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笑话三则

热搜:笑话三则

60年代生产队生活的时候,村里有个老太太生性温和耿直,那些调皮的大叔大妈经常肯拿她寻开心。

一天,大家又坐在一起抹玉米棒子(那时候没有机器,全是人工手抹),抹玉米棒子是那时候最轻松地挣工分的活儿。大家边做工边侃大山,不知是谁打了个很响的屁,我们那里方言说是“屙屁”,大家都指向老太太,说是老太太屙的。老太太不慌不忙地答道:“你们全部都是我屙的!”(方言意思变成了大家都是她生出来的了),大家面面相觑,忍俊不禁,好久没人敢说话,那会儿地上掉针都听得见了。

本来老太太是想说不管谁打的屁都怪她头上,她照单全收!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人都是勤俭节约持家的,那个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的,所以食物掉地上或者桌上都是随手就捡起来喂嘴巴里,变成了习惯。现在我娘都七十七岁了,还保留着他们那个年代人的这个习惯改不掉。

那时没有机器,食材磨碎打成粉末大多到村子里有石磨的人家去借石磨磨碎,石磨也没怎么仔细管理,有贪嘴的鸟呀鸡呀会趁着没人跳到石磨上吃些残留的玉米粉呀之类的食物。

一天,村里的一位老大妈去隔壁老王家推磨,她瞅见磨盘上有颗玉米花,说时迟,那时快,心怕有人发现了跟她抢似的,捡起来就往嘴里塞:“咦唒!好苦哇!原来是坨鸡屎!”只见她打了个喷嚏,赶紧把嘴巴里的“玉米花”吐了出来,可是已经被嚼碎了,弄得满嘴的鸡屎,吐也吐不干净。

六十年代时,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把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给农村没有文化的农民们,确实对农村生产和发展帮助很大,效果显著。

那时,我六十多岁的奶奶,特别喜欢上海过来驻扎在我家的知青叔叔阿姨们,奶奶说的是地道的苗话,叔叔阿姨们说的是普通话或者上海话,他们的沟通交流全靠手势。而我爹娘都是初中文化人,自然跟上海的叔叔阿姨们打成了一片。

上海有个叫美娟的阿姨跟我爹娘说:“我发现你家有个好奇怪的现象,你的小孩子们跟你们几个大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跟奶奶和爹爹说的是苗话,我们都听不懂,而跟他们娘却说的是汉话,我们都听懂了,同时跟你们说话的时候,转换得很快,但始终不会搞错,就像熟练的翻译官!”

的确,他们不说,我们自己还没感觉。我娘是汉族人,而且她觉得小孩子会讲汉话,接受老师教育的能力要强些,容易听懂老师讲课,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费劲,所以一直要求我们小孩子跟她必须讲汉话,我们也几乎是这样执行的。

像我奶奶,跟本难以跟知青叔叔阿姨们沟通交流,手势也是会理解错误的。但是我奶奶特别爱看叔叔阿姨们写文章,看得入迷,我问奶奶:“奶奶,你又不识字,看到什么了呀?”奶奶回答说:“我看到他们写字的样子好有意思,像是鸡啄米一样!”呀!奶奶不说,确实没注意到,一说,还确实很像,叔叔阿姨们写字的速度很快,那个笔头在笔记本上快点快点的情景,的确很像鸡啄米的样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笑话三则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