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哦
很搞笑的冷笑话哦 !

子鱼老师讲笑话故事(鱼的幽默笑话)

本文目录一览:

跟鱼老师一起听TED 之一 |《单一故事的危害》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是由很多不同故事交织而成的。但是,囿于知识体系的局限,我们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她2009年的TED演讲中,尼日利亚女作家Chimamanda  Adichie用一连串的亲身经历和周遭的小故事,告诉听众,单一故事如何局限了她本人和其他人对周遭事物的认知,分享了她如何去寻找尼日利亚的文化之音,同时也告诫人们:对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一个个体,如果我们只听取单一的故事,我们必将产生极大的偏见和误会。

关于单一故事的危害,Adichie的演讲已经论述的很清楚。大家可以在下文找到鱼老师的概括,也可以点击原文直接到TED的页面收看这个演讲。目前这个演讲的点击率已经过千万,TED页面上也能找到44种语言的文字版本。

现在,鱼老师向单就这个演讲的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与大家切磋一下。

清晰的观点

在一个演讲中,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就是一个值得传播的观点。“单一故事有极大危害”就是Adichie所要传达的观点。

这个观点似乎并无新意。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管中窥豹——老祖宗们对这个话题早有精辟总结。但是,Adichie通过严谨的构思、强烈的带入感、和生动的生活经历,充分调动了听众的生命体验,陪着她一起走完了一段旅程,并且在旅程之后,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并且, 在她的演讲中, Adichie不断在每一个部分结束的时候, 都把观众拉回到这个观点上来。

严谨的构思

就像Jeremey Donovan在他的《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一书中所概括的:“观点是脊柱,论点是肋骨,论据是血肉。”Adichie的演讲,脊柱挺拔,肋骨结实,血肉丰满。

Adichie在一开头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单一故事具有极大的危害。之后,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通过归纳演绎的方式,用丰富的论据支撑了这一部分的论点。

第一部分由三段亲身经历作为论据,支撑Adichie的论点:单一的故事可能造成我们的狭隘以及对人的不公正看法。

第二部分,通过换位思考和历史故事,引导听众来到了第二个观点:单一故事的形成,往往与权力有关,而这又限制了人们的认知。

在第三个部分,通过分享自己幸福与冲突相伴相生的童年生活、身处困境却一直努力的非洲人的成功案例,以及她目前所做的、帮助非洲人民读写讲故事的公益活动,Adichie引导观众来到了她的第三个观点:改变单一故事的方法,就是培育多样性的故事。故事,可以击毁一个民族的尊严;故事,同样也可以修复那些被击毁的尊严。

结尾部分,Adichie用十个设问句引发听众的思考,再一次调这一观点,并展现了一幅这一观点所带来的画面:“当我们拒绝单一故事,当我们认识到,这世上已经没有关于任何一个地方的单一故事,我们将重获天堂。”。

强烈的带入感

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Adichie很善于把观众和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

Adichie显然很了解数字和细节的力量。在她的演讲中,精确地提到了2岁、4岁、8岁、19岁这样一些数字,同时也会尽量使用每一个案例中人物的名字,将她所要设置的场景清晰化,让观众有更强的带入感。

在她的故事中,Adichie也是用了大量生动的、丰富的、描述性的词汇,让观众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比如Adichie描述自己童年笔下的人物,他们有“白色的皮肤,蓝色的眼睛,他们在雪地里面玩耍;他们吃苹果;他们因为太阳出来儿欣喜;他们都在喝GingerBeer”。一个尼日利亚女孩的笔下世界也成功地出现在观众的脑海,观众席开始有了笑声。

说到笑声,Adichie也很善于安排幽默元素。在她18分钟的演讲当中,观众共发出了十次笑声。虽然不算高频,但是就这样一个话题而言,也是浓淡相宜的。

这些笑点里有出人意料的幽默元素。比如一个尼日利亚女孩在描绘了白皮肤蓝眼睛的人物在喝GingerBeer;可是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GingerBeer是什么;她提到,当室友满心期待等她分享她每天所听的“部落音乐”的时候,她却只能拿出来玛丽亚凯莉的磁带,让室友大失所望;她讲到有一天她去电视台,一个女性读者突然拉住她,跟她说不喜欢她的小说但是不喜欢这个小说的结尾,所以她一定要写个续集,并且喋喋不休地教她怎么写。

Adichie也用到了情感释放的幽默元素。当一个美国青年跟她说,太可悲了,尼日利亚男人都跟你书中的父亲角色一样,都是施暴者。Adichie告诉他,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做《美国神经病》的小说,我很遗憾,美国青年怎么都是连环杀手。

笑声让观众感到轻松,轻松感让观众更容易喜欢上演讲者;当观众喜欢上这个演讲者,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他/她的观点。

在结尾处的排比也是Adichie演讲的一大亮点。通过一连串的十个设问句和尼日利亚人在各行各业的的成功案例,Adichie建立了一种强有力的节奏感,如同海浪一般,一波一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最高潮,带到了她希望他们所看到的画面里。

在18分钟的演讲中,Adichie也善用了停顿、改变语速这样的一些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帮助观众吸收理解前面的信息,同时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后面的内容。

鱼老师的吹毛求疵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那就是Adichie的肢体语言。在整个18分钟演讲过程中,Adichie完全没有离开过讲台后面的区域;大多数时候,她双手也放在讲台上;尤其在开始的部分,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虽然Adichie会注意与观众有眼神的交流,但是每次她低头看讲稿,观众聆听的节奏难免会被打乱,注意力也有些分散。相反的,在演讲中,适当的改变位置、使用手势,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集中注意,聚焦重点。

巴特,瑕不掩瑜。这是一个从观点到结构,从语言到情感带入都算上品的演讲。而且,18分钟里,Adichie绝对没有出现过“嗯”、“呃”、“你知道”、“有些”这一类的口头禅。听一个这样声音优美流畅,节奏起伏有序的演讲,实在是耳朵和大脑的共同享受。

这个演讲被播放一千多万次,而且其中三次是鱼老师贡献的。 你说它值不值得看呢?

------------我是不华丽的分割线-----------

单一故事的危险性 (The danger or thesingle stories)

Chimamanda  Adichie |TED Global 2009

Adichie出生在东尼日利亚的一个大学校园,大概受到父母的影响,她很小就开始阅读和书写。但是,由于她所读的都是英美的儿童故事书,所以她笔下的人物也都是白皮肤蓝眼睛,他们在雪地里玩耍,吃着苹果,讨论着太阳出来时的天气是多么的美妙;她笔下的人物很喜欢和姜汁啤酒(GingerBeer)。(观众的笑声)

事实上,那个时候Adichie从来没有离开过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从不下雪,尼日利亚吃的是芒果,尼日利亚人从来不需要为了太阳出来而感到欣喜,事实她自己当时也不知道GingerBeer到底是什么。(笑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个的故事面前,我们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尤其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Adichie所能够读到的这些故事,让她以为,故事里,就一定要有外国人,去做那些她无法亲身体验到的事情。直到她开始接触到一些有限的、关于非洲的书籍之后,她的认知开始发生了变化;她对文学的概念也产生了本质变化。她开始意识到,像她这样有着巧克力肤色和无法梳成马尾辫的小卷发的姑娘,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于是,她开始写她熟悉的一切。

Adichie的第一个故事告诉观众,接触非洲文学作品,帮助她了解到:书籍并非只有一面。

Adichi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家里的一个为帮佣Fide。 8岁的Adichi从父母那里听到的信息,全部是关于Fide家里有多么的贫穷,并且时不时地分享食物和旧衣服给Fide家,所以Adichie对Fide的认知就只有一个字“穷”,并且对他们充满了怜悯。当Adichie和父母去Fide家的村庄拜访的时候,她为Fide的哥哥编制的精美篮子所震惊了。因为她的脑海里只有Fide家很穷着个认知,她从未想过Fide家里的人可以做出如此精美的物品,或者说,任何物品。

Adichie的第三个故事讲了她19岁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她的美国室友对她流利的英语而感到震惊,对于她日常所听的“部落音乐”居然是玛丽亚凯莉感到失望(笑声),甚至认为她不应该会使用电炉子。这让Adichie意识到,由于脑海中用关于非洲的单一故事,她的室友在认识她之前,就已经对她充满了怜悯。在室友的单一故事里,非洲充满了灾难,不可能跟她自己有任何类似的经历,也不可能跟她有平等的交流。

Adichie在非洲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非洲人,而当她到了美国之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是非洲人,并且不介意被当作“非洲人”,虽然她还是不知道纳米比亚在哪里。她也逐渐开始理解室友当初的反应,因为室友从小所读的故事里,非洲有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动物,以及一群莫名其妙的人进行着毫无意义的战争,跟饥饿和艾滋病作斗争,无法为自己辩护,并且等待一位仁慈的白种人前来救赎。室友所看待非洲的态度,恰如Adichie童年时看待Fide一家人的态度。甚至Adichie的一位教授,都曾批评她笔下的非洲中产阶级不受饥饿困扰、受过高等教育、会开车这些事实不是“真实的非洲”。

让一群一人被不停地、一遍一遍地听且只听到同一个故事,他们就会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单一故事的形成,而这往往也是跟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往往决定这些故事如何被讲述、由谁来讲述、何时被讲述、有多少角度来讲述,都取决于权利。权利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某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某人的决定性故事。讲印第安人的弓箭,却闭口不谈英国人的炮舰;将非洲今日的失败,却不提殖民者瓜分非洲的过程,这恰恰是“历史从来都是为王侯将相作家谱”的完美注脚。这些单一的故事,造成了人们单一的认知。

Adichie又把故事拉回到自己。很多人认为作家都有个悲惨的童年,她于是开始想,是不是也要编造一些父母虐待自己的故事(笑声)。但是,她认为的童年很幸福,充满爱与欢笑。但是,事实上,她的祖父死在难民营里,她的表哥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夭折,她的父母经常拿不到工资,而牛奶也是限量供应的。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活在政治恐惧感里。但是,在Adichie看来恰恰是这一切让她成为了今天的她。如果她只关注那些负面的故事,她也就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美好因素,也就简化了她的人生。

单一故事会产生刻板的形象。而刻板形象的问题并不是这一形象不真实;其问题在于:这一形象不完整。它们把单一故事变成了唯一故事。更重要的是,单一故事往往剥夺了人们的尊严。单一故事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让人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就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Adichie后来用一连串的十个设问句和尼日利亚人在各行各业的的成功案例把演讲带入了高潮。尽管面对失败的基础设施和失败的政府,Adichie也感到很头疼;但是她更多地看到了当地人民坚忍不拔的努力,所以她也致力于帮助尼日利亚人阅读和书写,更重要的是讲故事。故事很重要;多重性的故事更加重要。故事,可以击毁一个民族的尊严;故事,同样也可以修复那些被击毁的尊严。

Adichie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她的演讲:

“当我们拒绝单一故事,当我们认识到,这世上已经没有关于任何一个地方的单一故事,我们将重获天堂。”

子鱼公众号是真实故事吗

子鱼公众号是真实故事,子鱼的号是典型的故事大V,子鱼自身的经历是比较接地气,为了体验生活,做了三年村长,天天处理农村那些鸡飞狗跳的麻烦事。

光这一点,就让我折服,不是一般女子,绝对做不了村长。从文章里了解到的子鱼应该是性格较彪悍的北方大女人。就像她自己的介绍“左手执剑,右手拈花”。文笔非常老练,文学底蕴比较深厚,看问题比较深刻,能感受到她看书的功底。

子鱼对人情世事看得很通透,写出来的故事有一种大隐喻于世的感觉。子鱼讲故事就是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任何的奇葩,鸡飞狗跳,经过她的笔之后都是云淡风轻。

2018年,子鱼推出了行业故事集,特别精彩,有刑侦故事,民间故事,资深导游故事,教练讲身边小人物的故事,都特别好。读起来的感觉就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间百态,尽在子鱼。

子鱼,儿童作家,原名孙艺珏,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硕士,天津师大比较文学博士。文学作家、童诗诗人。说演故事培训讲师,作文师资培训讲师,子鱼语文创作社负责人,台北市故事文化创意协会理事长,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

子鱼老师讲笑话故事(鱼的幽默笑话)插图

《子鱼论战》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中的“子鱼”是个什么人物?

《子鱼论战》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其中重点说了子鱼对战争的看法,他的英明远见与宋襄公的迂腐固执形成了鲜明对比。全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宋、楚争霸过程中最关键的泓水之战,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层次鲜明,言辞有力,读起来酣畅痛快。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郡高唐县人(今山东省高唐县)。 [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

扩展资料: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创作背景

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宋襄公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楚国发兵攻宋以救郑,十一月,两国在泓水交战。在军事力量上,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

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迁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伤而死。此文即为记叙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而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鱼论战

台湾作家子鱼的简单介绍

子鱼:深受孩子们欢迎的童话作家

2014-08-27 17:51:15 真真 来源:海峡瞭望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是山东人,也是台北人。”台湾童话作家子鱼,向人自我介绍,“所以我有山东人的身材,台北人的细腻。”

的确,他继承了山东父亲高大的身材,由于勤于打篮球健身,以及擅长咏春拳、柔道,曾经也是橄榄球主力,健硕的肌肉常先于他的童话秀出来,让人瞪大眼睛想:作家也可以这么健壮,他的童话是用拳头砸出来的吗?也许是在橄榄球赛猛烈的撞击中“当”一个火花冒出来,灵感来了:“斑马因为吃得太饱撑破了黑色外套,遂有了黑白条纹。”或者是在投篮的时候,抢到球后撞开几个球友远距离投篮——“哐当”中了!灵感也跟着篮球掉下来:“青蛙来到布袋莲餐厅吃虫子盛宴,整夜打饱嗝:嗝!嗝!嗝!嗝!嗝!嗝!” 他的身材让他得以始终保持一个大男孩的模样,再加上他由内萌发的顽皮童心,很难直接看出他确切的岁数。如果有一天早晨,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一只黑熊,对,就是他自己写的童话中那只黑熊,他仍然可以穿上球鞋去小学说故事,校长老师们一致欢迎他下次再来,没有人会发现他变成了熊。因为他在说演故事的时候总是变来变去的化作各种动物甚至“阿飘”——鬼,让孩子们一惊一乍欢喜不尽,由此他被称作是台湾“说演故事高手”。我希望他下次还能变成妈祖娘娘来讲故事,最好玩了,他可以用健壮的手臂伸出兰花指,点向空中:“虔诚的男人哪,你要用心去寻找。”全场的人都笑翻了。

子鱼住在台北市万华区龙山寺附近,这一带是台北最早的发源地。那里有台北最大的果菜市场,我路过那里,被种种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所吸引。龙山寺和附近的艋舺街区还保留着旧台北的古早味儿,子鱼带我们一行人去买一杯街头咖啡(价格是福州的一半,却香浓可口),再到一家本地顾客挤到街上的卤肉饭小吃店,一人一份卤肉饭。我想知道,台湾人是不是可以三餐卤肉饭都不腻?到处都是各色卤肉饭店,里面总坐满人。不过,他最经常光顾的还是靠近新店溪的青年公园篮球场和社区图书馆。他的灵感大多数诞生于此。如果下雨无法打篮球或者逢到考试季图书馆满员,他就只好去华山创意园健走,健走也会有灵感:“午后,下起一场很细很细的雨,公园的步道都淋湿了。我撑伞去散步,发现一群杜鹃花躲在步道旁跟我捉迷藏,它们偷偷的开花。其实,我早就发现,故意笑而不说。一只鸽子在草地上跳舞,我欣赏了一会儿,他那傻傻的样子很好笑。一朵木棉花掉下来,差点砸中我的头,我抬头看了一下。雨中散步发现二、三事,我觉得很愉快;雨中散步若没有发现二、三事,我也觉得很愉快。”

这么温柔细腻的文字,我想是来自于台湾母亲言传身教的浸润。父亲从山东来,1949年到了台南遇见母亲,有了这个大儿子。他将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与刻骨铭心的怀念,写进童年回忆散文里。小时候,他们一家住在日式木房子里,那是日军撤出台湾后留下的住所,分配给军官父亲。周围还有兴建的其他军属房屋,形成台湾特殊的“眷村”。眷村成员主要来自山东青岛与广东广州。一到吃饭时间,各家婆婆妈妈的声音,用各种不同的腔调交织着,非常有意思。子鱼的母亲是台湾人,讲闽南话,在眷村反成少数语言。五湖四海的口音和饮食聚集在一起,从小习以为常,以至于他现在去一趟成都住半个月,就能像真正的四川人一样吃辣。

他们家是眷村里少数有院子的,父亲在院子里种了六棵果树,最大的芒果树在夏季台风来的时候落下许多小芒果,妈妈捡起落果可以做出冰凉的芒果青。日式房子门前有小回廊,遮风避雨又宽敞通透,他和弟弟在这里写作业。有一天清晨,妈妈把熟睡中的孩子喊醒,带两个儿子到小回廊听黄莺鸟叫。小小的孩子将鸟鸣与妈妈的浪漫情怀都记入心中,所以长大之后也写诗、写童话。他回忆起小时候:“没有什么故事书可以看,都听妈妈讲故事。我不知道妈妈哪来那么多故事,林投姐、白贼七、虎姑婆都是陪伴我童年的民间故事。不像爸爸给我的故事,都是硬得不得了的忠义故事。妈妈给我是故事中想象的浪漫;爸爸给我的故事是教我要有男子气概。一颗心可以柔美,可以刚毅。当我对文字有一点敏锐,对故事十分喜爱,都来自母亲有意无意灌输的浪漫情怀。在眷村生活成长的日子里,当我受挫大哭时,爸爸叫我不要哭,妈妈却是陪我一起哭。”

父亲和母亲给予了他铁汉柔情般书写童话的精神,或许这也能理解为何他可以由军人转为作家,曾经握枪的手却拿起笔写童话。子鱼曾经是“总统侍卫”,为宋美龄、李登辉站过岗。他夸张地说:“宋美龄那么老了,还涂着大白脸,好可怕啦!李登辉,哼,没有我点头放行,他的车子就别想开出大门。还有哦!蒋公住过的楼半夜闹鬼!深夜站岗的时候,听到房间里喀喀响,卫兵滚下来喊蒋公回来了!我们不信,一起去看,果然,到了半夜,空荡荡的房间里喀喀喀来回响,酷似蒋公睡不着起来散步。还能听到他是拄着拐杖一步一顿地走得很慢……本来两小时轮一班的卫兵,宁可四小时轮一班,这样可以两个人一起站岗。后来,当然,我们是军人,总要揭开秘密:白天热夜里凉,是老旧木地板热胀冷缩发出的声音。” 这么看文字,少了许多趣味,假如你见到子鱼本人,一定要请他再说一遍,总之说什么故事都好,最好是鬼故事,最好带上小朋友,最好你也装作自己是小朋友,他会在故事渐渐扣人心弦之时,突然来个巨响吓人一大跳。他装神弄鬼害得人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小朋友们却直呼过瘾!

小孩儿们喜欢他。他的确会说很多故事,一个简单的故事也可以生动曲折讲上半天。比如说这个故事吧:爸爸和妈妈生了一个儿子,爸爸对妈妈说,我们要给儿子起一个最特别的名字。他们想啊想啊,起了名字是“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读音接近闽南语,试着拼拼看?听起来接近台湾山区少数民族口语),后来老二出生了,爸爸妈妈起的名字就简单啦!出门看见一头牛,就取名“哞——”。有一天老大老二去玩儿,老大掉进水里,老二赶紧跑回去喊爸爸:“爸爸,爸爸,我的哥哥“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掉到水里了!爸爸说:“哎,你不可以这么随便喊你最亲爱的哥哥的名字,再来一遍!弟弟只好又喊“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就这个拗口又冗长的名字,被来回念啊念。注意,念的时候要有台式节奏感,再配上子鱼式明星动作,这的确是世界上最棒的名字!太酷了!每个小孩儿都使劲想记下来,比背课文热心一百倍。谁都不去管那个倒霉的哥哥到底捞起来了没有。有结结巴巴差点咬到舌头的,有一人半句七拼八凑的,还有几个张着呆嘴,巴望子鱼能再说一遍……终于有一个小男生用拼音记下来,照着念出来,哗!全场鼓掌,比考一百分还光荣。小男生得到子鱼的签名书了!小脸通红发光,比拿奖状还激动。子鱼讲完故事,一个个抄起语文书冲向讲台排队签名、要电话号码,害得我这个语文老师冷落在一旁满心醋意:这群小兔崽子,我天天呕心沥血教你们语文书,哪天我们不念上十遍八遍,谁拿语文书给我签名了?来了个莫名其妙的子鱼讲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倒拿语文书去给他签上大名了?喂喂喂,你们还有没有良心?只有几个来听讲的家长陪着我,有一个妈妈犹疑不解地问:“这是阅读课吗?这不讲作文方法吗?”哈哈,你们这些小孩被台湾作家骗了吧,我们大人都看得出子鱼的故事里没有作文方法。

至于几天后他们竟然都读了子鱼的童话书开始模仿着写些好玩的童话,这是更加奇怪的另外一回事了。而有的童话竟然还能被写到他们听子鱼说的“手工书”里,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看各自书写制作的“手工童话书”,这么神奇的事,我觉得还是不要乱说,如果孩子们知道这些“书”被老师收藏起来,打算将来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奇货可居,一本万利地再卖给他们,他们会组团去台湾找子鱼,哭诉年幼无知时被老师拐骗走童年记忆。子鱼可能也会和他们抱头痛哭,因为子鱼的许多手迹也被这个居心叵测的语文老师暗暗收藏下不少……

当然那是数年之后的事情,目前子鱼正沉浸在童话书写中,还来不及设想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情景。见到他时,请来一个子鱼式招呼,暗号:“珍珠奶茶”,动作:“珍(睁)”——撑开眼皮睁大眼睛;“珠(猪)”——顶起鼻子拱起嘴;“奶(奶)”——双手托胸前;“茶(叉)”——双手交叉小腹前。再来一次:“珍珠奶茶!”你会做了吗?好,故事开场!

来源自网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笑话哦 » 子鱼老师讲笑话故事(鱼的幽默笑话)

评论 抢沙发