为人的刻板印象而变成了地域歧视。在中国的地域歧视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会将原因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会笼统地推到地域,环境等更虚的社会因素。动辄拉上整个省份的人垫背,这种标签化造成了地域歧视的流行。

同时,地域歧视固然与各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差异存在关系,但最密不可分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在本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受歧视的一方的经济水平多比较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剧了中国人的“嫌贫爱富”。

经济基础带来的地域歧视,只要经济条件改善总有淡化和解决的一天,人为制造的区域不平等则不然。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歧视,比如城市歧视农村、中央歧视地方,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经济水平差异,而是歧视性制度的存在。

比如很多地方针对外地人的人口管理政策,强化了地区间的差异。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各方面的社会福利,都会因为这些制度造成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原有地域偏见的基础上,更会催生出地域之间的相互敌视。就像是很多京城里的卖冰棍的小贩也看不起外地人,不论你是务工还是来旅游。

在英国没品笑话百科上,利物浦就因少女妈妈问题成为最糟地域歧视的地方之一。而在中国,这种地方往往会变成河南、安徽、苏北……这些段子的传播性很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地域偏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地域歧视的形成。

社会中有哪些刻板印象?

先说说我吧,我是中国人但是我不会打乒乓球。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到大学之后,我同学周末的时候喊我去打乒乓球,然后我说我不会打乒乓球,我同学当时就愣住了。过了一会儿说,你竟然不会打乒乓球,这太不可思议了吧!你是中国人吗?你不知道乒乓球是咱们的国球吗?

我也有点儿纳闷,我就说,难道中国人一定要会打乒乓球吗?会打乒乓球的就一定是中国人吗?

我是山东人但是我不喜欢煎饼卷大葱。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奇葩,讨厌吃葱就算啦竟然讨厌吃煎饼。所以只要我在家里,家里一定会有馒头或烧饼。这还得聊一下我的大学同学,我在山东上的大学,有很多外地的人到山东上大学。当然就会问到个个地方的美食。我说人家都说山东的煎饼卷大葱好吃,可是我觉得好难吃。咱去市场的时候你们可以买一个吃。很奇葩的事,到了市场上他们一人买了一个煎饼卷大葱,还不便宜。同样他们有的人也认为煎饼卷大葱好吃。

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喜欢煎饼卷大葱。

现在我想说一下我是一个女生,我学的是编程,我依稀记得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说,编程这方面啊女生不太好找工作,让我在课余时间学点别的东西。我当时没当回事儿,我想不就是编程么,只要我做得比其他人好,我比其他人优秀,他们还能不要我吗。

大学这几年我一直是用这样的心态过来的,只要我足够努力做的足够比别人好,那我就有机会。事实告诉我我想多了,在接下来的就业中,有一部分是校招,自己拿着简历投,本先要编程的就不是太多,我把那些要变编程的找出来,然后在校招上投简历,投简历之前我会说,您好您是不是要编程的呢。而那些hr就会说,对我们需要编程的可是我们不要女生。我说,好的谢谢。

我一共打印了5份简历投出去三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等hr的电话一个没等到。

不是所有的女生都干不了编程,程序猿不只男生可以,女生也一样。

我记得我先前看《奇葩大会》的时候,又一个新疆女孩儿麦孜燕,她也讲过刻板印象,记忆最深刻的是,不是所有的新疆人都会跳舞,不是新疆人都骑着马去上学。

在我们这个社会留存的刻板印象太多太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说出,我只想说当我们不了解一个地区的时候,不要拿这个地区的特色,来将这个地区的人定位。这个地区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让刻板印象给别人强加一些特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笑话(中国刻板印象的例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